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23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53±16)岁。术前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同时利用双源CT行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双时相扫描,分别测量患者的各肺叶、单侧肺及全肺的肺容积、像素指数分布直方图、肺密度值。术后3个月复查肺功能。最后比较CT容积扫描测得的肺容积值与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比较根据CT容积值预测的术后肺功能指标与患者术后实测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

结果

CT容积扫描平卧位肺野上部密度为-(870±22)HU,下部密度为-(767±1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1);右上、右中、右下、左上、左下肺叶,右全及左全肺占双肺容积比例分别为20.5%、10.3%、23.1%、24.6%、21.5%、53.9%、46.1%。CT容积扫描所得数据与患者手术前常规肺功能指标肺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FEV1/FVC之间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2、0.76、0.70、0.85、0.53(t=3.14、3.05、2.86、3.09、2.68,均P<0.01),与术后实测指标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68、0.75、0.81、-0.64(t=3.10、2.85、3.05、3.02、2.79;均P<0.01)。

结论

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对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改变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可精确评估待切除部位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并对术后肺功能进行预测。

其他文献
儿童原发性气管肿瘤比较少见,且多为良性,外科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们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气管肿瘤6例,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探讨Tspan 1及Integrin α6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及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5例PDAC患者的组织石蜡切片及55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以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qRT)-PCR法检测16对配对冷冻保存的新鲜PDAC、癌旁组织及6株胰腺癌细胞中Tspan 1及Integrin α6蛋
目的从增加骨移植物局部血供入手,建立一种带有原位椎旁肌肌骨瓣的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方法,观察其早期应用的植骨融合率,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新型植骨法对117例腰椎管狭窄和腰椎失稳的患者行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49例,女性68例,年龄40~77岁,平均61.5岁;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临床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患者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手术后的并发症、下肢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接受灭活再植手术治疗的15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5~62岁,中位年龄31岁。肿瘤类型以软骨肉瘤(6例)和尤因肉瘤(3例)为主。手术切除大块肿瘤,去除骨外肿瘤包块,刮除松质骨内肿瘤,将残余骨壳放入65 ℃
目的比较三维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的手术结果和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1例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21~42岁,平均(30±6)岁。左侧20例,右侧11例。术前均行B超及CT泌尿系成像检查明确诊断。按手术方法分为三维腹腔镜组(16例)和传统腹腔镜组(15例)。收集两组临床特点(性别、年龄、左右
目的探讨T3a期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联合外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诊治T3a期前列腺癌患者38例,年龄48~84岁,平均71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000~99.800 μg/L,平均56.300 μg/L;Gleason评分 5~9分,平均7.6分;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10.0%~100%,平均65.3%。治疗方案为前
目的分析5例症状性女性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MD)基因携带者临床、骨骼肌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5例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为生后至54岁,其中1例有DMD家族史。2例表现为四肢近端无力,1例心肌病伴随肌痛,1例四肢无力伴随室间隔缺损,1例运动不耐受。5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均升高(1 000~31 815 U/L)。4例患者行骨骼肌病理检查,5例患者均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方法检测DMD基因突变,1例用荧光原位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癫痫发作可以导致脑部影像学改变,有学者称之为一过性围发作期MRI异常(transient peri-ictal MRI abnormalities,TPMA) [1-3]。具备以下2个特点:①脑MRI信号的一过性异常改变是癫痫发作所致而非其他原因引起;②随访MRI研究显示这些异常信号改变可以完全可逆或部分可逆。近年亦有文献报道癫痫围发作期的影像学改变亦可
期刊
骨骼肌疾病包括炎性肌肉病、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肉病、代谢性肌肉病[1-2],因其发病率低,都属于罕见病。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规律,要时刻遵循先诊断后治疗的原则。其诊断首先需要在临床资料收集完善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通用方法和特殊方法,前者主要是肌酸激酶、肌肉影像学、肌电图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后者主要是基因和肌炎抗体检查。肌肉病的诊断和治疗涉及诸多医学研究成果,特别
期刊
伊马替尼的应用使很多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但是CML的BCR-ABL1融合基因激酶区突变(kinase domain mutation,KDM)会造成耐药。KDM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是随机出现的。带有不同KDM特征的白血病克隆有一定的演变规律。在伊马替尼用药期间,耐药程度较高的突变细胞容易发展为优势克隆。建议在治疗伊马替尼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