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云山初级中学创办于2000年8月,原名广州市花都区育贤中学,2002年8月新校舍落成时,为了纪念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冯云山(花都人),正式改为现名,是一所街属公办初中。
云山中学创办之初,办学效果未令社会满意:校风不好,学生打架事件频繁发生,课堂纪律令人头痛,学生在上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是家常便饭……
2005年,云山中学“积重的病情”终于在一场不明就里的“网络风暴”打击下爆发。2005年暑假招生,学校初一招收了新生20个班1100多人,但开学时只报到13个班,一下子转走了近300人!有些家长甚至不惜投入重金,也要将子女转到其他学校。有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流着眼泪来报到,因为他们来到了被误传的“地狱学校”。于是,当时附近的小学,教师批评学生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再不好好努力,你将来就只能去云山中学读书。”
“阴霾”笼罩了“云山”,我们该怎么办?
2006年,云山中学新领导班子上任,全体师生栉风沐雨,一路艰辛一路歌,学校实现从“问题学校”到“窗口学校”的“华丽转身”。学生学习变得“明媚耀眼”,中考成绩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竞赛获奖层次颇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新的台阶。正所谓:筚路蓝缕无所惧,终有柳暗花明时。现就其“华丽转身”背后的一些做法作探析。
一、德育为先:播撒“阳光”,端风正气
1.抓细节,让“阳光”化入教师心田
一是从细节入手,点燃教师的干劲。2006年8月,张校长到任后,他没有点燃烤人的“三把火”,而是点燃了服务教师、温暖教师人心的“三把火”。第一把火,是贷款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第二把火,是请人对教师停放摩托车的地面进行打磨,使教师不再打滑乃至摔跤;第三把火,是取消“指模式考勤”,改为值日领导登记式考勤,教师的出勤率反而提高了。“三把火”烧过,教师心里暖和了,人心更齐,干劲更足了。
二是从细节着眼,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过去,我校部分教师心态浮躁,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耐心和方法,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如上课时对违犯纪律的学生,他们动不动就赶出教室,让学生站在办公室或走廊。巡堂的学校领导询问相关学生发现,多数学生并没有犯什么严重的错误。为此,我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专门讨论,印发相关教育法规,要求教师学习,还请广州大学张翼教授为全校教师开设以法治校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全校教师提高了对依法治教重要性的认识,更不再随意将学生赶出教室。
三是从细节做起,激发教师智慧的火花。我校启动了“云山中学教育论坛”工程,每学期举办两次教育论坛。第一期教育论坛于2008年7月11日举办,陈照麟副局长为论坛开坛并亲自讲话。这一期论坛的主题是“教师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几位正副校长亲自登台,广大教师积极发言,发表教育心得,为云山中学发展献计献策。
四是从细节着力,转变领导作风。学校领导见到教师要主动打招呼,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对于老师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扶;对于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要乐于倾听和改进;要不断学习提升管理水平,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与任课,树立起工作上的威信和榜样。
2.抓细节,让阳光化入学生心田
一是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以良好的纪风促学风。前几年,我校的校风校纪不尽人意,存在不少问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不敢管或不愿管学生,一些劣迹学生与校外青年混在一起,欺负校内其他同学。每当放学后,常常有一些失学或无业的青少年在校外游荡,寻找机会滋事,或打架或勒索。这些人滋事虽然很少够得上治安或刑事处分,但对学校管理及学校形象却破坏力很大。为此,学校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队伍——“学校风纪队”,由十名体育教师组成。其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学生放学时出校门的交通秩序,定期进行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风纪队对学生严重违纪发现一件,解决一件,决不留尾巴。对穿奇装异服、留奇异发型的学生严加管教。如今,学生留长发、怪发的现象基本上得以杜绝,违犯交通规则的现象大大减少。同时,我们以抓学生广播体操为切入口,在升旗、集会、课间操上狠抓规范管理。通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集会纪律有了很大的改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每学年,我们都举办“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名师为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举行“让生命充满爱”等主题演讲。专题报告会后,我们还通过主题班会、公开课、给家长写信等多种形式,将感恩活动推向深入,以此触动学生心灵,也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如今,学生感恩家长、感恩教师己成为自觉的行为。每年教师节,学生向教师献花,已毕业学生回校探望老师,已是常事。而每年的初一新生,我们改以前的军训为拓展训练,让初一新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为拉近同
学间的心理距离,建设班集体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校将学生社团活动制度化,每周均安排两节课作为学生社团活动时间。活动项目有文学类如课本剧、电影欣赏、经典诵读,手工制作如剪纸、十字绣、编织、烹饪,艺术类如街舞、古筝、合唱,科技类如航模、无线电测向、科技制作。我校的科技小发明近两年获得六项国家专利,广州市第五届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学生社团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是推行阳光评价,促使学生激励中灿如阳光。我校在班级管理方面开展了“星级班评比”活动,将卫生、教室环境、教学秩序、文明礼仪、体育活动五个方面囊括在评比方案中,组织专门的检查队伍,定期检查并公布结果。该项工作很快成为学校管理的“定海神针”。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开展了“特色班”建设活动和“值周班”主题活动,经过几年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在学校层面,我们开展“阳光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每月评选一个项目,阳光少年和学习之星、孝顺之星、礼貌之星、热爱集体之星,其中“阳光少年”是综合性的最高荣誉。将“阳光少年”的奖牌挂在树上,写上“云山中学阳光少年护绿宣言、感恩宣言”,是对阳光少年的一种表彰。每月向家长寄发一封“喜报”,有单位的寄到单位,让家长感受到光荣。在班级层面,我们开展“每周之星”评比,每周由各班评选出本周的“每周之星”,给予表彰。我们设置了“每周之星”评奖牌匾,在每个班教室外面设置牌匾,每周由各班评选出本周的“每周之星”,将这些同学的照片及事迹张贴出来,成为大家的榜样。奖励名目繁多,由班主任自己决定,原则是让更多同学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并在出操时请获得“每周之星”称号的同学举班牌,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二、课堂为要:孕育“阳光”,精教优学
1.抓实课堂管理,优化教学行为
早期,我校有相当部分的老师不善于管理自己的课堂,课堂上学生搞小动作、开小差、趴桌子、睡觉等违纪现象,多的有十多个,少的也有七八个,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我校制定了巡课制度,全校的行政领导加强巡堂工作,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地找到相关人员(老师、学生)进行批评指正,并定期在学校大会上进行总结反馈。同时,所有记录的数据均作为先进科组、先进个人以及“五星级班”评选的依据(例如,每次巡堂发现一人趴桌子扣1分)。该制度出台和落实后,由于课堂管理不到位不单影响到个人,还会牵涉到他人和集体的声誉和利益,无形中建立起了一种互督互促的机制,从而得到了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一旦见有人巡堂,学生和老师都更提起神来(以前,有些老师即使是学生趴下一大片都没反应,有学生睡觉推醒他,抬抬头又继续睡觉),并互相提醒注意力要集中(有些时候,确实有学生因身体原因趴了桌子,老师还非常紧张地在下课后马上找领导进行解释)。为进一步做好课堂的监控工作,力求每天都能巡上几回,我们又将巡堂的人员扩展到科级组长,让他们及时地了解本科级教师的工作情况。在此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现在60个班巡下来,基本没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效果非常明显。
2.强化教学研究,提升课堂质量
2008年开始,我校已实施课改工作。2009年,在区教育局提出“提升质量,除了课改,别无出路”的工作意见后,我校更是加大了课改的力度。当时有幸接触了“生本教育”,也被它所深深吸引,但在经历狂热过程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生本理念是值得提倡的,但实施要结合校本。为此,我们在加大对老师进行生本理念培训的同时,以课题《生本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为引领,进行校本化的操作。在实施两年后已初见成效,但进一步提升又遇到了瓶颈。为了进一步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我们又建立起新的工作机制,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以“学科教学评优活动”和“学科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为有效抓手,把课改课题工作推向深入。
一是“学科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课堂教学评优考评小组的成员对学科组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优考核,考核对象一般抽签决定,小科组三人,大科组六人,可对毕业班教师有所侧重,如果学科组被考核成员全部获得教学优秀的评价,全科组可享受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但如果有一位成员拖了后腿没能通过,则所有成员没资格享受这样的学习机会。这促使教师们必须加强集体备课,不断加强课改科研的力度,课堂教学有一种全新的气象,自然教学效果就出来了。
二是“学科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为了更好地检验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我们又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每学科开放的周次,学校课堂教学考评组的成员在当周内要深入该学科的课堂,最起码听两节课,教导处结合全体考评成员的评课反馈,汇总形成对学科组实施课改工作情况的评价意见,并予以后阶段工作的指导。同时,为加强对常态课的考核,我们改变了对老师听课的要求,除听本学科外,还需听其它学科,并填写好听课评价表,然后各学科汇总,统计优秀课的比例,以此了解学科教学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各学科通过课堂实践不断地去提炼、修改、完善,整理出有实用价值理论成果,惠及全科组成员。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以“开放周”的形式开展对外开放交流活动,有效推动了课改工作。
三、文化为根:化育“阳光”,生根发芽
1.以精神文化化育“阳光”
2010年5月,云山中学举办了“冯云山事迹(精神)文化沙龙”,邀请专家讨论冯云山的精神内涵,提炼其关键词作为学校的精神,引领每一个“云山人”培植“砺志、坚韧、厚德、奋发”的“云山精神”。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将“砺志凌云,斯盛冠山”作为校训。既取“云山”之意,又表示激励学生树立凌云之志,为之拼搏,攀登人生高峰,让云山中学“桃李满山”,让“云山学子”以“云山”为豪。同时,我们倡行“感恩、知礼、砺志、有为”的校风,“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风,“好学、勤学、善学、乐学”的学风。
云山中学的校徽“我们在蓝天翱翔”,其核心理念为:和谐、活力。校徽主体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充满动感、充满活力,又像是一个向前飞奔的人,寓意“云山人”勇往直前、敢为人先。整个校徽体现了天、地、人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
云山中学的校歌《阳光路上》,由花都区作协副主席杨平作词,由全国十大青年教师歌手李献玉作曲,融合了“阳光文化”元素,歌曲雄壮有力,振奋人心。
正是“阳光文化”的锻造,它提升了“云山人”的精气神。如今,云山中学每到教师节那一天,总有超过千人的毕业生回母校探望老师。如今,云山中学的师生在社会上都有一种“我是云山人”的自豪感。如今,每年初中招生时,不少家长托关系,想把学生转入到云山中学学习,与几年前学校被“阴霾”笼罩时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2.以校园文化化育“阳光”
我们紧密结合德育主题,将校园文化的主题分为“国粹篇——八德文化廊”、“国威篇——奥运文化廊”、“国魂篇——民族精英文化廊”,分布于教学楼各层。在办公楼走廊,我们设置五大主题文化廊:“二十四孝图——感恩篇”、“弟子规文化廊——礼仪篇”、“生本文化廊——生命篇”、“《论语》文化廊——气质篇”、“励志文化廊——奋斗篇”。
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校徽等,都制贴于校园醒目处。八个红色大字的校训石,矗立于教学楼前的台阶旁,一走进学校大门,远远的就能看见。学校三座大楼分别取名为:凌云楼、冠山楼、树仁楼。另外,除了生物园、地理园、英语街等校园布置外,我们刻意做的一样校园风景,就是“榜样励人”,或在校园的树上悬置一小块牌匾,上面刻一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姓名,或在校园橱窗里定期展示学生风采,定期展出获星级评价的学生和班级。
这样的校园文化打造,其立意的核心,在于“阳光砺志”,即,以校训“砺志凌云,斯盛冠山”砺“一山皆阳光”之志,以“国粹、国威、国魂之三国文化”砺“家国情怀化育云山”之志,以“感恩、礼仪、生命、气质、奋斗之五品文化”砺“阳光品质播撒云山”之志,以“向阳即进步,进步即榜样”砺“走进云山——沐浴阳光,融入云山——植种阳光,走出云山——撒播阳光”之志。
如今,云山中学不仅已经冲破“阴霾”,推开了吸纳阳光的心窗,成为区域内的“窗口学校”,而且已在“云山人”的心灵深处植种了阳光,焕发出阳光般的生命活力。我们相信,“教育植种阳光,生命收获幸福”的“阳光教育”梦想,一定能在云山中学大放光芒。
云山中学创办之初,办学效果未令社会满意:校风不好,学生打架事件频繁发生,课堂纪律令人头痛,学生在上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是家常便饭……
2005年,云山中学“积重的病情”终于在一场不明就里的“网络风暴”打击下爆发。2005年暑假招生,学校初一招收了新生20个班1100多人,但开学时只报到13个班,一下子转走了近300人!有些家长甚至不惜投入重金,也要将子女转到其他学校。有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流着眼泪来报到,因为他们来到了被误传的“地狱学校”。于是,当时附近的小学,教师批评学生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再不好好努力,你将来就只能去云山中学读书。”
“阴霾”笼罩了“云山”,我们该怎么办?
2006年,云山中学新领导班子上任,全体师生栉风沐雨,一路艰辛一路歌,学校实现从“问题学校”到“窗口学校”的“华丽转身”。学生学习变得“明媚耀眼”,中考成绩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竞赛获奖层次颇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新的台阶。正所谓:筚路蓝缕无所惧,终有柳暗花明时。现就其“华丽转身”背后的一些做法作探析。
一、德育为先:播撒“阳光”,端风正气
1.抓细节,让“阳光”化入教师心田
一是从细节入手,点燃教师的干劲。2006年8月,张校长到任后,他没有点燃烤人的“三把火”,而是点燃了服务教师、温暖教师人心的“三把火”。第一把火,是贷款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第二把火,是请人对教师停放摩托车的地面进行打磨,使教师不再打滑乃至摔跤;第三把火,是取消“指模式考勤”,改为值日领导登记式考勤,教师的出勤率反而提高了。“三把火”烧过,教师心里暖和了,人心更齐,干劲更足了。
二是从细节着眼,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过去,我校部分教师心态浮躁,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耐心和方法,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如上课时对违犯纪律的学生,他们动不动就赶出教室,让学生站在办公室或走廊。巡堂的学校领导询问相关学生发现,多数学生并没有犯什么严重的错误。为此,我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专门讨论,印发相关教育法规,要求教师学习,还请广州大学张翼教授为全校教师开设以法治校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全校教师提高了对依法治教重要性的认识,更不再随意将学生赶出教室。
三是从细节做起,激发教师智慧的火花。我校启动了“云山中学教育论坛”工程,每学期举办两次教育论坛。第一期教育论坛于2008年7月11日举办,陈照麟副局长为论坛开坛并亲自讲话。这一期论坛的主题是“教师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几位正副校长亲自登台,广大教师积极发言,发表教育心得,为云山中学发展献计献策。
四是从细节着力,转变领导作风。学校领导见到教师要主动打招呼,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对于老师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扶;对于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要乐于倾听和改进;要不断学习提升管理水平,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与任课,树立起工作上的威信和榜样。
2.抓细节,让阳光化入学生心田
一是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以良好的纪风促学风。前几年,我校的校风校纪不尽人意,存在不少问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不敢管或不愿管学生,一些劣迹学生与校外青年混在一起,欺负校内其他同学。每当放学后,常常有一些失学或无业的青少年在校外游荡,寻找机会滋事,或打架或勒索。这些人滋事虽然很少够得上治安或刑事处分,但对学校管理及学校形象却破坏力很大。为此,学校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队伍——“学校风纪队”,由十名体育教师组成。其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学生放学时出校门的交通秩序,定期进行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风纪队对学生严重违纪发现一件,解决一件,决不留尾巴。对穿奇装异服、留奇异发型的学生严加管教。如今,学生留长发、怪发的现象基本上得以杜绝,违犯交通规则的现象大大减少。同时,我们以抓学生广播体操为切入口,在升旗、集会、课间操上狠抓规范管理。通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集会纪律有了很大的改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每学年,我们都举办“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名师为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举行“让生命充满爱”等主题演讲。专题报告会后,我们还通过主题班会、公开课、给家长写信等多种形式,将感恩活动推向深入,以此触动学生心灵,也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如今,学生感恩家长、感恩教师己成为自觉的行为。每年教师节,学生向教师献花,已毕业学生回校探望老师,已是常事。而每年的初一新生,我们改以前的军训为拓展训练,让初一新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为拉近同
学间的心理距离,建设班集体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校将学生社团活动制度化,每周均安排两节课作为学生社团活动时间。活动项目有文学类如课本剧、电影欣赏、经典诵读,手工制作如剪纸、十字绣、编织、烹饪,艺术类如街舞、古筝、合唱,科技类如航模、无线电测向、科技制作。我校的科技小发明近两年获得六项国家专利,广州市第五届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学生社团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是推行阳光评价,促使学生激励中灿如阳光。我校在班级管理方面开展了“星级班评比”活动,将卫生、教室环境、教学秩序、文明礼仪、体育活动五个方面囊括在评比方案中,组织专门的检查队伍,定期检查并公布结果。该项工作很快成为学校管理的“定海神针”。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开展了“特色班”建设活动和“值周班”主题活动,经过几年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在学校层面,我们开展“阳光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每月评选一个项目,阳光少年和学习之星、孝顺之星、礼貌之星、热爱集体之星,其中“阳光少年”是综合性的最高荣誉。将“阳光少年”的奖牌挂在树上,写上“云山中学阳光少年护绿宣言、感恩宣言”,是对阳光少年的一种表彰。每月向家长寄发一封“喜报”,有单位的寄到单位,让家长感受到光荣。在班级层面,我们开展“每周之星”评比,每周由各班评选出本周的“每周之星”,给予表彰。我们设置了“每周之星”评奖牌匾,在每个班教室外面设置牌匾,每周由各班评选出本周的“每周之星”,将这些同学的照片及事迹张贴出来,成为大家的榜样。奖励名目繁多,由班主任自己决定,原则是让更多同学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并在出操时请获得“每周之星”称号的同学举班牌,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二、课堂为要:孕育“阳光”,精教优学
1.抓实课堂管理,优化教学行为
早期,我校有相当部分的老师不善于管理自己的课堂,课堂上学生搞小动作、开小差、趴桌子、睡觉等违纪现象,多的有十多个,少的也有七八个,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我校制定了巡课制度,全校的行政领导加强巡堂工作,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地找到相关人员(老师、学生)进行批评指正,并定期在学校大会上进行总结反馈。同时,所有记录的数据均作为先进科组、先进个人以及“五星级班”评选的依据(例如,每次巡堂发现一人趴桌子扣1分)。该制度出台和落实后,由于课堂管理不到位不单影响到个人,还会牵涉到他人和集体的声誉和利益,无形中建立起了一种互督互促的机制,从而得到了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一旦见有人巡堂,学生和老师都更提起神来(以前,有些老师即使是学生趴下一大片都没反应,有学生睡觉推醒他,抬抬头又继续睡觉),并互相提醒注意力要集中(有些时候,确实有学生因身体原因趴了桌子,老师还非常紧张地在下课后马上找领导进行解释)。为进一步做好课堂的监控工作,力求每天都能巡上几回,我们又将巡堂的人员扩展到科级组长,让他们及时地了解本科级教师的工作情况。在此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现在60个班巡下来,基本没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效果非常明显。
2.强化教学研究,提升课堂质量
2008年开始,我校已实施课改工作。2009年,在区教育局提出“提升质量,除了课改,别无出路”的工作意见后,我校更是加大了课改的力度。当时有幸接触了“生本教育”,也被它所深深吸引,但在经历狂热过程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生本理念是值得提倡的,但实施要结合校本。为此,我们在加大对老师进行生本理念培训的同时,以课题《生本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为引领,进行校本化的操作。在实施两年后已初见成效,但进一步提升又遇到了瓶颈。为了进一步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我们又建立起新的工作机制,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以“学科教学评优活动”和“学科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为有效抓手,把课改课题工作推向深入。
一是“学科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课堂教学评优考评小组的成员对学科组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优考核,考核对象一般抽签决定,小科组三人,大科组六人,可对毕业班教师有所侧重,如果学科组被考核成员全部获得教学优秀的评价,全科组可享受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但如果有一位成员拖了后腿没能通过,则所有成员没资格享受这样的学习机会。这促使教师们必须加强集体备课,不断加强课改科研的力度,课堂教学有一种全新的气象,自然教学效果就出来了。
二是“学科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为了更好地检验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我们又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每学科开放的周次,学校课堂教学考评组的成员在当周内要深入该学科的课堂,最起码听两节课,教导处结合全体考评成员的评课反馈,汇总形成对学科组实施课改工作情况的评价意见,并予以后阶段工作的指导。同时,为加强对常态课的考核,我们改变了对老师听课的要求,除听本学科外,还需听其它学科,并填写好听课评价表,然后各学科汇总,统计优秀课的比例,以此了解学科教学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各学科通过课堂实践不断地去提炼、修改、完善,整理出有实用价值理论成果,惠及全科组成员。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以“开放周”的形式开展对外开放交流活动,有效推动了课改工作。
三、文化为根:化育“阳光”,生根发芽
1.以精神文化化育“阳光”
2010年5月,云山中学举办了“冯云山事迹(精神)文化沙龙”,邀请专家讨论冯云山的精神内涵,提炼其关键词作为学校的精神,引领每一个“云山人”培植“砺志、坚韧、厚德、奋发”的“云山精神”。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将“砺志凌云,斯盛冠山”作为校训。既取“云山”之意,又表示激励学生树立凌云之志,为之拼搏,攀登人生高峰,让云山中学“桃李满山”,让“云山学子”以“云山”为豪。同时,我们倡行“感恩、知礼、砺志、有为”的校风,“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风,“好学、勤学、善学、乐学”的学风。
云山中学的校徽“我们在蓝天翱翔”,其核心理念为:和谐、活力。校徽主体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鸽子,充满动感、充满活力,又像是一个向前飞奔的人,寓意“云山人”勇往直前、敢为人先。整个校徽体现了天、地、人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
云山中学的校歌《阳光路上》,由花都区作协副主席杨平作词,由全国十大青年教师歌手李献玉作曲,融合了“阳光文化”元素,歌曲雄壮有力,振奋人心。
正是“阳光文化”的锻造,它提升了“云山人”的精气神。如今,云山中学每到教师节那一天,总有超过千人的毕业生回母校探望老师。如今,云山中学的师生在社会上都有一种“我是云山人”的自豪感。如今,每年初中招生时,不少家长托关系,想把学生转入到云山中学学习,与几年前学校被“阴霾”笼罩时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2.以校园文化化育“阳光”
我们紧密结合德育主题,将校园文化的主题分为“国粹篇——八德文化廊”、“国威篇——奥运文化廊”、“国魂篇——民族精英文化廊”,分布于教学楼各层。在办公楼走廊,我们设置五大主题文化廊:“二十四孝图——感恩篇”、“弟子规文化廊——礼仪篇”、“生本文化廊——生命篇”、“《论语》文化廊——气质篇”、“励志文化廊——奋斗篇”。
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校徽等,都制贴于校园醒目处。八个红色大字的校训石,矗立于教学楼前的台阶旁,一走进学校大门,远远的就能看见。学校三座大楼分别取名为:凌云楼、冠山楼、树仁楼。另外,除了生物园、地理园、英语街等校园布置外,我们刻意做的一样校园风景,就是“榜样励人”,或在校园的树上悬置一小块牌匾,上面刻一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姓名,或在校园橱窗里定期展示学生风采,定期展出获星级评价的学生和班级。
这样的校园文化打造,其立意的核心,在于“阳光砺志”,即,以校训“砺志凌云,斯盛冠山”砺“一山皆阳光”之志,以“国粹、国威、国魂之三国文化”砺“家国情怀化育云山”之志,以“感恩、礼仪、生命、气质、奋斗之五品文化”砺“阳光品质播撒云山”之志,以“向阳即进步,进步即榜样”砺“走进云山——沐浴阳光,融入云山——植种阳光,走出云山——撒播阳光”之志。
如今,云山中学不仅已经冲破“阴霾”,推开了吸纳阳光的心窗,成为区域内的“窗口学校”,而且已在“云山人”的心灵深处植种了阳光,焕发出阳光般的生命活力。我们相信,“教育植种阳光,生命收获幸福”的“阳光教育”梦想,一定能在云山中学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