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木前传》展现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在农业合作化背景下的人与事,其中有两条线交织进行,分别是黎老东和傅老刚的友情线,六儿和九儿的爱情线,主要展现的是九儿和六儿这对小辈的那条线,不同于十七年文学中普遍鲜明的二元对立,《铁木前传》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似乎更有温度,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不完美但却真实的生命。
小满儿是书中一个十分特别的形象,她聪明漂亮,又有勇气和胆识,却身世凄惨,这直接导致了她的游荡与自我放逐,这是一个本该放在对立面的形象,孙犁在写作时却并不忍心。小满儿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好。小满儿从初到时的安静到后来的四处走动,对生活的态度也在逐渐改变,一是因本性使然,小满儿生得漂亮,她也自知自己的美,并视它为资本,在小六儿问:“什么才是女人的法宝?”时,“小满儿笑着把头仰起来,六儿望着她那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明丽魅人的脸,很快就把答案找了出来。”这一刻的六儿是被打动和被惊艳的,读者也是同样,那天的月色很美,就更衬出了月下人的无与伦比。而更多的,则是外界的推波助澜,小满儿的“家人”不待见她,“她是没有亲人的,她是要自己走路的。”而村里的人也都用一种探究和审视的眼光看小满儿,“每逢小满儿到街上来推磨,就会在这小小的村庄里引发一场骚动。”生得美倒成了不应该的,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农村文化的体现。而在回答九儿“你是什么人”的质问时,她冷笑着回答:“我是和你一模一样的那种人”。
颁布男女平等条例事时,小满儿显得格外积极,她渴望自由和平等,希望摆脱家庭的负重,可又无处可去,只得徘徊于边缘,消耗无望的青春。小满儿绝非是一个完美的人,却能给读者带来异常深刻的感触与悸动,她的行为言语与我们有强烈的共通感,她的感情十分真实,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画又十分细致,这个十九岁姑娘的每一次脆弱、犹豫、难过或是欣喜都被作者牢牢抓住,让读者窥见她那细腻敏感的内心。
九儿与小满儿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也是作者展现自己的价值观与政治倾向的人,但她也并不是那么完美,不同于传统“人美心善”的描绘,九儿的长相比起小满儿要普通太多了,但当童年的玩伴六儿转向别人,并跟自己不是那么合得来时,六儿在一开始没有那么大度与坚毅,而是依然有着一个女孩该有的伤感和失落,这种情感到后面才开始慢慢发生转变。九儿从小丧母,促成了她懂事、成熟、勤劳节俭,而不同于小满儿“向往浪漫中的安逸”她“追求平凡中的真实”,她积极参加共青团,找到了自己的活法,在书中她想到:“在长期协同的辛勤工作里结合起来的爱情,才能人生历程的万水千山的考验,才能真正巩固和长久吧。”可见她此时已相通,要去寻找志同道合的爱人。
四儿这个形象在作者笔下也显得与众不同,他思想进步,学习积极,按理说这样的角色应该是人见人爱,但书中却并非如此,包括我们读者,对这个人也谈不上有多喜爱。四儿这个人物,虽然积极,但总觉得小气了些,也没有六儿那样孝顺和机灵,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完美无缺的神。他的弟弟六儿,样貌生得不错,人也十分聪慧,对小满儿的感情可谓是专一而热烈的,可就是不喜欢踏踏实实干活,经常做些小商小贩、投机之事,在那个年代便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游荡不正经的人了,虽站在对立面,作者却也付诸这个人物鲜活的灵魂,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愛上那些人物的闪光处。
黎老东和傅老刚这一辈也是同样的,人物的转变也显得很真实,两人身份地位的变化让黎老东有了高人一等的快感,但他拒绝了老四“和军队上的哥哥商量”的提议,而傅老刚决绝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了悔意。书中没有非恶即善的人物,有的只是村庄中那一个个性鲜明却又多元的人们,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和身旁人的影子。
《铁木前传》是对时代生活有温度的对视,它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我们依然可以从细节中窥见真实而不伪饰的人情世故和作者在此之上的思考,它虽然只是一个村庄的故事,篇幅也并不长,但其中所展现的、可以探讨的内容却有太多,这也正是根源于作者的“现实主义”,孙犁在《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中写道:“投机取巧,虚伪造作,是现实主义之大敌...我们应当强调真正的现实主义。”他拒绝“哗众取宠”和“昙花一现”的浮夸文风,而是真正地深入其中,去探究人性的深度,少了一些附和,多了一些纯粹。
小满儿是书中一个十分特别的形象,她聪明漂亮,又有勇气和胆识,却身世凄惨,这直接导致了她的游荡与自我放逐,这是一个本该放在对立面的形象,孙犁在写作时却并不忍心。小满儿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好。小满儿从初到时的安静到后来的四处走动,对生活的态度也在逐渐改变,一是因本性使然,小满儿生得漂亮,她也自知自己的美,并视它为资本,在小六儿问:“什么才是女人的法宝?”时,“小满儿笑着把头仰起来,六儿望着她那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明丽魅人的脸,很快就把答案找了出来。”这一刻的六儿是被打动和被惊艳的,读者也是同样,那天的月色很美,就更衬出了月下人的无与伦比。而更多的,则是外界的推波助澜,小满儿的“家人”不待见她,“她是没有亲人的,她是要自己走路的。”而村里的人也都用一种探究和审视的眼光看小满儿,“每逢小满儿到街上来推磨,就会在这小小的村庄里引发一场骚动。”生得美倒成了不应该的,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农村文化的体现。而在回答九儿“你是什么人”的质问时,她冷笑着回答:“我是和你一模一样的那种人”。
颁布男女平等条例事时,小满儿显得格外积极,她渴望自由和平等,希望摆脱家庭的负重,可又无处可去,只得徘徊于边缘,消耗无望的青春。小满儿绝非是一个完美的人,却能给读者带来异常深刻的感触与悸动,她的行为言语与我们有强烈的共通感,她的感情十分真实,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画又十分细致,这个十九岁姑娘的每一次脆弱、犹豫、难过或是欣喜都被作者牢牢抓住,让读者窥见她那细腻敏感的内心。
九儿与小满儿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也是作者展现自己的价值观与政治倾向的人,但她也并不是那么完美,不同于传统“人美心善”的描绘,九儿的长相比起小满儿要普通太多了,但当童年的玩伴六儿转向别人,并跟自己不是那么合得来时,六儿在一开始没有那么大度与坚毅,而是依然有着一个女孩该有的伤感和失落,这种情感到后面才开始慢慢发生转变。九儿从小丧母,促成了她懂事、成熟、勤劳节俭,而不同于小满儿“向往浪漫中的安逸”她“追求平凡中的真实”,她积极参加共青团,找到了自己的活法,在书中她想到:“在长期协同的辛勤工作里结合起来的爱情,才能人生历程的万水千山的考验,才能真正巩固和长久吧。”可见她此时已相通,要去寻找志同道合的爱人。
四儿这个形象在作者笔下也显得与众不同,他思想进步,学习积极,按理说这样的角色应该是人见人爱,但书中却并非如此,包括我们读者,对这个人也谈不上有多喜爱。四儿这个人物,虽然积极,但总觉得小气了些,也没有六儿那样孝顺和机灵,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完美无缺的神。他的弟弟六儿,样貌生得不错,人也十分聪慧,对小满儿的感情可谓是专一而热烈的,可就是不喜欢踏踏实实干活,经常做些小商小贩、投机之事,在那个年代便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游荡不正经的人了,虽站在对立面,作者却也付诸这个人物鲜活的灵魂,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愛上那些人物的闪光处。
黎老东和傅老刚这一辈也是同样的,人物的转变也显得很真实,两人身份地位的变化让黎老东有了高人一等的快感,但他拒绝了老四“和军队上的哥哥商量”的提议,而傅老刚决绝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了悔意。书中没有非恶即善的人物,有的只是村庄中那一个个性鲜明却又多元的人们,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和身旁人的影子。
《铁木前传》是对时代生活有温度的对视,它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我们依然可以从细节中窥见真实而不伪饰的人情世故和作者在此之上的思考,它虽然只是一个村庄的故事,篇幅也并不长,但其中所展现的、可以探讨的内容却有太多,这也正是根源于作者的“现实主义”,孙犁在《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中写道:“投机取巧,虚伪造作,是现实主义之大敌...我们应当强调真正的现实主义。”他拒绝“哗众取宠”和“昙花一现”的浮夸文风,而是真正地深入其中,去探究人性的深度,少了一些附和,多了一些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