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樊城”的目标,积极推进以“三建一改”为载体的社区建设,依法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区运行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和谐方法
樊城是襄樊市的商贸中心和老工业区,共有67个社区,城区人口50余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0万余人。为了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社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在充分调研、外出考察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实现社区自治为方向,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三建一改”为载体(加强社区组织、阵地、功能建设,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和运作体制)的社区建设新思路,使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新阶段。
(一)强化核心,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坚持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自治建设为主体、其他组织充分发育并切实发挥作用的思路,努力完善社区组织体系。一是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严格按照“五好”标准全面整建67个社区党组织。二是确实加强自治组织建设。三是加强社区中介组织建设。坚持“合法、专业、便民”的原则,在社区发展各种民间中介组织、居民互助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160多个,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减轻了政府管理社会的压力。
(二)夯实基础,加强社区阵地建设。社区阵地是社区联系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我们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区城市发展规划,确立了办公设施“十个一”、服务阵地“一张网”和活动阵地“八有”的目标,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
(三)把握关键,加强社区功能建设。努力完善社区功能,不断提高居民的能力,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关键。近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大力强化六项社区基本功能。一是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在社区全面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协商议事会议、居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扎实开展社会救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两年来共安置下岗职工8700余人,占全区下岗职工总数的58.3%;发展社区服务项目12大类80多项,设立社区服务网点3000多个,使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能够得到较好解决。三是完善社区环境管理功能。把街道、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大力实施社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市容环境。四是完善社区稳定功能。积极推进警务进社区,把治安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社区。广泛开展“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把社会矛盾消化在基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五是完善社区教育功能。切实加强“市民学校”建设,举办社区艺术节,举办青少年暑期乐园,通过“文化进社区”强化市民教育工作。六是完善社区文化功能。充分挖掘樊城底蕴厚实的人文资源,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社区营造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和人文氛围。
(四)强化保障,创新社区民主自治和依法管理互动机制。重点是理顺“一种关系”、推进“两个依法”、坚持“三个明确”。即:理顺政府部门与社区的指导协助、服务监督的关系,推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明确社区的职责、政府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部门与社区共同承担的工作职责。对需要由社区协抓的工作,实行“工作进社区准入制”,经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批后,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做到“工作任务进社区、人员配置进社区、工作中心进社区、工作经费进社区、目标考核进社区”。
和谐声音
推进“三建一改”,找准了社区建设的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一是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社区民主制度,在社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社区民主自治进程中居民社区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的突出问题,加快了社区依法自治进程。目前,61个城区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议事会。
二是完善了社区功能。我们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个过程,不仅巩固了社区“低保”、弱势群体救助、就业和再就业等基本功能,而且构建了系统、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了社区服务功能,有效地满足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前,全区70%的社区办公用房达标,60%的社区建成了规范化的服务站。
三是破解了治安和市容整治难的两大难题。加强社区建设为整治城市治安环境强化了抓手、奠定了基础,推动社会治安状况实现了“由乱到治”的重大转变。今年上半年,社会反映强烈的“两抢”案件降幅高达49%,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了82%,8个社区被评为社会治安“零发案”社区。
四是理顺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通过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立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依法明确了政府与社区“指导与服务、协助与监督”的关系,增进了社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为实现社区依法自治、促进社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为实现社区依法自治、促进社区健康发展营造了和谐的体制氛围。区民政、劳动、计生等部门按照“费随事转”原则,根据工作量直接向社区支付相应的工作经费,促进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是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我们通过培育社区人文精神,建立和谐的组织关系、邻里关系和人际关系,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体系。两年来,我区先后组织开展了10多次全区性的文体娱乐活动,组建各类民间文体队伍80余支,居民参与率由10%上升到45%。市东风车桥公司、襄棉公司等20余家大中型企业把总投资近千万元、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文体场地和设施向社区开放,企地共建文明社区,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全区涌现了水星台社区党建、幸福小区社区文化等20余家省、市级特色文明社区品牌,社区的知名度和凝聚力显著增强。
(作者:中共襄樊市樊城区委书记)
和谐方法
樊城是襄樊市的商贸中心和老工业区,共有67个社区,城区人口50余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0万余人。为了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社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在充分调研、外出考察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实现社区自治为方向,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三建一改”为载体(加强社区组织、阵地、功能建设,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和运作体制)的社区建设新思路,使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新阶段。
(一)强化核心,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坚持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自治建设为主体、其他组织充分发育并切实发挥作用的思路,努力完善社区组织体系。一是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严格按照“五好”标准全面整建67个社区党组织。二是确实加强自治组织建设。三是加强社区中介组织建设。坚持“合法、专业、便民”的原则,在社区发展各种民间中介组织、居民互助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160多个,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减轻了政府管理社会的压力。
(二)夯实基础,加强社区阵地建设。社区阵地是社区联系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我们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区城市发展规划,确立了办公设施“十个一”、服务阵地“一张网”和活动阵地“八有”的目标,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
(三)把握关键,加强社区功能建设。努力完善社区功能,不断提高居民的能力,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关键。近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大力强化六项社区基本功能。一是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在社区全面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协商议事会议、居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扎实开展社会救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两年来共安置下岗职工8700余人,占全区下岗职工总数的58.3%;发展社区服务项目12大类80多项,设立社区服务网点3000多个,使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能够得到较好解决。三是完善社区环境管理功能。把街道、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大力实施社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市容环境。四是完善社区稳定功能。积极推进警务进社区,把治安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社区。广泛开展“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把社会矛盾消化在基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五是完善社区教育功能。切实加强“市民学校”建设,举办社区艺术节,举办青少年暑期乐园,通过“文化进社区”强化市民教育工作。六是完善社区文化功能。充分挖掘樊城底蕴厚实的人文资源,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社区营造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和人文氛围。
(四)强化保障,创新社区民主自治和依法管理互动机制。重点是理顺“一种关系”、推进“两个依法”、坚持“三个明确”。即:理顺政府部门与社区的指导协助、服务监督的关系,推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明确社区的职责、政府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部门与社区共同承担的工作职责。对需要由社区协抓的工作,实行“工作进社区准入制”,经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批后,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做到“工作任务进社区、人员配置进社区、工作中心进社区、工作经费进社区、目标考核进社区”。
和谐声音
推进“三建一改”,找准了社区建设的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一是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社区民主制度,在社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社区民主自治进程中居民社区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的突出问题,加快了社区依法自治进程。目前,61个城区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议事会。
二是完善了社区功能。我们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个过程,不仅巩固了社区“低保”、弱势群体救助、就业和再就业等基本功能,而且构建了系统、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了社区服务功能,有效地满足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前,全区70%的社区办公用房达标,60%的社区建成了规范化的服务站。
三是破解了治安和市容整治难的两大难题。加强社区建设为整治城市治安环境强化了抓手、奠定了基础,推动社会治安状况实现了“由乱到治”的重大转变。今年上半年,社会反映强烈的“两抢”案件降幅高达49%,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了82%,8个社区被评为社会治安“零发案”社区。
四是理顺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通过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立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依法明确了政府与社区“指导与服务、协助与监督”的关系,增进了社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为实现社区依法自治、促进社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为实现社区依法自治、促进社区健康发展营造了和谐的体制氛围。区民政、劳动、计生等部门按照“费随事转”原则,根据工作量直接向社区支付相应的工作经费,促进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是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我们通过培育社区人文精神,建立和谐的组织关系、邻里关系和人际关系,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体系。两年来,我区先后组织开展了10多次全区性的文体娱乐活动,组建各类民间文体队伍80余支,居民参与率由10%上升到45%。市东风车桥公司、襄棉公司等20余家大中型企业把总投资近千万元、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文体场地和设施向社区开放,企地共建文明社区,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全区涌现了水星台社区党建、幸福小区社区文化等20余家省、市级特色文明社区品牌,社区的知名度和凝聚力显著增强。
(作者:中共襄樊市樊城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