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良田”工程: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y_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镇是革命老区,有17个少数民族聚居,是南京市唯一的民族镇。如何使老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各族父老乡亲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竹镇历任领导共同思考和探索的时代命题,套用一句时髦的网络语叫“亚力山大”。“万顷良田”工程使竹镇的统筹城乡发展找到了突破口。我认为“万顷良田”工程是又一次土地革命,是最大的富民惠民工程,尤其对象竹镇这样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镇,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是一条南京北部经济欠发达街镇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之路。作为“万顷良田”工程的实践者,我以竹镇“万顷良田”工程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亲身感受。
  农民所盼 发展所迫
  竹镇镇位于南京西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是典型的丘陵地貌,镇域面积209平方公里,人口6.6万人,是南京市8个经济欠发达镇之一。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制约,农业基础薄弱,“烧饼田”、“油条埂”是普遍现象,农民对土地是“既爱又恨”,爱是国家农业政策越来越好,自己的土地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恨的是守着几亩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致富无望。由于农民居住分散,相当一部分农户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的都是“6010部队”,农村公共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于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随处可见破旧的砖瓦房、土坯、草房。农业效益极其低下,土地浪费严重,户均宅基地达2亩左右。在“万顷良田”项目实施前,镇党委、政府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97%的群众表示支持万顷良田工程,99%的群众愿意到安置区集中居住。
  调查结果令人兴奋,兴奋的是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我们也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由于有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充分的科学论证和广泛的民意支持做基础,竹镇“万顷良田”工程顺利被省国土资源厅列为全省首批试点之一,从此开始了以“万顷良田”为标志的统筹城乡发展崭新征程。
  过程艰辛 结果圆满
  虽然万顷良田在实施之初征求群众意见时,97%的群众都表示支持,但真正实施的时候,还是困难重重,过程异常艰辛。每当有农民兄弟怒气冲冲地来找我,我都帮他们算几本账:第一本账,通过土地整理,原来的“四荒地”、“十边地”等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原来的沟、渠、塘坝、路等整理后新增面积除30%留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用于本组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外,其余全部分配到户,农民的受益面积从工程实施前的人均1.59亩、户均5.06亩,增至人均3.15亩、户均10.02亩。第二本账,过去,由于农田水利不配套,地块分散,机械化程度不高,在外打工、创业的农民,每到农忙季节都要请假回家抢收抢种,不但经济上有损失,还要长途奔波。土地流转后,每亩都有保底450斤粳稻价值的固定收益,还彻底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民可以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模种养,放心出门打工创业,创办“农家乐”等。即使年龄偏大的也可以到就近的农业企业打工,每月也有1000多元收入。据统计,项目区农民工资性收入从工程实施前的年人均5290元增长至9270元。第三本账,过去农民房屋没有统一规划设计,加之建设质量标准较低,过个十年八年都要翻修一次,在房子上反复“折腾”,消耗了农民大量的财富。通过房屋置换,农民自建房置换成有国有土地证、房产证的产权房,房屋资产平均升值5.75倍。第四本账,过去农民分散居住,生活不方便。集中居住后,不仅环境好,生活品质也大大提升。现在,安置区不仅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还开展文明户评比,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质的提升,日子越过越红火。几本账算完后,绝大部分人是怒气而来、满意而归。
  万顷良田工程实施至今,我们没有出现一例强迫群众搬迁情况。可喜的是,随着万顷良田工程的顺利实施,尤其是“金磁家园”第一批安置的顺利进行,一些心存疑虑的群众纷纷解开“心结”,积极主动要求搬迁。
  我们全程参与万顷良田工程建设的同志总结说,实施万顷良田群众搬迁一般是三步曲:第一步,在未实施前是日思夜想,恨不得早点搬进安置小区,把土地流转出去放手创业、打工;第二步,在正式实施时是“金窝银窝,不如我这草窝”,坚决不搬;第三步,等到算完账拿到钱分到房,夫妻俩躲在房里偷着乐。这样的形容虽然不见得恰当,但也确实是万顷良田工程中普通群众的一个真实缩影,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工程真正顺应民意,也映衬了我们农民的质朴善良。目前,全镇万顷良田规划项目区农户搬迁率已达98%,已流转土地3.1万亩,带动了大量农民家门口就业,也为实施“突破竹镇、绿色崛起”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城乡 共享文明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检验万顷良田工程成败的唯一标准是群众的认可。在“金磁家园”,许多农民用最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万顷良田工程的拥护,我们也实现了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工程初哀。
  一是农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年的土地收益非常有限,还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通过万顷良田工程,农民不仅可以得到固定的土地租金、享受土地分红,还可以根据意愿到农业企业做产业工人或外出打工创业,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农民可以根据自己房屋的大小,置换两套或以上的产权住房,除自住外可以出租,从而增加资产性收入。
  二是耕地得到有效增加。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原来的沟、渠、路、废弃水塘、宕口、打谷场等“四荒地”、“十边地”都得到了有效利用。竹镇“万顷良田”项目区总面积4.65万亩,整理后可新增耕地8781亩,从而使耕地面积明显增加。
  三是土地产出明显提高。通过实施万顷良田,整理出成片、高标准、设施齐全的农田,统一发包经营,通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明显提高。
  四是农民的生活品质得到质的提升。通过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农民的资产不但可以保值,而且可以实现大幅度增值。农民告别原来的生活模式,住进设施齐全,医院、幼儿园、超市配套,文娱生活丰富的现代化花园小区,享受现代文明。
  五是发展瓶颈得以有效破解。万顷良田工程实施后,置换出的土地指标有效解决了新市镇、新社区、重大基础和民生工程建设用地指标难题,并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促进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机制的形成,有效破解了发展的瓶颈。
  六是城乡统筹得以加速推进。通过万顷良田工程的实施,统筹安排镇村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工程实施后,中心镇将新增人口10000人左右,城镇集聚效应将明显增强,为打造“区域特色新市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本来困难重重的城乡统筹难题迎刃而解。
  如今,再到“万顷良田”项目区,原先低矮破旧的房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徽派风格的“别墅”,原先的“烧饼田”、“油条埂”变成了一望无垠的高标准农田,白天再也看不见无事可做搓麻将混时间的村民,取而代之的是农业园区里忙碌的身影,晚上再也不是黑灯瞎火的一片寂静,取而代之的是安置小区广场上灯火通明、音乐四起,满是自得其乐的人群……这一切都是“万顷良田”实施后的巨大变化,许多父老乡亲由衷地说这样的生活以前做梦都不敢想,未来的美好生活现在想不到,好日子还在后头。
其他文献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医改启动实施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渐进,顺利完成了医改近期目标任务,各项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全民基本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提升。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已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三基本一救助”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
随着大学生自杀现象层出不断,暴力伤害同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现象出现的首要原因就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更有部分大学生经受不住金钱
摘要:廖仲恺是黄埔军校的创建者和第一任党代表,为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黄埔军校建校初期,他坚持政治与军事并重的办学方针,创设党代表制度,带领黄埔师生积极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者与封建买办阶级的各项斗争,在革命洪流中确立了黄埔军校不可动摇的地位。  关键词:廖仲恺;黄埔军校;党代表;贡献  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国民党、共产党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一校两区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这给一校两区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一校两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对策,不仅创新了学生党建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为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展了新的途径。
以甘肃省87个县域1991—2005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空间趋同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俱乐
摘要:在网络发展迅速,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利用网络为“基础课”教学服务,建设网络平台成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基础课网络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设计原则、构建及优势等几个方面探索网络平台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基础课 ;网络平台 ;建设  我校是2010年由三所中专卫校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由于区域限制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实行两个校区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舍紧张、设备不足的矛盾,但弊端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