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风是学校治学、读书和做事的整体风气,它贯穿着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是一项需要学校各个层面的支持与推动的系统工程。从学生培养过程看,无论是学习观、学习动力、学习方法,还是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做人做事态度方法的形成,都离不开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环节。在当前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对增强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学风建设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学风建设是高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风是学校关于治学、读书、做人的整体风气,主要体现在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是一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风对于高校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弘扬刻苦、努力的精神及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和学会做人、做事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高校应从学生培养与成才的视角去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内在关系,充分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学风建设。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机理
1.1 职业生涯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定,结合时代特点,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其目标做出的有效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立足于大学生个人的特点,结合现时的外部环境,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一生。人人都渴望成功,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如愿。许多人事业上发展不顺利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因为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从而无法体会如愿以偿的感觉。有些人把时间用于追逐不是自己真正适合的工作上,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会感觉后劲不足。有的人选择工作,只用现实的报酬作为准则,哪里钱多去哪里,什么时尚干什么,以至于放弃自己本已不错的职业。但事实是,头几年这一职位在待遇上会有一些优势,但是后来差距越来越小了,甚至风水轮流转,今天时尚的过几年不再时尚了,从前挣钱容易的职业几年后挣钱不再简单,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不给自己做一个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难以理性地面对外界的诱惑。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冷静地分析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在求职前,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有清醒的认识,避免求职的盲目性,并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失衡,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障碍,坚定地朝着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前进。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设计适合本人的目标和发展通路,指导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定位,进而科学规划人生,实现人生梦想。
1.2 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对立统一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而开展的。学风是教学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根据我们对学生学风调查尤其是对大学生学风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问题的调查表明,学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重在解决学生的内因问题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问题,其次才是辅之解决外因问题即学习的方法、质量问题。
要强调学生工作必须和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让学风建设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整合二者的力量和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和学生工作互促共进的“双赢”效果,就必须十分重视高校扩招、院校升级、学生增多等背景下的学生工作新问题,重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既有群体性需求也有个体差异性需求的特点,找寻出一个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统一的契合点。
2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学风建设脱节的原因分析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具体表现为纪律上松懈、思想上浮躁、逃课缺课、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等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之后发现,二者脱节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1)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里没有家长和老师的规划与督促,自由的空间和自主式的学习成了很多人沦丧未来的开始。一方面大学生不明确学习的目的,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就不会切实参与到教学的实施中,更听不进关于纪律和制度要求,最终毕业走向社会后发现知识掌握不到位,求职没有方向,就业也成为难症;另一方面这些非大学生学风的主流现象,却已成为影响学校优良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进一步实现,更从客观上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否定。
(2)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强。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缺乏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修养,制约了教师的上课水平,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学生所反映的问题也就不能给出满意的答复,也使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风。
(3)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社会相对脱节是普遍的问题。大学新生们在这个年龄并不具备自主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也不可能等专业设置改革好之后再考虑上大学,与此同时,职场也在时时刻刻发生变化。
3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有了这样一个共识——抓好学风建设也就抓住了学生工作的根本。究竟什么才是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统一的契合点?经过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抓这个学风建设的主线重点在于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量毕业生迟迟不清楚、不了解整个社会的分工和架构,也搞不清楚自身的定位在哪里。职业生涯规划可帮助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但前提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身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的。大学生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合理定位自身进而持续增值。现实中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广泛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来引导大学生首先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这样的活动开展得越早越好,建议在新生一入校就连同入学教育一并开展。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走好了,就为目标实现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3.2 指导大学生科学制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职业生涯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成功的机率。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能盲目地“撞大运”。许多时候,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受挫就是因为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端,谚语讲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务必要讲究科学性。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划分期限的。理论上,短期规划,是指五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明确近期目标,安排近期完成的任务;中期规划,是指,规划五年至十年内的目标与任务;长期规划的时间是十至二十年以上,主要是设定比较长远的目标。实践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就要是具体的把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在制定目标方面也参考的划分时期。其次要注意目标的特性。一是可行性: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而非是美好的梦想或不着边的幻想,否则必将延误生涯良机;二是适时性:规划是设计未来的行动,确定将来的目标,因此各项主要活动,实施时间,完成时限,都须有时间和时序上的妥善安排,来作为检验行动的依据;三是灵活性:规划职业生涯目标,牵涉到的各项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规划应有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因素;四是连续性:人生的每个发展阶段须持续、连贯衔接,各阶段的职业生涯目标也要连贯衔接起来,可持续发展。
3.3 教育大学生认识目标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引领大学生制定计划来缩短差距
当今社会是一个时时变化的时代,处处都充满着残酷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学生想要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对现实,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不断去缩短同社会、竞争对手的差距。
当大学生发现自己所选的专业和最初的理解大相径庭,或者自己的兴趣完全不在此,那么学生工作者有必要帮助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现在,获取第二学历和职业素质认证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可以选择一些这样的课程,比如报关员、报检员、营销师、各类IT认证、秘书资格认证、会计从业认证等等。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学生已经选择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方向之后再进行,坚持按需选择,多学未必有益原则。否则,永远都会有不同的证书可以去考,都考下来是不可能的。
另外很多企业现在都开始面向大学生招聘实习生。因此我们也十分赞同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如果大学生能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到这些,并且向着成为实习生的要求努力(很多要求是单凭学校课程学不到的),相信待到毕业的时候就会比毫无准备的同学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另一个角度看率先走上社会去实践,就能够优先得到锻炼,也可以提前知晓差距,从而努力去制定实施改进计划来缩小差距。
参考文献
[1] 廖满媛等.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7).
[2] 兰志生.形势与政策课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0).
[3] 李瑶,崔永根,刘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4] 白英龙.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J].理论界,2011(8).
[5] 李清玉,王艺豪.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学风建设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学风建设是高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风是学校关于治学、读书、做人的整体风气,主要体现在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是一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风对于高校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弘扬刻苦、努力的精神及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和学会做人、做事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高校应从学生培养与成才的视角去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内在关系,充分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学风建设。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机理
1.1 职业生涯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定,结合时代特点,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其目标做出的有效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立足于大学生个人的特点,结合现时的外部环境,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一生。人人都渴望成功,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如愿。许多人事业上发展不顺利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因为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从而无法体会如愿以偿的感觉。有些人把时间用于追逐不是自己真正适合的工作上,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会感觉后劲不足。有的人选择工作,只用现实的报酬作为准则,哪里钱多去哪里,什么时尚干什么,以至于放弃自己本已不错的职业。但事实是,头几年这一职位在待遇上会有一些优势,但是后来差距越来越小了,甚至风水轮流转,今天时尚的过几年不再时尚了,从前挣钱容易的职业几年后挣钱不再简单,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不给自己做一个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难以理性地面对外界的诱惑。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冷静地分析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在求职前,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有清醒的认识,避免求职的盲目性,并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失衡,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障碍,坚定地朝着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前进。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设计适合本人的目标和发展通路,指导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定位,进而科学规划人生,实现人生梦想。
1.2 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对立统一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而开展的。学风是教学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根据我们对学生学风调查尤其是对大学生学风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问题的调查表明,学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重在解决学生的内因问题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问题,其次才是辅之解决外因问题即学习的方法、质量问题。
要强调学生工作必须和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让学风建设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整合二者的力量和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和学生工作互促共进的“双赢”效果,就必须十分重视高校扩招、院校升级、学生增多等背景下的学生工作新问题,重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既有群体性需求也有个体差异性需求的特点,找寻出一个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统一的契合点。
2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学风建设脱节的原因分析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具体表现为纪律上松懈、思想上浮躁、逃课缺课、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等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之后发现,二者脱节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1)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里没有家长和老师的规划与督促,自由的空间和自主式的学习成了很多人沦丧未来的开始。一方面大学生不明确学习的目的,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就不会切实参与到教学的实施中,更听不进关于纪律和制度要求,最终毕业走向社会后发现知识掌握不到位,求职没有方向,就业也成为难症;另一方面这些非大学生学风的主流现象,却已成为影响学校优良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进一步实现,更从客观上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否定。
(2)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强。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缺乏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修养,制约了教师的上课水平,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学生所反映的问题也就不能给出满意的答复,也使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风。
(3)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社会相对脱节是普遍的问题。大学新生们在这个年龄并不具备自主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也不可能等专业设置改革好之后再考虑上大学,与此同时,职场也在时时刻刻发生变化。
3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有了这样一个共识——抓好学风建设也就抓住了学生工作的根本。究竟什么才是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统一的契合点?经过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抓这个学风建设的主线重点在于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量毕业生迟迟不清楚、不了解整个社会的分工和架构,也搞不清楚自身的定位在哪里。职业生涯规划可帮助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但前提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身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的。大学生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合理定位自身进而持续增值。现实中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广泛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来引导大学生首先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这样的活动开展得越早越好,建议在新生一入校就连同入学教育一并开展。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走好了,就为目标实现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3.2 指导大学生科学制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职业生涯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成功的机率。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能盲目地“撞大运”。许多时候,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受挫就是因为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端,谚语讲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务必要讲究科学性。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划分期限的。理论上,短期规划,是指五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明确近期目标,安排近期完成的任务;中期规划,是指,规划五年至十年内的目标与任务;长期规划的时间是十至二十年以上,主要是设定比较长远的目标。实践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就要是具体的把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在制定目标方面也参考的划分时期。其次要注意目标的特性。一是可行性: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而非是美好的梦想或不着边的幻想,否则必将延误生涯良机;二是适时性:规划是设计未来的行动,确定将来的目标,因此各项主要活动,实施时间,完成时限,都须有时间和时序上的妥善安排,来作为检验行动的依据;三是灵活性:规划职业生涯目标,牵涉到的各项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规划应有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因素;四是连续性:人生的每个发展阶段须持续、连贯衔接,各阶段的职业生涯目标也要连贯衔接起来,可持续发展。
3.3 教育大学生认识目标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引领大学生制定计划来缩短差距
当今社会是一个时时变化的时代,处处都充满着残酷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学生想要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对现实,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不断去缩短同社会、竞争对手的差距。
当大学生发现自己所选的专业和最初的理解大相径庭,或者自己的兴趣完全不在此,那么学生工作者有必要帮助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现在,获取第二学历和职业素质认证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可以选择一些这样的课程,比如报关员、报检员、营销师、各类IT认证、秘书资格认证、会计从业认证等等。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学生已经选择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方向之后再进行,坚持按需选择,多学未必有益原则。否则,永远都会有不同的证书可以去考,都考下来是不可能的。
另外很多企业现在都开始面向大学生招聘实习生。因此我们也十分赞同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如果大学生能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到这些,并且向着成为实习生的要求努力(很多要求是单凭学校课程学不到的),相信待到毕业的时候就会比毫无准备的同学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另一个角度看率先走上社会去实践,就能够优先得到锻炼,也可以提前知晓差距,从而努力去制定实施改进计划来缩小差距。
参考文献
[1] 廖满媛等.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7).
[2] 兰志生.形势与政策课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0).
[3] 李瑶,崔永根,刘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4] 白英龙.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J].理论界,2011(8).
[5] 李清玉,王艺豪.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