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入聊斋谈狐怪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半妖倾城》热播,蒲老头快放我出来混眼熟!
  他出生于山东淄川的书香世家,是蒲盘的第三个儿子。父亲给他起名松龄,是希望他得享遐龄,如松柏一样长寿。
  靠着父亲早年经商攒下的一份家业,蒲松龄的童年衣食无忧。17岁时他娶妻刘氏,两人琴瑟和谐。19岁那年他参加山东省科举,三试第一,可谓一考成名。当时任山东学政的大诗人施闰章对他的才华大为赞叹,说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
  若以世人眼光看来,此时的蒲松龄已达到人生巅峰。此前,他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蒲三公子,诗酒人生,潇洒自如,几乎骄傲到要出对子和魁星(中国古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一较高下,意气风发可见一斑。
  但老天最爱戏谑这样的幸运儿。19岁之后,他便成了在贫穷中找寻浪漫,在俗世中找寻仙境,潦倒终身的蒲先生。然而世人记住的正是这位不得志的蒲先生,和他那五百多个花狐鬼怪的荒唐故事。
  施闰章肯定他,是用一位诗人的才情和智慧。然而官场中多是蝇营狗苟之辈,蒲先生再难遇到一位知音。这份灵动洒脱的才华也入不了科举八股的窠臼。但蒲先生不能免俗,他终身为功名戚戚忧忧,一生参加乡试十几次,未有一次登榜,直到72岁那年被补为贡生。
  那时他想起儿时父亲提及的一个梦—他出生的那个晚上,父亲梦到一个瘦骨嶙峋胸前贴着膏药的病和尚,晃晃悠悠进了妻子的房间,接着便被新生儿的啼哭声惊醒。父亲讲这个梦时,他下意识地摸摸胸前的青痣,又听父亲说道:“那和尚的膏药正和你这块痣在一个位置。”
  后来他想,这大概是他逃不开的宿命,他要用潦倒不堪的一生来还那病和尚前世的孽债。
  25岁时,蒲家家道中落。兄弟分家,蒲先生只得二十亩薄田,三间老屋。蒲先生便如那病怏怏、晃悠悠的苦行僧一般,走不进大千世界的繁华场,却走进荒野农场的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的老屋,找堂兄借了块挡不住尘事琐碎的门板,从此这里便是他的聊斋。
  正是这年,蒲先生开始写《聊斋志异》。
  好友张笃庆看不过去—他家徒四壁,功业未就,却有闲心写些花狐鬼怪的无稽之谈,于是苦口婆心地劝道:“聊斋且莫竞空谈。”
  张笃庆自是好意,蒲先生明白。虽明白,失落之意却也难掩:“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罢了罢了,古来知音难求。”蒲先生选的这条路,受得住无人并肩而行的寂寞,却受不住旁人千方百计要拉他回俗世的好心。
  张笃庆只不愿蒲先生懵懵懂懂撞了南墙才回头,却不知世上就有这么一种人,明知前方是“南墙”,硬要跑去撞一撞。不但如此,撞疼了也不回头,还要再加把劲,直撞得头破血流。
  《三借庐笔谈》中说蒲先生曾在柳泉边摆摊煮茶,一杯清茗换一个故事。若非如此,蒲先生笔下那五百多个鲜活的花狐鬼怪,五百多段坎坷跌宕的人生,就算绞尽脑汁,恐怕也难写出来。
  也有人说这个故事比聊斋还聊斋,都家徒四壁了,哪儿还有闲钱闲心请人喝茶听故事?想来确实奢侈,因为蒲先生穷。也正因为穷,这以茶换故事的传说才显得浪漫。这种贫穷的浪漫,世俗人不堪其忧,蒲先生不改其乐。
  白天要当私塾老师,不得空闲,大多是在晚上,明月在天,一壶清茶,面前坐着一位有故事的陌生人。那人一边喝茶,一边细细讲来。蒲先生静听苦思,讲完了,故事里的小狐狸已变成一位女子,在不远处静静看着蒲先生,或是嫣然含笑,或是面色如霜,夜色中只能看个隐约。
  蒲先生送走客人,取出纸墨一挥而就,那女子便从夜色中走出,走进他的聊斋,与蒲先生执手相看,笑靥如花。
  这部《聊斋志异》,蒲先生一直写到四十岁。这十几年间,听惯了冷嘲热讽,看淡了人情冷暖。朋友一个个离他而去,深夜孤坐时,回忆起往日的慷慨谈笑,他不免心生悲凉。
  朋友越来越少,哪儿能怪蒲先生?他正如聊斋里那些精灵,爱得彻骨,恨得干脆,不容许一丝杂念扰乱他纯粹的精神世界。
  友情要纯粹,若是相识相知,便是一生的朋友;若思想异途,从此就一刀两断,才是干净。幸运的是这位“痴儿”终于还是遇到“臭味相投”的朋友—同窗王士祯曾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诗写得平淡无奇,了解蒲先生的人却大多会被打动。王士祯于他,正是沧海中的孤舟一叶,汪洋中的孤岛一隅。他不必再感叹古来知音难求,王士祯可算得一位。既如此,先生愿足矣。
  他的才华无人可以否定,只是不合时宜。幸而除了施闰章,还有一位没留下名字的毕先生赏识—蒲先生39岁时应同邑毕家聘请,给毕家当起家教,一当便是三十余年。其间待遇优厚,毕家上下以师长之礼敬重他。71岁的蒲先生从毕家撤帐归来时,已有养老之田五十余亩,再不似早年的一贫如洗。
  人生的最后四年,蒲先生终于得以与家人长聚。子女儿孙,笑笑闹闹,他安心享受这迟来的天伦之乐。
  几年后,75岁的蒲先生在山东淄川过世。
  他带着病和尚的前世孽缘降生,这个世界—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他看够了,便躲进聊斋,那里是他的世外桃源。如今离去,便将这一隅世外桃源留给后人。
  此后五十余年,《聊斋志异》初次刊刻行世,五百多个花狐精灵从厚厚的十二卷《聊斋志异》中逃出来,逃进曾将蒲先生抛弃的人间繁华场,才有人恍然大悟—“这个人,了不起!”回头看时,蒲先生早已拂袖绝尘而去。
  他有自己的世界,花狐鬼怪,善恶有报,爱恨随心。人间的烟火味虽好,亦有太多烦恼。他是不愿回来了。
其他文献
他见过最美的星光,是在那块名叫夜的幕布上,涂涂抹抹,形成不可磨灭的璀璨。哪怕后来他走过更多的名山大川,进过庄严恢宏的巍峨皇城,再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称为奇迹。  他是张衡,与真正少年成名的才子们相比,似乎显得有些灰头土脸。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又偏偏绕不过他,你要与他憨厚的笑容对视,与他傻气的目光相接……最重要的是,你总要看见他的传奇。是的,明明有那么多才子昙花一现,却只有他成为传奇。  童年时,
期刊
苏三和王景隆的初见,是在教坊歌舞间。  入夜时分,苏三正在房中歇息,听婢女来报说有一少年慕名拜访。她以为他也像京中那些风流成性的公子王孙一般,贪恋她的容颜,故而推托不见。可生在娼门的她哪儿有选择的余地?  彼时,被迫前来的苏三只想匆匆会面敷衍了事。她尚不知,她遇见的这个男子会惊艳她的漫漫余生,成为她心心念念的人。  那天,他在她面前站定,眉清目秀,散发着一股书卷气。她盈盈下拜,那人深情地望着她,对
期刊
那年春日,天色异常明媚。耳畔是畅畅惠风,头顶是淡淡流云,万贞儿一路穿花拂柳,往东宫方向走去。她四岁充入掖庭为奴,于宫中生活十多年。头绾双鬟、绿衣黄裳的她与寻常宫女并无二致,只是多了几分姿色,生了些机巧心思,便有幸得了孙太后的青眼,将她派往东宫照顾年仅两岁的太子朱见深。  彼时的太子还是学语的稚童,对贞儿似乎有种天生的眷恋,整日跟在她身后。在贞儿心中,那时的东宫是这偌大宫城中唯一的净土。可惜,这样安
期刊
才子佳人相遇,金风玉露相逢,他曾用一支生花妙笔编织出多少痴男怨女炽热缠绵的故事。走到现实中来,他梦中的神仙女子终于款款降落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却只能无奈地看着她衣袂飘飘渐行渐远,只在心间定格成一个美丽又缥缈的梦。  金庸与夏梦,很短的一段交集,却留下一份朦胧如月下花的美好情愫,一份深情若大海的绵绵回忆。那份迟到的表白终究没有演绎成才子佳人的圆满佳话,却在他们彼此生命里留下美丽又忧伤的一笔。  认识夏
期刊
晚风掠过群山,洛白独自策马登上山巅远眺,只见四方山清水秀,唯偌大一个洛城坐落中央。近几年洛城城主暴虐,引得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尤以洛白统帅的一军最为声势浩大,直攻到皇城下。只可惜因一堵传说中的“不死城墙”,几月来久攻不下。  那看似沧桑古老的城墙,不管怎样破坏攻击,第二日总会完好如初。更可气的是,二月春暖,草长莺飞,这顽固的城墙上竟新长出枝枝藤蔓,仿佛有意嘲弄他们。  这夜,洛白独自来到山巅,遥望洛
期刊
那年上元节,婴宁带着丫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像鸟一样轻快地穿梭。一枝梅花在她手里开得正盛,人面如梅花,艳丽娇俏,笑容恣意。她正低头嗅花香,眼梢轻抬时,与一年轻男子四目相对。擦肩而过时,他的目光却一直紧紧跟随她,眼里写满惊艳与赞叹,呆呆地忘了前行。  这样的男子,她不知见过多少。她佯装发怒,将手里的梅花重重掷向地面,转身笑着跑远。是了,她喜欢笑,喜欢大笑,只要遇人,一开口必笑得停不下来。一个人偶尔大笑
期刊
盛唐是一卷卷浓墨重彩的画,画里有亭台楼阁,有文人墨客,自然也少不了歌女舞姬。轻轻翻开卷卷图画,一场春雨骤然而至,雨水淅淅沥沥地落在古老的长安城中,将那一丝干燥尽数驱散。雨后杨柳吐芽,青草也冒出欢快的嫩绿,杨花柳絮飘飞,俨然又是一年春好。  千年前,一座孤寂的坟茔和一抹孤寂的身影静静矗立在长安城郊。他们就是颜令宾和刘驰驰。  彼时长安城中,颜令宾是挹翠楼的都知,刘驰驰是个歌者。一人斗酒会,一人唱挽歌
期刊
想来是那场命定的相遇,让十年漫长的别离一瞬无隙。  那时春光正好,怀揣希望的少年李逍遥踏入仙灵岛,在看到莲池中戏水的少女时,素来游戏人间的心突然一颤。那时的灵儿天真烂漫,不谙世事,一颦一笑间皆如自然的恩赐,让人不由心醉。  他是上岛求药的混混少年,她是卓然出尘的灵岛仙女,本该只是一场普通无果的交集,却因命运的安排而变得浪漫离奇。  只一眼,她便认出那是幼时救她的男子,霎时笑弯了眉眼:“逍遥哥哥!你
期刊
元宵佳节,姜夔从梦中惊醒。格子雕花的窗敞开着,室内烛影缭乱,在雨后的纷芜里,他无可抑制地忆起了梦中的女子。即使过去二十余年,那些关于红萼的记忆仍像委顿在地的红梅一样,明媚而哀伤。  绍熙元年,姜夔客游合肥,寓居赤阑桥。彼时,他以一首《扬州慢》名声大噪,应新邻范仲讷的邀约前去梅园赴会。秀致的庭院里,错落有致的古梅枝干承接着点点细雪,繁枝开散,满园梅香,让人不觉沉醉。阁楼中,姜夔与友人高谈阔论,他循着
期刊
也许所有待字闺中的少女都或多或少存在英雄情结。那日,阿盖郡主悄悄藏在纱帐之后,望向厅里那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郎艳独绝,世无其二,这句话用来形容他再好不过。  他叫段功,是梁王请来的座上宾。当时天下纷乱,云南一时失守,梁王御敌不成,遂向大理总管段功求救。段功武艺高强,不久便收复失地,梁王大喜,设宴犒劳。  宴会渐渐到了尾声,阿盖还没来得及和他说上话,就见段功一挥衣袍,朝上方梁王点头致意后径直向外走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