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一座城市的有情地理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an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这是中国获此称号的第一城。为什么是南京?是和南京古都建制等长的文脉传统?是当代作家创造的江南传奇?是大学、书店、文学教育、公共图书馆、民间读书会等等百姓的日常文学生活?执一端,慢慢捋,都是一个城市的文学故事。
  《旧时燕》,如其书名,是历史过往,是当年明月。南京之为“文学之都”,有其悠然深郁的前史。虎踞龙盘,占尽形胜;人物风流,如“王谢子弟”。文人雅士,浸润其中、滋养其中、“爱住”其中,所谓“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活在生生不息文学之南京里。程章灿教授的《旧时燕》非应景之作,而是15年前《古典文学知识》上连载的南京文化散文的修订再版。这期间,程章灿教授还写作了《山围故国》和《潮打石城》,这两种可和《旧时燕》并称“南京三书”。
  吴福辉先生在其《关于都市、都市文化和都市文学》一文谈及“都市文化为何各个不同?在于它的地方性、民族性的丰富多样。这种不同城市以不同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为依托,皆以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因此对都市文化的个性,应注意挖掘传统的地域意识和乡土文化根系。注意到对文化基因的阐发”。城乡之别是现代之后的事情,每一座有一点历史的中国城市都扎根乡土中国,其“城市形象”之清晰可辨可能恰恰是因为岁月悠长的地域意识和乡土文化。它们具体而微,一座城市流动的气息和腔调,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肌理和细节。“我城”之为“我城”大抵如此。所以,能够理解程章灿教授在《旧时燕》所说:“城市不仅是一种地理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时间的概念。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形象,自己的韵味。”
  缘此,程章灿教授取径文学,因为文学遗存一座城市最多的文化记忆。说南京文学,《旧时燕》从王气、形胜和水气始,在历史和地理上先做溯流,诚如他在《山围故国》中所言:“紫金山、青龙山、栖霞山、清凉山、将军山、牛首山、幕府山、顶山,东西南北,群山围绕故国。”“每座山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无数传奇故事,大大小小,围聚缠绕,编织成一部南京城的历史,有大历史,也有小历史。” 这些山中有“金陵王气”,有寺庙、有香烟、有高士、有隐居处。而“六朝煙水”关系“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秦淮河,也关系“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楼台烟雨。山石、城池、屋宇氤氲着水气,“散淡而潇洒,风流而靡弱”的六朝文化古意却历久弥新,是一座气质最佳最独异处。南京因为文学而灵动。赵翼说袁枚的“爱住金陵为六朝”,林则徐称“官爱江南为六朝”。所以,南京如何成为南京?是因为“城市山林笼罩在六朝烟水里,历史内涵有了,文化底蕴有了,与众不同的风姿自然有了。把南京与其他城市放在一起,它的古雅风和文化气是不言而喻”。
  去往历史,取径文学,《旧时燕》所述的中心不离南京城的文人、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故此可见南京城的历史的书写,离不开文学的参与。“从文学的诉说中,从文化的图景里,看一看城市的形象。让城市来叙述文学和历史,也让文学和日常生活故事来叙述一个城市。”一座城市在文学的时间里生长,文学成为城市的精魂。方山的羁旅离别,促发诗章;石头城的登高远眺,宣发胸怀,所谓“悠然远想,有高士之志”。南京城的山水使文人流连引发诗情文思,而诗赋文章形塑了南京城的品性气质,更无论后来《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更具象的金陵人文图卷的铺展。
  “历史和文化在传说中被创造。”胜棋楼的对弈,雨花台的法师讲经,落花如雨,落地成石……文人书写之外,传说和故事是另外的更古老更民间的文学。也因为如此,大众可以参与一座城市的文学想象。《旧时燕》的作者虽居大学,文史修养确信无疑,但他却不弃不废民间文化。程章灿教授说:“每座城市都有许多典故,有很多传奇,有很多故事。这是城市文化精魂的凝缩,是城市的根。数典述祖,就是城市的文化寻根。”而“历史上真真假假的演说,都在重复和深化这些城市论述”。如谈到蒋王庙的由来,关于“青骨成神”的传说是民间信仰和政治征用的共同造神。蒋子文于是化为一个文化符号,一个文学隐喻,其王侯之尊被用来隐喻历代帝王和统治者,尤其和南京有关的“一国之君”,在后来的文学书写中具有了特定意味。“有女莫愁”“莫愁变脸”,由传说而溯源莫愁作为文学符号的形成。在传说中,莫愁由《莫愁乐》中住在城西的歌唱的少女,而演变成歌妓,又成为《河中之水歌》中的卢家少妇,最终正式落脚于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在人文地理上的诞生,使文人来往如织,题咏如绣,愈见密丽。
  城市的文学传奇,中心自然是“人”。以金陵为背景《儒林外史》人物身上的六朝遗风,文人雅集,既承城市前史,也可在近世种种中见到可为印证的人事,如1929 年元旦在鼓楼鸡鸣寺发生的“豁蒙楼七老联句”。陈伯弢、王伯沆、胡翔冬、黄季刚、汪辟疆、胡小石、王小湘七位先生边喝酒边作诗,联成按照年龄长幼排列的二十八句 。其中王伯沆、黄季刚、胡小石也是出现在《旧时燕》中的人物。流寓南京的袁枚,“异日将官易此园”,将据说原为曹雪芹的叔父、原江宁织造曹頫的曹家花园的“隋园”买下改建成随园,修亭台、广植梅、巧布景,使其成为一代名园,而发生在随园的交游雅集、文学活动也丰富了南京城市文化地图。《旧时燕》中远可见六朝人物,王谢子弟,近可见袁枚、吴敬梓、黄季刚、王伯沆等前贤。僧人,如瓦官寺的竺法汰、青园寺的竺道生、定林寺的释僧祐和惠地和尚(刘勰)……山林既属僧众,亦属高士,彼此惺惺相惜,引为知音。名僧成就名刹,名刹成就名山,共同成为城市的传奇。而王安石与金陵的几度结缘,最终叶落半山。“休论王谢当年事,大抵乌衣只旧时。”金陵的气息合乎其生命的节奏,离朝堂而亲山水,直至生命终了。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因为痛心市民不知爱惜城市的过往写作了布鲁克林史。可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自己城市的人又有多少能记忆起那些自己城市惠特曼“布鲁克林史”式的诗篇?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类似《旧时燕》的写作可以理解为一种召唤——唤醒一座城市的文学记忆,也是唤醒一座城市的记忆。阅读一个城市散落在光阴缝隙的文学,那些文字,那些文字中流动的情与思。关于我们的城市,我们是有记忆的人,我们和城市不再彼此生分,“城”即是“人”。“都市变成一个大‘我’,将大众结合在一起,化为文物,人的博物馆,左右邻居变成意义的‘地方化’,每一来往的人物皆可找到活生生的记忆,‘带感情的地理’。”(廖炳惠:《纽约:从惠特曼到伍迪艾伦》)在这个意味上,《旧时燕》以文学的方式完成了对南京山河、历史和文学的一场漫长的追忆,使之因“带感情的地理”而呈现了文学之都的真正意味。尤可提及的是《旧时燕》守正、端雅,作者语以“旧闻新语读南京”,其渗透点染轻灵自在,既秉持文史散文求真、广博的传统,又文风散淡放达,恰恰配得上金陵文气之真妙。
  本文原发表于《光明日报》2021年2月3日,原标题为《南京城在文学的时间里生长——读程章灿散文集〈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
  作者简介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说》《何平文学评论选》《无名者的生活》《重建散文的尊严》等。
  责任编辑 陆 萱
其他文献
宇,宙,宇宙,宇宙神,太阳神  《维摩诘经》开篇讲佛国。佛告宝积曰,十方三世众生皆佛土也。旁听的舍利弗暗想,众生是佛土,然则佛土不净若此?佛知他动念,给他一句:盲者不见,岂是日月不净耶?  问题是,我们用哪一种眼看世界?  汉语中的“世界”一词得自佛经译家。《楞严经》:“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和界分指时空,如更早时《淮南子》的宇宙论:“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依据《说文》,宇即“屋边”
期刊
1  你站在风雨里  站在“江南佳丽地”的水墨里  一站就是六百多年  站成城市的題款  你把“户口”落在傲世风骨上  这是你的产品合格证  也是你的质量保证书 2  你牢记历史的嘱托  像一个士兵坚守自己的战位  你把雷电纳入心中  任凭风吹雨打,严寒酷暑  哪怕皇朝湮灭了  你仍用经霜和淬火的精神证明  时间从未让往昔走远 3  你与江南千百年的都城史相连  与金陵起伏绵延的文脉相连  与山河
期刊
我是本时代的塑料  制品,  仿制的生存。  我的骨頭上或许没有足够的  洞,以窥见一斑  人造的,合成的  身体是不可拆解的  惊惶的碎片。  应当拆解,我原本是一棵树  变异的庆典。  没有历史,没有  许可去腐烂。  地狱的模样:你是谁?  我爬进大海的最深处  祈祷,降解“我的方向”。
期刊
我早有准备  与最好的朋友分道扬镳  江湖相忘  我早有准备  不要你过问我的饱暖与安康  还有窗台上的多肉葡萄  我早有準备  织一个严丝合缝的保护罩  躲在里面,做一只寒蝉  免于风霜  我早有准备  修改多次的墓志铭可能派不上用场  你看,天边暴雪赶来  涂白了大地漫长
期刊
一些隐匿的事物在天晓之前浮出  此刻,对于半面凹下去的枕头  我一时不知如何说起  南方以南,我只有起身朝外望望  除了机器的嘈杂,再者,就是小孩的哭鬧  天很蓝,没有一只小鸟飞过  突然想起,满树的玉兰花  在北方以北,我的故乡,正开得紧张  洁白的一对对翅膀挨着另一对  就像南方挨着北方,尘世上的你  挨着我
期刊
继“南北书”《朱雀》《北鸢》(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及数本小说集之后,葛亮携新作“匠人系列”小说合集《瓦猫》(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重新亮相。  《瓦猫》收录了葛亮近年创作的《书匠》(《人民文学》2019年第12期)、《飞发》(《十月》2020年第5期)和《瓦猫》(《当代》2021年第1期)三部作品,均为中篇小说。单篇作品陆续刊出时已引发广泛关注,但读者仍难窥这一系列全貌,只有当它们被
期刊
冬日在远方缓慢流淌  时间敏感而尖锐  父亲一咳,声音  便钻入破旧木屋  被寒冷孤寂封存  只能等待下一个春天  那里,复活记忆  有足够活力拯救干枯灵魂  像短路电流迸溅的火花  也像一本书中抖落的词语  活跃,积极,甚至桀骜  熟悉的寓言,又从黄昏赶来  每朵云都是神的使者  悲悯与善意,还在  从前的位置  一个熠熠生辉  一个黯然失色  直到追寻的目光消散  涌动热血  又充满脆弱的破碎
期刊
台阶最上方躺着一只死鸟,它有着灰色的羽毛,细尖的喙,蓝黑的斑点缀在翼间,颈口一圈白色的绒,修长的尾羽挺拔有力,任凭风吹不动摇。  但它已经死了,眼睛半闭着。  我用腳尖把尸体翻到另一面。  那圆滚滚的肚子上只剩一个空洞,内脏早已没了踪迹,只见肋骨上缠着一层肥长的蠕虫,它们一起蜷缩着,抽动着,一面躲闪着烈日的照射,一面疯狂地抢夺同类嘴里最后一丝腐肉——我想要笑。  “恶心。”  一旁的梅美琳不禁皱起
期刊
一  那是一个阳光充沛的下午,她像往常一样走在那条小路上,忽然听见背后一阵清脆的单车铃声。她让出中间的道,看见那个男生骑着车飞驰而过。车子震动一下,他后座上书包的拉链口没关严,从里面掉出一包“东西”。那鲜艳的外包装和上面印的字立刻令她太阳穴边最敏感的神经跳了一下。她赶紧叫住前边的人。  “同学,等一等,你的东西掉了!”  然后她看见那个男生停住,一只脚撑在地上,转头朝她望来。  南沐连忙走上前,想
期刊
两年前在为《青春》杂志主持大学生原创作品栏目“作业本”时推荐过高桑的短篇《你们在找什么》。那时曾惊叹高桑写作中的“老道”,这并不是指那种长期写作所积累出的经验或是油滑,而是一个青年写作者带着难以掩饰的青涩在语言和意志之间呈现出的某种笃定的味道,仿佛他已然洞悉修辞和叙述的秘密,十分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地方就应该这么写。或许这是语感的胜利,它悄然藏匿于一个沉默寡言、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的青年体内,当言说时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