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指的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中包含的各种影响正常生活的物质,包括建筑、空气、水源、声音等。环境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的健康。为了更多的保障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达到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标准,国家设定专门的环境监测部门,通过对环境的各种指标进行检验,分析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及时作出反应,从而实现保障生命健康的目的。环境监测工作, 作为科学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监督的基础性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保護环境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这项工作,就能够对污染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明确,同时对污染的途径进行确定,还能够对污染的整体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的预测,进而能够对可能会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预警。常见的环境监测类型主要有:事故性的环境检验,一般多是污染事故监测、研究性的检测以及监视性的检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各类指标进行确定,环境监测工作就能够对环境质量以及环境受污染程度进行确定,并能够对整体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环境监测工作就是要保证能够对环境质量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及时、正确以及全面的反应,进而为环境保护、环境规划、污染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理论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 监测采样 实验室分析
[中图分类号] X8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325-2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以污染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控制标准、规章制度,主要目的是使环境管理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单向治理向综合整治、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对环境信息的解析和综合,才能揭示环境监测的内涵,直接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而这些定量化的环境信息只有通过环境监测才能得到。脱离环境监测的环境保护是盲目的,加强环境管理也无法落到实处。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应先判断环境质量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判断环境质量,从监测手段上来看,有对环境样品组分、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如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种群变化、畸形变种、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由多个环节组成,只有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才能获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发展状况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我国环境监测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3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依托各级环境监测网分级管理和上下级业务指导的管理模式在环境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环境监测经过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控制阶段,目前正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环境监测站建站的初期,质量管理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统计质量控制,它局限于对样品的最终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其合格情况,同时对实验室内分析过程也采用了一定的质量控制手段,但对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和其他环节的工作质量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环境监测系统先后开展了创优质实验室和计量认证工作。优质实验室分别从人员素质状况、实验室条件与管理、质量保证、工作完成等4个方面对环境监测站的主要工作进行考核。而计量认证则从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制度等方面对环境监测站的工作质量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考核。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环境监测站的自身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不断强化了境监测站的建站意识,使环境监测站的面貌和监测能力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到了上世纪末,随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颁布,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全新概念,这是一些先进发达国家的实验室管理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需要到现场进行布点和采样,由于每次环境监测的环境和条件都各有不同,因此在现象需要尽心的布点、采样以及后期运输都各有不同。目前对环境监测分析发现,很多环境监测站技术跟不上时代要求,且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能力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水平,导致在现场监测中出现各种失误和扣漏洞,直接影响整个监测的质量。
(2)环境监测采样的影响因素繁多。①自然条件因素。自然条件因素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受人为的控制,对现场采样的影响最为明显。在自然条件因素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气温变化、风、雨都会使环境大气中的污染物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坏。在水质的监测方面,河岸环境的变化会使水质的监测采样产生误差,尤其在临近岸边的采样点,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误差更为明显。地形地貌对于空气和噪声的采样来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②频率和点位因素。采样频率对现场采样样品的准确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要使样品能够准确、全面、真实的反映出环境的污染状况,就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严格控制采样的频率。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和相同的采样时间的情况下,如果采样的点位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环境状况反映出来。③容器因素。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保存样品的容器必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容器,不同的样品要采用相应的容器来进行存储,容器选择不当,监测样品中的因子与容器如果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反应,会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这些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中缺少环境保护的条款和措施,监测部门在实施环境监测中,运用这些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分析监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试剂,其中80%的化学试剂是有毒有害的。这些试剂仅一小部份参与化学反应(生成物往往也是有毒有害的)。大部份仍是留在溶液中、或是挥发到空气中,由此产生和排放出高浓度的污染物质,污染了实验室环境,有部份实验室对监测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做法是一放了之,又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4)由于监测分析的复杂性、排放污染物的高危害,成份的复杂多变,以及量少、间段性强等特点,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均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4优化建议
4.1做好采样的仪器设备的管理
制定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了解仪器的基本性能和适宜使用仪器的条件,在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仪器的状态良好,仪器的检查和保养要做到位,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核查。
4.2做好现场采样人员的管理
对现场采样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供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经验丰富的采样人员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新员工尽快掌握实践技能,以能够尽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不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督促监测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3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样品采集的影响最大,采样人员在进行现场样品采集时,要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对大气中污染物的影响作用。在进行地表水质采样的操作中,如果在同一个断面上设置采集点,要充分考虑到采样点与河岸的距离,距离越近,误差会越大。另外采样人员要对旱情和汛期,潮涨潮落得规律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段采集到准确度高的样品。
4.4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应增加环境保护的条款和措施
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目前一般包括方法名称、编号、应用范围、定义、原理、试剂、仪器、采样和样品、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附加说明等条款。缺少环境保护的条款和措施,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保证监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前提下,應着重大力开发无害监测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对监测分析可能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弃物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4.5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证的项目应包括“三废”处理达标的内容
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完善后,环境监测站在实验室资质认证过程中,持证项目应包括处理“三废”达标情况,监测分析方法中“三废”处理不达标的应不持证或缓持。
4.6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和一切排污单位一样,纳入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工作从广义上讲,属于环境保护部门的范畴。面临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多年来,我们只顾环境保护,而忽略了监测分析工作自身带来的污染,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监管,暂时还处于真空状态,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按照“三同时”制度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实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限期治理、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等环境管理。
5结束语
总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环境保护部(环办〔2009〕56号) .
[3]王心芳.切实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监测的现代化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 .
[4]严管理出效益重质量求发展 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2009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2.
[5]《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 .
[6]《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国家认监委国认实函(2006)141号.
[关键词]环境监测 监测采样 实验室分析
[中图分类号] X8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325-2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以污染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控制标准、规章制度,主要目的是使环境管理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单向治理向综合整治、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对环境信息的解析和综合,才能揭示环境监测的内涵,直接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而这些定量化的环境信息只有通过环境监测才能得到。脱离环境监测的环境保护是盲目的,加强环境管理也无法落到实处。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应先判断环境质量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判断环境质量,从监测手段上来看,有对环境样品组分、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如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种群变化、畸形变种、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由多个环节组成,只有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才能获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发展状况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我国环境监测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3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依托各级环境监测网分级管理和上下级业务指导的管理模式在环境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环境监测经过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控制阶段,目前正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环境监测站建站的初期,质量管理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统计质量控制,它局限于对样品的最终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其合格情况,同时对实验室内分析过程也采用了一定的质量控制手段,但对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和其他环节的工作质量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环境监测系统先后开展了创优质实验室和计量认证工作。优质实验室分别从人员素质状况、实验室条件与管理、质量保证、工作完成等4个方面对环境监测站的主要工作进行考核。而计量认证则从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制度等方面对环境监测站的工作质量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考核。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环境监测站的自身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不断强化了境监测站的建站意识,使环境监测站的面貌和监测能力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到了上世纪末,随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颁布,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全新概念,这是一些先进发达国家的实验室管理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需要到现场进行布点和采样,由于每次环境监测的环境和条件都各有不同,因此在现象需要尽心的布点、采样以及后期运输都各有不同。目前对环境监测分析发现,很多环境监测站技术跟不上时代要求,且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能力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水平,导致在现场监测中出现各种失误和扣漏洞,直接影响整个监测的质量。
(2)环境监测采样的影响因素繁多。①自然条件因素。自然条件因素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受人为的控制,对现场采样的影响最为明显。在自然条件因素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气温变化、风、雨都会使环境大气中的污染物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坏。在水质的监测方面,河岸环境的变化会使水质的监测采样产生误差,尤其在临近岸边的采样点,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误差更为明显。地形地貌对于空气和噪声的采样来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②频率和点位因素。采样频率对现场采样样品的准确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要使样品能够准确、全面、真实的反映出环境的污染状况,就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严格控制采样的频率。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和相同的采样时间的情况下,如果采样的点位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环境状况反映出来。③容器因素。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保存样品的容器必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容器,不同的样品要采用相应的容器来进行存储,容器选择不当,监测样品中的因子与容器如果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反应,会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这些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中缺少环境保护的条款和措施,监测部门在实施环境监测中,运用这些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分析监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试剂,其中80%的化学试剂是有毒有害的。这些试剂仅一小部份参与化学反应(生成物往往也是有毒有害的)。大部份仍是留在溶液中、或是挥发到空气中,由此产生和排放出高浓度的污染物质,污染了实验室环境,有部份实验室对监测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做法是一放了之,又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4)由于监测分析的复杂性、排放污染物的高危害,成份的复杂多变,以及量少、间段性强等特点,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均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4优化建议
4.1做好采样的仪器设备的管理
制定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了解仪器的基本性能和适宜使用仪器的条件,在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仪器的状态良好,仪器的检查和保养要做到位,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核查。
4.2做好现场采样人员的管理
对现场采样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供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经验丰富的采样人员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新员工尽快掌握实践技能,以能够尽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不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督促监测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3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样品采集的影响最大,采样人员在进行现场样品采集时,要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对大气中污染物的影响作用。在进行地表水质采样的操作中,如果在同一个断面上设置采集点,要充分考虑到采样点与河岸的距离,距离越近,误差会越大。另外采样人员要对旱情和汛期,潮涨潮落得规律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段采集到准确度高的样品。
4.4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应增加环境保护的条款和措施
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目前一般包括方法名称、编号、应用范围、定义、原理、试剂、仪器、采样和样品、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附加说明等条款。缺少环境保护的条款和措施,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保证监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前提下,應着重大力开发无害监测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对监测分析可能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弃物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4.5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证的项目应包括“三废”处理达标的内容
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完善后,环境监测站在实验室资质认证过程中,持证项目应包括处理“三废”达标情况,监测分析方法中“三废”处理不达标的应不持证或缓持。
4.6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和一切排污单位一样,纳入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工作从广义上讲,属于环境保护部门的范畴。面临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多年来,我们只顾环境保护,而忽略了监测分析工作自身带来的污染,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监管,暂时还处于真空状态,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按照“三同时”制度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实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限期治理、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等环境管理。
5结束语
总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环境保护部(环办〔2009〕56号) .
[3]王心芳.切实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监测的现代化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 .
[4]严管理出效益重质量求发展 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2009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2.
[5]《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 .
[6]《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国家认监委国认实函(2006)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