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 位“ 大家” 之言,3位成功父亲的童年回忆,6位父母的创意游戏,权威儿童心理学家的“快乐”解读,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个快乐但有思考的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总会在这一天向宝宝说一声:该怎么做, 才能让孩子真正快乐,而不是只拥有一件新玩具,或者去游乐场玩了半天带来的那种短暂的快乐?又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生的快乐?“节日快乐!”然而,他真的快乐吗?
快 乐观 点
关于快乐,尤其是孩子能否拥有一生的快乐,以敢说真话著称的80 岁高龄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身兼母亲和著名媒体人双重身份的杨澜,以及心理学博士出身、后又成为中国I T 技术领域大师级人物的王坚,都特意为《父母必读》亮出了他们的独家观点。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
好奇心,快乐的原动力
想让孩子长久地保持快乐,甚至是一生都能快乐,需要做的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就是保护好他的好奇心。
其实,好奇心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越是小小孩儿,好奇心越大,比如小婴儿玩自己的手指都能玩很长时间,是因为他觉得手指很新鲜,他很好奇,这也正是孩子可贵的地方。
但是很多孩子的好奇心慢慢地被磨灭,长大成人后就变得什么都无所谓了。其实成人有好奇心依然很重要,一个人有没有好奇心,能不能提出问题,甚至关系到你能不能对人类做出贡献。现在很多做学问的人都没有好奇心了,所以才把本来应该是以好奇心为驱动力的一些有意思的研究,生生给做成了枯燥乏味的事。缺乏好奇心,就会把工作只当成工作,而不能当成一件有意思的事去做,会越做越乏味;反过来,以这样的心态工作、生活时,一切也就变得不快乐了。
想保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家长首先自己就要有好奇心,要有追求知识的兴趣,要多想一些问题,然后把它们带到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讨论,开拓他的思维空间。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问号,而不是句号;多给他一些问题,而不是答案。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有一次听收音机,我就问她:“你看这个盒子里是不是有人呢?”我女儿马上就把收音机掉过来掉过去地看,这是她产生好奇心了。如果我没有提出这个问题,这件事也就这么放过去了。
其实,很小的孩子,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我从哪儿来?”“太阳从哪儿来?”这都是一种好奇心,是追求知识的动力。知识所能带给孩子的快乐,要远远大于物质。
同情心,快乐的本性之源
同情心是人性“善”中最本质的一面。其实人性本来是善恶共具的,所以,“善”需要培养。以“善”为出发点,孩子就会有同情心,慢慢地就能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长大后成了有钱人,成了富人,也会乐于帮助那些比自己贫困的人,并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快乐感、满足感。这也正是我在一些书中经常提到的富人应该自愿地进行慈善事业,为全社会“创造快乐”,努力“使人快乐”的观点。
快乐教育,幸福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财富比原来增加了10 倍,但为什么快乐和幸福感却没有同样增加10 倍,甚至还减少了,绝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研究。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从来不讲。因为他们自己就没学过。老师往往用叫人痛苦的方法教学,这说明他自己就不懂得如何追求快乐。
我建议,要把快乐教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从小学到大学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自始至终都要围绕着快乐的目的。政府的政策必须符合快乐原则。世界上一切人际关系,小到个人之间,大到国际关系,都要以增加快乐为最高而且不可动摇的原则。果真如此,我相信全世界将进入一个远比过去更为幸福的时代。
杨澜(著名主持人,媒体人)
快乐是一种能力
让孩子寻找快乐、创造快乐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但是往往父母会更加重视孩子智力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快乐创造力这方面给予的关注却不够多。我的一个由衷的感受就是,在这个社会上,做事也好,做人也好,会很累,也会遇到很多挫折,也许还会经过许多你并不感兴趣的事才能做上你真正想做的事。在这些无聊、烦恼,甚至有痛苦袭来的时候,你会产生悲观情绪。这时候,能让自己快乐起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了。
具体到我自己,我会用让孩子尽量去亲近自然和参加体育运动这两种方式培养孩子寻找快乐、创造快乐的能力。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去游泳、滑冰,这能让孩子感觉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寻找到快乐,而且还会使他们的身体更健康。
分享= 快乐n
学会分享,就会在分享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家有一个习惯是吃晚饭或者吃完晚饭之后,大家坐在一起分享笑话。刚开始是分享我们各自在一天里听来的笑话,后来我就鼓励孩子们自己编笑话,然后和大家分享。我发现孩子自己编笑话编得越来越好,比如冬天我们有一次去公园,湖面结冰了,湖中间立了一块写着“请勿行走”之类的牌子,但是牌子上的字不是很大,需要游人很费力地看。我儿子就借题发挥晚上回去编了个笑话。说有个人看到冰面上这块字写得特别小的牌子后很好奇,特别想看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于是就走过去看,结果当他发现上面写的是“冰薄,请勿行走”的字样时,脚底下的冰也裂开了,他掉进了冰窟窿……我永远是孩子们讲的笑话的第一分享者,然后鼓励他们再把自己编的或者听我们讲的笑话分享给同学们。我觉得孩子们现在的学业负担太重了,特别需要苦中作乐。
安全感,快乐的基石
现在很多妈妈都是职业女性,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确实很辛苦,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是任何配方奶都无可替代的这一条不说,单就情感交流上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躺在你的怀里,听到你的心跳,闻到你熟悉的气味,看到你的脸庞,就会有很大的安全感。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就是从这种身体接触开始的,从他一出生情绪的健康发育开始的,并不是从你给他买玩具,或者你教他认字开始的。我的儿子我坚持母乳喂养了1 年,但是女儿因为申奥工作马上开始了,所以只喂了100 天,所以我对女儿至今也有亏欠感。儿子、女儿小时候都是跟我一起睡的,都是我自己来带。我觉得只有和孩子这样亲密接触,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才是完整的。
王坚(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原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认识自己的快乐
其实我们没办法“教育”孩子怎么快乐,只能靠他自己去感悟,但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怎样正确地认识自己,尤其是处在现在这个很现实、压力很大的社会里的时候。比如我女儿有时会说某某同学的某门成绩比她好,她觉得自己不在这方面努力一些,会心里愧疚;可是又觉得如果自己放弃了很多别的乐趣、花那么多的精力努力了也还不好的话,岂不是太委屈自己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告诉她,你只要做到某个程度让自己不后悔就可以了,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就是你自己。只要你认定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就是快乐的。每个人跟每个人绝对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一定有他自己的用处,而且每一个人这一点用处是别人无法取代、无法重复的,哪怕它很小,甚至别人看不起它。只要你认同你自己,一切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吃亏”的快乐
这个世界不会是公平、完美的,所以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吃亏了。这种心态在中国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跟中国的历史有一点儿关系,过去几十年物质一直匮乏。虽然现在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富庶的国家,但这个“自觉吃亏”的短缺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比如“加塞儿”,就是因为有人觉得多排了几分钟的队很吃亏,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吃亏了,永远觉得比别人差了一点,永远觉得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那么这个人肯定会不快乐。快乐不快乐其实是非常主观的事,尤其是当它已经和物质无关的时候。
鼓励出来的快乐
如果一个孩子是通过奖励而得到发展的话,对他一生的快乐影响会很深。但是我讲的并不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奖励,而是把鼓励作为一种奖励。我在这点上对女儿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在工作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某件事,我觉得某个员工可能在几大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并不一定能做好,但是我也会鼓励他去做。很少会因为怕他哪件事做不成而先打击他。
从小没有培养好积极、乐观的心态,孩子长大后就总会感觉郁闷。像我以前在微软研究院的时候,看到很多学生,事情做得很好,也非常聪明,但就是不高兴,这可能就和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打击和失败,如果你觉得它对你有影响的话,它自然而然就有影响;如果你觉得它对你没有影响,这些阴影就会慢慢地消失掉。乐观的人看到的天总是蓝的,尽管其实它有时候会是灰的。我的女儿就是一个特别乐观、看事情总爱看好的一面的孩子。我的好几个朋友都特别喜欢约我们全家一起吃饭,其实就是想见到她,喜欢她带来的那种阳光和快乐的感觉。
文章来源于:《父母必读》2009年第6期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总会在这一天向宝宝说一声:该怎么做, 才能让孩子真正快乐,而不是只拥有一件新玩具,或者去游乐场玩了半天带来的那种短暂的快乐?又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生的快乐?“节日快乐!”然而,他真的快乐吗?
快 乐观 点
关于快乐,尤其是孩子能否拥有一生的快乐,以敢说真话著称的80 岁高龄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身兼母亲和著名媒体人双重身份的杨澜,以及心理学博士出身、后又成为中国I T 技术领域大师级人物的王坚,都特意为《父母必读》亮出了他们的独家观点。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
好奇心,快乐的原动力
想让孩子长久地保持快乐,甚至是一生都能快乐,需要做的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就是保护好他的好奇心。
其实,好奇心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越是小小孩儿,好奇心越大,比如小婴儿玩自己的手指都能玩很长时间,是因为他觉得手指很新鲜,他很好奇,这也正是孩子可贵的地方。
但是很多孩子的好奇心慢慢地被磨灭,长大成人后就变得什么都无所谓了。其实成人有好奇心依然很重要,一个人有没有好奇心,能不能提出问题,甚至关系到你能不能对人类做出贡献。现在很多做学问的人都没有好奇心了,所以才把本来应该是以好奇心为驱动力的一些有意思的研究,生生给做成了枯燥乏味的事。缺乏好奇心,就会把工作只当成工作,而不能当成一件有意思的事去做,会越做越乏味;反过来,以这样的心态工作、生活时,一切也就变得不快乐了。
想保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家长首先自己就要有好奇心,要有追求知识的兴趣,要多想一些问题,然后把它们带到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讨论,开拓他的思维空间。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问号,而不是句号;多给他一些问题,而不是答案。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有一次听收音机,我就问她:“你看这个盒子里是不是有人呢?”我女儿马上就把收音机掉过来掉过去地看,这是她产生好奇心了。如果我没有提出这个问题,这件事也就这么放过去了。
其实,很小的孩子,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我从哪儿来?”“太阳从哪儿来?”这都是一种好奇心,是追求知识的动力。知识所能带给孩子的快乐,要远远大于物质。
同情心,快乐的本性之源
同情心是人性“善”中最本质的一面。其实人性本来是善恶共具的,所以,“善”需要培养。以“善”为出发点,孩子就会有同情心,慢慢地就能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长大后成了有钱人,成了富人,也会乐于帮助那些比自己贫困的人,并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快乐感、满足感。这也正是我在一些书中经常提到的富人应该自愿地进行慈善事业,为全社会“创造快乐”,努力“使人快乐”的观点。
快乐教育,幸福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财富比原来增加了10 倍,但为什么快乐和幸福感却没有同样增加10 倍,甚至还减少了,绝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研究。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从来不讲。因为他们自己就没学过。老师往往用叫人痛苦的方法教学,这说明他自己就不懂得如何追求快乐。
我建议,要把快乐教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从小学到大学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自始至终都要围绕着快乐的目的。政府的政策必须符合快乐原则。世界上一切人际关系,小到个人之间,大到国际关系,都要以增加快乐为最高而且不可动摇的原则。果真如此,我相信全世界将进入一个远比过去更为幸福的时代。
杨澜(著名主持人,媒体人)
快乐是一种能力
让孩子寻找快乐、创造快乐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但是往往父母会更加重视孩子智力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快乐创造力这方面给予的关注却不够多。我的一个由衷的感受就是,在这个社会上,做事也好,做人也好,会很累,也会遇到很多挫折,也许还会经过许多你并不感兴趣的事才能做上你真正想做的事。在这些无聊、烦恼,甚至有痛苦袭来的时候,你会产生悲观情绪。这时候,能让自己快乐起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了。
具体到我自己,我会用让孩子尽量去亲近自然和参加体育运动这两种方式培养孩子寻找快乐、创造快乐的能力。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去游泳、滑冰,这能让孩子感觉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寻找到快乐,而且还会使他们的身体更健康。
分享= 快乐n
学会分享,就会在分享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家有一个习惯是吃晚饭或者吃完晚饭之后,大家坐在一起分享笑话。刚开始是分享我们各自在一天里听来的笑话,后来我就鼓励孩子们自己编笑话,然后和大家分享。我发现孩子自己编笑话编得越来越好,比如冬天我们有一次去公园,湖面结冰了,湖中间立了一块写着“请勿行走”之类的牌子,但是牌子上的字不是很大,需要游人很费力地看。我儿子就借题发挥晚上回去编了个笑话。说有个人看到冰面上这块字写得特别小的牌子后很好奇,特别想看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于是就走过去看,结果当他发现上面写的是“冰薄,请勿行走”的字样时,脚底下的冰也裂开了,他掉进了冰窟窿……我永远是孩子们讲的笑话的第一分享者,然后鼓励他们再把自己编的或者听我们讲的笑话分享给同学们。我觉得孩子们现在的学业负担太重了,特别需要苦中作乐。
安全感,快乐的基石
现在很多妈妈都是职业女性,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确实很辛苦,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是任何配方奶都无可替代的这一条不说,单就情感交流上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躺在你的怀里,听到你的心跳,闻到你熟悉的气味,看到你的脸庞,就会有很大的安全感。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就是从这种身体接触开始的,从他一出生情绪的健康发育开始的,并不是从你给他买玩具,或者你教他认字开始的。我的儿子我坚持母乳喂养了1 年,但是女儿因为申奥工作马上开始了,所以只喂了100 天,所以我对女儿至今也有亏欠感。儿子、女儿小时候都是跟我一起睡的,都是我自己来带。我觉得只有和孩子这样亲密接触,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才是完整的。
王坚(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原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认识自己的快乐
其实我们没办法“教育”孩子怎么快乐,只能靠他自己去感悟,但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怎样正确地认识自己,尤其是处在现在这个很现实、压力很大的社会里的时候。比如我女儿有时会说某某同学的某门成绩比她好,她觉得自己不在这方面努力一些,会心里愧疚;可是又觉得如果自己放弃了很多别的乐趣、花那么多的精力努力了也还不好的话,岂不是太委屈自己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告诉她,你只要做到某个程度让自己不后悔就可以了,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就是你自己。只要你认定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就是快乐的。每个人跟每个人绝对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一定有他自己的用处,而且每一个人这一点用处是别人无法取代、无法重复的,哪怕它很小,甚至别人看不起它。只要你认同你自己,一切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吃亏”的快乐
这个世界不会是公平、完美的,所以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吃亏了。这种心态在中国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跟中国的历史有一点儿关系,过去几十年物质一直匮乏。虽然现在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富庶的国家,但这个“自觉吃亏”的短缺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比如“加塞儿”,就是因为有人觉得多排了几分钟的队很吃亏,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吃亏了,永远觉得比别人差了一点,永远觉得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那么这个人肯定会不快乐。快乐不快乐其实是非常主观的事,尤其是当它已经和物质无关的时候。
鼓励出来的快乐
如果一个孩子是通过奖励而得到发展的话,对他一生的快乐影响会很深。但是我讲的并不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奖励,而是把鼓励作为一种奖励。我在这点上对女儿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在工作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某件事,我觉得某个员工可能在几大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并不一定能做好,但是我也会鼓励他去做。很少会因为怕他哪件事做不成而先打击他。
从小没有培养好积极、乐观的心态,孩子长大后就总会感觉郁闷。像我以前在微软研究院的时候,看到很多学生,事情做得很好,也非常聪明,但就是不高兴,这可能就和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打击和失败,如果你觉得它对你有影响的话,它自然而然就有影响;如果你觉得它对你没有影响,这些阴影就会慢慢地消失掉。乐观的人看到的天总是蓝的,尽管其实它有时候会是灰的。我的女儿就是一个特别乐观、看事情总爱看好的一面的孩子。我的好几个朋友都特别喜欢约我们全家一起吃饭,其实就是想见到她,喜欢她带来的那种阳光和快乐的感觉。
文章来源于:《父母必读》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