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我去那头,你来这头。
——余光中2010年5月30日在中国海洋大学演讲后答学生问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哟!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每当吟唱起《阿里山的姑娘》《外婆的澎湖湾》这些台湾流行歌曲时,张女士总会回想起小时候,自己对大海另一边的祖国宝岛有过的种种浮想联翩。如今轻帆直航去台湾的美梦终于实现了!
2010年6月26日,晚上9时25分,玉环县大麦屿港5万吨级码头,华灯璀璨的厦门“中远之星”豪华客轮鸣响汽笛,慢慢驶离码头。年过半百的张女士站在甲板上,向着天堂里的爷爷默告:“爷爷,我现在是坐家门口的轮船出发,明天一早就能到达您生活过的台湾,见到在台湾的亲人。爷爷,现在玉环到台湾直航了,我们和伯伯团聚不再难了!”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直航是一条跨越海峡的通途。2009年6月7日,玉环大麦屿港对台湾开通货运首航,7月7日,大麦屿港对台湾客运直航首航。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个时刻。2010年6月26日,浙台海上客运直航进入常态化,玉环大麦屿港至台湾基隆港定期客滚装航班首航,此后每周一个航班。
“从去年首航起,就总有人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能有从台州到台湾的常态化直航客轮?一年来,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回答了这个问题。ECFA已经签了,我们走得更近了。”中共玉环县委书记柯昕野说出了很多人都想说的一句话。
这条航线从6月26日首航至7月31号,累计已开行6航次,搭载2898人前往台湾旅游、观光、考察。
从家门口到祖国宝岛
的感觉真好
7月3日上午10时许,浙台海上直航定期航班首航顺利返航,朱李琴夹在550名乘客中间,从“中远之星”轮上走下来。“从家门口坐船到宝岛,感觉真的很好!”双脚一着陆,这位爽朗的中年男子就赞叹起来,“在船上不仅欣赏到波光粼粼的海上夜景、雄伟壮观的海上日出,还接触到台湾各地的乡土人情。”
家住玉环县大麦屿街道的朱李琴,这次去台湾,的确是在家门口坐船。到美丽的宝岛旅游,是他向往已久的心愿。周六晚从大麦屿港出发,舒舒服服地躺在卧铺上,一觉睡醒,周日早上就到了台湾基隆港。这种夕发朝至的模式,不仅延长了实际旅游时间,而且还节省住宿成本,提升了旅游产品的性价比。
承担大麦屿港——基隆港直航运营任务的“中远之星”,是目前两岸间运行的最大、最豪华的客滚轮。船长186米,宽25.5米,总吨位近2.7万吨。船上共有8层。船上按星级酒店标准配置,设施一应俱全。600多个客位全部为铺位,并设有豪华套房等各种档次的客房,另有咖啡厅、免税店等各种休闲、购物、娱乐设施。中餐厅可同时容纳260人进餐。船上安装防摇摆设施,可抗9级风浪,其安全和舒适性无与伦比。
来自椒江的苏月清和另外4位退休在家的老人组成了旅游五人组,他们每年都要结伴出去旅游一次,今年他们选择了坐船去台湾旅游。吸引他们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航线的实惠,选择标准舱,团费只要2999元。“这次旅行很舒服,船上服务员不仅态度很好,服务也细致到位,真是实惠又舒心!”苏月清说。
目前豪华舱卧铺票价仅为1000元人民币,标准舱卧铺票价则只有600元人民币,与空中航班相比,走这条海上航线,可节省50%以上的开支,而且还可搭载更多的行李。这让温岭松门木兰拳协会负责人张兰芳十分心动,7月3日她率领弟子们在定期航班开通仪式现场表演,张兰芳兴奋地说,“明年,我们协会也要组织去台湾旅游一趟,到时我们就是这条船上的贵宾了。”
新航线新商机
大麦屿港是国内少有的深水良港,风平浪静,港区内航道深,港面宽,着陆距离短,稳泊条件好。大麦屿港是浙江离台湾最近的一类口岸,距离基隆港仅163海里,与厦门至高雄、福州至基隆等距离,比大麦屿港到宁波港的距离还近。
就在浙江新颖铜业公司副总颜巧平乘坐“中远之星”6月26日首航台湾、为期一周的旅途中,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颜巧平格外兴奋。去年大麦屿港对台湾直航首航,颜巧平成为第一批乘坐“海洋拉拉号”船去台湾的观光客,而这次赴台却不只是为了观光,“台湾电子产业优势明显,浙台直航后,物流有了保证,我这次去就是为了做一个深度考察,寻找合作意向。”
这也让一直致力于实现两地客货直航常态化的玉环人格外兴奋。对他们来说,大麦屿港对台客货轮直航常态化——浙江到台湾,就像一条新的海上金桥。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玉环人明白:新航线有新商机。
李家德先生从台湾来到玉环已十多年,他在玉环创办的“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当地阀门水暖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台胞,他比一般的企业家更关注两地的直航,更关注ECFA。这次浙台直航常态化后,李家德先生看中的是可以更大力度地开发台湾市场,他说:“艾迪西阀门主要出口欧美市场,在台湾的市场潜力应该不小。”接下来他会对台湾市场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并打算与战略性伙伴共同开拓市场。
而在常态化直航前的一个月,玉环机床行业协会组织了25家企业参观台北机床展。在台湾的6天,“每一天都排得满满的。”玉环县机床行业协会秘书长张辉祥说,除了参加展会,此行更重要的内容是,许多企业想赶上对台交流日趋紧密的更大机遇,了解台湾企业的需求和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没有料到的是,台湾企业有着更加高涨的热情。邀请玉环方面实地考察了8家台湾企业,实在排不出时间的,就密集召开交流会,6天内开了11场。这趟行程中,有多家台湾企业已与玉环企业建立联系,准备合作生产,也可能会亲自过来设点开拓。
在玉环,2009年底获国家商务部批准的海峡两岸物流中心正在火热筹建中。看中未来的市场前景,台湾小商品联合会已主动与玉环方面接洽,希望在当地建立台湾一条街,建起台湾商圈。
不仅如此,浙江沿海的不少出口企业已经注意到,这条经济便捷的新通道,还可使浙货转口台湾到达其他出口市场。
浙台交流的海上金桥
海峡两岸同种同族,文承一脉,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玉环大麦屿港与台湾基隆港不仅地理位置相近,并且两地人缘文化互补,港口功能相适,浙南温台地区与台湾产业结构相容,经济联系密切。定期航班的开通不仅开辟了浙江对台湾交往的全新渠道,更架起了一座浙江与台湾两地交流的海上金桥。
玉环和台湾同属福建移民聚居地,至今一些乡镇仍沿用闽南方言,与台湾风俗习惯相通。台风季节,两地渔民相互在大麦屿港、基隆港避风补给,情同一家。目前,玉环县有台胞上万、台属更多,两地民间人员来往交流历来频繁。
早在1945年,大麦屿港就与基隆港通航往来贸易;1984年玉环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对台贸易企业;1988年国务院批准大麦屿港为浙江省首批对台小额贸易示范试验基地,享受对台小额贸易政策;1992年设立大麦屿对台经济开发区;1997年,大麦屿港台商城建成,至今依然是外地来宾必到之所。
弹指60多年,在这断断续续的通航往来中,大麦屿港对台经贸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大麦屿港对台小额贸易总量达到全市的70%、全省的49%,而开通浙台之间的定期航班,进一步加强两地间的经贸往来,已成为浙江人民与台湾人民的共同期待。
“这条航线不是简单的一艘船的往来,更是一个纽带和平台。”玉环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以好认为,两岸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CFA,在台州大麦屿港至台湾基隆港水上直航开通客滚轮定期航班,架起了浙台交流的海上金桥。“有了这条航道,浙江和台湾的沟通会更加方便,两岸民众的往来会更加频繁,双方文化经贸交流合作会进一步深化。”□
——余光中2010年5月30日在中国海洋大学演讲后答学生问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哟!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每当吟唱起《阿里山的姑娘》《外婆的澎湖湾》这些台湾流行歌曲时,张女士总会回想起小时候,自己对大海另一边的祖国宝岛有过的种种浮想联翩。如今轻帆直航去台湾的美梦终于实现了!
2010年6月26日,晚上9时25分,玉环县大麦屿港5万吨级码头,华灯璀璨的厦门“中远之星”豪华客轮鸣响汽笛,慢慢驶离码头。年过半百的张女士站在甲板上,向着天堂里的爷爷默告:“爷爷,我现在是坐家门口的轮船出发,明天一早就能到达您生活过的台湾,见到在台湾的亲人。爷爷,现在玉环到台湾直航了,我们和伯伯团聚不再难了!”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直航是一条跨越海峡的通途。2009年6月7日,玉环大麦屿港对台湾开通货运首航,7月7日,大麦屿港对台湾客运直航首航。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个时刻。2010年6月26日,浙台海上客运直航进入常态化,玉环大麦屿港至台湾基隆港定期客滚装航班首航,此后每周一个航班。
“从去年首航起,就总有人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能有从台州到台湾的常态化直航客轮?一年来,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回答了这个问题。ECFA已经签了,我们走得更近了。”中共玉环县委书记柯昕野说出了很多人都想说的一句话。
这条航线从6月26日首航至7月31号,累计已开行6航次,搭载2898人前往台湾旅游、观光、考察。
从家门口到祖国宝岛
的感觉真好
7月3日上午10时许,浙台海上直航定期航班首航顺利返航,朱李琴夹在550名乘客中间,从“中远之星”轮上走下来。“从家门口坐船到宝岛,感觉真的很好!”双脚一着陆,这位爽朗的中年男子就赞叹起来,“在船上不仅欣赏到波光粼粼的海上夜景、雄伟壮观的海上日出,还接触到台湾各地的乡土人情。”
家住玉环县大麦屿街道的朱李琴,这次去台湾,的确是在家门口坐船。到美丽的宝岛旅游,是他向往已久的心愿。周六晚从大麦屿港出发,舒舒服服地躺在卧铺上,一觉睡醒,周日早上就到了台湾基隆港。这种夕发朝至的模式,不仅延长了实际旅游时间,而且还节省住宿成本,提升了旅游产品的性价比。
承担大麦屿港——基隆港直航运营任务的“中远之星”,是目前两岸间运行的最大、最豪华的客滚轮。船长186米,宽25.5米,总吨位近2.7万吨。船上共有8层。船上按星级酒店标准配置,设施一应俱全。600多个客位全部为铺位,并设有豪华套房等各种档次的客房,另有咖啡厅、免税店等各种休闲、购物、娱乐设施。中餐厅可同时容纳260人进餐。船上安装防摇摆设施,可抗9级风浪,其安全和舒适性无与伦比。
来自椒江的苏月清和另外4位退休在家的老人组成了旅游五人组,他们每年都要结伴出去旅游一次,今年他们选择了坐船去台湾旅游。吸引他们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航线的实惠,选择标准舱,团费只要2999元。“这次旅行很舒服,船上服务员不仅态度很好,服务也细致到位,真是实惠又舒心!”苏月清说。
目前豪华舱卧铺票价仅为1000元人民币,标准舱卧铺票价则只有600元人民币,与空中航班相比,走这条海上航线,可节省50%以上的开支,而且还可搭载更多的行李。这让温岭松门木兰拳协会负责人张兰芳十分心动,7月3日她率领弟子们在定期航班开通仪式现场表演,张兰芳兴奋地说,“明年,我们协会也要组织去台湾旅游一趟,到时我们就是这条船上的贵宾了。”
新航线新商机
大麦屿港是国内少有的深水良港,风平浪静,港区内航道深,港面宽,着陆距离短,稳泊条件好。大麦屿港是浙江离台湾最近的一类口岸,距离基隆港仅163海里,与厦门至高雄、福州至基隆等距离,比大麦屿港到宁波港的距离还近。
就在浙江新颖铜业公司副总颜巧平乘坐“中远之星”6月26日首航台湾、为期一周的旅途中,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颜巧平格外兴奋。去年大麦屿港对台湾直航首航,颜巧平成为第一批乘坐“海洋拉拉号”船去台湾的观光客,而这次赴台却不只是为了观光,“台湾电子产业优势明显,浙台直航后,物流有了保证,我这次去就是为了做一个深度考察,寻找合作意向。”
这也让一直致力于实现两地客货直航常态化的玉环人格外兴奋。对他们来说,大麦屿港对台客货轮直航常态化——浙江到台湾,就像一条新的海上金桥。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玉环人明白:新航线有新商机。
李家德先生从台湾来到玉环已十多年,他在玉环创办的“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当地阀门水暖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台胞,他比一般的企业家更关注两地的直航,更关注ECFA。这次浙台直航常态化后,李家德先生看中的是可以更大力度地开发台湾市场,他说:“艾迪西阀门主要出口欧美市场,在台湾的市场潜力应该不小。”接下来他会对台湾市场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并打算与战略性伙伴共同开拓市场。
而在常态化直航前的一个月,玉环机床行业协会组织了25家企业参观台北机床展。在台湾的6天,“每一天都排得满满的。”玉环县机床行业协会秘书长张辉祥说,除了参加展会,此行更重要的内容是,许多企业想赶上对台交流日趋紧密的更大机遇,了解台湾企业的需求和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没有料到的是,台湾企业有着更加高涨的热情。邀请玉环方面实地考察了8家台湾企业,实在排不出时间的,就密集召开交流会,6天内开了11场。这趟行程中,有多家台湾企业已与玉环企业建立联系,准备合作生产,也可能会亲自过来设点开拓。
在玉环,2009年底获国家商务部批准的海峡两岸物流中心正在火热筹建中。看中未来的市场前景,台湾小商品联合会已主动与玉环方面接洽,希望在当地建立台湾一条街,建起台湾商圈。
不仅如此,浙江沿海的不少出口企业已经注意到,这条经济便捷的新通道,还可使浙货转口台湾到达其他出口市场。
浙台交流的海上金桥
海峡两岸同种同族,文承一脉,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玉环大麦屿港与台湾基隆港不仅地理位置相近,并且两地人缘文化互补,港口功能相适,浙南温台地区与台湾产业结构相容,经济联系密切。定期航班的开通不仅开辟了浙江对台湾交往的全新渠道,更架起了一座浙江与台湾两地交流的海上金桥。
玉环和台湾同属福建移民聚居地,至今一些乡镇仍沿用闽南方言,与台湾风俗习惯相通。台风季节,两地渔民相互在大麦屿港、基隆港避风补给,情同一家。目前,玉环县有台胞上万、台属更多,两地民间人员来往交流历来频繁。
早在1945年,大麦屿港就与基隆港通航往来贸易;1984年玉环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对台贸易企业;1988年国务院批准大麦屿港为浙江省首批对台小额贸易示范试验基地,享受对台小额贸易政策;1992年设立大麦屿对台经济开发区;1997年,大麦屿港台商城建成,至今依然是外地来宾必到之所。
弹指60多年,在这断断续续的通航往来中,大麦屿港对台经贸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大麦屿港对台小额贸易总量达到全市的70%、全省的49%,而开通浙台之间的定期航班,进一步加强两地间的经贸往来,已成为浙江人民与台湾人民的共同期待。
“这条航线不是简单的一艘船的往来,更是一个纽带和平台。”玉环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以好认为,两岸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CFA,在台州大麦屿港至台湾基隆港水上直航开通客滚轮定期航班,架起了浙台交流的海上金桥。“有了这条航道,浙江和台湾的沟通会更加方便,两岸民众的往来会更加频繁,双方文化经贸交流合作会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