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互补型超低能耗建筑能源供应及对比分析

来源 :建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xuehai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当前绿色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以严寒地区为例,针对超低能耗建筑提出多能互补能源供应方案,并利用eQUEST对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确定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效果明显.为保证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目标的顺利实施,围绕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热回收新风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可靠地实现建筑节能降耗工作逐步从措施导向转为效果导向,利用数据说明建筑节能降耗的实质性内容;为严寒地区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科学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通过学习及使用RCD的心得体会,对RCD的用途、分类,以及工程设计中RCD的选用、防电击RCD额定剩余动作电流30 mA规定的由来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RCD在TN系统电击防护中不是万能的;等电位联结与RCD作为自动切断电源的附加防护两者兼用,相辅相成.
利用吸收式风洞实验台对空气源热泵用开圆孔翅片换热器表面霜层生长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计算了换热器的阻力、换热量、当量对流换热系数和结霜量,通过录像观察了换热器表面霜层生长过程,并与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结霜初始阶段,2种片型换热器表面霜层生长速度基本一致;霜层快速生长阶段,圆孔翅片管式换热器表面霜层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相比于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圆孔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量、当量对流换热系数分别提升了11.7%、35.1%,但是结霜量也增加了11.7%.其主要原因是,
提出了1种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协同蓄能建筑供能系统,该系统将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热电联供组件以及蓄能技术有效结合,通过夜间蓄能白天供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经济运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夏季典型日工况时在夜间蓄能模式下机组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ent of performance,COP)为3.2,水箱的蓄冷量可以满足用户在白天峰电时段的需求.冬季典型日工况时夜间为空气源热泵耦合水源热泵制热蓄能模式,系统平均COP为2.3且能将蓄能水箱提升至57.5℃,蓄能水箱的蓄热量可满足办公建筑全
建筑热负荷通常在设计之初即被确定,然而随着建筑的使用以及室外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筑实际所需热负荷时刻变化,造成建筑热网热力失调,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建筑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首先基于能耗监测平台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对某建筑热力系统进行模型辨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热力入口智能调节方法的控制特性,并与传统PID控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建筑室内温度;与PID控制相比,在同等室外天气条件下,模型预测控制具
随着先进绿色技术与系统的应用推广,模型预测控制作为一种前馈控制方法,在暖通空调领域逐步得到重视,以弥补传统控制方法的不足.为了充分了解模型预测控制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暖通空调领域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本文阐述了暖通空调领域应用模型预测控制的意义,阐明了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其次,对比分析了白箱模型、灰箱模型和黑箱模型3种预测模型建立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模型预测控制中常用的优化算法,综合分析了模型预测控制在模拟仿真研究和实验测试研究的应用效果;最
本文基于TRNSYS开发了将动态水力工况与实时室内温度相结合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动态水力工况下,区域供热系统中各建筑物的热动态特性.通过将仿真数据与采集到的实际室内温度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通过运行验证后的仿真模型,证明了基于室内温度的低温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力工况下,各建筑热模型的最大误差为1.23℃,最大标准差为0.54℃;在采暖能耗方面该结果,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为5.1%,整个系统各个建筑的采暖能耗相对误差平均值不超过3%.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以满足
在现有的在室人数研究中,考虑到传感器数据中含有冗余信息,需在原始数据中提取出能反映在室人数变化的有效特征.传统研究方法中所采用的有效特征主要为时域特征,忽略了频域特征参数对模型的影响,导致输入参数缺乏由于在室人数变化而带来的瞬态变化(如频率变化)信息,从而限制了模型预测性能.针对此,本文提出在提取输入特征时除考虑时域信息之外,还应同时考虑频域信息.为实现该目标,本文采用小波分解提取包含时频信息的小波特征用于在室人数水平预测,进而提升模型预测在室人数水平性能.本文以在室人数研究中常用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
本文对夏热冬冷气候区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方法进行了分析,包括围护结构性能提升及空调系统替换的方式,采用DesignBuilder与EnergyPlus软件对某既有办公建筑进行模拟,并结合实际建筑能耗及室内热环境温度变化进行模型校正与对比验证.分别分析了仅提升围护结构性能与采用辐射供冷及顶部新风(Radiant Cooling and Fresh air system,RCF)系统替换原有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多联机系统,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system,VRF)在供冷季建筑
本文对国内外能耗基准研究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基于数据驱动的基准制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国内外研究工作的成果包括能耗基准在线评价工具和能耗限额标准.基准制定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方法,以及文献中用到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其它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现有能耗基准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十三五”期间,国家以重点城市为突破口,分3批将“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汾渭平原所属的43个城市纳入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给予不同规模的中央财政支持,有效推动了重点区域的清洁取暖和打赢蓝天保卫战进程.本文基于渐进决策模型,对“十三五”以试点城市为代表的清洁取暖工作进展、环境改善效果和潜在返煤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环境改善和实施难度分析的“十四五”清洁取暖重点城市筛选方法.通过建立不同城市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和城市实施难度指标,应用渐进分析决策模型,筛选出11个城市作为“十四五”清洁取暖新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