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赔多少?高管离职遭遇赔偿尷尬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劳动合同法》制订时更多考虑了底层员工的问题。以离职补偿标準——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来看,这样的补偿数额算较高了;但对於企业的高阶主管来说,显然与其个人工资存在较大差距,颇有些「合法不合理」的味道。从立法角度来看,亟需权衡多方利益,找到新的平衡点,否则可能引发来自法律层面的信任危机。
  
  案例重现
  虽然月薪10万元人民币,但在离职补偿金中「一年补一个月」的月工资却只能按照《劳动合同法》生效后北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约1.2万元人民币来补偿。这是某公司台籍高管J先生正在遭遇的尷尬问题。
  无独有偶,同样来自世界500强M公司的G小姐,由於其与M公司设在北京的子公司(以下简称M-B)签订的「服务协议」被视作「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G小姐离职后M-B无需任何经济补偿或赔偿;同时G小姐在M公司另一子公司M-C的工作年限亦不被认可。
  
  台籍高管在大陆离职,到底该赔多少?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成為很多台籍高管的困惑。
  德衡律师集团外商投资部门律师邱榆霞说,她接手的业务在2010年有了新特点,那就是接二连三的公司台籍及外籍高管开始聘请她代理在大陆的劳动纠纷官司,而典型的问题就出在离职赔偿上。
  「台籍高级人才在大陆频遭『法律门』可能是一种特殊现象,但在这一现象背后,大陆的招聘环境正在面临考验。」
  
  台籍高管也被「派遣」
  
  自2001年6月1日起,G小姐在M公司的子公司M-C工作,因业务要求,2007年7月1日,她被M公司人事部调至M公司另一子公司M-B工作,并与M-B签订了名称為「服务协议」(Service Agreement)的劳动合同。
  协议中明确约定:因為其与M公司的劳动合同开始於2001年6月1日,且从那时起就一直没有中断,那就继续保持这种劳动合同关系。至於级别、资歷、工作年限以及与原合同相关的全部权利义务将由M-B接管。
  G小姐并没有认為这有什麼不妥,因為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员通常会根据业务或项目的需要在不同国家或者子公司之间轮调。然而,2010年1月,M-B却向G小姐发出了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书,其中并没有涉及任何经济补偿的问题。
  随后,接受G小姐委託代理该案的律师与M-B进行交涉,M-B大陆代理律师的回函却指出,「M-B认為双方的协议為劳务合同关系,系M公司派遣来大陆提供劳务,并非与其形成劳动合同关系;而根据劳务合同关系的解除约定,M-B无需任何经济补偿或赔偿。」与此同时,M-B认為没有认可工作年限的单方承诺或合同约定。
  
  「落差巨大」的补偿
  
  J先生的境况似乎比G小姐好一些,公司同意给其补偿。但是,他在该公司10年的工作年限,按照一年补一月,一月按当地(北京)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1.2万元人民币来计算,他的离职补偿只能拿到11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不过是他一个月的工资。(北京市2009年职工年平均工资48444元人民币。)
  对应下来,落差太大,与他之前在其他国家所能接受到的离职补偿相比,简直天壤之别。J先生显然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但公司说,「我们是依据『中国法律』给予补偿,没有任何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在全大陆范围内尚属较高水平,扣除部分公司区别制定区域员工薪资水平因素,企业高管层被派驻二三级城市发生相关劳动纠纷时,他们能依法争取的补偿金只会更加微薄。
  上述两个案例,焦点都在指向同样的几个问题,即如何界定「服务协议」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从跨国集团派往各子公司的外资员工,其工作年限是否连续计算的问题,对於发出终止通知的认定问题,及经济赔偿的数额及计算依据问题。
  
  外籍高管离职赔偿的模糊地带
  
  而伴随著上述焦点问题频繁出现,负面影响正在不断升级。「因為区别普遍的底层劳工案件,这些外籍及台籍高管拥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单个案件的典型意义就很大;而接连出现的案件正在释放出一个越来越强烈的信号,即金融危机后各公司正在改变以往对於高管『温和而人性』化的对待方式,基於成本的考虑选择『依法』处理,即选择较低的经济赔偿额。」
  随著大陆经济的全球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全球500强在大陆加大投资力度,大批外籍及台籍高管在大陆任职;另一方面,大陆本土企业也开始走国际化的人才招募路线,不少大陆企业基於全球化战略开始聘用或计画聘用大批外籍人士。
  然而,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劳动合同法》却很可能会给这一人才全球化的趋势带来某种不确定色彩。
  「比如针对企业违法解除劳动者合同的双倍经济赔偿,规定不得高於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上限以及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年限,这个一刀切的过低标準可能导致公司高管(包括外籍及台籍高管)被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其能够获得的经济补偿与其原收入相差悬殊,微不足道。」人资专家指出。
  「如果法律对上述问题不能做出明确的界定,很可能会导致跨国高级人才在大陆就业保障不力的评价,最终影响的是大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法律条款的影响力将不仅及於外籍及台籍高管,对於绝大多数本土公司高管,甚至是收入较高的高级白领,都将可能因為上述法律规定遭遇同样问题。只不过外籍员工数百万的年薪与最后区区数万的补偿对比更為悬殊罢了。」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征说。「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由於正赶上全球性经济危机,很多条款的商业影响还没被充分认识。随著更多企业选择『依法』办事,一些当年有欠考虑的条款设置很可能会引发来自法律层面的信任危机。」
  
  台籍员工大陆支薪新变化!
  
  以往,绝大多数大陆台籍员工,往往把每月全数薪资拆分為台湾大陆两地支领的模式,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大陆地税局对外籍人员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最低要求,也可以维持台湾劳保、健保或劳退新制下退休金等一类的社会保险规定。但这种拆分两边支领薪水的作法,近来开始发生明显变化。
  首先,台湾税务局对台籍主管明明人在大陆工作,却在台湾申报薪资,造成台湾总公司费用增加的作法很有意见;其次,大陆自2008年实施「两税合一」,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上调至25%,比台湾企业实质所得税税率15% 高,在增加大陆子公司费用才能节税考量下,多留点人事费用在大陆,对企业整体税务规划有益无害。
  基於以上两点,很多上市柜公司要求将台籍主管薪资,全数移往大陆子公司发放。这种新模式,虽然照顾到企业税务利益,但对台籍员工却会衍生以下几个问题:
  1.个人所得税
  两岸个人所得税税率不同,大陆是每个月由企业為外籍个人代扣代缴;台湾是每年由个人自行申报。因此在两岸支领相同薪资前提下,台籍主管在大陆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会超过台湾,这也是现在台资企业与派驻大陆台籍员工谈薪水时,通常改採税后实领薪水的原因。
  2.劳保、健保、退休金
  台籍员工薪资全数改在大陆子公司发放,对员工健保影响不大,因為可自行至当地区公所投保,但劳保与退休金问题便无解了。除员工自行找企业掛靠外,目前还没有其他解决方法。
  3.币值
  将薪资移往大陆发放,表示薪资计价基础為人民币,在人民币不断攀升情况下,员工当然欢迎,完税后的薪资所得要汇往台湾也很方便。
  (资料来源:富兰德林事业群)
其他文献
前不久,家乐福与康师傅突起纷争,一方「拒绝涨价」,另一方「断货反击」,两巨头互不相让,一时引发媒体热炒,闹得纷纷攘攘。尽管这只是在年关将至开始谈判来年合同和返利条件前,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一场纯商业博弈,但矛盾背後,彰显出通膨背景下,企业生存的艰难。康师傅涨价,说得出的理由是原物料面粉和棕榈油的价格上涨;说不出的,自然还有「劳动力成本剧增无法消化,只能转嫁给消费者」的无奈——一位代理了十多年康师傅
期刊
几乎每一个保荐代表人的身后,都积聚著眾多的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律师事务所。他们作為利益同盟,处於发行链条的前端,目标是获取现有发行制度下的既得利益。  【案例重现】  某软件公司,现有员工500多人,是软件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公司最近从一家美国著名的电气公司挖来一名人力资源副总监M君,担任本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M君来公司后,提出了一系列公司管理上的改革方案,其中一项力度较大的措施是:实
期刊
纵观近几年的汽车发展趋势,电动车和新能源车是未来车市的主流产品,一向称霸全球的大众汽车,在2009年的日内瓦车展上,都明确表示未来三年内要生产10来款新能源车,而奥迪、奔驰、宝马均有生产新能源车型的计划。大陆比亚迪、奇瑞、长安、力帆等车企也不甘落後,大手笔、投入巨资到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当中,新能源车型俨然成了未来车市的拳头产品。但是,尽管政府的政策倾向整个产业,也投入大量资金,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依然存
期刊
饮食运动睡眠 好习惯养出好身体    事业繁忙、疲於应酬,台商健康常常亮起红灯。没有大块时间,如何呵护好自己的身体,让「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症及肾臟问题)远离?  「你怎样对待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会怎样回报你。」只有在日常中通过饮食、运动、睡眠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令身体健康。    一直以来,中医养生讲究「精」、「气」、「神」三方面,即「养精」、「调气」、「安神」,要使身体达最佳状态
期刊
大陆资本市场保荐制度趋向收紧    几乎每一个保荐代表人的身后,都积聚著眾多的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律师事务所。他们作為利益同盟,处於发行链条的前端,目标是获取现有发行制度下的既得利益。    【案例重现】  自2001年以来,大陆国信证券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通过其妻及设立公司等方式,参股大陆已上市公司莱宝科技6万股、轴研科技65万股,以及准上市公司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00万股,此
期刊
台湾五都市长选後,有则趋向值得北京关注,那就是国民党与民进党为竞逐2012年大位之争,针对所谓「大陆政策」,彼此间毫无预警的进行「政纲」转型。国民党由主管大陆事务的赖幸媛主委提出「台湾核心利益」理念,将马英九推行两年多的大陆政策向浅绿靠拢。相对於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有意在「十年政纲」将大陆政策位阶提升,率先成立智库,不排除与大陆官方单位进行对话,以改变民进党「闭关自守」外在形象,来争取「中间选民」的认
期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10年11月18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8%的受访美国人认为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对美国构成了「威胁」。与1997年相比,持「中国威胁论」的美国人所占比例由43%增至如今的58%,同时将中国视作机遇的美国人比例则由45%降至2010年35%。其中执政党民主党的支持者中持「威胁论」者占49%,而共和党的支持者中占69%。  乍看这个讯息,对很多生活在中国的人来说,肯
期刊
「如果知识随著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李小龙  有设计就有派系风格类型。上世纪有许多新派流派风格的诞生和趋势。现代、古典、复古或后现代解构,反正是说不完看不完。每个都有自己的一套大道理。我不想去理所谓的过去和未来,我只是想以我自己对设计的思考同与我有共鸣的设计朋友走出一个新方向、新思路。自由无政府状态无限而不会被传统和社会束缚。我想表达
期刊
各位有没有发现「每一年都有新的明星企业诞生」?当你看到新的一年明星企业排行榜时,你一定会看到一些「突然冒出头」的企业。此时你可曾想过,这些盛极一时的企业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沉寂」或者「消失」?如果你年纪够大,应该会对过去威风过的一些企业有印象。   最近我看见五十岁上下的女性友人都会不自觉的「感伤」,记得我认识她们时才二十岁的青春年华,印象中没过多久啊,居然都已经半百年纪了,哎呀!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期刊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做到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保密措施,企业就有可能因泄密而遭受沉重打击。    什麽是商业秘密?    根据大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资讯和经营资讯。可见,有无采取相应保密措施是界定商业秘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