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案式”实验报告 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xku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生物知识的入门向导和手段,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生物学学科素养。“学案式”实验报告是将学生课前预习的学案和实验报告进行充分整合而形成的教学案一体化的实验报告,能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秩序,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案式 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4-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挖掘和开发生物学实验中的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课堂秩序一般比较乱,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很多时候实验课只会停留在表面的喧闹中,学生没有真正从实验现象走进知识的本质,甚至出现在实验课上茫然不知所措,长此下去,学生体验不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发现时的快乐,学习生物的个性思维和兴趣逐渐抹杀。因此,生物教师必须重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积极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经过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运用“学案式”实验报告,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学案式”实验报告是将学生课前预习的学案和实验报告进行充分整合而形成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报告,利用它将整节实验课“穿针引线”起来。这样学生在整节课中任务清晰,目标明确,因而教学秩序不凌乱,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和交流,在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就能完成实验报告,从而减轻学生课外填写实验报告的负担,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下面谈谈我们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课中运用“学案式”实验报告进行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设计思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但掌握程度不一,而本实验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因此本节“学案式”实验报告的大框架就是探究实验的七大步骤(附后),然后再在每个步骤后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这样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就有了整体的认识。
  教学实践: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然后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探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完实验填写现象,画观察到的细胞图。在分析结果的步骤里,引导学生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细胞失水和吸水,经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原生质层、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等概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的比较透彻。在表达与交流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比如如果滴加的是0.5g/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什么液体?如果没有细胞壁,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如何设计实验测定洋葱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如何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这样层层深入,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和广度思维,同时也能考虑不同学情的分层教学。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而没有观察到实验结果,影响后面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使用PPT展示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动态过程,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知识,起到名副其实的辅助作用。
  实践反思:本节采用这个“学案式”的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教学环节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熟悉探究实验的步骤,为完成后面各章节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在实验探究阶段,加强观测方法的指导,引导分析实验原因,培养实验素养,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思考,这样,边实验,边描述,边思索,就会水到渠成,为最后的总结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实验探究实施过程再抓住时机,创设质疑的环境,“以其所知,喻其不知”,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学案式”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设计实验:
  1.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过程: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①外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因原生质层具______________;原生质层的伸缩性_______细胞壁的伸缩性。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表达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进一步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韩红艳(1971年4月-),女,中教一级, 教育硕士。
其他文献
【摘要】2013 年是广东省新课程高考实施的第7年,试题延续了前6年新课程卷的风格,一方面保持了传统,另一方面又着力重在考察基础,调整难度,回归教材,稳中求新等特点。整份试题给人以的感觉是考题以常规试题为主,考察面宽,逐步加强难度,这样既充分考察了各位考生的知识水平,又为高校引进新人才做出了挑选和分层的作用,根据考卷命题方式,考题思想、特点分析和考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希望对其他一线老师有所帮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文章从民族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实和特点出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民族院校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神经网络计算》专题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宁教高[2012]348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当今的高校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是高校考试改革中的重点,由于现下的考试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正确的反应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我们应该正视当下数学考试模式中的种种缺点与不足并对其进行相对的模式改革,对考试模式中的构架和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把学习过程中的终端评价和过程评价进行有机的集合,能方便并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整合与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高校数学 考试模式 探索与思考
期刊
【摘要】《R软件》作为一门统计分析软件,具有自由、免费、源代码开放的特点,全世界的R爱好者不断的开发,使R软件的发展很快,所以学习、利用和基于R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R软件的教学认识。  【关键词】R软件 软件交叉 课程交叉 案例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谈起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更多的老师是以数学课程为基点,探索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而本文则是立足于信息技术课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挖掘用于数学学习的素材。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6-02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不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应用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一节读写课为例,从搭建话题支架,框定写作范围;搭建语言支架,积累写作素材;搭建结构支架,形成写作大纲;搭建情感支架,提升写作内涵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搭建支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结合具体教学课例分析了有效评价在写作中的必要性,并简述了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 写作 读写课 搭建支架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对初中化学的节约用水内容加以扩展,补充了防止水污染的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水的重要性、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三方面,论述了防止水污染的意义及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水污染 保护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65-02  初中化学课讲到节约用水,希望中学生意识到水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3-0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P77~7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
期刊
【摘要】面对高中部分学生化学学习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作为化学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现学科特点,了解辅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化学思想,找规律、找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探索和挖掘新的学习方法,帮助差生反思,帮助他们找规律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学科特点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68-02
期刊
【摘要】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本文从建立发酵工程课程实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出发,以培养生命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专门人才为目标,经过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发酵工程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专门人才  【基金资助】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HGJXH B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