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学生干部角色行为的思考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以某大学S院的学生干部为例,借助角色理论,通过对学生干部群体和普通学生群体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干部的角色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学生干部在日常角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通过对两个群体的研究发现,二者关于学生干部的角色认知并无明显差异,但学生干部在角色认知与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学生会的发展目标相悖。
  【关键词】学生干部;普通学生;角色;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在官方文件中,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性质被描述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组织。”应以满足“广大同学精神成长、学习生活、成才发展、权益维护等需求”为目标。学生会本质是学生服务自我的机构,学生会干部实际上是学生中积极维护学生权益、自愿服务学生的群体。而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大学自主权的不断下放,高校行政化倾向逐步加深,学生会逐渐背离了本身作为维护学生权利、实现学生利益诉求的自治组织的性质。加上社会和媒体对于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学生干部群体的密切关注和放大,容易引发人们对于“学生干部”身份的揣度。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普通学生与学生干部两个群体的调查研究,探讨二者关于“学生干部”角色定义的差异以及学生干部在互动与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达到使学生组织更好地满足其发展目标的目的。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1)针对学生干部的问题方面的研究
  周六春(2008)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干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价值趋向于多元化,存在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存在功利心较重的现象;学生干部关于角色定位认识不够清楚,甚至可能存在错误;不能严于律己,办事过程中存在私心;工作缺少团队意识,过于自我;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抗压能力和抗击打能力较弱;在工作过程中只注重自身的能力培养,对于文化课和政治理论的学习比较匮乏。董明磊、李柯涵、李欣灿(2018)认为,高校学生会存在的“官僚化”和“形式主义化”现象是学生干部对自身身份的过度强调与自我符号化,学生干部热衷于通过塑造身份符号给自身带来的成就感,逐渐的把学生组织的符号话语体系内化。但是陷入恶性循环的自我符号化,会违背组织的发展目标,还会影响组织的威信,长时间发展下去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2)针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功能方面的研究
  肖俊峰指出高校学生干部同时担任着多重身份——干部角色、学生角色、桥梁角色、榜样角色。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角色的交叉和转换会使学生干部产生困惑;加之受到社会上“功利主義”、“实用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产生“重干部特权,忘学生本分”、“举管理大棒,轻服务意识”、“谋求职资本、轻榜样示范”三个方面问题。
  (3)关于学生组织的组织建设方面的研究
  顾丽娜指出,学生组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组织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与组织内成员具有一定的群众性和先进性。组织成员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来是决定学生会的发展,以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而在决策过程中,成员的基本权力是大致相同的,这个决策过程不仅涉及学生自治组织内部,还要参与到与学生事务紧密联系的学校事务之中。然而,有学者对于学生组织的自治特性这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魏敏敏指出,学生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背离了自治性质,在基本的维权功能外,还承载着政治性功能,政治属性在学生会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学生会运行的现实动力。因此,学生会由一个“自治组织”转变为“有限的自治组织”,在学校的结构—功能系统未发生质变和转型时,学生会有限自治性质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2、国外关于角色理论的研究现状
  角色(role)作为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学领域的。米德虽然在他的理论中引入了角色概念,并且把它作为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他并没有给角色概念下理论意义上的定义,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日常的概念来使用,造成日后学术上的争论。比如在《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中,安德烈耶娃就曾对此说道:米德在社会学中使用角色这一概念很不确切而且无定形,乔纳森也认为,角色是社会学中最不确切和含糊不清的概念之一。正是由于这一点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许多社会学家放弃使用角色概念。但是,由于社会生活与舞台表演的相似性和易于比对、理解性,仍然有不少社会学家坚持用角色来进行社会学分析。之后的研究者拉夫曼.林顿(Ralph Linton)1936年在《人类研究》一书中将角色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通过实地研宄首创了“拟剧论”,将角色作为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之一。
  在上述的研究中虽然有涉及到关于学生干部角色定位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过往的经验,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分析上,没有深入从学生干部本身与普通学生的互动环境中去探讨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问题。
  (三)概念的界定
  在本研究中“普通学生”被界定为在S学院本科就读阶段未曾加入过院团学组织的这部分学生,“学生干部”被界定为在S学院本科就读阶段正在参加或曾经参加过院团学组织的这部分学生。
  (四)研究假设
  根据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与总结,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如下:第一,学生干部在角色的认知与实践中逐渐偏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组织目标。第二,由于学生干部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关于“学生干部”这一角色的认知存在差异,导致了两个群体之间矛盾的产生。
  (五)抽样方法及样本概况
  本研究是面对某大学S学院全体本科生所展开的抽样调查研究,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的发放及回收,共计收回问卷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在剔除无效问卷后,样本分布情况如下,男生32份,占比24.81%;女生97份,占比75.19%。学生干部83份,占比64.34%,普通学生46份,占比35.66%。   二、高校学生干部角色行为分析
  (一)关于“学生干部”的角色认知问题
  角色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对某一角色的定位以及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的认识。在本研究中角色认知就是指普通学生与学生干部本身关于“学生干部”这一角色的定义以及这一角色所需要承担的职能的认识。
  1、在加入团委学生会的动机上,重自身历练轻服务意识
  对S院学生干部加入团委学生会的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我院学生干部加入团学组织动机前三个方面分别是锻炼自身各项能力(93.98%)、结交更多的朋友(44.58%)、为学院和同学提供服务(28.92%)。总体来看S院学生干部入会动机都是比较积极正面,但是仔细看数据不难发现,锻炼自己自身能力这一动机远远高于为学院和同学服务这一方面。这一点虽然不与官方文件中对高校学生组织的下的定义相悖,但是也充分反映出S院大部分学生干部在加入学生会的最初选择上更多的是为了历练自己,而不是选择为S院师生提供服务。
  2、在关于学生干部所需要承担的职能上,学生干部的认知和具体的实践有偏差
  根据调查显示,S院学生干部认为身为“学生干部”应该承当的职能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服务者(87.95%)、工作执行者(83.13%)、管理者(55.42%)、沟通桥梁(50.6%),另外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应该成为朋辈之间的榜样(9.64%)。从数据上看,S院学生干部对于所需要承担的职能认知积极,学生干部最主要的职能是提供服务。
  根据学生会自身的性质我们会发现,学生会服务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所以从普通同学的视角更能检验学生干部是否知行合一。在针对普通学生对于S院学生干部的普遍印象的调查中我们会发现,普通学生总体上对于S院学生干部的印像总体偏向积极,但是和学生干部本身的认知存在偏差。在学生干部认为最应该承担的职能方面——服务职能,只有54%的普通同学认为团委学生会做到了这一点。更多的普通学生认为S院学生干部的承担的职能为学院行政工作的执行者(80%),和组织学生的管理者(68%)。
  (二)关于“学生干部”的角色学习问题
  角色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与外界他人互动或自我努力去逐渐掌握或适应某一角色的过程。本研究通过调查学生干部是否能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以及在这角色形成过程中谁提供了帮助等问题来了解学生干部在角色学习方面的情况。
  1、总体上学生干部自评能胜任学生干部角色
  在对83位学生干部进行自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5位学生干部(90.36%)认为自身可以适应学生工作,另有8名学生干部(9.64%)认为自身不能胜任学生干部這一角色。在对学生干部这一角色进行细分,控制变量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8名不能胜任学生干部角色的同学中,有6名为部门部长,占本次问卷调查部长总数的16.7%;剩下2名为部门干事。
  S院团委学生会根据职能需要,设立了主席团——部门部长——部门干事三层体系,部门部长出于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整个组织的合理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整体上看,S院学生干部对于自身能力都给予肯定的态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相当大一部分部长对于自身的岗位要求存在的出入。
  2、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渠道多样
  在对S院学生干部进行调查后发现,S院学生干部在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上方式多样,但主要集中在上级的经验传授、朋辈之间的协助、自我的钻研这三个方面。这个情况也符合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原则。
  (三)关于“学生干部”角色实践问题
  角色实践是指期望与领悟的进一步发展,是在社会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角色。对角色的领悟与实践在某些情况下是一致的,有时候也可能不完全一致。在本文中角色实践是指学生干部承担“学生干部”角色的状况。
  1、学生干部主要面临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冲突
  学生干部因同时兼具多重角色身份,在不同的时空内,角色的交叉和转换会使学生干部产生困惑。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干部面临的角色冲突主要是角色间的冲突,83.13%的学生干部面临着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冲突,这也是学生干部选择最多的所面临的冲突;其次学生干部面临的主要冲突在于生活习惯与工作之间的冲突(48.19%)。
  2、学生干部对组织的认可度较高,但多半想过退出组织
  在一组针对学生干部对于组织的态度的测量中,量表的最终平均得分为3.79,从整体来看我院学生干部与组织的关系呈良好的态势,对于组织有较高的认可。其中有80.72%的学生干部认为和组织内的其他成员相处融洽,72.29%的学生干部乐意去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还有61.45%的学生干部表示如果再给一次机会还会选择加入团委学生会。同时,S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相对自由宽松,组织成员与上级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大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敢于创新与自我发挥。
  虽然从整体来看,学生干部对于组织的认可程度较高,但是有一个问题很显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65.06%的学生干部在任职期间有过强烈的退出团委学生会的想法。在究其原因时会发现最主要是因为角色之间的冲突难以协调从而导致了退会的想法,其次有42.5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没有收获,和当初加入学生会的动机相差甚远。
  3、学生干部工作表现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与普通学生的较为疏离
  在关于普通学生对整体学生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打分的调查中,45位普通学生对社会学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打分,总计3439分,平均分76.42分,表明S院普通学生对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还是较为认可和支持的,但是学生干部在之后的学生工作中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针对普通学生认为与学生干部之间存在哪种关系的调查中,有56%的同学选择只是单纯的同学关系,只有36%的同学表示与“学生干部”这一身份有联系。   在针对普通学生对于学生干部及学生组织的态度的测量中,量表的最终得分为2.93,表示普通学生对于S院学生干部的态度一般,甚至有疏离的倾向。在针对是否喜欢参加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的调查中,只有22%的同学表示喜欢参与到活动中来。甚至S院的普通学生對于S院团委学生会的部门设置也不是很了解,只有16%的同学表示当遇到问题与困难时知道向学生会哪个职能部门求助。
  4、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官僚主义问题较为突出
  在针对S院全体学生对于S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时,S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较多,问题最为严重的分别是下列三项: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制度(62.79%),培训不够(43.41%)和学生干部在学习或生活方面为能树立榜样作用(43.41%)。
  在针对S院全体学生认为S院团委学生会干部是否存在官僚主义作风的单项调查时,有79.84%的学生认为S院学生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其中72.87%的学生认为只是在个别学生干部身上体现,6.98%的学生认为在学生干部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三、结论
  以某大学S学院团委学生会本科阶段的学生干部为个案,通过对S院本科阶段学生的抽样调查,分别从关于“学生干部”的角色认知、角色学习以及角色实践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S院学生干部的角色行为状况。我们发现普通学生群体与学生干部群体关于“学生干部”这一角色的认知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在一些方面两个群体的想法是想高度重合的,如对于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一问题的认知。
  在针对学生干部的角色认知与实践是否偏离组织目标的问题上,在经过资料的整理后,发现S院团委学生会在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上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干部普遍注重行政工作的完成,而忽视了服务功能等其他功能的履行,以至于学生组织对于普通同学来说存在感较低;第二,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干部在加入学生会的动机没有得到满足或者遇到角色冲突时都产生过强烈的退出团学组织的想法;第三,S院大部分学生干部都能胜任角色需求,但个别学生存在官僚主义作风。这三个明显现象,显然与学生会的组织发展目标相悖,这也是普通学生对学生干部评价不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论新时期学生干部的培养[J].周六春.教育与职业.2008,(33)
  [2]高校学生会干部身份符号的自我塑造[J].董磊明、李柯涵、李欣灿.中国青年研究.2018,(11)
  [3]关于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定位的思考[J].肖俊峰.文教资料.2012,(9)
  [4]顾丽娜.高职院校学生自治组织建设与教育价值实现研究[D].期刊网-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高校学生会组织运行与制度研究[D].魏敏敏.华中科技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魏坤朋(1996.2—),男,汉族,安徽省宿州市,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学士学位,专业:社会学,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发展的深入,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特也都迎来了新的变革。信息化的浪潮对社会职业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档案管理行业为例,积极探索在如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者如何应对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转型。希望这些思考可以对行业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启迪,进而推动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新媒体;服务;策略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普及使用,大量的数据和信
期刊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黄金8分钟”这一说法,也就是指心脏停跳后的8分钟要抓紧时间救治,掌握好心脏骤停后的关键时间,心脏骤停后的1分钟之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率较高,可达到90%左右,每拖延1分钟的施救时间,患者的救活率就会下降10%。通常情况下,心脏骤停的10秒之内人会丧失意识,60秒内呼吸暂停,心脏停跳的3分钟之内即会出现脑水肿现象的发生,6分钟内脑细胞逐渐死亡,8分钟的时间发生脑死亡,因此心脏停跳的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城市卫生建设作为城市卫生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城市整体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配置也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公众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的问题已成为主要在中国城市和农村清洁工程的一部分,这也表明,城市卫生的发展在中国的业务正在增长,但也承担
期刊
摘要:紧急状态是指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由于突发重大事件而严重威胁和破坏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国家统一等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需要紧急予以专门应对的社会生活状态。在紧急状态持续过程中,需坚持“政府干预”和“干预政府”的辩证统一,坚持国家干预法治化,使得政府能够有效应对紧急状态下的危机。  关键词:经济法;紧急状态;国家干预  一、紧急状态下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随着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紧急状态”这
期刊
摘要:伴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持续性深入,中药制剂的生产模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药制剂所应用的系列生产技术工艺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需求,尤其是无法满足不断更新的制药质量标准。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药制剂的综合生产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现代化,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现代化  引言  中藥制剂主要是将中药材当做原材料,并基于中医理论作为
期刊
摘要:本文从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病因入手,分析并探讨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具体对策,希望可以为畜牧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扩大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  在21世纪新时代飞速发展下,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同时动物家禽的养殖也伴随着问题接踵而来,其中畜牧养殖业是我国的农牧业经济的重要核心之一,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壮大,在我们日常生活饮食中,餐饮业,传统农耕等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机遇。国有企业基层职工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今社会环境中,接受了更多社会意识文化的洗礼,职工思想较为活跃,需要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做好职工共同的思想基础,加强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从而促进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组织;意识形态;探索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其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自动化仪表设备应用的科学合理性对于整个化工厂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而这便要求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加强对自动化仪表故障分析与维护管理,从根本上保障自动化设备应用的安全有效性。对此,本文则立足于新时期化工厂自动化仪表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发现其故障的同时找到影
期刊
摘要:化工领域已然给大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化工生产离不开化工设备,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对化工生产效益影响极大,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成效,是化工领域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化工生产时常会出现设备故障现象,而且故障的类型较为多样,这对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技术  1 现阶段化工机械设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党建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当前大学生都是95后和00后,他们被称为“互联网一代”,他们的信息接收方式有着典型的新时代特征:手机不离手,碎片化接收信息,喜欢即时性互动交流等。  【关键词】党建;高职院校;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