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探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發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概括和解释等,学会同他人尤其是不同见解的人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这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他们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而探究性学习是教学中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在历史课上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为了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主获取新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今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基本线索,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在八年级下册各章节要结束时,我设计了一节有关经济方面的探究学习课。
二、教材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经历了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十年动乱时期、改革开放四个历史时期,这些教学内容完成后,学生对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经济、政治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应该有能力从整体的角度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态势问题作探究性学习,而学生对这一阶段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总结此时也尤为重要,对他们整体复习掌握这一阶段的历史知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实施步骤
(一)、课前准备
为保证教学能顺利进行,且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在上课之前,我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1、选择期中测试题中的一个学习能力迁移题作为课型示范,题型内容如下:
从1927年到1936年,中国革命态势可以用曲线图表示如下:
A点是一个革命高潮。主要表现为:1927年初,北伐战争胜利推进,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工农运动高涨,反帝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主要原因;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点是一个低潮,也是一个转折点。主要表现为: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彻底破裂,大革命失败。主要表现: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领导,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出现新的高潮。原因:共产党发动武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八七”会议、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局面。
要求:请你仿照以上材料,对D、E两点的情况作简要说明。学生大部分都能根据以上范例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略)
2、课堂方法指导:图示对比分析法
3、为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保证主要内容的顺利进行,我在坐标图上,预先标示了时间。
(二)教学过程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有人想了解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状况,希望老师用最简洁明快的方式给予呈现,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帮助老师完成,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展现所要求的内容。(大多数同学都能根据刚进行完的课型展示题画出图示)
多媒体展示图示和任务要求:
1949 1952 1956 1958 1960 1964 1967 1973 19751978
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态势示意图
1、任务要求
(1)依据教材提供资料和大家课前搜集的资料,画出能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态势曲线图;
(2)能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合理的解释、分析和说明;
(3)通过观察自己的示意图,谈谈有什么感想认识。
2、展示成果
学生按要求作答后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每小组选派代表说出自己的感想启示;
3、落实总结
大多数学生完成后,我从中选择几个差异较大的作业,在课堂进行展示,让学生思考并和自己的作业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在哪一点上的不同?谁标示的更准确、更有道理?然后找出共性问题:
(1)后一段中的低潮一定比前一段的低潮低么?
(2)个别点标示的是否准确?
(3)增长与降低的幅度根据什么来确定?
针对这些问题,我又引导学生做了进一步的讨论研究。
下课前,我和学生共同完成一张满意的示意图,学生也能顺利的说出各点的依据所在,并从图中归纳得出新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
探究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做保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设法激其“情”——热情、激情;造其“势”——气势、声势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注意力、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等;第三,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节课内容的学习,通过图表演示、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等多种设计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尤其是班上有一位名叫小雪的女同学,对历史课表现的毫无兴趣,上课经常左顾右盼、无心读书和听课,而本节课表现的出人意料,学习得很认真,也很积极。整个课堂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他们有了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的意识,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本节课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
1、由于我校虽说是县级中学,但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知识面窄、获取信息的途径少,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课外搜集历史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较差,因此课堂上的某些环节依旧是由教师代替的;
2、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而且教师对此估计欠佳,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特别对于历史这类文科科目来说,要更多关注和加大投入对学生进行一般学习能力的培养。
3、对某些问题没有进一步挖掘教材内涵,学生的思维水平、探究讨论只涉及到表象,未做深入的讨论交流,因此学生的思维水平收到一定限制。
总之,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去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让他们逐步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探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發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概括和解释等,学会同他人尤其是不同见解的人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这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他们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而探究性学习是教学中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在历史课上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为了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主获取新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今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基本线索,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在八年级下册各章节要结束时,我设计了一节有关经济方面的探究学习课。
二、教材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经历了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十年动乱时期、改革开放四个历史时期,这些教学内容完成后,学生对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经济、政治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应该有能力从整体的角度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态势问题作探究性学习,而学生对这一阶段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总结此时也尤为重要,对他们整体复习掌握这一阶段的历史知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实施步骤
(一)、课前准备
为保证教学能顺利进行,且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在上课之前,我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1、选择期中测试题中的一个学习能力迁移题作为课型示范,题型内容如下:
从1927年到1936年,中国革命态势可以用曲线图表示如下:
A点是一个革命高潮。主要表现为:1927年初,北伐战争胜利推进,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工农运动高涨,反帝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主要原因;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点是一个低潮,也是一个转折点。主要表现为: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彻底破裂,大革命失败。主要表现: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领导,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出现新的高潮。原因:共产党发动武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八七”会议、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局面。
要求:请你仿照以上材料,对D、E两点的情况作简要说明。学生大部分都能根据以上范例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略)
2、课堂方法指导:图示对比分析法
3、为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保证主要内容的顺利进行,我在坐标图上,预先标示了时间。
(二)教学过程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有人想了解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状况,希望老师用最简洁明快的方式给予呈现,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帮助老师完成,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展现所要求的内容。(大多数同学都能根据刚进行完的课型展示题画出图示)
多媒体展示图示和任务要求:
1949 1952 1956 1958 1960 1964 1967 1973 19751978
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态势示意图
1、任务要求
(1)依据教材提供资料和大家课前搜集的资料,画出能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态势曲线图;
(2)能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合理的解释、分析和说明;
(3)通过观察自己的示意图,谈谈有什么感想认识。
2、展示成果
学生按要求作答后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每小组选派代表说出自己的感想启示;
3、落实总结
大多数学生完成后,我从中选择几个差异较大的作业,在课堂进行展示,让学生思考并和自己的作业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在哪一点上的不同?谁标示的更准确、更有道理?然后找出共性问题:
(1)后一段中的低潮一定比前一段的低潮低么?
(2)个别点标示的是否准确?
(3)增长与降低的幅度根据什么来确定?
针对这些问题,我又引导学生做了进一步的讨论研究。
下课前,我和学生共同完成一张满意的示意图,学生也能顺利的说出各点的依据所在,并从图中归纳得出新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
探究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做保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设法激其“情”——热情、激情;造其“势”——气势、声势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注意力、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等;第三,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节课内容的学习,通过图表演示、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等多种设计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尤其是班上有一位名叫小雪的女同学,对历史课表现的毫无兴趣,上课经常左顾右盼、无心读书和听课,而本节课表现的出人意料,学习得很认真,也很积极。整个课堂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他们有了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的意识,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本节课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
1、由于我校虽说是县级中学,但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知识面窄、获取信息的途径少,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课外搜集历史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较差,因此课堂上的某些环节依旧是由教师代替的;
2、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而且教师对此估计欠佳,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特别对于历史这类文科科目来说,要更多关注和加大投入对学生进行一般学习能力的培养。
3、对某些问题没有进一步挖掘教材内涵,学生的思维水平、探究讨论只涉及到表象,未做深入的讨论交流,因此学生的思维水平收到一定限制。
总之,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去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让他们逐步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