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文化霸权的典型表征之一,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渗透已是客观现状。对此,我们应该从容应对。“山寨文化”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文化霸权下文化反弹的一种表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科学审视“山寨文化”,正确引导其向优质文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将优质“山寨文化”的集体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内在优势发挥出来,才是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效之计。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山寨文化”;从容应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日益增多。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西合作更加频繁。在此过程中,西方国家趁机对我国进行一系列的以文化产品为载体的文化理念及价值观的强势渗透,使本土文化受到一定影响。例如,近年来美国大举对中国进行文化进攻,强势推行美国文化。如今,代表美国文化特色的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随处可见,无时无刻不扩散着一种“美国精神”。由此可见,文化帝国主义的势力不可小视。
所谓文化帝国主义,一般是指“来自发达国家、包含着与支配者利益相关的文化价值或观点的商品、时尚或生活方式等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创造出某些特定的需求或消费形态,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国(主要是西方)文化的侵害、取代或挑战,受支配程度越来越高的状况”[1]。文化帝国主义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在此环境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直接的军事手段和殖民统治转变为对经济和文化的控制。文化帝国主义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转变中应运而生,其实质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利用其先发展的优势,强制性地向非西方国家输出自己的政治文化、商业规范、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2]。
客观地讲,在密切的国际互动中,中国不可避免会受其影响。中国遭受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已是现实,无法回避,也不容回避。关键在于面对渗透我们该秉持何种态度。只有正确的态度,才能指导正确的方向。笔者认为,近年出现的优质“山寨文化”正是合理且有效的应对策略。正是优质“山寨文化”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着从容地反击。
一、优质“山寨文化”的解读
要解读优质“山寨文化”,首先要了解何谓“山寨文化”。“山寨文化”是指“年轻的草根群体通过符号和实物模仿的形式,以创新为主要内容、以追求多元价值为目的的一种网络亚文化”[3]。它是具有民间性、规模性、群体性的模仿和创新活动,被视为一种草根和平民的文化。
正如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山寨文化”本身也包含负面效应和正面价值。这两方面都以山寨产品为载体发挥功效。对于“山寨文化”,首先要对其负面效应进行反思。
1.涉及版权问题
山寨产品常常采用仿效拼贴的更新手段,容易侵犯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引起文化产品版权纷争。例如:印度的宝莱坞生产了大量直接照搬好莱坞电影桥段的影片,诸如《风月俏佳人》(1990)、《国王与我》(1999)等等全部已被“山寨”。版权问题可能已成为山寨产品的“硬伤”。
2.功能全而不精,品质无保障
对于消费者来说,山寨产品的功能全而不精,质量无保障,其真实功效实在值得消费者怀疑。
3.造成精神污染
受强大的“山寨文化”潮流影响,含有文化传播功能的山寨产品更是出现了为“山寨”而“山寨”、粗制滥造的苗头。文化产品品位低俗、手法粗糙,有造成精神污染的嫌疑。“机械复制技术产生的‘普适化’效应,的确可以带来艺术体验的普遍化、大众化,人人可以享用和参与。但是,事物有两面性,运用得当可以促进人文精神的大面积提升,运用不当则可能造成人文精神的大幅度滑坡。”[4]
就其正面价值而言,有以下几点:
1.利用符号价值,消解名牌意识
“山寨文化”本身依附于模仿对象,其模仿对象的共同特点是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通过模仿品与模仿对象两者之间强烈的对比,“山寨文化”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及符号刺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令人过目不忘。通过对既定符号和实体的修改,经过特定的形象再现后,在影响力上明显高于完全塑造一个全新的符号和形象,从而极大地利用取材对象本身的价值尤其是符号价值。从对抗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取向上来看,“山寨文化”使得符号资源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积累。作为被模仿的对象,名牌产品本身价格高昂,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消费压力过大。但消费者内心的消费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山寨产品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山寨”的“机械复制”方式来消解被刻意营造出来的名牌意识,让这些复制品随处可见、随手可及。
2.保留全面功能,促进产品创新
“山寨产品”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加以整合和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其显著特点是外观相似、功能全面、价格低廉、更新快速和平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山寨文化”促进了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文化创新,成为发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对于丰富日常的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山寨文化”的负面效应和正面价值,有利于将“山寨文化”向优质化方向引导。而所谓的优质“山寨文化”就是指某些民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努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进一步优化提升自身形象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其实质是民间产业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模式和市场营销理念的一种自我优化。
二、优质“山寨文化”的从容应对
面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优质“山寨文化”毫不畏惧地展开反击。这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文化反弹。它能从容积极地采取行动,最大的优势在于推行优质“山寨文化”的主体对中国国情有准确而全面的把握。笔者认为,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安全的维护需要以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基础,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保障。纵观世界上强势文化国家的文化产业,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都有在世界文化市场份额中占优势的文化产业领域,更不用说霸权文化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了。像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影像业和游戏业、西欧一些国家的音乐和出版业等,都比较发达,占有的市场份额也比较大。运用西方先进的文化产业模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是优质“山寨文化”的内在逻辑。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内地最具优质“山寨文化”属性的湖南卫视。首先,从电视剧产业看,一部脱胎于美剧《丑女贝蒂》的自制现代时装剧《丑女无敌》在内地、港澳台地区掀起了“林无敌”热浪。此后,湖南卫视不断推出《丑女无敌》续集,同时加大自制电视剧的制作力度。虽然其中大多数电视剧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国外知名电视剧的影子,但是被湖南卫视改编的电视剧无论主题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还是台词的语言逻辑,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的烙印,电视剧语境的中国化、本土化特征十分显著。其次,从综艺节目产业来看,湖南卫视以《美国偶像》为模板制作的《超级女声》是优质“山寨文化”的代表。这个节目在2005年夏天瞬间点燃了全国观众的热情,连续几年成为文化热点话题,一路引领着文化讨论方向。各地也纷纷效仿湖南卫视开办各类选秀节目,一时间选秀节目如火如荼,整个“选秀工业”的雏形已经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讲,《超级女声》本身已经从一个综艺话题,演变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之后相继推出的《快乐男声》《快乐女声》也收到了相当大的社会反响。可以说,正是湖南卫视打开了“选秀时代”的大门,促成了中国选秀产业链条的快速形成。近期,湖南卫视携手天娱传媒打造中国首部3D电影《乐火男孩》,同时着手开发相关线上游戏。一系列的动作充分说明优质“山寨文化”正在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本土化节目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也就逐渐降低了外国文化的渗透力。
2.强化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民族的认同要建立在一定的能唤起民族文化身份的特征之上。中华民族文化身份历经数千年历史,根基比较深厚,但民族文化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文化交流全面深化的全球化语境中,强化民族文化身份是非常必要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题中之义是利用文化产业的发展达到强化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的目的。文化帝国主义可以通过影视传输其意识形态、生活理念,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优秀的影视剧来弘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电影产业为例,国内的华谊兄弟电影公司今年佳作频出。实际上,佳作本身的制作手段就是模仿,或者说学习好莱坞的制作模式。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这些都是好莱坞的“杀手锏”。无论形式怎样,这些电影的内核仍然是强调民族文化,传递的仍然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随着自身技术的提升,优质“山寨文化”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树起了民族文化的大旗。2009年国庆60周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风声》等主旋律电影叫好又叫座的局面充分肯定了国产电影内在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从电视节目的角度看,以韩国综艺节目《情书》为模板制作的《天天向上》以幽默诙谐的脱口秀方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深受观众喜爱。这种节目增进了观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强化了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综上所述,面对不断涌现的“山寨文化”,一味地推崇或封堵已不是解决问题之道。相反,我们应科学地审视“山寨文化”,正确引导其向优质文化方向发展,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及时更新管理方式,使其融入民族文化,树立民族特征,更好地发挥优质“山寨文化”的集体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内在优势。优质的“山寨文化”是对文化帝国主义从容的反击。在将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一点点民族化、本土化的过程中,它巧妙地将优秀的外来文化请进屋,把心怀叵测的殖民主义挡在门外。面对西方国家的“糖衣炮弹”,真正做到了“糖衣吃掉,炮弹打回”。
注释:
[1] 孟建:《“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扩张与中国影视文化的反弹》,《现代传播》2000年第1期。
[2] 黎风主编:《广播影视与文化传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
[3] 解迎春:《山寨文化的流行成因与社会思考》,《东南传播》2009第3期。
[4] 毛燕凌:《对“山寨文化”的解读》,《中国青年研究》2009第3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山寨文化”;从容应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日益增多。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西合作更加频繁。在此过程中,西方国家趁机对我国进行一系列的以文化产品为载体的文化理念及价值观的强势渗透,使本土文化受到一定影响。例如,近年来美国大举对中国进行文化进攻,强势推行美国文化。如今,代表美国文化特色的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随处可见,无时无刻不扩散着一种“美国精神”。由此可见,文化帝国主义的势力不可小视。
所谓文化帝国主义,一般是指“来自发达国家、包含着与支配者利益相关的文化价值或观点的商品、时尚或生活方式等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创造出某些特定的需求或消费形态,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国(主要是西方)文化的侵害、取代或挑战,受支配程度越来越高的状况”[1]。文化帝国主义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在此环境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直接的军事手段和殖民统治转变为对经济和文化的控制。文化帝国主义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转变中应运而生,其实质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利用其先发展的优势,强制性地向非西方国家输出自己的政治文化、商业规范、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2]。
客观地讲,在密切的国际互动中,中国不可避免会受其影响。中国遭受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已是现实,无法回避,也不容回避。关键在于面对渗透我们该秉持何种态度。只有正确的态度,才能指导正确的方向。笔者认为,近年出现的优质“山寨文化”正是合理且有效的应对策略。正是优质“山寨文化”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着从容地反击。
一、优质“山寨文化”的解读
要解读优质“山寨文化”,首先要了解何谓“山寨文化”。“山寨文化”是指“年轻的草根群体通过符号和实物模仿的形式,以创新为主要内容、以追求多元价值为目的的一种网络亚文化”[3]。它是具有民间性、规模性、群体性的模仿和创新活动,被视为一种草根和平民的文化。
正如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山寨文化”本身也包含负面效应和正面价值。这两方面都以山寨产品为载体发挥功效。对于“山寨文化”,首先要对其负面效应进行反思。
1.涉及版权问题
山寨产品常常采用仿效拼贴的更新手段,容易侵犯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引起文化产品版权纷争。例如:印度的宝莱坞生产了大量直接照搬好莱坞电影桥段的影片,诸如《风月俏佳人》(1990)、《国王与我》(1999)等等全部已被“山寨”。版权问题可能已成为山寨产品的“硬伤”。
2.功能全而不精,品质无保障
对于消费者来说,山寨产品的功能全而不精,质量无保障,其真实功效实在值得消费者怀疑。
3.造成精神污染
受强大的“山寨文化”潮流影响,含有文化传播功能的山寨产品更是出现了为“山寨”而“山寨”、粗制滥造的苗头。文化产品品位低俗、手法粗糙,有造成精神污染的嫌疑。“机械复制技术产生的‘普适化’效应,的确可以带来艺术体验的普遍化、大众化,人人可以享用和参与。但是,事物有两面性,运用得当可以促进人文精神的大面积提升,运用不当则可能造成人文精神的大幅度滑坡。”[4]
就其正面价值而言,有以下几点:
1.利用符号价值,消解名牌意识
“山寨文化”本身依附于模仿对象,其模仿对象的共同特点是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通过模仿品与模仿对象两者之间强烈的对比,“山寨文化”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及符号刺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令人过目不忘。通过对既定符号和实体的修改,经过特定的形象再现后,在影响力上明显高于完全塑造一个全新的符号和形象,从而极大地利用取材对象本身的价值尤其是符号价值。从对抗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取向上来看,“山寨文化”使得符号资源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积累。作为被模仿的对象,名牌产品本身价格高昂,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消费压力过大。但消费者内心的消费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山寨产品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山寨”的“机械复制”方式来消解被刻意营造出来的名牌意识,让这些复制品随处可见、随手可及。
2.保留全面功能,促进产品创新
“山寨产品”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加以整合和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其显著特点是外观相似、功能全面、价格低廉、更新快速和平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山寨文化”促进了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文化创新,成为发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对于丰富日常的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山寨文化”的负面效应和正面价值,有利于将“山寨文化”向优质化方向引导。而所谓的优质“山寨文化”就是指某些民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努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进一步优化提升自身形象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其实质是民间产业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模式和市场营销理念的一种自我优化。
二、优质“山寨文化”的从容应对
面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优质“山寨文化”毫不畏惧地展开反击。这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文化反弹。它能从容积极地采取行动,最大的优势在于推行优质“山寨文化”的主体对中国国情有准确而全面的把握。笔者认为,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安全的维护需要以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基础,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保障。纵观世界上强势文化国家的文化产业,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都有在世界文化市场份额中占优势的文化产业领域,更不用说霸权文化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了。像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影像业和游戏业、西欧一些国家的音乐和出版业等,都比较发达,占有的市场份额也比较大。运用西方先进的文化产业模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是优质“山寨文化”的内在逻辑。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内地最具优质“山寨文化”属性的湖南卫视。首先,从电视剧产业看,一部脱胎于美剧《丑女贝蒂》的自制现代时装剧《丑女无敌》在内地、港澳台地区掀起了“林无敌”热浪。此后,湖南卫视不断推出《丑女无敌》续集,同时加大自制电视剧的制作力度。虽然其中大多数电视剧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国外知名电视剧的影子,但是被湖南卫视改编的电视剧无论主题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还是台词的语言逻辑,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的烙印,电视剧语境的中国化、本土化特征十分显著。其次,从综艺节目产业来看,湖南卫视以《美国偶像》为模板制作的《超级女声》是优质“山寨文化”的代表。这个节目在2005年夏天瞬间点燃了全国观众的热情,连续几年成为文化热点话题,一路引领着文化讨论方向。各地也纷纷效仿湖南卫视开办各类选秀节目,一时间选秀节目如火如荼,整个“选秀工业”的雏形已经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讲,《超级女声》本身已经从一个综艺话题,演变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之后相继推出的《快乐男声》《快乐女声》也收到了相当大的社会反响。可以说,正是湖南卫视打开了“选秀时代”的大门,促成了中国选秀产业链条的快速形成。近期,湖南卫视携手天娱传媒打造中国首部3D电影《乐火男孩》,同时着手开发相关线上游戏。一系列的动作充分说明优质“山寨文化”正在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本土化节目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也就逐渐降低了外国文化的渗透力。
2.强化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民族的认同要建立在一定的能唤起民族文化身份的特征之上。中华民族文化身份历经数千年历史,根基比较深厚,但民族文化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文化交流全面深化的全球化语境中,强化民族文化身份是非常必要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题中之义是利用文化产业的发展达到强化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的目的。文化帝国主义可以通过影视传输其意识形态、生活理念,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优秀的影视剧来弘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电影产业为例,国内的华谊兄弟电影公司今年佳作频出。实际上,佳作本身的制作手段就是模仿,或者说学习好莱坞的制作模式。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这些都是好莱坞的“杀手锏”。无论形式怎样,这些电影的内核仍然是强调民族文化,传递的仍然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随着自身技术的提升,优质“山寨文化”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树起了民族文化的大旗。2009年国庆60周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风声》等主旋律电影叫好又叫座的局面充分肯定了国产电影内在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从电视节目的角度看,以韩国综艺节目《情书》为模板制作的《天天向上》以幽默诙谐的脱口秀方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深受观众喜爱。这种节目增进了观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强化了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综上所述,面对不断涌现的“山寨文化”,一味地推崇或封堵已不是解决问题之道。相反,我们应科学地审视“山寨文化”,正确引导其向优质文化方向发展,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及时更新管理方式,使其融入民族文化,树立民族特征,更好地发挥优质“山寨文化”的集体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内在优势。优质的“山寨文化”是对文化帝国主义从容的反击。在将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一点点民族化、本土化的过程中,它巧妙地将优秀的外来文化请进屋,把心怀叵测的殖民主义挡在门外。面对西方国家的“糖衣炮弹”,真正做到了“糖衣吃掉,炮弹打回”。
注释:
[1] 孟建:《“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扩张与中国影视文化的反弹》,《现代传播》2000年第1期。
[2] 黎风主编:《广播影视与文化传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
[3] 解迎春:《山寨文化的流行成因与社会思考》,《东南传播》2009第3期。
[4] 毛燕凌:《对“山寨文化”的解读》,《中国青年研究》2009第3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