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升空。这是继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后,我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又一壮举。火星,这一拥有和地球最接近的环境,很可能存在着水甚至生命的星球,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萤火一号”
因为火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荧惑”,所以我们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取其谐音,被命名为“萤火一号”。她的长和宽均为75厘米,高为60厘米,体重110千克,使用寿命两年。之所以选择在今年10月发射,是因为此时火星离地球最近,而下一个这样的发射时机的出现要再等上两年。与“萤火二号”一同上天的还有俄罗斯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福布斯一格朗特”号,它们在2009年9月完成了对接试验。升空后它们将一同用10个月的时间飞行3.5亿千米:到明年8月,它们将在太空分离。此后,“萤火一号”探测器将独自进入距离火星最近距离800千米、最远距离80000千米的大椭圆形轨道,展开78.5米长的太阳能帆板,正式开始履行探测火星的使命。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水,一直是历次火星探测的重点之一。此前,由美国发射的着陆探测器“勇气号”、“机遇号”和“凤凰号”都在火星上面发现了水的痕迹,但是都没能直接发现水的存在。此次“萤火一号”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探测和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探寻火星上到底有无生命迹象的存在。
探测火星谈何容易
截至2008年,人类共发射了38个火星探测器,成功的只有20个。尤其在火星探测的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测器都以失败告终。正因为如此,在航天领域,火星有了“航天器坟墓”的别名。“萤火一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零下200℃的严寒有可能将它的部件“冻死”。
专家预计,
“萤火一号”到达火星轨道两个月后,将遭遇七次长时间处于火星阴影之中的考验,其中最长一次将达8个多小时。那时,探测器的太阳能帆板将接收不到来自太阳的能量,维持运行只能靠蓄电池。为了保存能量,必须使部分部件休眠,待飞出火星阴影后,再通过加电将部件唤醒。而“萤火一号”休眠期间的周围温度为零下200℃左右,一旦探测器的部件被“冻死”,再加电也无法唤醒它了。为此,“萤火一号”曾在零下260℃的模拟火星环境中进行了专门试验,休眠了8.8小时后,整个探测器被唤醒并正常工作。
与“萤火一号”一同奔向火星的俄罗斯“福布斯一格朗特”号探测器,执行的是名为“火卫一土壤”的探测项目。与“萤火一号”分离后,它将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飞行数月,随后在火星的卫星“火卫一”上着陆;并搜集火卫一上的土壤样本,再飞回地球。如果一切顺利,它采集的土壤样本将成为人类自上世纪70年代登月以后,首次带回地球的外星土壤样本。
“福布斯一格朗特”号探测器。之所以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和兴趣,不仅因为它将进行的是一次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往返旅行,而且还因为它首次携带了地球生命。科学家把他们所选择的地球上较低级生命形式的样本,封存在一个直径为3英寸的钛制容器内,并将这些生命送入星际太空,作一次为期34个月的火星之旅。
在环绕地球的低轨道运行中,生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强大磁场的保护;地球磁场能使宇宙射线和太阳的最为强烈的辐射转向。因此,不可能利用在距地球仅数百千米的轨道中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或航天飞机,来验证细菌和其他生物体能否在星际太空生存。但是,如果把它们带到火星又带回来,科学家将会看到他们的样本是否有足够顽强的生命力,能经受住深太空可能有的强烈辐射。
我们是火星人吗
被携带的首批地球生命,包括以耐辐射而闻名的奇球菌,它们因为能够在强辐射环境下生存而被科学家冠以“柯南细菌”的绰号;微小的缓步类动物水熊,它们也能在温度和压力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地球上被研究得最多的生物体之一啤酒酵母;植物拟南芥以及多种不同的微生物。之所以选择让它们一起进行此次火星之旅,意在检验与单一种类的微生物相比,由相互依赖的生物体组成的一个群体,是否生命力更加顽强、耐辐射能力更好。按计划,它们将于2012年返回地球。
这项试验名为“生命星际飞行试验”,旨在验证生物体能否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在太空中长时间生存。关于地球生命起源,有人认为。简单的生物体能持续多年在太空中漂游而不死亡;这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是从另一个星球漂浮到这里来的。这一设想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却得到了最近一些发现的支持:细菌可以在沸水、酸性泉、核反应堆、海底深处的火山口以及其他极端不利的环境下生存得很好。但是,还没有证据表明细菌具有能在深太空存活数年的能力。
有科学家认为,太阳系最早的生命可能起源于火星,随后在陨星撞击火星时随着在太空中四散的碎片到达了地球。在地球上,这些简单的类似微生物的生命开始进化,最终演变成了动植物和人类。换句话说,我们有可能是火星人。34个月后,当这些被封存在钛制容器内的地球生命回到老家时,也许能有助于解开地球生命起源之谜。
能否把人类送上火星
火星一直是人类最向往的地方。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可能刚刚达到,也有可能还远远不到前往火星的载人任务所需的技术水平。因此,把人送上这颗红色行星仍是一个巨大挑战。
航天专家最近的评估结果显示,执行前往火星的载人任务,必须把质量是国际空间站两倍的、约800吨的物资送入太空。美国宇航局打算利用“战神5”号火箭,分4至5次发射这些设备,并在绕地球飞行的轨道上将它们组装成能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在宇航员到达火星前,还要将尽可能多的货物先送到那里。因为火星任务跟月球任务不一样,你不能随时返回地球,一旦他们被送往那里,有可能要在那里呆好几年。
美国宇航局设想由6名宇航员执行一次火星任务,其中包括指令官、科学家、工程师、医学专家等等。他们必须知识渊博,但是各有专攻。从地球飞往火星至少需要6个月,宇航员在火星上须停留约500天;6个人在有致命风险的太空环境下呆上大约2年半时间,对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心理挑战。目前,俄罗斯已通过6名志愿者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相关试验,希望能对火星任务的行为科学方面有更多了解。
宇航员见机行事对火星任务的完成非常重要,因为地球和火星之间距离遥远。指令从地球传输到火星上大约需要40分钟。而且宇航员无法再次获得补给,他们只能依靠事先送到火星上的东西或随身携带的东西生活。因此,当有什么东西出现故障时,他们必须能修好它。
大伤脑筋的火星菜谱
火星的一大好处,就是它的大气中有二氧化碳,因此,宇航员可利用这些资源获得所需的氧气和水。“民以食为天”,说到食品,美航天局正为火星菜谱大伤脑筋。
火星之旅的菜单应该是这样的:分量够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还要储存时间足够长,能历经长达数年的时间而不变质。在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大受宇航员欢迎的压缩包装的“冷冻干燥奶酪烤通心粉”,是肯定不会再出现在火星任务的菜单上了。这种透明的包装无法经受潮湿和有氧的环境,通心粉在吃之前就会坏掉,而其他用金属箔片包装食物也不行——因为它们太重了。
想想看,要一下子打包超过6570份早餐、午餐、零食和晚餐——足够6个人吃上三年多的口粮,谈何容易。即便这样,每个宇航员每天的配给也只能是3,2磅重的食物,比美国人每天的平均食量还少了三分之一。每份食物都要有5年的保质期。所有这些食物都要被运到3.5亿千米之外的一个餐桌上,那里连一件像样的炊具都没有。然而科学家并没有对此显出丝毫畏惧,哪怕设计一份火星菜谱是一个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他们正在寻找更小的系统,设法为宇航员提供新鲜食品;这些新鲜食品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对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大有好处。
“萤火一号”
因为火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荧惑”,所以我们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取其谐音,被命名为“萤火一号”。她的长和宽均为75厘米,高为60厘米,体重110千克,使用寿命两年。之所以选择在今年10月发射,是因为此时火星离地球最近,而下一个这样的发射时机的出现要再等上两年。与“萤火二号”一同上天的还有俄罗斯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福布斯一格朗特”号,它们在2009年9月完成了对接试验。升空后它们将一同用10个月的时间飞行3.5亿千米:到明年8月,它们将在太空分离。此后,“萤火一号”探测器将独自进入距离火星最近距离800千米、最远距离80000千米的大椭圆形轨道,展开78.5米长的太阳能帆板,正式开始履行探测火星的使命。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水,一直是历次火星探测的重点之一。此前,由美国发射的着陆探测器“勇气号”、“机遇号”和“凤凰号”都在火星上面发现了水的痕迹,但是都没能直接发现水的存在。此次“萤火一号”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探测和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探寻火星上到底有无生命迹象的存在。
探测火星谈何容易
截至2008年,人类共发射了38个火星探测器,成功的只有20个。尤其在火星探测的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测器都以失败告终。正因为如此,在航天领域,火星有了“航天器坟墓”的别名。“萤火一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零下200℃的严寒有可能将它的部件“冻死”。
专家预计,
“萤火一号”到达火星轨道两个月后,将遭遇七次长时间处于火星阴影之中的考验,其中最长一次将达8个多小时。那时,探测器的太阳能帆板将接收不到来自太阳的能量,维持运行只能靠蓄电池。为了保存能量,必须使部分部件休眠,待飞出火星阴影后,再通过加电将部件唤醒。而“萤火一号”休眠期间的周围温度为零下200℃左右,一旦探测器的部件被“冻死”,再加电也无法唤醒它了。为此,“萤火一号”曾在零下260℃的模拟火星环境中进行了专门试验,休眠了8.8小时后,整个探测器被唤醒并正常工作。
与“萤火一号”一同奔向火星的俄罗斯“福布斯一格朗特”号探测器,执行的是名为“火卫一土壤”的探测项目。与“萤火一号”分离后,它将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飞行数月,随后在火星的卫星“火卫一”上着陆;并搜集火卫一上的土壤样本,再飞回地球。如果一切顺利,它采集的土壤样本将成为人类自上世纪70年代登月以后,首次带回地球的外星土壤样本。
“福布斯一格朗特”号探测器。之所以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和兴趣,不仅因为它将进行的是一次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往返旅行,而且还因为它首次携带了地球生命。科学家把他们所选择的地球上较低级生命形式的样本,封存在一个直径为3英寸的钛制容器内,并将这些生命送入星际太空,作一次为期34个月的火星之旅。
在环绕地球的低轨道运行中,生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强大磁场的保护;地球磁场能使宇宙射线和太阳的最为强烈的辐射转向。因此,不可能利用在距地球仅数百千米的轨道中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或航天飞机,来验证细菌和其他生物体能否在星际太空生存。但是,如果把它们带到火星又带回来,科学家将会看到他们的样本是否有足够顽强的生命力,能经受住深太空可能有的强烈辐射。
我们是火星人吗
被携带的首批地球生命,包括以耐辐射而闻名的奇球菌,它们因为能够在强辐射环境下生存而被科学家冠以“柯南细菌”的绰号;微小的缓步类动物水熊,它们也能在温度和压力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地球上被研究得最多的生物体之一啤酒酵母;植物拟南芥以及多种不同的微生物。之所以选择让它们一起进行此次火星之旅,意在检验与单一种类的微生物相比,由相互依赖的生物体组成的一个群体,是否生命力更加顽强、耐辐射能力更好。按计划,它们将于2012年返回地球。
这项试验名为“生命星际飞行试验”,旨在验证生物体能否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在太空中长时间生存。关于地球生命起源,有人认为。简单的生物体能持续多年在太空中漂游而不死亡;这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是从另一个星球漂浮到这里来的。这一设想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却得到了最近一些发现的支持:细菌可以在沸水、酸性泉、核反应堆、海底深处的火山口以及其他极端不利的环境下生存得很好。但是,还没有证据表明细菌具有能在深太空存活数年的能力。
有科学家认为,太阳系最早的生命可能起源于火星,随后在陨星撞击火星时随着在太空中四散的碎片到达了地球。在地球上,这些简单的类似微生物的生命开始进化,最终演变成了动植物和人类。换句话说,我们有可能是火星人。34个月后,当这些被封存在钛制容器内的地球生命回到老家时,也许能有助于解开地球生命起源之谜。
能否把人类送上火星
火星一直是人类最向往的地方。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可能刚刚达到,也有可能还远远不到前往火星的载人任务所需的技术水平。因此,把人送上这颗红色行星仍是一个巨大挑战。
航天专家最近的评估结果显示,执行前往火星的载人任务,必须把质量是国际空间站两倍的、约800吨的物资送入太空。美国宇航局打算利用“战神5”号火箭,分4至5次发射这些设备,并在绕地球飞行的轨道上将它们组装成能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在宇航员到达火星前,还要将尽可能多的货物先送到那里。因为火星任务跟月球任务不一样,你不能随时返回地球,一旦他们被送往那里,有可能要在那里呆好几年。
美国宇航局设想由6名宇航员执行一次火星任务,其中包括指令官、科学家、工程师、医学专家等等。他们必须知识渊博,但是各有专攻。从地球飞往火星至少需要6个月,宇航员在火星上须停留约500天;6个人在有致命风险的太空环境下呆上大约2年半时间,对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心理挑战。目前,俄罗斯已通过6名志愿者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相关试验,希望能对火星任务的行为科学方面有更多了解。
宇航员见机行事对火星任务的完成非常重要,因为地球和火星之间距离遥远。指令从地球传输到火星上大约需要40分钟。而且宇航员无法再次获得补给,他们只能依靠事先送到火星上的东西或随身携带的东西生活。因此,当有什么东西出现故障时,他们必须能修好它。
大伤脑筋的火星菜谱
火星的一大好处,就是它的大气中有二氧化碳,因此,宇航员可利用这些资源获得所需的氧气和水。“民以食为天”,说到食品,美航天局正为火星菜谱大伤脑筋。
火星之旅的菜单应该是这样的:分量够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还要储存时间足够长,能历经长达数年的时间而不变质。在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大受宇航员欢迎的压缩包装的“冷冻干燥奶酪烤通心粉”,是肯定不会再出现在火星任务的菜单上了。这种透明的包装无法经受潮湿和有氧的环境,通心粉在吃之前就会坏掉,而其他用金属箔片包装食物也不行——因为它们太重了。
想想看,要一下子打包超过6570份早餐、午餐、零食和晚餐——足够6个人吃上三年多的口粮,谈何容易。即便这样,每个宇航员每天的配给也只能是3,2磅重的食物,比美国人每天的平均食量还少了三分之一。每份食物都要有5年的保质期。所有这些食物都要被运到3.5亿千米之外的一个餐桌上,那里连一件像样的炊具都没有。然而科学家并没有对此显出丝毫畏惧,哪怕设计一份火星菜谱是一个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他们正在寻找更小的系统,设法为宇航员提供新鲜食品;这些新鲜食品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对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