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只有使自身价值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互契合,并顺应当下的时代主题,才能长盛不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塑造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那么,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只有将其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并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时代价值。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无不在提醒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和弘扬过程中,应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优秀传统文化,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亦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亦或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亦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信仰,亦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然而,无论是这其中的哪一种,都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的长久积淀,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代表,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和浸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须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民本、和合、大同思想,以及讲正义、重诚信等的价值追求,历久弥新,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追求具有较高的内在契合性,所以现今仍然适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只有使自身价值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互契合,并顺应当下的时代主题,才能成为一棵“常青树”。简单来说,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使之成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如今世界各国竞争激烈,而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的因素也悄然发生改变,不再完全依靠传统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强弱,更多的取决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所谓“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优秀传统文化不光是中华民族继承发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脉,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塑造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体现了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品质,而且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只有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齐驱并行,才能赓续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要求,结合现实发展变化需要,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系统梳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道德精髓和思想精华,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和意义的内容加以改造,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等相适应、相协调,并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给予现代表达方式,更好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增强影响力,提升感召力。
要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那么,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要苦下功夫,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以其蕴含的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礼法合治、选贤任能、居安思危等丰富政治智慧应用于治国理政实践,以其含有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观念助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以其持守的待人以礼、诚实守信、宽容谦让、珍重情谊等完备人际规范助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其培育的团结统一、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深厚民族精神夯实华夏子孙的民族凝聚力,以其富含的厚德载物、和平共处、和而不同等包容和谐思维助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从而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培育文明风尚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的信念支撑,进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臺,切实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锻造中国社会魂有定所、情有依归的牢固精神纽带,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作者简介:
张艳(1997,1-)女,民族:汉,籍贯:云南丘北,学历:大学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党建。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那么,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只有将其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并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时代价值。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无不在提醒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和弘扬过程中,应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优秀传统文化,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亦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亦或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亦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信仰,亦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然而,无论是这其中的哪一种,都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的长久积淀,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代表,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和浸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须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民本、和合、大同思想,以及讲正义、重诚信等的价值追求,历久弥新,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追求具有较高的内在契合性,所以现今仍然适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只有使自身价值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互契合,并顺应当下的时代主题,才能成为一棵“常青树”。简单来说,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使之成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如今世界各国竞争激烈,而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的因素也悄然发生改变,不再完全依靠传统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强弱,更多的取决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所谓“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优秀传统文化不光是中华民族继承发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脉,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塑造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体现了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品质,而且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只有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齐驱并行,才能赓续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要求,结合现实发展变化需要,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系统梳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道德精髓和思想精华,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和意义的内容加以改造,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等相适应、相协调,并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给予现代表达方式,更好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增强影响力,提升感召力。
要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那么,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要苦下功夫,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以其蕴含的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礼法合治、选贤任能、居安思危等丰富政治智慧应用于治国理政实践,以其含有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观念助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以其持守的待人以礼、诚实守信、宽容谦让、珍重情谊等完备人际规范助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其培育的团结统一、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深厚民族精神夯实华夏子孙的民族凝聚力,以其富含的厚德载物、和平共处、和而不同等包容和谐思维助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从而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培育文明风尚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的信念支撑,进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臺,切实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锻造中国社会魂有定所、情有依归的牢固精神纽带,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作者简介:
张艳(1997,1-)女,民族:汉,籍贯:云南丘北,学历:大学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