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红色的天空随着时间的后移逐渐向城市沉了下来,暖风和煦地拂着,还有一些没有凋谢的桂花仍在绽放,它们的气味在夜晚显得特别地香甜。
到达河内的那个下午,阳光很烈,早上我们还穿着薄的毛衣在南宁市散步,可下午当我们背着行囊在河内老街寻找旅馆的时候却恨不得洗个冷水澡,只是这个念头刚一闪过,天空马上就阴沉了下来,湿润的空气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包裹住全身,黏乎乎,动弹不得,湿闷得让人不想再多说一句话。
河内的亚热带气候及临近海洋的地理位置,使得城市一年四季皆如春天,树木葱郁,繁花似锦,让它享有“百花春城”的美名。城市里满眼都是绿色,微风吹得树叶簌簌作响,树下有卖花女推着单车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这座位于红河平原中部的城市,曾经做为法国殖民地存在了62年,在此其间,法国文化迅速渗入了这座拥有着中国文化的古城,中西元素在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其在城中各个细节中不经意地展现出来,形成了河内独有的风景。那些戴着斗笠挑着担子的小贩们、那些坐在街头喝咖啡啤酒的人们、那些林立的老房子、那些努力绽放的花朵、那些色彩缤纷的水果、琳琅满目的商品、那些在街头巷尾穿梭的摩托车流、那一大片安静偶有波澜的西湖……无一不让人觉得这座城市充满着活力和魅力。而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是河内遍地的老式建筑和让我满心欢喜的越式食物。无不给我似曾相识的错觉。
如果一定要我来形容河内这座城市,我会选择这样的词:怡情、美丽。河内的房子,外墙全用艳丽的色彩涂抹,基本见不着铺着瓷砖或马赛克的房子。大部份的房子颜色是艳丽的士黄色,象极了河内的热情的阳光,除了土黄,还有蓝、绿、粉红、紫等色彩,在街上走着走着,眼睛就被这些色彩“嗖”的一下掳了去,嘴里还发出啧啧的声音,因为除了发出这种声音,也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了。在麻木了钢筋水泥般的建筑后,看到了这么些艳丽的色彩,象是看惯了阴霾的天空后突然看见了彩虹般欣喜。
在老街里溜达,眼睛却不看前方的路,而是看着经过的建筑物。细细地品味老房子的风韵。那些房子紧密地挨着,高矮却不一致,错落地一字排开。所有的房子都在屋外挂上了国旗,有的人家还悬上了越式灯笼。而不管是商广还是民居,屋内一律摆放着一株桃花,这点和广东很像。
坐上车往巴亭广场看看。又会看到另一番风景。这边的建筑以法式建筑为主,各种希腊式廊柱,欧式的阳台,甚至连栅栏都是那种所谓的维多利亚式的卷草纹式样。房子的表面涂的是黄色或蓝色。更有一些带花园的别墅小洋房,现今这些楼房多数是各国的领事馆或政府行政办公场所。另一座不得不提的特殊建筑,是在巴亭广场西南,距胡志明纪念馆很近的独柱寺。在参观完胡志明纪念馆后,发现这样的一座建筑,的确让人惊讶,这座寺庙是建立在莲花池中的一根柱子上,由楼梯连接岸边,虽然庙小,但烧香的人却不少,据说在这里许愿可是非常灵的,胡志明主席在世时也常常在此烧香。
还有一些有名的中式寺庙如文庙、镇国寺、向马祠等,这些中式宗祠与寺庙与各种法式建筑星罗棋布的散落在河内各个街区构成了越南活生生的历史记忆。
在街上逛得久了,固然会肚子饿的。在越南吃什么?是选择坐在欧式西餐厅坐下来享用一道道精美的西餐,还是入乡随俗与当地人一样在街边小吃摊旁若无人地自得其乐。
老街区和领馆区附近开了众多的餐厅,中、高、低档任君选择。试过几次进入这样的餐厅,翻看菜单里长长的菜名,让人心里有点慌。点上来的饭菜味道和广东的茶餐厅里差不多,算不得特别的好吃。但是,绝对的干净还有透明的价格让人吃得安心和放心。
环剑湖旁的三十六行,是很出名的地方。所谓行,是指行业的意思。在环剑湖周围的两公里近一百条路上,分布着各行业的手工匠人。在老街的窄道上穿行时,你会发现这条街是卖丝绸的,那条街是卖金器的,这边有卖乐器的,那边还有刻墓碑的,总之让人眼花绦乱。亮眼的漆器、精美的木雕、品种繁多的餐具、绣着漂亮图案的各式袋子、手工娃娃、形态各异的铜雕总是引得我拿起一件又一件细细观看。人走在其间依如置身于北京的古玩市场,空气里漂浮着的全是古老韵味的气息。
当地人坐在路边的咖啡店或冰茶摊上聊天说笑,一管竹制烟筒在男人们手里传来传去。游人们则多数聚在路边的饮料店前,抱着一杯啤酒小憩。渐渐地,城市安静下来,还不到十一点,鹅黄灯光下的三十六行如此恬静。人置身其间,深深沉醉在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境之中。
到达河内的那个下午,阳光很烈,早上我们还穿着薄的毛衣在南宁市散步,可下午当我们背着行囊在河内老街寻找旅馆的时候却恨不得洗个冷水澡,只是这个念头刚一闪过,天空马上就阴沉了下来,湿润的空气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包裹住全身,黏乎乎,动弹不得,湿闷得让人不想再多说一句话。
河内的亚热带气候及临近海洋的地理位置,使得城市一年四季皆如春天,树木葱郁,繁花似锦,让它享有“百花春城”的美名。城市里满眼都是绿色,微风吹得树叶簌簌作响,树下有卖花女推着单车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这座位于红河平原中部的城市,曾经做为法国殖民地存在了62年,在此其间,法国文化迅速渗入了这座拥有着中国文化的古城,中西元素在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其在城中各个细节中不经意地展现出来,形成了河内独有的风景。那些戴着斗笠挑着担子的小贩们、那些坐在街头喝咖啡啤酒的人们、那些林立的老房子、那些努力绽放的花朵、那些色彩缤纷的水果、琳琅满目的商品、那些在街头巷尾穿梭的摩托车流、那一大片安静偶有波澜的西湖……无一不让人觉得这座城市充满着活力和魅力。而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是河内遍地的老式建筑和让我满心欢喜的越式食物。无不给我似曾相识的错觉。
如果一定要我来形容河内这座城市,我会选择这样的词:怡情、美丽。河内的房子,外墙全用艳丽的色彩涂抹,基本见不着铺着瓷砖或马赛克的房子。大部份的房子颜色是艳丽的士黄色,象极了河内的热情的阳光,除了土黄,还有蓝、绿、粉红、紫等色彩,在街上走着走着,眼睛就被这些色彩“嗖”的一下掳了去,嘴里还发出啧啧的声音,因为除了发出这种声音,也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了。在麻木了钢筋水泥般的建筑后,看到了这么些艳丽的色彩,象是看惯了阴霾的天空后突然看见了彩虹般欣喜。
在老街里溜达,眼睛却不看前方的路,而是看着经过的建筑物。细细地品味老房子的风韵。那些房子紧密地挨着,高矮却不一致,错落地一字排开。所有的房子都在屋外挂上了国旗,有的人家还悬上了越式灯笼。而不管是商广还是民居,屋内一律摆放着一株桃花,这点和广东很像。
坐上车往巴亭广场看看。又会看到另一番风景。这边的建筑以法式建筑为主,各种希腊式廊柱,欧式的阳台,甚至连栅栏都是那种所谓的维多利亚式的卷草纹式样。房子的表面涂的是黄色或蓝色。更有一些带花园的别墅小洋房,现今这些楼房多数是各国的领事馆或政府行政办公场所。另一座不得不提的特殊建筑,是在巴亭广场西南,距胡志明纪念馆很近的独柱寺。在参观完胡志明纪念馆后,发现这样的一座建筑,的确让人惊讶,这座寺庙是建立在莲花池中的一根柱子上,由楼梯连接岸边,虽然庙小,但烧香的人却不少,据说在这里许愿可是非常灵的,胡志明主席在世时也常常在此烧香。
还有一些有名的中式寺庙如文庙、镇国寺、向马祠等,这些中式宗祠与寺庙与各种法式建筑星罗棋布的散落在河内各个街区构成了越南活生生的历史记忆。
在街上逛得久了,固然会肚子饿的。在越南吃什么?是选择坐在欧式西餐厅坐下来享用一道道精美的西餐,还是入乡随俗与当地人一样在街边小吃摊旁若无人地自得其乐。
老街区和领馆区附近开了众多的餐厅,中、高、低档任君选择。试过几次进入这样的餐厅,翻看菜单里长长的菜名,让人心里有点慌。点上来的饭菜味道和广东的茶餐厅里差不多,算不得特别的好吃。但是,绝对的干净还有透明的价格让人吃得安心和放心。
环剑湖旁的三十六行,是很出名的地方。所谓行,是指行业的意思。在环剑湖周围的两公里近一百条路上,分布着各行业的手工匠人。在老街的窄道上穿行时,你会发现这条街是卖丝绸的,那条街是卖金器的,这边有卖乐器的,那边还有刻墓碑的,总之让人眼花绦乱。亮眼的漆器、精美的木雕、品种繁多的餐具、绣着漂亮图案的各式袋子、手工娃娃、形态各异的铜雕总是引得我拿起一件又一件细细观看。人走在其间依如置身于北京的古玩市场,空气里漂浮着的全是古老韵味的气息。
当地人坐在路边的咖啡店或冰茶摊上聊天说笑,一管竹制烟筒在男人们手里传来传去。游人们则多数聚在路边的饮料店前,抱着一杯啤酒小憩。渐渐地,城市安静下来,还不到十一点,鹅黄灯光下的三十六行如此恬静。人置身其间,深深沉醉在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