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性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文的人文个性漠然丢失。究其原因,一方面,貌似科学的知识能力训练实际上使作文教学陷入了流水账,写作知识和写作理论的超前传授,忽略了学生生活的体验、性情的陶冶和悟性的启迪;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急功近利。
  这样,学生的个性及其外部世界多元多变,而学生的作文大多刻板,中学作文教学处于事倍功半的尴尬的境地。鉴于此,我认为: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应高瞻远瞩,推行“任性而发”的“性灵作文”。
  众所周知,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技能。“写作活动既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其中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构成了一个严密多维的结构……它贯串于写作活动的主过程,在搜集素材、提炼主题、安排结构、驾驭语言、修改润色等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作用。中学作文的命题设计是整个作文活动的前提,同样也需要研究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首先,命题设计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中学生处在心理封闭期和二次模仿期,此时独立意识增强,由于身体的突然增长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进入“成人世界”,他们比初中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求别人用成人的标准来看待自己,并强烈希望摆脱大人束缚,独立地生活。反映在作文上,喜欢写一些富于思考性又带有哲理性的文章 ,随着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渐渐地好怀疑,爱争论,喜欢究根问底,喜欢标新立异。
  于是,我就指导所教三个班的学生分别自办作文期刊。学生给自己班的刊物起了名字——《心雨》(农村班)、《放飞》(城市班),在这块放牧心灵的自留地上,率意而为,真情抒写。例如刊物中的《思辨擂台》栏目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入世时我便拟了这样的题目:如今“一切按规则办事”正确,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激发了学生思辨的热情。
  第二,使学生处于良性的心理状态是命题成功的关键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持续的状态。它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定持久,也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其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星期。心理状态可以出现在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各种心理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时出现灵感或迟疑状态、认识事物时出现注意或分心状态、情绪体验时出现平静或激情状态、意志行动时出现信心或犹豫状态等等都是心理状态的具体表现。
  叶圣陶先生说:“教者命题,题目所含,要学生心所能思”,“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因此作文训练的命题设计若从“要我写”转变为使学生见到题目后的“我要写”,必须使他们对题目高度注意、充满信心、产生灵感——处于良性的心理状态,这是命题成功的关键。譬如,高中第二册的写作第二单元的训练内容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我设计的训练是:以“‘砰、砰、砰’,门外有人敲门”开头,续写成文。结果,平时怕写或不会写的学生快速成文后难禁快意,要求朗读,竟能让全班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因为“门”的种类不一,柴扉、防盗门、船舱门、教室门、监狱门……不拘一格,门内、门外、时间、人数、身份、心思、个性、事因……等等条件都不确定,无限的想象空间,触发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后来,各班以“门外响起敲门声”出了本专号。我由此发现学生的想象是如此丰富,原来一个成功的训练设计,就是一把文思之泉的开掘之铲。
  
  第三,审美心理状态是学生作文审题立意最佳的心理状态
  我认为:美育与作文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联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审美无疑是创作的精神,审美心理状态是学生作文审题立意最佳的心理状态。
  审美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审美注意、审美期待、审美态度等。“审美注意就是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形式特征的指向和集中,是审美主体被审美对象的形式吸引并专注于审美对象的形式特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是进行审美心理活动的积极准备状态,是审美心理过程的预备状态,‘集中’就是使主体的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量维持在对象上。
  审美注意有如下特点:①审美注意关注的是审美对象具体、直观、外在的特征或品质而不是内隐的特征或品质。②现代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注意的焦点通常是短暂的,它不断地从一个对象转变到另一对象。但是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对象具有的独特审美特征和对审美对象的高度兴趣却能使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在对象上。③审美注意具有明显的强烈情感色彩和非功利性质,愉悦性强而意志控制少,是一种积极的富有活力的精神上的渴求状态,是一种高极的注意。同时,引起主体审美注意的对象常常符合主体的需要和兴趣。
  有人曾向19世纪印象派画家塞尚提过这样的问题:面对一个西红柿,当你画它的时候和吃它的时候,你对这个西红柿的感受是否一样?对此塞尚作了否定的回答。他认为,当他在作画时,面对的这个西红柿是可爱的、有灵性的,能够激起遐想的,而对一个被吃的西红柿,就不会有这样的感受了。
  学生作文犹如画家作画,作文命题的设计只有使学生对作文对象产生审美注意,做到主客体情感交融,才能使之物以游心、神思飞扬。塞尚之所以会爱上这个西红柿就是因为这个西红柿鲜艳的色彩、小巧的造型,以及它表现出来的无限情趣,激起了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他正是凭着这根情感的纽带,才从审美上与对象建立了联系,陶醉在情感的海洋之中。由此,在教材写作单元训练中,我对作文训练题目的设计重视情景引入,利用学生审美心理使其身入其境,心悟其情。
  (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官庄中学)
其他文献
在新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中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数感"?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什么是数感     通俗地说,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牵动的全面改革,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改革中,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人格发展。  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创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为此,结合本校的教研活动我从以下几个转变进行论述,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期刊
杜甫的《春夜喜雨》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春夜雨景,我们不妨将课中的八句诗分解为四幅图景。用这四幅图景注释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的“四重境界”,倒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爱国主义的显性素材    杜甫笔下的春雨之好,在于它知时应节,当发乃发,滋润万物。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当“知时应势,捕捉显性素材,润泽学生的心田”。   语文教学应文道结合,文
期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一项崭新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站在新课改前沿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虽说是初次接触“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却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通过自己的学习及四年多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中年级段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大家都知道“兴
期刊
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函数的性质是竞赛和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对称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数学问题之中,而且利用对称性往往能更简捷地使问题得到解决,对称关系还充分体现了数学之美。本文拟通过函数自身的对称性和不同函数之间的对称性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函数与对称有关的性质。    一、函数自身的对称性探究    定理1.函数 y =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综合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五个方面。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类型    1.学科综合型。它是以语文教材的单元或题材为中心,由另一个或几个学科的单元或题材的一部分相配合形式的语文综合
期刊
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独立完成问题的解决,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真正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活动,必然使学生对知识深有感触。比起教师的讲授要理解得透彻,而且呈现出认知的多样化。所以,数学老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经历:或是曲径通幽的波折,或是豁然开朗的顿悟。    一、“浪费”的经历使收获更丰厚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如果只有公式、
期刊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这意味着学校、社会与教师需要全面合作。这正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整合所追求的结果,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所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也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活教学的要求。  怎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
期刊
诸多教师的体会,美术欣赏教学比艺术实践教学难得多,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是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则感困难。  就再现性作品和表现性作品的欣赏教学而言,包括了两个
期刊
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