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对于学生进行人类发展了解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响应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高尚情操,弘扬民族精神从而具体提升学生自身人文修养,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强化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由此可以看来,中职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对于当前教育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意义。
一、中职历史教学困境
(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长久以来,我国中职教學刻板地遵循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所倡导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四段式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较为被动。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授课班级容量较大,这就大大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教师掌握不好尺度,便容易出现“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这又将再次弱化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历史学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求知欲,从而增加历史教学的难度。
(二)提问缺乏深度,问题质量不高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三种问题缺乏深度,问题质量不高的情况。一是提常识性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成立的吗?”这类问题,学生都知道,问不问差别不大。二是教科书上能直接看到答案的问题,如“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学生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所以不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三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只管问,不会让学生提问,学生也不管回答,所以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带着走的,陷入机械的学习中,难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一讲到底,忽视学生的参与
很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一节课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讲基础知识,错误的认为,自己讲过了学生能记住,这样的课堂最有效。其实不然,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探讨不同学习方法达到学习效果的差异。研究表明,分组讨论、练习操作,向别人讲授互教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方式,知识保持率均达到50%以上,被动的听、阅读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知识保持率5%-30%。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
二、中职历史教学的改革
(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加强预习措施
在上课以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实现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学生也要在课前进行准备。而且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在课前不进行相应的准备,他们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会变得很艰难,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影响。因此,从学生入学时就把教师的教学方案告知他们,让他们根据方案来进行课前预习。
(二)改变提问技巧
新课改规定学校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若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学校和教师就得激发学生对任何一个历史问题的求知欲望和热情,教师的提问要适当,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问的手段也必须要新颖,唯有如此才会实现想要的效果。还有,设置的问题不要太难或过于简单。特别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太过广泛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方向,而太有深度的问题,学生找不到解决办法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创新导入。新颖有趣的导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帮助,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巩固的基础。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导入的设计,对课程的导入方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目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让学生深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导入手段有很多种,教师只要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导入手段,就一定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学习积极性也会越高,而让学生增强求知欲需要新颖的方式。学生都会对未了解到的现象产生好奇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来巧妙地进行教学,防止设置不实的悬念,这样,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非常大的学习兴趣,急于了解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3.引入竞争机制。大部分学生竞争心里都很强。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建立竞争的机制,在教学活动中动员学生开展多种竞争项目,进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历史教育处境尴尬、发展缓慢,但是随着社会对历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随着教育体制向更加人性化、开放化、多元化的模式转变,历史教育定将迎来春天。(作者单位为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
一、中职历史教学困境
(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长久以来,我国中职教學刻板地遵循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所倡导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四段式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较为被动。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授课班级容量较大,这就大大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教师掌握不好尺度,便容易出现“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这又将再次弱化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历史学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求知欲,从而增加历史教学的难度。
(二)提问缺乏深度,问题质量不高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三种问题缺乏深度,问题质量不高的情况。一是提常识性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成立的吗?”这类问题,学生都知道,问不问差别不大。二是教科书上能直接看到答案的问题,如“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学生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所以不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三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只管问,不会让学生提问,学生也不管回答,所以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带着走的,陷入机械的学习中,难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一讲到底,忽视学生的参与
很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一节课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讲基础知识,错误的认为,自己讲过了学生能记住,这样的课堂最有效。其实不然,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探讨不同学习方法达到学习效果的差异。研究表明,分组讨论、练习操作,向别人讲授互教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方式,知识保持率均达到50%以上,被动的听、阅读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知识保持率5%-30%。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
二、中职历史教学的改革
(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加强预习措施
在上课以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实现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学生也要在课前进行准备。而且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在课前不进行相应的准备,他们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会变得很艰难,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影响。因此,从学生入学时就把教师的教学方案告知他们,让他们根据方案来进行课前预习。
(二)改变提问技巧
新课改规定学校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若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学校和教师就得激发学生对任何一个历史问题的求知欲望和热情,教师的提问要适当,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问的手段也必须要新颖,唯有如此才会实现想要的效果。还有,设置的问题不要太难或过于简单。特别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太过广泛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方向,而太有深度的问题,学生找不到解决办法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创新导入。新颖有趣的导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帮助,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巩固的基础。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导入的设计,对课程的导入方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目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让学生深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导入手段有很多种,教师只要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导入手段,就一定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学习积极性也会越高,而让学生增强求知欲需要新颖的方式。学生都会对未了解到的现象产生好奇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来巧妙地进行教学,防止设置不实的悬念,这样,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非常大的学习兴趣,急于了解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3.引入竞争机制。大部分学生竞争心里都很强。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建立竞争的机制,在教学活动中动员学生开展多种竞争项目,进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历史教育处境尴尬、发展缓慢,但是随着社会对历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随着教育体制向更加人性化、开放化、多元化的模式转变,历史教育定将迎来春天。(作者单位为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