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文的美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r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乐曲,语文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语文是一潭深邃宁静的湖水,语文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大山。语文的美,可以是灵动清澈的小溪,可以是缤纷绚丽的花园,可以是悠远空旷的大漠,可以是奔流不息的长河。语文的美,到处都有,每读一篇文章,就是和一颗高贵的心灵对话,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就是一次灵魂的升华。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的美,感受到智者的美。那么,怎么去做呢,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从朗读中感受韵律之美
  语文,首先是出声的美,是能够聆听到的美。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多读,出声的读,大声的读,在读的过程中走进美的世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用心去读,我们仿佛听到了铿锵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仿佛听到了河水潺潺之声,仿佛听到了刀砍斧锯之声。这时,金色的阳光从树缝中漏下来,跳跃着,就象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在清水河畔,在撒满金色阳光的树林中,一群健硕的男人,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展现着坚实的身躯,体味着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幸福。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声声慢》“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经历了亡国之恨,失家之痛后,郁结在李清照心中的失望和怨恨伴着着轻重相间,抑扬起伏的旋律,由平和低缓到益发促迫、深沉,就象一首哀惋的乐曲,一点一点弥漫开来,萦绕在耳畔,难以挥去。而这种抑扬顿挫之美,是必须通过多读才能体会的。
  二、在体悟中感受情感之美
  文以载道,语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承几千年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情操,传承仁义礼智、忠孝节信的为人准则。在很多课文中即有这些内容,在学习岳飞的诗词时,我们了解到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金兵的残无人道,父老乡亲的背井离乡,于是还是少年的他,苦练本领,慨然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每当读到他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我们好象看到一位将军凭栏远眺,仰天长啸,道不尽为国杀敌建功立业之豪情,抒不完雪耻复国重整乾坤之壮志。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读这样的文章,怎能不激起学生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怎能不激起学生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报效祖国之欲望。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光辉的形象令人敬佩,应该深入挖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杜十娘身陷风尘,却能够洁身自爱,不随波逐流,不甘于受辱,不曲于命运的安排,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且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和老鸨斗智斗勇,这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形象。其次,在发现自己的感情受到欺骗以后,她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选择报复,而是选择了毁灭,这是对爱情的忠诚,也是对尊严的捍卫。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充斥着利益、虚伪、狡诈、欺骗的环境中,杜十娘宛如一朵盛开的莲,出淤泥而不染,高洁而美丽。
  三、在想象中体味意境之美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才能体会到文字背后优美的意境。譬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又如欣赏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林海绿丛中的小屋在树的遮掩、簇拥下,只露出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还有一片蓝墙、白窗,树影晃动,那小屋若隐若现,扑朔迷离,似鸟飞蝶舞,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这样一个画面,奇瑰、浪漫,美妙多姿,给人一种“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的“空中”感。
  四、在慎思中体味思辩之美
  语文学习不仅是形象的,还是抽象的,不仅是外化的,还是内敛的。许多文章大家不仅在抒情方面令人叹服,在说理方面更是启发我们深入思考。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告诉我们不仅看山会有这样的感受,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小而言之,我们研讨某个问题时,不是也有因为钻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的吗?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不是有时也由于纠缠一些枝节而难以自拔吗?大而言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常常也有限于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的偏见而未能着眼于全局,把握不住客观事物本质吗?……这一切不都是由于当事者“身在此山中”,因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结果吗?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又如《赤壁赋》中,作者借“水”和“月”两种物象传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我们总在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哀惋叹息,总认为长江水无休无止,万古奔流,总认为明月高悬天空,千古不变。为此,我们“托遗响于悲风”,而苏轼却从中发现,从不变的角度看,长江水奔腾不息,却终究没有流走;月缺月圆,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从变化的角度看,不要说长江水日夜奔流,也不要说明月日夜消长,天地间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都在变化中,人也在变化中,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人还是那个人,这就是近代萨特的“存在即是永恒”的哲学观。所以,豁达的苏轼即可尽情享受“山间明月,耳畔清风”。这样看来,从《赤壁赋》中,我们不仅仅欣赏到明月高照,水天相接,倚船而歌,吹萧相和的美景,还能学会辨证的看问题,思考问题。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诗词歌赋均是张扬着作者心性的灵物,是启迪心志的良方,我们切不可为了考试把语文的美给抹杀了,把本来富于生气的,充满智慧的文章支解的七零八落,面目全非。
其他文献
良好的班集体,能促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使我深切体会到班级管理中班风建设尤为重要。好的班风可以约束和熏陶每一个学生,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把无形的“尺子”。相反,不良班风则会助长歪风邪气,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进步。古人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也说明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所在的班集体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注重班风建设,把班风建设提高到班级管理的
期刊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策略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主要体现在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将对语文教师的
期刊
传统的学习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 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 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因此, 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 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 实践性、 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他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现代教育学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善良、善于与他人相处等等。可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而要培养学生,首先要求
期刊
随着党的“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口号响亮的提出,“和谐”一词成了出现频率极高的文字, 备受众人关注。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它是各类美好事物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阅读教学更是追求美的过程。于是,“和谐”也就自然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执著追求。  一、和谐教育  和谐课堂是 “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 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
期刊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千门万户钥匙。就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来说,它既不是同演讲作报告,也不同演戏说相声;既不需要象辩护律师那么庄重,但也不象日常闲聊那样随便。比如说话内容要准确科学;遣词造句应简洁明了;说话态度宜亲切自然;表达感情要朴实动人;声音语调讲究抑扬顿挫;速度节奏力求张弛有致;
期刊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阅读能使人获得古今中外涉及各门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信息,开拓视野:阅读能启迪人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阅读能提高写作、会话能力,开发智力。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的提出,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朗读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
期刊
合作学习是“活动单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期刊
工人做工,看工效;商人经商,重收效;病人吃药,求药效。课堂教学也要有收效。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课前,从备课开始,教师就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储备情况,设计课堂结构;课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例如两位老师执教《龙宫借宝》,其中一位老师的课是这样的:课始,教师播放动画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