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承载着培养推进社会发展的人的重任,儿童少年的今天就是社会的明天,为了能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或者说社会是否能进步发展,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及人类发展的需要。这些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能胜任自己工作,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如何教好自己的课程,那么对课程性质的把握就是至关重要的。
回顾课程改革的这些年,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说走过了这样三个阶段。一、是思想的改革,甚至是思想的革命,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二、是模仿、探索甚至充满了困惑。老师们把学习的理念积极地实践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反思、有总结、有疑问。我们至今还可以回忆当时,老师们不敢对词句进行品析,以避琐碎的分析;不敢对学生提出问题,以避防碍主体性;不敢提出表达方法,以避过分强调技能等等。三、是日臻成熟的阶段。到今天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还给了语文本来的面目,而且寻找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革新的结合点。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相互补充发挥作用。特别是对语文性质特点的正确定义,给我们的语文教学给予了明确的指引,让我们认真地审视这句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认识和实践的:
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工具性。工具性突出的是教育的生活实用性,要学以至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使用技能、语基知识、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的积累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体现和落实工具性呢?
案例:人教三年级下册《荷花》“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在教学此片段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1、通过读体验感悟此段写了什么内容,荷叶什么特点,荷花什么特点。2、品析在描写事物特点时运用了什么方法。3、指导感情朗读。如此相关的这些内容都是语文工具性的内容。在进行教学时,结合过程方法引导学生习得。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的落脚点就是“不待老师教自能说,不待老师讲自会写。”
其次,要认识到什么是人文性。人文性突出的是教育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教育,品质的感染,情趣的熏陶,甚至良好价值观的树立等。仍以上面的片段为例,在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其中不能忽视的是,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文章思想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激发之上,包括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良好习惯、态度的养成与指引都不可忽视。值得注意的还有,我们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世界,对文字的认识和欣赏。如,我们在引导学生体会“冒”字的巧妙的同时,还要有引发学生对文字表达的意境的欣赏,要产生发现巧妙的惊喜与陶醉。
最后,是要理解什么是统一。统一表示的应该是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体现和落实。在我的理解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应该是这样的关系;人文性是建立在工具性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人文性的落实是要依附在语言文字之上的,就像是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皮之无存,毛之焉附?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能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工具,甚至还可以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能力与思想的关系。我们再来看上面的那个片段,我们在学习荷花的美、姿态多语句的同时可以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妙及作者对之的喜爱之情。这是自然而然的感悟流向,既不可以忽视也不可以非要在学完整篇课文再来回顾,总结文章的思想感情。其实每篇精彩的文章字里行间里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还是《荷花》其中有这样一句“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在引导理解感悟“活的画”后,问:这画家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呢?(大自然)学生对文章情感主旨的理解既没有脱离语言文字又水到渠成。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可以简而化之:文、情、法。文指的就是文本写了些什么内容。情指的是文本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读者有什么样的感受。法指的是在描述内容与表达情感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教學的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三个字来确定和落实教学目标。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在各种类型教学之中,我们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又何尝不是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人文性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例如:拼音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拼音,掌握拼音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大胆的表达等。识字写字教学,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认真负责的精神。阅读教学以上已经举有案例。口语交际,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词准确,表达的语句正确流畅,还要注意一部分表达的技巧章法,培养迅速应对的能力,与此同时文明认真等良好态度,倾听表达习惯等的培养都要渗透在其过程之中。习作教学,在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样写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习作的兴趣、态度及表达的情感。
我们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落实不是跟风,不是随潮,不是模仿,它极具科学性、社会性。我们不仅要全面把握,而且要合理地落实。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还是应该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才能为提高教学效率,未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基本的保证。■
回顾课程改革的这些年,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说走过了这样三个阶段。一、是思想的改革,甚至是思想的革命,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二、是模仿、探索甚至充满了困惑。老师们把学习的理念积极地实践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反思、有总结、有疑问。我们至今还可以回忆当时,老师们不敢对词句进行品析,以避琐碎的分析;不敢对学生提出问题,以避防碍主体性;不敢提出表达方法,以避过分强调技能等等。三、是日臻成熟的阶段。到今天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还给了语文本来的面目,而且寻找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革新的结合点。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相互补充发挥作用。特别是对语文性质特点的正确定义,给我们的语文教学给予了明确的指引,让我们认真地审视这句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认识和实践的:
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工具性。工具性突出的是教育的生活实用性,要学以至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使用技能、语基知识、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的积累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体现和落实工具性呢?
案例:人教三年级下册《荷花》“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在教学此片段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1、通过读体验感悟此段写了什么内容,荷叶什么特点,荷花什么特点。2、品析在描写事物特点时运用了什么方法。3、指导感情朗读。如此相关的这些内容都是语文工具性的内容。在进行教学时,结合过程方法引导学生习得。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的落脚点就是“不待老师教自能说,不待老师讲自会写。”
其次,要认识到什么是人文性。人文性突出的是教育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教育,品质的感染,情趣的熏陶,甚至良好价值观的树立等。仍以上面的片段为例,在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其中不能忽视的是,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文章思想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激发之上,包括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良好习惯、态度的养成与指引都不可忽视。值得注意的还有,我们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世界,对文字的认识和欣赏。如,我们在引导学生体会“冒”字的巧妙的同时,还要有引发学生对文字表达的意境的欣赏,要产生发现巧妙的惊喜与陶醉。
最后,是要理解什么是统一。统一表示的应该是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体现和落实。在我的理解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应该是这样的关系;人文性是建立在工具性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人文性的落实是要依附在语言文字之上的,就像是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皮之无存,毛之焉附?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能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工具,甚至还可以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能力与思想的关系。我们再来看上面的那个片段,我们在学习荷花的美、姿态多语句的同时可以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妙及作者对之的喜爱之情。这是自然而然的感悟流向,既不可以忽视也不可以非要在学完整篇课文再来回顾,总结文章的思想感情。其实每篇精彩的文章字里行间里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还是《荷花》其中有这样一句“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在引导理解感悟“活的画”后,问:这画家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呢?(大自然)学生对文章情感主旨的理解既没有脱离语言文字又水到渠成。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可以简而化之:文、情、法。文指的就是文本写了些什么内容。情指的是文本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读者有什么样的感受。法指的是在描述内容与表达情感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教學的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三个字来确定和落实教学目标。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在各种类型教学之中,我们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又何尝不是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人文性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例如:拼音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拼音,掌握拼音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大胆的表达等。识字写字教学,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认真负责的精神。阅读教学以上已经举有案例。口语交际,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词准确,表达的语句正确流畅,还要注意一部分表达的技巧章法,培养迅速应对的能力,与此同时文明认真等良好态度,倾听表达习惯等的培养都要渗透在其过程之中。习作教学,在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样写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习作的兴趣、态度及表达的情感。
我们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落实不是跟风,不是随潮,不是模仿,它极具科学性、社会性。我们不仅要全面把握,而且要合理地落实。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还是应该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才能为提高教学效率,未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基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