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血常规检验(也称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笔者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多年,现结合实际对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略述管见。
关键词:血液标本;时间;检测结果
一、血常规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的部位。采集部位一般为左手无名指指头腹部内侧,该部位皮肤表面光滑,血循良好。若该指头有损伤、发炎、冻疮、疤痕或有厚茧,宜另选指头作为采刺部位。若患者有贫血、血循较差等现象,则可选用食指。
2.采集方法。先轻轻按摩采集部位,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消毒完毕后,医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患者采血部位指头的两侧,以减轻采刺时的痛感,右手持针迅速刺入,深度以两毫米为宜。如皮肤较厚,血循较差者可刺至三毫米。此时,血液自行或稍加挤压后流出,第一滴血因混入组织液,可用棉棒(棉球)轻轻擦去不用,然后将患者的手指垂直向下,医者自上而下轻轻推压该手指,再以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张一弛地轻捏该指头的两侧,待血液流出呈球状时,迅速用子弹头小管的边缘轻刮,使其流入小管,以上动作重复三、四次,即可获取所需的血量。再以指头轻弹子弹头小管,使血液与管底的抗凝剂充分融合,不可用力晃动或使劲敲击管底,以免血小板破碎而使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也可不用子弹头小管直接刮取血液,而是使用50-250微升的移液器,将球状血滴迅速吸入后,再轻射至子弹头小管的管底,反复吸射2-4次即可。该方法的优点是医者不易被污染,且血液直接进入管底,不易凝固;缺点是耗资大,采集速度慢,适合在验血者不多时使用。而子弹头小管直接刮取法的优点是采集速度快,耗资少;缺点是医者易被污染,且血液经管口流入管底的过程中容易凝固,故需用手指轻弹管身,适合在验血者较多时使用。采得所需血量后,需放置5分钟左右再检测较为稳妥。因为采血过程中的挤压,尤其是冬季气温低,容易使血小板体积缩小,此时如马上检测,就会出现血小板数值偏低的误差,放置几分钟,待血小板体积恢复后再检测,其结果更为准确。
3.采集的时间和患者的生理状态。做单项血常规检测采血时,应注意尽量避免患者空腹。由于目前的采刺针头较粗,采血时患者也较为疼痛,要防止其在饥饿状态时出现应急能力低下,且因疼痛而发生晕厥的现象。此外,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人体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运动、饱餐后人体的血小板增高,此时都不宜马上采血,应待患者休息一段时间,恢复正常后再采血。
二、讨论
血常规检测是临床诊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验项目之一,随着血常规自动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广泛应用,通过静脉途径采集血标本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亦有许多研究证实,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不同的标本采集途径,所获得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通过静脉所取得的血标本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血液的真实情况。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末梢血均来源于手指末端的毛细血管,而手指末端的血液循环较肘前静脉差,血液温度相对较低,加上采集末梢血的时间比采集静脉血时间要长,若标本放置时间稍长,即使在同样的室温下,末梢血比静脉血更易出现溶血等反应,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血钾升高等。②采集末梢血时,由于末梢血出血速度较慢,出血量少,难以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采血人员常需要对采血部位周围反复进行挤压,在增加出血量的同时,也导致部分组织液进入血标本中使标本被稀释,继而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此外,挤压采血部位还可促进血小板凝聚,使血小板聚集于穿刺针眼处形成血凝块,而且挤压还可造成白细胞的破坏,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尤其是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③用于末梢血检测的预稀释液其稳定性差时,不但可降低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诱发血小板聚集,还会对白细胞的形态造成影响,使得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静脉血标本。④采血时患者精神过度紧张、采血时进针过深或过浅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种种因素表明,末梢血并不能准确反映机体血液循环的真实情况,而静脉血由于血液循环较好,血流稳定,静脉采血使用真空硅化试管,避免了血液标本与外界环境接触,血小板不易发生聚集,不会导致血标本pH值下降,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比较准确,从而避免了上述末梢血种种弊端的出现,准确反映机体真实的血液循环情况。
三、结语
因血液分析仪所需标本量相对较多,末梢血采血量极其有限,通过静脉采集血标本则容易获得充足的血量,而且静脉血管可以多次重复穿刺,通过静脉采血还有效降低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故而我们认为,相对末梢血而言,静脉血更适用于血液分析仪,能最大限度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较为准确地反映机体内的情况,为临床医生诊疗疾病提供准确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韩秋青,王爱玲,韩风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6):217-218.
[2]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04-205.
[3]何昕,曹燕,肖燕青.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61-3562.
[4]李晶.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56):97-98.
关键词:血液标本;时间;检测结果
一、血常规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的部位。采集部位一般为左手无名指指头腹部内侧,该部位皮肤表面光滑,血循良好。若该指头有损伤、发炎、冻疮、疤痕或有厚茧,宜另选指头作为采刺部位。若患者有贫血、血循较差等现象,则可选用食指。
2.采集方法。先轻轻按摩采集部位,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消毒完毕后,医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患者采血部位指头的两侧,以减轻采刺时的痛感,右手持针迅速刺入,深度以两毫米为宜。如皮肤较厚,血循较差者可刺至三毫米。此时,血液自行或稍加挤压后流出,第一滴血因混入组织液,可用棉棒(棉球)轻轻擦去不用,然后将患者的手指垂直向下,医者自上而下轻轻推压该手指,再以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张一弛地轻捏该指头的两侧,待血液流出呈球状时,迅速用子弹头小管的边缘轻刮,使其流入小管,以上动作重复三、四次,即可获取所需的血量。再以指头轻弹子弹头小管,使血液与管底的抗凝剂充分融合,不可用力晃动或使劲敲击管底,以免血小板破碎而使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也可不用子弹头小管直接刮取血液,而是使用50-250微升的移液器,将球状血滴迅速吸入后,再轻射至子弹头小管的管底,反复吸射2-4次即可。该方法的优点是医者不易被污染,且血液直接进入管底,不易凝固;缺点是耗资大,采集速度慢,适合在验血者不多时使用。而子弹头小管直接刮取法的优点是采集速度快,耗资少;缺点是医者易被污染,且血液经管口流入管底的过程中容易凝固,故需用手指轻弹管身,适合在验血者较多时使用。采得所需血量后,需放置5分钟左右再检测较为稳妥。因为采血过程中的挤压,尤其是冬季气温低,容易使血小板体积缩小,此时如马上检测,就会出现血小板数值偏低的误差,放置几分钟,待血小板体积恢复后再检测,其结果更为准确。
3.采集的时间和患者的生理状态。做单项血常规检测采血时,应注意尽量避免患者空腹。由于目前的采刺针头较粗,采血时患者也较为疼痛,要防止其在饥饿状态时出现应急能力低下,且因疼痛而发生晕厥的现象。此外,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人体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运动、饱餐后人体的血小板增高,此时都不宜马上采血,应待患者休息一段时间,恢复正常后再采血。
二、讨论
血常规检测是临床诊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验项目之一,随着血常规自动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广泛应用,通过静脉途径采集血标本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亦有许多研究证实,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不同的标本采集途径,所获得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通过静脉所取得的血标本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血液的真实情况。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末梢血均来源于手指末端的毛细血管,而手指末端的血液循环较肘前静脉差,血液温度相对较低,加上采集末梢血的时间比采集静脉血时间要长,若标本放置时间稍长,即使在同样的室温下,末梢血比静脉血更易出现溶血等反应,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血钾升高等。②采集末梢血时,由于末梢血出血速度较慢,出血量少,难以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采血人员常需要对采血部位周围反复进行挤压,在增加出血量的同时,也导致部分组织液进入血标本中使标本被稀释,继而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此外,挤压采血部位还可促进血小板凝聚,使血小板聚集于穿刺针眼处形成血凝块,而且挤压还可造成白细胞的破坏,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尤其是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③用于末梢血检测的预稀释液其稳定性差时,不但可降低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诱发血小板聚集,还会对白细胞的形态造成影响,使得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静脉血标本。④采血时患者精神过度紧张、采血时进针过深或过浅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种种因素表明,末梢血并不能准确反映机体血液循环的真实情况,而静脉血由于血液循环较好,血流稳定,静脉采血使用真空硅化试管,避免了血液标本与外界环境接触,血小板不易发生聚集,不会导致血标本pH值下降,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比较准确,从而避免了上述末梢血种种弊端的出现,准确反映机体真实的血液循环情况。
三、结语
因血液分析仪所需标本量相对较多,末梢血采血量极其有限,通过静脉采集血标本则容易获得充足的血量,而且静脉血管可以多次重复穿刺,通过静脉采血还有效降低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故而我们认为,相对末梢血而言,静脉血更适用于血液分析仪,能最大限度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较为准确地反映机体内的情况,为临床医生诊疗疾病提供准确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韩秋青,王爱玲,韩风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6):217-218.
[2]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04-205.
[3]何昕,曹燕,肖燕青.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61-3562.
[4]李晶.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5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