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将课本上繁杂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是现代生物教育的特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及生活阅历,简单介绍了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触生物学的魅力,以及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课堂教学“生活化”带入
生物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离开生活的生物,都是难以下咽的科学理论。把所授课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相结合,可以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生物在生活中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善于提炼生活中的生物教学素材,逐渐整合,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讲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吃草、鸟吃昆虫的现象举例:阳光、空气、水、土壤给草的生长提供了生存条件,但是蝗虫吃草又对草的生长进行了破坏,同时鸟吃蝗虫又对蝗虫进行了制约。这就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融合又相互制衡,从而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这样生动而有趣的描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并对生态系统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师也轻松地达到了授课目的,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主要知识点“生活化”讲解
知识点讲解是一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一堂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需要更好地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动地讲解“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现象,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消化该知识点,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讲到“人体的呼吸”这一章节的时候,我结合前段时间流感盛行、学生大规模生病这一现象,向学生讲解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并向学生普及了预防流感侵袭的小常识:第一,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爽;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第二,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合,避免与看起来身体不佳和有发烧及咳嗽病状的人有亲密接触;第三,咳嗽或打喷嚏时需要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防止病菌传播到空气中。
结合班上大多同学都在这场流感中得病的现状,我通过对他们进行流感预防的普及,一方面营造了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了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并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湿润、温暖、清洁,而肺则是呼吸系统中的主要器官,负责与外界气体产生交换;另一方面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流感有了一个认识和预防。学生对于生活化的实例更加熟悉,更容易融入团队合作共同探究生物奥妙当中。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章节时,我们把“运动后为什么呼吸会变得急促”“运动时用嘴呼吸还是用鼻呼吸更为合适”这两个问题设置为协作探索题,要求学生们依据以往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讨,得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把复杂的生物学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生物”在其身边的存在,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难点。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后作业的“生活化”体验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选择一些符合中学生兴趣倾向,同时又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例如学习“学当小医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组别,设立一个学生受伤的情景,让其他同学模拟在救护车来临前,学习如何紧急处理小伙伴的伤口并对其进行止血。与此同时告诉他们本节课的一个学习内容:“人体一次失血量在人体总血液的10%以内对人体的整个机能影响不大。但如果超过20%就会使人休克。”
當扮演医生的学生到达现场后,教师需指导学生辨别什么是内出血,什么是外出血。内出血需要及时送往医院,外出血需要及时包扎止血。让学生体验在现实情况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这一作业加强了学生的主观动性,让学生的课后复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学生得以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效果一举多得,并且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需找到学生生活与生物教材上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存在,从而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
课堂教学“生活化”带入
生物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离开生活的生物,都是难以下咽的科学理论。把所授课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相结合,可以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生物在生活中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善于提炼生活中的生物教学素材,逐渐整合,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讲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吃草、鸟吃昆虫的现象举例:阳光、空气、水、土壤给草的生长提供了生存条件,但是蝗虫吃草又对草的生长进行了破坏,同时鸟吃蝗虫又对蝗虫进行了制约。这就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融合又相互制衡,从而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这样生动而有趣的描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并对生态系统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师也轻松地达到了授课目的,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主要知识点“生活化”讲解
知识点讲解是一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一堂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需要更好地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动地讲解“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现象,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消化该知识点,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讲到“人体的呼吸”这一章节的时候,我结合前段时间流感盛行、学生大规模生病这一现象,向学生讲解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并向学生普及了预防流感侵袭的小常识:第一,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爽;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第二,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合,避免与看起来身体不佳和有发烧及咳嗽病状的人有亲密接触;第三,咳嗽或打喷嚏时需要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防止病菌传播到空气中。
结合班上大多同学都在这场流感中得病的现状,我通过对他们进行流感预防的普及,一方面营造了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了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并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湿润、温暖、清洁,而肺则是呼吸系统中的主要器官,负责与外界气体产生交换;另一方面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流感有了一个认识和预防。学生对于生活化的实例更加熟悉,更容易融入团队合作共同探究生物奥妙当中。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章节时,我们把“运动后为什么呼吸会变得急促”“运动时用嘴呼吸还是用鼻呼吸更为合适”这两个问题设置为协作探索题,要求学生们依据以往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讨,得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把复杂的生物学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生物”在其身边的存在,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难点。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后作业的“生活化”体验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选择一些符合中学生兴趣倾向,同时又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例如学习“学当小医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组别,设立一个学生受伤的情景,让其他同学模拟在救护车来临前,学习如何紧急处理小伙伴的伤口并对其进行止血。与此同时告诉他们本节课的一个学习内容:“人体一次失血量在人体总血液的10%以内对人体的整个机能影响不大。但如果超过20%就会使人休克。”
當扮演医生的学生到达现场后,教师需指导学生辨别什么是内出血,什么是外出血。内出血需要及时送往医院,外出血需要及时包扎止血。让学生体验在现实情况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这一作业加强了学生的主观动性,让学生的课后复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学生得以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效果一举多得,并且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需找到学生生活与生物教材上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存在,从而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