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意图
刚入园的幼儿通常会因为与亲人的分离以及对环境的陌生感而产生焦虑、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教师需要帮助他们缓解,使之减少对新环境的恐惧感,逐渐安定下来。同时,教师还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有趣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放松和快乐。班级环境和区域材料的丰富性与生活化,能有效降低幼儿的入园焦虑,使他们爱上幼儿园。
二、主题墙
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幼儿若能经常地重复这样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习惯。教师在主题墙上布置了幼儿的大头照、小手印及手工作品,意在培养幼儿的归属感、亲切感和成就感。
此外,教师还制作了很多“我的本领大”图示夹子(我会自己吃饭、我会排队、我会擦嘴漱口……),每当幼儿有进步,教师就会在其大头照上夹上一个对应的夹子,此时幼儿就会产生满足感。
三、生活环境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适应环境开始。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各种生活经验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氛围。
饮水区的面积不大,但对幼儿的健康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多喝水,教师结合幼儿喜欢摆弄磁铁和玩飞行棋的特点,设计了一块喝水记录牌,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可以把自己的磁铁向前移一格。
教师在杯架、记录牌上贴了小动物的贴纸,不同的小动物代表不同的幼儿。在体验活动的时候,教师将属于每个幼儿的小动物告诉他们,使幼儿能通过辨认小动物找到自己的杯子。
洗手过程比较复杂,只靠语言讲解很难达到目的。教师采用形象的动物图片结合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快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四、区域环境
1. 生活区
生活区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学到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幼儿轻松地进行各种生活体验。生活区是一个小型的生活空间,是日常生活的缩影,环境设置与材料的投放应服务于幼儿的学习生活。教师将生活區设置在离水源最近的地方,并提供了各种材料供幼儿选择。生活区的材料来自现实的生活,能帮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叠衣服、剥毛豆、倒牛奶、喂娃娃、系扣子、整理袜子等。
2. 阅读区
阅读区需要安静,避免相互干扰。教师把这一区域设置在与午睡区连接的通道边,铺上柔软的垫子,放上可爱的抱枕、毛绒玩具、小沙发等,还在墙上张贴了幼儿的阅读照,充满温馨。
3. 通话区
面对陌生的环境,很多幼儿有话想说又无从说起。教师在通话区布置了幼儿的全家福,放置了小电话,幼儿可以和爸爸妈妈打电话。此外,这里还提供了听力器材,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4. 益智区
幼儿对环境的喜爱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创设益智区环境,侧重投放适宜幼儿年龄段的操作材料。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形象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事物,掌握操作的方法。在这里,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块墙面、每一个柜面,如大面积的蛋托墙加上色彩鲜艳的绒球能很快吸引幼儿的目光。教师引导幼儿在益智区里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或按图示拼积木,或寻找匹配的螺丝螺母,或操作神秘的魔箱等,幼儿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5. 美工区
与班级大环境相融合的同时,美工区要凸显艺术特色和氛围,其设计注重从感官上刺激幼儿,让幼儿愿意来到这里玩美工游戏。针对刚入园的幼儿,教师投放了能让幼儿自由发挥、没有限制的水粉颜料、轻泥、彩色纸片等美术用品。五彩斑斓的颜料永远是幼儿的最爱,他们用水粉笔在纸上随意地挥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轻泥搓捏出各种造型;幼儿还可以用彩色的纸片在黑白盘子里任意拼制自己喜欢的“披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实践体会
总之,在实际操作中,幼儿既学会了给事物分类,又掌握了活动材料的使用规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借助班级环境中的各种标识,幼儿能学会辨别自己或他人的物品,独立性有所提高。幼儿在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同时,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小班初入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幼儿借助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标记图,以轻松愉快的方式理解和接受各种活动规则。
(责任编辑:章 蒙 吴田田)
刚入园的幼儿通常会因为与亲人的分离以及对环境的陌生感而产生焦虑、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教师需要帮助他们缓解,使之减少对新环境的恐惧感,逐渐安定下来。同时,教师还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有趣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放松和快乐。班级环境和区域材料的丰富性与生活化,能有效降低幼儿的入园焦虑,使他们爱上幼儿园。
二、主题墙
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幼儿若能经常地重复这样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习惯。教师在主题墙上布置了幼儿的大头照、小手印及手工作品,意在培养幼儿的归属感、亲切感和成就感。
此外,教师还制作了很多“我的本领大”图示夹子(我会自己吃饭、我会排队、我会擦嘴漱口……),每当幼儿有进步,教师就会在其大头照上夹上一个对应的夹子,此时幼儿就会产生满足感。
三、生活环境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适应环境开始。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各种生活经验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氛围。
饮水区的面积不大,但对幼儿的健康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多喝水,教师结合幼儿喜欢摆弄磁铁和玩飞行棋的特点,设计了一块喝水记录牌,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可以把自己的磁铁向前移一格。
教师在杯架、记录牌上贴了小动物的贴纸,不同的小动物代表不同的幼儿。在体验活动的时候,教师将属于每个幼儿的小动物告诉他们,使幼儿能通过辨认小动物找到自己的杯子。
洗手过程比较复杂,只靠语言讲解很难达到目的。教师采用形象的动物图片结合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快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四、区域环境
1. 生活区
生活区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学到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幼儿轻松地进行各种生活体验。生活区是一个小型的生活空间,是日常生活的缩影,环境设置与材料的投放应服务于幼儿的学习生活。教师将生活區设置在离水源最近的地方,并提供了各种材料供幼儿选择。生活区的材料来自现实的生活,能帮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叠衣服、剥毛豆、倒牛奶、喂娃娃、系扣子、整理袜子等。
2. 阅读区
阅读区需要安静,避免相互干扰。教师把这一区域设置在与午睡区连接的通道边,铺上柔软的垫子,放上可爱的抱枕、毛绒玩具、小沙发等,还在墙上张贴了幼儿的阅读照,充满温馨。
3. 通话区
面对陌生的环境,很多幼儿有话想说又无从说起。教师在通话区布置了幼儿的全家福,放置了小电话,幼儿可以和爸爸妈妈打电话。此外,这里还提供了听力器材,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4. 益智区
幼儿对环境的喜爱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创设益智区环境,侧重投放适宜幼儿年龄段的操作材料。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形象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事物,掌握操作的方法。在这里,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块墙面、每一个柜面,如大面积的蛋托墙加上色彩鲜艳的绒球能很快吸引幼儿的目光。教师引导幼儿在益智区里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或按图示拼积木,或寻找匹配的螺丝螺母,或操作神秘的魔箱等,幼儿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5. 美工区
与班级大环境相融合的同时,美工区要凸显艺术特色和氛围,其设计注重从感官上刺激幼儿,让幼儿愿意来到这里玩美工游戏。针对刚入园的幼儿,教师投放了能让幼儿自由发挥、没有限制的水粉颜料、轻泥、彩色纸片等美术用品。五彩斑斓的颜料永远是幼儿的最爱,他们用水粉笔在纸上随意地挥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轻泥搓捏出各种造型;幼儿还可以用彩色的纸片在黑白盘子里任意拼制自己喜欢的“披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实践体会
总之,在实际操作中,幼儿既学会了给事物分类,又掌握了活动材料的使用规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借助班级环境中的各种标识,幼儿能学会辨别自己或他人的物品,独立性有所提高。幼儿在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同时,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小班初入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幼儿借助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标记图,以轻松愉快的方式理解和接受各种活动规则。
(责任编辑:章 蒙 吴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