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教育界极力提倡并努力要达到的境界。但在当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考试的指挥棒无形地影响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贪多”习惯性教学现象比比皆是,如课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先学任务,课堂上分秒必争地讲,课后更是布置了大量重复性作业。试问,这样的“多”就一定“好”吗?答案是显然的。物极必反,凡事都有个度。 因为“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多’有可能导致‘杂’,成为干扰学习和记忆的因素;‘多’而不恰当、不适宜,将导致机械与僵化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过多’会抑制兴奋和注意,在不经意中扼杀学习意愿和兴趣,使学习不可持续”。由此可见,“多”不一定“好”。教师要客观认识教学中“贪多”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性,以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彻底避免“贪多”现象,并寻找解决“多”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先学任务之“多”析
课前预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课,并培养他们运用已学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课前布置适当的先学任务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然而,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科课时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而且各科教师都布置了先学任务自己也不能例外,否则学生就不会主动预习该学科了。出于这些考虑,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在家的时间进行预习,布置了大量的先学任务,有语文学科的,有数学学科的,有科学学科的,有英语学科的……就拿英语学科来说,直拼先学新词,听课文录音并画出生词和重点句再抄写,跟读课文五遍,查找相关资料……不仅所有学科的先学任务总量“贪多”,各学科的单个任务也“贪多”。如语文课文的读三遍即可理解而非得布置读五遍,数学例题完成两题即可领悟而非得布置四题,英语直拼新词给出五个即可掌握规则而非得给出八个……在各科任教师自我满意已经全面布置了预习任务的背后是两种现象:一是学优生认认真真地完成到深夜,隔天上新课时不自觉地犯困影响听课效果;二是学困生看到那么多的先学任务,畏难情绪滋生,不知从哪个学科入手,结果没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隔天被老师批评,进一步对学习失去兴趣。这种“多”而“泛”的先学任务使学生的预习更茫然,直接影响预习效果,与预期背道而驰。
因此,课前要精简先学,要有针对性,要根据生情,根据具体的课时目标进行设计,要为学生的先学服务,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依据。例如,让学生读三个单词能直接拼出新词的绝不要求学生读五个甚至八个单词再来直接拼新词,让学生预习课文时能画出生词和重点句的绝不要求学生抄下生词和重点句,让学生听读课文两遍就能理解课文大意的绝不要求学生听读课文五遍,让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能小组合作完成的绝不要求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让学生课前小组内能检测并解决组员困惑内容的绝不要求学生再听老师讲解。只有精简了课前的先学任务,避免一味的“贪多”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完成先学任务的积极性和兴趣,确保先学任务的完成质量,真正为导学服务,真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中教师讲授之“多”析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大部分教师充分抓紧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进行教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习惯性地认为,课堂上教师多讲、多问、多示范、学生多听、多答、多读,才能学好。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教学现象:语文课的教师先教学新字词,再解释课文,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英语课从课前教师一味问、学生简单答,到单词教学时教师拼命带读、学生盲目跟读,再到句型操练时教师利用图片等教具带着学生机械训练,再到课文听读的重复训练,最后草草布置作业结束一堂课……其实,这种讲得多的“贪多”现象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主动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严重制约着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以外研社《英语》第七册(三起)的第五模块的第一单元为例,在热身活动环节,教师就着本课结识新朋友的主题进行师生问候,就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Can you speak English? 等简单的问题与七八个学生进行同样形式的问答,这样的“多问”只是让学生多了几次重复性的回答而已。可以在与第一个学生的问答示范后,由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对话。这样从只有七八个学生开口扩展到全班45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从简单的问题引发更有深意的问题。又如,在检测先学新词时“贪多”的毛病又犯了,又很不放心地带着全班同学一个一个单词地读,接着又全班齐读,再出示单词卡片一个一个地检测新词的认读。这样的多读只是让大部分学生盲目跟读几遍而已。这时教师完全可以着重抽查中下生的掌握情况,并重点反馈几个难读、易读错的词。再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若干问题,再出示挂图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反复听读课文,学生在反复的问答和听读中慢慢地降低英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学优生在这种训练模式中得不到更高的发展,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将会被扼杀。其实在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由各组竞答,再听读课文两遍后进行小组赛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避免课堂的“贪多”现象,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沈峰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精讲多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她在上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Part A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她不是就几个简单的问题教师问,学生答,而是通过给疑问词where, who, what……让学生进行daily talk,让学生根据现在的场景连贯地说一段话,这样比起简单的师问生答的导入形式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就像她所说的:“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如果学生都能回答不一定是件好事,那只证明了教师问的问题没有含金量。”其次,她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前先进行头脑风暴,出示郎朗等几个人物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看图猜猜“他们这周末将要做什么”,与本课的主题紧密联系,既让学生猜测当天上课的教学计划,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接着,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先通篇完整地听一遍,紧扣课文主题回答who 和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再听对话,让学生了解更多细节,并尝试记笔记where, who, what……最后让学生快速抢答。这样学生就充分利用笔记中的key words,并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只能用英语思维,比起教师反复问一些简单的没有含金量的问题意义更大。在听读课文时,沈老师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反复听、跟读,而是分层次、有目的地进行。先是小组合作:分组读对话,找出他们谈论周末计划的问句,并尝试理解文中的新单词和新句子。接着让学生尝试借助关键词、思维图等线索回忆、复述本篇对话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内容谈论计划,注意连贯地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样的精讲多练的课堂里充满着活力,培养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让学生乐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会的境界。
三、课后作业布置之“多”析
课后作业布置的“贪多”更是普遍。因为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为下节课的所学内容作好铺垫。以英语学科为例,很多教师认为任教的班级数多,班级的学生人数多,英语学科课时少,课堂时间有限,要让学生课外和在家时多学习英语,于是在前面种种理由的推动下,布置的课外作业更是多得不得了:抄写新单词,每个三行再听写;抄写重点句,每句五遍;更有甚者是抄写课文两遍;听读课文五遍再背课文;写练习卷一张;制作英语手抄报等。单单是完成英语的这些课后作业至少得一个小时,加上语文和数学,一天三个小时的作业量,让我们的学生难以承受,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更是剥夺了孩子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业布置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要避免“贪多”现象,就要把握好“量”和“度”。“量”顾名思义就是数量,要适量。例如,布置学生抄写新单词和句型时一般每词、每句不超过三遍,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抄写超过三遍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听读课文最多也是三遍,超过了三遍,学生听的注意力已转移或不存在了。运用所学句型造句最多两句,再多意义不大,充其量只是机械模仿。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三项,让所有的学生保证按时完成,并乐于完成,获得成就感,而不是一味追求多,反而让大部分学生含着泪挑灯夜读还完成不了。“度”就是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分层布置课后作业,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相应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能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教师要客观认识教学中“贪多”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性,努力做到课前精简先学,课堂精讲多练,课后精简作业,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教与学同步发展,真正达到让学生乐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会的境界。?
一、课前先学任务之“多”析
课前预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课,并培养他们运用已学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课前布置适当的先学任务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然而,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科课时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而且各科教师都布置了先学任务自己也不能例外,否则学生就不会主动预习该学科了。出于这些考虑,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在家的时间进行预习,布置了大量的先学任务,有语文学科的,有数学学科的,有科学学科的,有英语学科的……就拿英语学科来说,直拼先学新词,听课文录音并画出生词和重点句再抄写,跟读课文五遍,查找相关资料……不仅所有学科的先学任务总量“贪多”,各学科的单个任务也“贪多”。如语文课文的读三遍即可理解而非得布置读五遍,数学例题完成两题即可领悟而非得布置四题,英语直拼新词给出五个即可掌握规则而非得给出八个……在各科任教师自我满意已经全面布置了预习任务的背后是两种现象:一是学优生认认真真地完成到深夜,隔天上新课时不自觉地犯困影响听课效果;二是学困生看到那么多的先学任务,畏难情绪滋生,不知从哪个学科入手,结果没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隔天被老师批评,进一步对学习失去兴趣。这种“多”而“泛”的先学任务使学生的预习更茫然,直接影响预习效果,与预期背道而驰。
因此,课前要精简先学,要有针对性,要根据生情,根据具体的课时目标进行设计,要为学生的先学服务,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依据。例如,让学生读三个单词能直接拼出新词的绝不要求学生读五个甚至八个单词再来直接拼新词,让学生预习课文时能画出生词和重点句的绝不要求学生抄下生词和重点句,让学生听读课文两遍就能理解课文大意的绝不要求学生听读课文五遍,让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能小组合作完成的绝不要求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让学生课前小组内能检测并解决组员困惑内容的绝不要求学生再听老师讲解。只有精简了课前的先学任务,避免一味的“贪多”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完成先学任务的积极性和兴趣,确保先学任务的完成质量,真正为导学服务,真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中教师讲授之“多”析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大部分教师充分抓紧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进行教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习惯性地认为,课堂上教师多讲、多问、多示范、学生多听、多答、多读,才能学好。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教学现象:语文课的教师先教学新字词,再解释课文,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英语课从课前教师一味问、学生简单答,到单词教学时教师拼命带读、学生盲目跟读,再到句型操练时教师利用图片等教具带着学生机械训练,再到课文听读的重复训练,最后草草布置作业结束一堂课……其实,这种讲得多的“贪多”现象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主动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严重制约着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以外研社《英语》第七册(三起)的第五模块的第一单元为例,在热身活动环节,教师就着本课结识新朋友的主题进行师生问候,就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Can you speak English? 等简单的问题与七八个学生进行同样形式的问答,这样的“多问”只是让学生多了几次重复性的回答而已。可以在与第一个学生的问答示范后,由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对话。这样从只有七八个学生开口扩展到全班45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从简单的问题引发更有深意的问题。又如,在检测先学新词时“贪多”的毛病又犯了,又很不放心地带着全班同学一个一个单词地读,接着又全班齐读,再出示单词卡片一个一个地检测新词的认读。这样的多读只是让大部分学生盲目跟读几遍而已。这时教师完全可以着重抽查中下生的掌握情况,并重点反馈几个难读、易读错的词。再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若干问题,再出示挂图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反复听读课文,学生在反复的问答和听读中慢慢地降低英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学优生在这种训练模式中得不到更高的发展,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将会被扼杀。其实在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由各组竞答,再听读课文两遍后进行小组赛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避免课堂的“贪多”现象,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沈峰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精讲多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她在上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Part A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她不是就几个简单的问题教师问,学生答,而是通过给疑问词where, who, what……让学生进行daily talk,让学生根据现在的场景连贯地说一段话,这样比起简单的师问生答的导入形式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就像她所说的:“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如果学生都能回答不一定是件好事,那只证明了教师问的问题没有含金量。”其次,她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前先进行头脑风暴,出示郎朗等几个人物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看图猜猜“他们这周末将要做什么”,与本课的主题紧密联系,既让学生猜测当天上课的教学计划,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接着,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先通篇完整地听一遍,紧扣课文主题回答who 和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再听对话,让学生了解更多细节,并尝试记笔记where, who, what……最后让学生快速抢答。这样学生就充分利用笔记中的key words,并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只能用英语思维,比起教师反复问一些简单的没有含金量的问题意义更大。在听读课文时,沈老师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反复听、跟读,而是分层次、有目的地进行。先是小组合作:分组读对话,找出他们谈论周末计划的问句,并尝试理解文中的新单词和新句子。接着让学生尝试借助关键词、思维图等线索回忆、复述本篇对话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内容谈论计划,注意连贯地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样的精讲多练的课堂里充满着活力,培养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让学生乐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会的境界。
三、课后作业布置之“多”析
课后作业布置的“贪多”更是普遍。因为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为下节课的所学内容作好铺垫。以英语学科为例,很多教师认为任教的班级数多,班级的学生人数多,英语学科课时少,课堂时间有限,要让学生课外和在家时多学习英语,于是在前面种种理由的推动下,布置的课外作业更是多得不得了:抄写新单词,每个三行再听写;抄写重点句,每句五遍;更有甚者是抄写课文两遍;听读课文五遍再背课文;写练习卷一张;制作英语手抄报等。单单是完成英语的这些课后作业至少得一个小时,加上语文和数学,一天三个小时的作业量,让我们的学生难以承受,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更是剥夺了孩子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业布置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要避免“贪多”现象,就要把握好“量”和“度”。“量”顾名思义就是数量,要适量。例如,布置学生抄写新单词和句型时一般每词、每句不超过三遍,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抄写超过三遍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听读课文最多也是三遍,超过了三遍,学生听的注意力已转移或不存在了。运用所学句型造句最多两句,再多意义不大,充其量只是机械模仿。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三项,让所有的学生保证按时完成,并乐于完成,获得成就感,而不是一味追求多,反而让大部分学生含着泪挑灯夜读还完成不了。“度”就是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分层布置课后作业,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相应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能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教师要客观认识教学中“贪多”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性,努力做到课前精简先学,课堂精讲多练,课后精简作业,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教与学同步发展,真正达到让学生乐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