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采编人才队伍的建设

来源 :摄影与摄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和广电媒体采编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现有人才难以适应媒介融合的需求,导致传统媒体竞争力不足。因此要针对新时期对采编人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把握新闻传播和融媒体运行的规律,加强融媒体人才读物建设。培养融媒体综合型人才,守望社会、服务大众,顺应融媒体的发展趋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关键词:新融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新闻采编;人才队伍
  融媒体时代的特征表现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多种媒介深度融合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新闻采编工作不再是一家独大,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融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是必然趋势,AI、大数据和VR等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对于传统电视新闻策、采、分、发的模式也造成了挑战。这要求采编人员要具有新媒介技术的应用能力,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利用用户生产(UGC)和机器智能生产(MGC)等新的采编手段。同时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在摄、录、采、编、播等方面与新媒体全面结合,建设高素质全媒体记者队伍,坚守新闻人的传媒良心和道德责任。
  融媒体时代采编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融媒体时代产生新闻娱乐化倾向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语境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过度娱乐化导致了大众生活的单一化,刷快手、上抖音以低廉的代驾占据了大众的碎片化时间,而非阅读报纸、收听广播和观看电视。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娱乐化信息滋生了大众思考的惰性,新闻炒作每每得逞,受众失去了理性思考。娱乐至死造成了文化的低俗化和新闻的同质化,降低了大众审美能力。网络时代的点击率代替了新闻价值和社会责任,甚至导致媒体的失德败信,降低了传媒的公信力。近年来,美国新闻界大量的假新闻和夸夸其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采編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还需加强
  当前新闻采编受到经济利益影响严重,采编人员的新闻操守建设水平不足,职业素养仍需要提高。典型问题如下:有偿新闻,淡化不利于大广告商的新闻,和被采访单位有经济往来,接受新闻来源的各类馈赠。虚假新闻,网络媒体让各类虚假新闻泛滥,比起网络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虚假新闻较少,但是仍然存在,比如某些电视台的新闻访谈节目为各类资金盘站台就是典型的虚假新闻采访,代表各类利益和政治观点的在发达国家虚假新闻也有泛滥之势。低俗新闻,为吸引受众注意力,大量进行低俗炒作,这在艺人的娱乐新闻中非常常见。
  (三)传统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采编运行机制落后,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采编工作流程变革相对滞后。
  采编工作受到记者采写能力和文字风格的影响,各个部门的编辑人员思路不统一,受限于行政架构,编辑在采编工作较为被动。采编人员不足,比如很多单位新闻编辑部主任甚至没有相应的助手,一些编辑部要独自承担采访和发稿任务,对于记者稿件上传不及时。执笔新闻重要的人才缺乏,能够承担重大稿件采写的资深记者较少,年轻采编人员经验不足,资深采编人员流失较为严重,工作缺乏创新。采编人员获得新闻信息员的能力有待提高,新闻信息源较为单一,尤其是独家报道资源少,很多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源都是来自于官方,报道内容简略,细节不够详实,新闻方式刻板。稿件同质化处理,在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不同终端一稿多用,没有实现多元立体化传播。
  (四)融媒体时代对采编人员队伍建设的挑战
  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逐渐向UGC模式发展,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正在代替传统新闻主体生成新闻。大规模的非专业人士凭借自己在时间、空间和信息上的优势,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体,其新闻内容题材新颖、娱乐性强,具有碎片化和移动化的优势。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新媒体平台的采编和传播能力上仍相对不足,一专多长和复合型人才缺乏,造成采编结构队伍单一,技术赋能水平仍需要提高。
  融媒体时代采编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采编人员职业素养和新闻建设
  坚持新闻道德责任操守。在媒介化生存时代,既要积极发现真善美,引导社会价值观,又要敢于揭露假丑恶,发挥舆论监督功能。首先,加强政策方针和文件精神的学习,强化采编人员理论修养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采编工作中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遵纪守法,遵循国家新闻政策方针。其次,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领域,必须要勇敢站出来。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让大众了解真实状况。不能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新闻采编和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严厉打击新闻从业者造谣行为。第三,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功能,采编的新闻内容要能够揭示社会的不良现象,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新闻报道必须要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和社会丑恶做斗争。最后,采编过程中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能随意采用匿名消息源,认真核实相关新闻要素。编辑认真审稿,严格过滤掉虚假消息和新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二)打造高素质采编人才队伍
  建立产学研培养模式,学校和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在学校阶段就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采编人员。重视新闻采编实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在各个分众媒体建立自己的账号,配合政府、学校和新闻机构进行新闻报道工作。加强师资建设,引入双师型教师,提升学生的采编实践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在高校阶段就引入计算机、大数据、AI、网络媒体运营等课程,满足技能多样化和融媒体的培养要求。
  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引进融媒体人才,改变现有采编发队伍结构。培养采编人才网络化、融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优先的思维。加强融媒体采编发队伍建设,培养融合型、复合型人才,针对性地进行融媒体、移动端、网络媒体的在线培训,开展 “一专多能”技能培养。实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挖掘采编人才的潜能,让采编人员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采编人员应具备全媒体思维,在新闻编辑中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角色,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打破事业单位体制壁垒,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设立准入门槛、考核办法、奖惩和退出机制,优化采编岗位设置,精简组织机构,减少垂直层级。在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推动媒介融合,可采用中央厨房的模式,联动采编和技术部门,改变过去各自为政的状况,激发采、编、技术间团队活力。完善绩效机制,减少优秀人员流失,根据稿件质量、新闻热度、社会效益等各个指标建立全新的考核体系,奖励优秀作品。加强团队间的合作,根据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注重视频团队建设,下沉到各个融媒体平台,提升采编人员的个人影响力。
  (三)提高采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采编人员要精通自身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行业专家,既要懂得采编工作,又要掌握数字技术,具备跨媒体采写技能和全媒体实操能力。比如,财经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深厚的财经知识,体育新闻采编人员要全面了解体育赛事、不同运动的规则和技战术等。从业人员要具备拍摄、剪辑、网络媒体编辑等技能, 并且对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有所掌握。还要培养采编人员的新闻嗅觉,提升新闻热点发现的能力,挖掘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比如新闻稿件风趣幽默,观点独特,表达新颖。
  媒介融合文化先行,要推動采编人员知识结构立体化,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采编人员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阅历,从传统稿件中走出来,走进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识别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如果西安女记者有中药材知识和一定的生活阅历,就不会出现“千年灵芝”的采访笑话。
  (四)推动采编人员自身角色的转变
  采编工作从线性编辑向智能编辑转变,采编人员不再是“新闻搬运工”,而是全能的新闻生产者。其关键是具备新闻信息服务的能力,采编人员要利用广大粉丝和受众为自己提供新闻信息源,直接提取新闻素材。同时还要引入智能编辑模式,将新闻信息加工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专注于选题、审核、媒介管理、情感传达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将传统采编人员从重复繁琐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对新闻报道的重大和关键问题进行把控。比如新华社推出的“媒体大脑”系统,能够通过自动搜索热词、识别和编辑等功能自动生成两会的视频新闻,目前新闻机器人甚至可以自动判断新闻的真伪,标记和锁定可疑信息源,大大地减少了采编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成稿效率。“Dreamwriter”仅用一分钟时间就可以编写CPI涨幅等财经报道,不仅数据详实,而且还可以应用专业财经分析师的观点,提高新闻的可视化的水平,自动生成各类图表,让数据二次增值。采用AR、AR和MR等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还能够给用户带来沉浸体验,大大地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媒体要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采编人才,让采编人员适应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浪潮,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打造高素质的采编队伍。
  参考文献:
  [1]施金诺. 浅议如何打造高素质新闻采编队伍[J]. 新闻传播, 2019, 000(016):78-79.
  [2]朱青峰. 试论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J]. 传播力研究, 2019, 3(10):84-85.
  [3]杨雨晨.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研究[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19(7):101-103.
  [1]王世林.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 010(007):100-101.
  [4]焉天虹.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策研究--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20, v.7(04):146-148.
  [5]王涛. 践行"四力"打好"组合拳" 在基层一线锤炼新闻队伍[J]. 新闻采编, 2019, No.248(05):10-11.
  [6]杨娟, 石柱. 大数据时代新闻从业者角色的转变[J]. 青年记者, 2019, 000(017):20-21.
其他文献
中国足球,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或许都是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存在。“关注一直不算少,成绩一直不太好”,长久以来,中国足球和那些其中的从业者被大众贴上了太多标签,甚至被视作消费和调侃的对象。久而久之,人们不再知道奋战在绿茵场上的运动员们真实的模样,又或许,这些球员也从来不被大家所熟知。穿上球衣,他们是“10号郑智”、是“9号张玉宁”……他们的形象与他们印有号码和名字的衣服混为一气。可是,他们究竟
期刊
清澈的眼神
期刊
西班牙人是世界上最讲究饮食的民族之一。西班牙菜肴具有独特的风味,它融合了地中海和东方烹饪的精华。  西班牙海鲜饭源于西班牙鱼米之都——瓦伦西亚,是以西班牙产艮米为原料的一种饭类食品。海鲜饭卖相绝佳,黄澄澄的饭粒,加上青豆、白豆,以及迷迭香藏红花等香料。其表面被粗犷地铺满了新鲜的八爪鱼、鱿鱼、扇贝、青口、小蛤蜊、虾,并配以精心熬制的海鲜汤汁和米饭烤制而成。这些准备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缓慢的烹饪过程会
期刊
額济纳旗胡杨林,是每年只能旅行一次的地方,错过了,下次邂逅她的美丽又需要整整一年。这里的胡杨林,被称为中国最美的秋色,额济纳因金色胡杨林享誉世界。  胡杨是一种天然乔木,树干通直,树叶奇特,最下面是他幼年的嫩枝,上面的叶片狭长如柳,中间部分是它中年的时候,叶子就变成菱形、椭圆形、半圆形,最上面是它老年的时候,叶子变成了带有锯齿状的枫叶形,因为这样逐渐变化的一树三叶形式,故它又有“变叶杨”、“异叶杨
期刊
各种光线的造型作用  Q:什么是光线的性质?  A:主要是强硬的直射光或柔和的漫反射光两种,前者通过方向性明显的光照可以增强粗糙的质感,后者的漫射光可以创造出比较平滑的质感。  Q:什么是正面光(顺光)?  A:当我们举起照相机面对被拍摄景物时,自然光照从我们的身后照向被摄体,这样一种与光的方向同步的状态,就是摄影中常见的正面光。  Q:什么是侧光?  A:当自然光的角度不再是直接从我们身后照来,
期刊
这里告诉你每个月国内最佳行摄题材,这里有一应俱全的行摄资讯。  每个月都有什么可拍的?去哪儿能拍到好片子?  只要告诉我们,行、摄、吃、玩统统帮你解决。  1.青岩古镇  贵州大大小小的樱花林向你敞开了粉红色的怀抱,你的相机准备好了吗?打开心灵和五官,一起捕捉这一季的美好吧!  樱花有早樱和晚樱之分,根据每年的气候不同,贵州一般3月初到4月初都有樱花可看。不过今年贵州2月份的气温偏高,很多地方都已
期刊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加快了全媒体时代来临的步伐,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社会大众的阅读习惯。以往,社会大众仅能通过少数几个渠道获悉新闻消息,如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移动终端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人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自媒体。基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纸媒出现大面积减版现象,而在诸多报纸版面上,属于新闻方面的图片越来越被边缘化,从而导致摄影记者这份职业的生存空间正在夹缝中求生存。基
期刊
6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党委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暨“七一”表彰大会,抒发对党的深情厚意,表彰先进,鼓舞干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中心主任申金升、党委书记刘亚东、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心及直属学会党员干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大会由党委委员、副主任楼伟主持。  刘亚东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希望中心广大党员
期刊
狄更斯在一百多年前说过的那段排比名句放在当下的中国似乎依然成立。在这样一个矛盾而复杂的时代谈论纪实摄影,似乎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慌乱的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更需要有人用影像为它“树碑立传”。社会的复杂性同时也造就了纪实摄影的多样性。于是,种类繁多的风格、流派开始在新世纪的中国纪实摄影中生发、融合。年轻一代的摄影师正在慢慢浮出水面,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世界观和价值观,当然也有全新的观
期刊
社会与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最大限度的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进程。在此情况之下,相关人员应以全新的眼光的审视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掌握各阶段工作开展的现状,结合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制定全新的电视新闻编辑培养标准,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全面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为电视新闻编辑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也能在确保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能稳健开展的同时,为广播电视台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