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理念提质效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iu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升各学科教学质量,突破教学质量关口。我以“使命感”和“学习感”的双重身份进入到各学科课堂中听课、学习,综合几十节所听评的教学过程记录和课后反思建议,发现我校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着好几个“多少”问题。我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以供我校历史组老师重视、探讨,共商对策,以便在教学中及时改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提质效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究竟要讲什么?学生要学什么?作为老师,首先要心中有数。根据“历史教学大纲”要求,课堂教学的首要要求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大纲”体现的原则主要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原则”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这就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和目的。
  但事实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真正领会“大纲”精神,“照本”现象严重,“应试”动机明显,学科地位明显下降。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多少”问题。
  一、多见历史概念,少见历史细节
  “历史概念”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现象的共同本质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把对一个个零散的历史事件的认识,从感性的认识飞跃到理性的认识。如果能将“历史概念”教学使用恰当,当为我们的教学水平提升一个层次。比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革命统一战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等均为“历史概念”。但在上课时,我们的老师反复强调了“历史概念”的重要性,甚至要求学生强记,事实证明,这抽象的理论在学生脑中如闪电一般,瞬时消失。究其原因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忽视了“细节”讲解:(我在校外听课也有类似现象)比如,我在听一位老师讲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二“鸦片战争的影响”这节内容时,老师一再强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并未对学生说明什么是“半殖民地”,什么又是“半封建社会”。下课后,我有意问学生们是否知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什么,多数学生回答我“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回答。学生们尽管记着了这句话,但由于老师未讲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的内涵。造成学生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以后内容有相当难度,学生很难理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皆与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有关。所以,在进行“历史概念”教学时,老师们一定要注重“细节”讲述。因为概念往往是一句结论语,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字字深刻,学生难懂。在上课时,老师们在提炼“概念”的过程中,加强“细节”辅助,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举例说明吧,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这样讲,上课效果将不一样。“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丧失大部分主权,但形式上仍保留中国政府;经济上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半封建社会”是指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通过这样的“细节”辅助,学生就容易明白,容易学懂,也就容易产生兴趣,从而喜欢这个学科。
  二、多见历史事件,少见历史人物
  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均属于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最能体现“提高国民素质”的首要要求和“体现国情”的原则。这部分内容因为有故事性故很能吸引學生兴趣。老师们对事件的因素(如时间、地点、内容、结果、意义、评价、影响)都分析得很细致,学生们关注度颇高,但美中不足是很少见老师们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有老师认为,高中历史的选修课专讲人物评说,现在讲是不是先人为主,反而冲淡对“事件”的重视:其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材提供给教师一本“材料”,怎么“煮饭”利于学生消化与吸收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目的。如果不让学生们直接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高尚品德等,这就使得学历史变成单纯的学“事”,毫无“人”味。从我听的课来看,初中历史课堂上极少提到历史人物的作用,涉及了的也是寥寥几语。中国古代历史上能少得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物吗?中国近现代史上又能少“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些人物吗?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历史人物”又是最感性的,他们的言行充满鼓励、爱国的情感。而我们的历史课,就担负着“爱国情操”的培养。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充分重视“人”的教学,有了人,便有了“人味”,课堂便“活”了。
  三、多见重复记忆,少见论证分析
  在历史课堂中,重复记忆的成分太浓厚。比如像“历史概念”、“历史线索”、“重大历史事件”等,无一例外地被要求重复记忆。老师们的用心是善良、良苦而高尚的,巴不得倾其所有学问给学生们。可是,我们忽略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论证过程。尤其是我们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进行“论证”教学。以前,学生们都认为中国古代史最难,理由是离咱们远,思想、文化、观念与当今差异巨大,要达到相同的认知很困难。现在,学生们认为近现代史最难。什么“屈辱史”、“抗争史”、“革命史”、“建设史”的使学生们思路混乱,老师教起来也费力不小。我听了这段历史的课堂教学,也结合我们的反思,我觉得师生感到“难”主要是我们老师的教法问题。我们老师的教学高度不够,从而使学生“难学”。这个高度目标,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教材的论证分析过程。走完一遍高中教材的老师都清楚,教材中“正文”部分有很多结论性语,“补充”部分多是文本材料,如“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史学争鸣”等,还有一些照片、插图、地图等,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会将这些内容“处理”得如流水般自然,学生学起来轻松加自如。可有些老师却将这些内容生硬分割,造成体系混乱。我执教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在“论证”教学方面有一些体会,不妨试一试。具体做法是:①重复。“重复历史的真理”,端正认识:比如讲“屈辱史”,就要从净化精神世界的认识上,将近代史的屈辱、抗争讲深、讲活。②引申。引申触类,贯通其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回答几个基本国情问题,这是必要的,这与政治教学核心不矛盾?这种引申,更能有效地体现了教学高度。③比较。用比较法教学,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对老师的整体知识体系要求较高,它也更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和魅力性,同时体现史观教学。比较法曾被史学界推崇为历史研究和教学的“新视角”。
  四、多见现成,少见生成
  这个“多少”问题,是我们当中学老师的意识到位但很难改进的问题。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也较多地取现成成果。比如,取现成的考题,取现成的教案等等。前人、别人已研究出成果,我们取过来用,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我们要记住范文澜老先生说的话:“对复杂而繁重的历史,丝毫没有轻而易举的便宜法可替代。”拿来的东西,必须要“扬弃”,必须结合自己的学生情况,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渐“生成”自己的东西,再“生成”学生的。在教学中,我们当以范先生的话为警示语,历史就是历史,不能简单“借用”。
  以上这几个“多少”问题及反思策略,是我校历史课堂普遍存在和需要改进的,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探讨,找到一条“良策”,使我们的历史课教学能真正达到“提高全民素质”这个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燕.高中历史教学与时空观念培养——以“古希腊民主政治”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1)
  [2]贺千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课这一新兴教学形式被广泛应用到了初中教育中。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时需要注意的精练性、准确性原则,其后从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历史课程标准》  引言  微课是当前初中教学工作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最优途径之一。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微
期刊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  【摘 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包含了更多复杂的、变化的动态生成,这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智慧来科学应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本文结合动态生成的契机、师生互动、多元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阐述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成性问题;应对策略  学生在综合性更强的高中地理学习中需要调动更强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期刊
【摘 要】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我认为四者之中,区域认知是基础,在区域认知中培养综合思维,在区域的地理实践中巩固综合思维,并形成人地协调观。文章以教材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为例,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经过充分实践验证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立高效教学课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旨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水平,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环境,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组织;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基础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实施性的改进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所接收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从新课标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暴露出了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大阅读背景下,对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成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而语文朗读对学生的发展有良好帮助,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等。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初中进行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以及改善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本身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很大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本文旨在借助板书与思维导图二者结合,指导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让每个孩子为面向未来而学,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板书;思考能力  思维导图能够将众多的知识和想法连接起来,并有效地加以分析,从而最大地实现创新。——比尔﹒盖茨  思维导图(MIND MAP)被人们称为“大脑瑞士军刀”,号称结合了心理学、信息理论、记忆和助记法、创造性思维等科学,
期刊
【摘 要】《长恨歌》作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其思想内容、形象塑造、主题意涵、审美意蕴都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作者王安忆在小说中更是使城市与人物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女性视角。本文结合相关女性主义理论,从城市文化和女性意识这两个方面阐述《长恨歌》中各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而进一步剖析城市空间下的“王琦瑶们”。  【关键词】王琦瑶;王安忆;女性意识;人物形象  (一)新时代上海女性形象  上海在经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法指导和夯实基础等方面提出初中英语衔接的相应策略,旨在引导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其综合实践运用能力。突出衔接的顺畅自然,利于学生在有针对性的综合运用中增强综合语用技能。  【关键词】中学英语;衔接;交流  初高中英语衔接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深化感知和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基石。注重从初高中衔接中找出问题,不仅能使得学生在有针对性深入探知的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改进评价方法,促进自主学习;使课内课外结合,拓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主意识;自主学习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