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她从纺织工转岗空乘 中国第一代空吴尔愉的故事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q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5年过去了,如果说,上航当年首开先河,大胆录取了十八位纺织女工给予她们一次全新的就业机会,那么,这十八位空嫂,尤其是吴尔愉也给了上航乃至整个中国民航服务业一份惊喜。
  有这么一个人:她31岁参加首批“空嫂”招聘,42岁时推出《吴尔愉服务法》,是中国民航第一本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服务法。而今她又成为上航第一位55岁再继续飞的“空奶奶”“空外婆”,她就是吴尔愉。
  55岁继续飞
  2018年,55岁、本该退休休息的吴尔愉,又开始了新的努力与探索。在東航集团工会举办“新飞翔心服务一次特殊的航班”活动中,吴尔愉接过了上海航空“特聘服务专家”的聘书,继续为完善东上航的客舱服务、为提升旅客乘坐体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谈到吴尔愉,大家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上海纺织女工和中国的第一批“空嫂”。原本是纺织女工的吴尔愉通过自己勤奋学习,很快成为旅客欢迎的客舱服务明星和微笑天使,成为当初录取的十八名空嫂的杰出代表。25年过去了,如果说,上航当年首开先河,大胆录取了十八位纺织女工给予她们一次全新的就业机会,那么,这十八位空嫂,尤其是吴尔愉也给了上航乃至整个中国民航服务业一份惊喜。
  她是第一代“空嫂”
  如今56岁的吴尔愉,是中国第一代“空嫂”。对于当年的转岗,她总是笑着称:“我内心其实是忐忑的。”那一年,她牢牢抓住了命运。
  吴尔愉天生爱笑,这使她与空乘职业结下不解之缘。1994年末,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55万名纺织工人中,绝大多数面临下岗。而此时,上海航空公司决定从上海纺织系统,已婚女职工中招聘空中乘务员,“空嫂”一词由此诞生。这次“空嫂”招聘,无疑给了面临再就业的女工们,一次绝佳机会。那年,在丈夫的鼓励和陪同下,31岁的吴尔愉递交了报名表,回忆起当年的转型,她常用“忐忑”二字来形容,一轮轮的筛选让吴尔愉至今记忆犹新,“从50000人筛选到2377人,下一轮选出185人,然后再选出65人,最后幸运飞上蓝天的只有18人,其中就有我。”
  克服弱点力争上游
  脱颖而出的18名“空嫂”,无一不珍惜新的工作岗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克服弱点、力争上游,是她们一以贯之的坚持。与年轻的空乘相比,她们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吴尔愉与姐妹们除了在课堂上认真练习,还总是挤出课余时间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终于,在经过不到1年的时间后,新上岗的“空嫂”们,于1995年9月正式上机,并且大都通过了民航系统“英语工程”的培训,考取到资格证件,可以承担国际航线的飞行任务。对于那段时间的学习,吴尔喻这样说道:“我的师傅比我小将近10岁,但她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牙齿轻分、嘴唇上翘、眼含微笑,把自己脸的下半部分遮住,让自己的眼睛流出笑容。’在一堂课45分钟里,我总能学到很多。”对于这份工作,吴尔愉总说,自己是带着责任去做的。因为赶上了好时代,才能有幸成为一个幸运者。
  细心的“客舱女主人”
  多年来,吴尔愉先后收到几千封旅客的表扬信,曾10余次被评为“最受旅客欢迎的乘务员”。吴尔愉每次都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不断深造和积累的结果,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往前走。”
  “眼里有活,心里有客”是乘客们对吴尔愉的评价。“两条毛毯的故事”,更是乘务员口口相传的吴尔愉经典服务案例之一。一次航班起飞前,一位年长旅客刚落座,吴尔愉就拿了两条毛毯来到他身边,弯着腰微笑着问道:“老人家,您是不是腰不舒服啊?”老人一脸惊讶地看着吴尔愉点点头,“我给您垫两条毛毯吧,这样可以舒服点。”随后,吴尔愉将两条叠好的毛毯垫在老人腰部,在场的乘务员无不晾奇:吴老师怎么知道老人的腰不舒服?原来,细心的吴尔愉在老人登机时,就观察到老人衣服间隐约露出的蓝色腰带。前些日子,她正好为患腰病的父亲也买过一条,对吴尔愉的举动,那位年长的旅客特别感动,称赞她:“你的服务真细心啊!”对于别人的称赞,吴尔愉总觉得不好意思。她给自己定位为“客舱女主人”。她说:“我们的服务是要有温度的,人有了温度,这座城市才会温暖。”
  新时代劳模的定义
  “提到劳模,大家印象中总是跟奉献、牺牲这种字眼分不开,显得苦兮兮的。但是为了工作放弃生活是不对的。”吴尔愉跟我们聊起她对新时代劳模的定义,首先要从工作中得到快乐,也要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除了日常的航班任务外,吴尔愉还要培训年轻的乘务员,参加各种会议和讲座。生活中,她会参加志愿者服务,旗袍文化的活动……但哪怕工作再忙,行程再紧,吴尔愉永远是淡妆素裹,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吴尔愉说自己的生活态度来自于母亲的影响,母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却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了一位出色的高级技工,同时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的勤劳、对生活的热爱,对人对事谦和达观,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吴尔愉。
  能在岗位上面潜心服务二十多年,转身也能优雅动人上台表演,作为新时代的劳模,吴尔愉很好地平衡了工作和私人爱好,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 据CCTV-1《瞬间中国》整理
其他文献
在南京一家超市,2名女收银员先后流产,在上海一个健身馆,4人在运动中突然休克,北京消费者陈颖获赔8.9万元,他付出的代价是切除“扼”在喉咙上的肿瘤。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案例,都与身边的空气质量有关。“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良建筑综合征’,表现为人容易疲乏无力、喉咙发干、眼睛刺痛、注意力不集中等。”首都医科大学卫生学系系主任刘东山教授说。严重的,会导致恶心、休克,甚至威胁体内的胎儿,诱发癌症。世卫组织已
期刊
“恢复光明不要钱,赶快去找彭立珊”。2004年底,在湘潭市的一条普通街道,当地居民几乎天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广播。作为家乡人,大家都知道他们这位叫彭立珊的乡亲就是如今的大富豪、大慈善家余彭年。广播日复一日地响着,声音有些单调,但是这单调的声音却改变了一个少年和他家庭的命运。  这个少年叫刘洋,今年17岁,是当地一家盲人按摩院的按摩师。从一生下来,刘洋的世界就是一片朦胧,因为先天性白内障导致他的视力几乎
期刊
邬敬民,有着12年的导游生涯。1994年开始接触旅游行业,1997年正式从事导游工作。2003年成为国际导游,带团出游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等国家。2005年12月,他用真名实姓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叫我如何不宰你》,向旅游业的潜规则挑战,揭露旅行社、定点商场、导游、司机等联手宰客的种种黑幕。文章引起人们关注,他本人也因此被迫辞职。    “负团费”背后的负心旅行社    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
期刊
一位独立制片人,花了30天的时间,每天在麦当劳解决一日三餐。然后记录下自己身体的变化,拍摄成一部纪录片。30天后,结果令人瞠目——也许你今后再也不想碰薯条和汉堡了。  我是一个电影电视制作人,也是个规规矩矩的人。我喜欢汉堡包,喜欢牛排,还喜欢切成不同形状的猪肉。虽然我很少在麦当劳吃饭,但我对那里绝对没有任何抵触情绪。从小到大,我很少吃那种食品,因为我妈说快餐不是正经饭。然而到了成年,每当我出门在外
期刊
人体的各种功能都需要不断地运用,而且是合理的和适度的运用,这种合理适度的运用就是对人体功能积极的、有益的锻炼。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却不太注重“适度”二字。他们往往习惯于在书本、报纸以及一些所谓权威指导下进行锻炼,养成了一种所谓“好习惯”式的运动。  其实许多“好习惯”式的运动,太重复习惯性动作,对平衡人体机能少有益处。如,多数人自打学会走路,基本上都是两眼盯着路往前走,很少倒退着走,侧着身走。这就固
期刊
这是一篇在网络上引起不少关注的文章,从某种意义来说,它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睡眠的非科学认识。人在没有任何其他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睡眠,平均会在90分钟的倍数时间后醒来,人类睡眠周期约为90分钟。睡眠时间只要为90分钟的倍数,即可极大地改善睡眠质量。人类原始天性更适合于多相睡眠,即在一天内分布多次睡眠,而非我们所习惯的单相睡眠(晚上睡觉,白天干活)。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作者既非大夫,亦非康复专家
期刊
我生平认识3位身高在150厘米左右的朋友,当然具体数据她们都不肯透露了,沈纹是其中之一。对南方女孩来说,这远远算不得灾难。我弟弟身高172厘米,在我们家乡一直享有身材高挑的美誉。  沈纹的不幸源于她混在上海,林子大了,什么高个儿都有,他们把沈纹生生淹没在这个城市中。有个作家说过,矮个子的女人对他来说不算女人(大意)。我忘了这位作家的名字,用各种组合问了数次Google和百度,也没把说这句话的老人家
期刊
熊迷最爱泰迪熊  李穗华    世界上没有一只熊像泰迪熊一样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和广博的人缘,泰迪熊是欧美人童年时代的“玩伴”,许多人抱着泰迪熊长大。时至今日,泰迪熊已不仅仅是一件玩具,它变成了一件收藏品,受到众多熊迷的追捧。  据收藏者Serund介绍,收藏泰迪熊首先要确定它“系出名门”,一般来说,德国百年老字号出产的泰迪熊,要比美国、英国品牌的泰迪熊值钱许多。而德国生产泰迪熊的知名品牌有:1、S
期刊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据报道,近两年来,中国城乡流动人口首次跨越2亿人次大关,并以每年新增1000万人次的速度增加。一方面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增加导致丢失人口增加;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紧张,工作学习竞争压力增大,导致离家离校出走人员增多,再加上老人、小孩的走失迷失,不法分子拐卖妇女儿童,黑心老板非法雇工,中国的寻人家庭越来越多。  最近,一种不同于过去的失踪现象在我国悄然出现,以前失踪的是老弱病残
期刊
早上9时,老牛拎着毛了边的人造革包,骑车出了门。  59岁的牛志远是去十多里外的县城借钱的。包里装的是17个孩子的高考成绩单和报考志愿。  几年前,老牛还是襄城县十里铺乡单庄村的“首富”。7月9日出门时,他的兜里只有几十元钱。  6月26日高考发榜,福利院17个参加高考的孩子全上了大专线。一年十多万的学费、生活费,成了这位老人现在最大的目标。  2002年,身为农民的牛志远办起了许昌市第一个民营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