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80集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播出后掀起了阵阵收视狂潮,它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利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调侃戏谑,带给观众一道狂欢的娱乐大餐。而《武林外传》也对我们传统的戏剧形态——戏曲,有很多借鉴和学习,让观众眼前一亮。本文将对《武林外传》对中国戏曲的借鉴做出分析,以从中得到一些戏曲和电视剧结合的启示。
【关键词】武林外传;陌生化;戏曲元素
80集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自2005年末在央视8套播出后,反响强烈,一路受到观众的热捧,掀起阵阵收视狂潮。与以往的情景喜剧相比较,《武林外传》有很多创新之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在形式上打破了一般电视剧和传统经典电视剧的思路,成为当下电视剧中的一枝独秀。《武林外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用电脑界面的形式出字幕,借用武侠古装剧的情景,上演现代社会的世俗生活等等。在探究和总结《武林外传》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它博采众长为自己所用,利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调侃戏谑,带给观众一道狂欢的娱乐大餐。而《武林外传》对我们传统的戏剧形态--戏曲,也有很多借鉴和学习。
"间离效果"是《武林外传》最重要的美学特点之一:演员偶尔会突然"出戏",对着镜头直接向观众讲述,演员会对着摄像师说"这段掐了别播啊!!",甚至摄像师也出现在荧幕内,这就如同记录片中的"自省式"创作手法,提醒观众这只是在演戏,在看似无意却有意之间达到"间离"的审美效果。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主张演员和角色之间,观众和演员之间、观众和角色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要调整处理好演员、角色和观众三者的关系,使三者保持一定距离,处于"间离"状态,"间离效果"理论还认为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要防止观众与剧中人物在感情上完全融合一致。《武林外传》的导演极尽各种艺术手段使观众和演员、演员和角色之间产生"间离效果",把剧作陌生化,让观众眼前一亮,正如余匡复先生在《布莱希特论》一书中所讲:"陌生化就是要粉碎司空见惯,揭露不言而喻,摆脱麻木不仁。" 而我国传统的电视剧大多是遵循"体验派"的理论,力求让演员与角色合一,调动一切可能的因素让观众入戏,而《武林外传》所具有的"间离效果"是对我国常规电视剧的反叛,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将具有重大意义。但与其说《武林外传》是实践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不如说它是对中国古典艺术尤其是传统戏曲艺术手段的借鉴和学习。
事实上,中国戏曲艺术也具有"间离效果"美学特征:戏曲演员不是摹仿生活,而是实实在地做戏,把动作夸张变形成一定的程式,利用程式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情绪。《武林外传》中这种类程式性的内容比比皆是,侗湘玉一到关键时候就喊"我的神啊!",一到后悔就开始说自己的经典道白:"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一开始就不该嫁过来,我不嫁过来我的相公就不会死,我的相公不死我就不会沦落到今天的下场……",燕小六一到关键时候就喊:"有杀气!"、"照顾好我七舅姥爷!"这些在剧中反复出现的道白,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真是对生活夸张地艺术处理,再例如郭芙蓉与祝无双为了争取爱情而展开竞赛一节,就完全跳出了当时的情景和条件,上演了一段精彩的综艺大比拼,可谓精彩绝伦,别出心裁,让观众在剧情和生活中跳入跳出,反反复复,感受着陌生与熟悉地碰撞,它远离生活又回归生活,远离生活真实又回归艺术真实,始终是若即若离的状态,用古装剧的外在形式演绎现代故事,可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用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打动观众。《武林外传》就是这样以夸张的做戏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把戏做到极致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西方的传统话剧由于要造成生活的幻觉,它是只说不唱的,《武林外传》则借鉴中国戏曲艺术中的唱的方法,在剧中增加唱的内容,抒发感情,唱歌跳舞,演员有时甚至还超越剧情秀起流利的英语来,这种追求非常规、非生活化,正是给观众新奇感的地方,是对夸张的极度追求,"戏曲表演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杂技和舞蹈成分,所以格外重视动作的技艺性和观赏性,演出中常常插入各式各样的舞姿、身段、把式等特技动作。这些技艺,用得恰当,能把人物的心情以夸张的形式突现在观众眼前。" 《武林外传》就是借鉴了戏曲表演的这个美学特点,演员表演到动情处时便开始唱起深情的现代流行情歌,例如二十六集:"求休书小郭盼断肠,思佳人秀才伤透心"的一开始,就是一个时尚炫酷十足的MTV作品,音乐曲调和演唱风格采用现在最受年轻人欢迎以时尚为标签的rip形式,随意自如推拉摇移的镜头,主唱由在爱情中挣扎的男女主角担当,身着古装,表情落寞颓废,歌词虽然看似很符合失恋者的心绪,而放在古装剧中却十分搞笑:"一段感情就此结束,内心深处刹那之间感到好无助。很想问你,离开以后是否像我一样会有些难过。Aha! Hold on! Let me check the beat!……"在MTV结尾处,两人打了起来,身着导演入画:"这儿不要了,打起来了!……别打了!别打了!"无论是后来的"传销现象"还是"通下水道",这些都与古代的奇峡镇的生活格格不入,如此以来,导演就成功地利用剧情与情景的错位使观众对剧情有新奇感,进而产生陌生感,达到"间离效果",从而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这种极度的夸张使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开拓性和先锋性。然而在《武林外传》中,戏曲元素为叙事服务,有机地融入了情节,带有一定的叙事性,而且有一定的戏剧性,完全融入了剧情,丝毫不觉得突兀,这也是《武林外传》对戏曲的借鉴和学习成功的原因之一。
中国戏曲中的"间离效果"并不完全等同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中国戏曲讲究的是虚实相生的诗情画意,而非布莱希特主张的是所谓理性的批判的距离。我国传统的电视剧作追随西方戏剧,以模仿再现生活为手段,要求作品表现生活,贴近生活,再现生活,是写实的艺术;而中国戏剧是写意的艺术,讲究临摹,多夸张和变形,戏曲表演在这种艺术观的指导下以一当十,在有限的舞台上就可以表现无限的大千世界。戏曲的传情达意是通过形式美来实现的:舞蹈,服饰,声乐等。《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真正领会并实践了戏曲的这种美学精神:《武林外传》的形式简直可以用"花哨"来概括,从电脑界面出字幕到用戏曲插科打诨似的小片段隔段再到人物调侃搞笑的网络语言对白,从章回体小说式的分集形式到中国山水画的应用再到现代技术手段的有机融入,在内容上,《武林外传》也一改往日武侠剧的严肃高贵姿态,以世俗凡人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还向传统的电视剧作发出了挑战,以娱乐大众为自己的路子,并一路受到观众的追捧!剧中大量使用了现代流行话语和地方方言,其中的方言有河南话,陕西话,江苏话,上海话等,各种地方语言融合交汇,妙趣横生,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和广告词:"白驼山壮骨粉,青春的粉…"DV 机的使用,莫小贝新闻出镜,这些元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剧作的喜剧色彩,这种错位和夸张使作品陌生化,在亦虚亦实之间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效果。
剧作的两种创作思路:一、设置悬念,情节环环相扣,牵着观众的心魂儿,注重情节和矛盾的设计和变化发展,观众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事情的真相和故事的结局,例如《后窗》《蝴蝶梦》。二、表现的艺术,情节和结果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创作者用怎样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传达创作意图,让观众产生美感,从而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戏曲就属于这种类型,带有很强的表演性,演员的表演水平直接决定作品的成败。《武林外传》的创作思路类似于戏曲,走的也是第二条艺术道路。另外,它运用得最多的戏剧技巧就是戏曲中的"抖包袱","撒谎--漏馅儿"等戏曲表现技巧,它们也是喜剧的生命线。其中的"吃了吐",郭芙蓉说书,段落中间的小片段都是对戏曲元素的借鉴。现代舞,综艺比赛,就如同戏曲表演中的"做"和"打",是该剧的看点,亮点,也是导演的功力和才思体现之处。
【参考文献】
[1]《导演的话》 黄佐临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79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布莱希特论》 余匡复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2004年6月第2次印刷
【关键词】武林外传;陌生化;戏曲元素
80集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自2005年末在央视8套播出后,反响强烈,一路受到观众的热捧,掀起阵阵收视狂潮。与以往的情景喜剧相比较,《武林外传》有很多创新之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在形式上打破了一般电视剧和传统经典电视剧的思路,成为当下电视剧中的一枝独秀。《武林外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用电脑界面的形式出字幕,借用武侠古装剧的情景,上演现代社会的世俗生活等等。在探究和总结《武林外传》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它博采众长为自己所用,利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调侃戏谑,带给观众一道狂欢的娱乐大餐。而《武林外传》对我们传统的戏剧形态--戏曲,也有很多借鉴和学习。
"间离效果"是《武林外传》最重要的美学特点之一:演员偶尔会突然"出戏",对着镜头直接向观众讲述,演员会对着摄像师说"这段掐了别播啊!!",甚至摄像师也出现在荧幕内,这就如同记录片中的"自省式"创作手法,提醒观众这只是在演戏,在看似无意却有意之间达到"间离"的审美效果。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主张演员和角色之间,观众和演员之间、观众和角色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要调整处理好演员、角色和观众三者的关系,使三者保持一定距离,处于"间离"状态,"间离效果"理论还认为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要防止观众与剧中人物在感情上完全融合一致。《武林外传》的导演极尽各种艺术手段使观众和演员、演员和角色之间产生"间离效果",把剧作陌生化,让观众眼前一亮,正如余匡复先生在《布莱希特论》一书中所讲:"陌生化就是要粉碎司空见惯,揭露不言而喻,摆脱麻木不仁。" 而我国传统的电视剧大多是遵循"体验派"的理论,力求让演员与角色合一,调动一切可能的因素让观众入戏,而《武林外传》所具有的"间离效果"是对我国常规电视剧的反叛,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将具有重大意义。但与其说《武林外传》是实践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不如说它是对中国古典艺术尤其是传统戏曲艺术手段的借鉴和学习。
事实上,中国戏曲艺术也具有"间离效果"美学特征:戏曲演员不是摹仿生活,而是实实在地做戏,把动作夸张变形成一定的程式,利用程式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情绪。《武林外传》中这种类程式性的内容比比皆是,侗湘玉一到关键时候就喊"我的神啊!",一到后悔就开始说自己的经典道白:"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一开始就不该嫁过来,我不嫁过来我的相公就不会死,我的相公不死我就不会沦落到今天的下场……",燕小六一到关键时候就喊:"有杀气!"、"照顾好我七舅姥爷!"这些在剧中反复出现的道白,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真是对生活夸张地艺术处理,再例如郭芙蓉与祝无双为了争取爱情而展开竞赛一节,就完全跳出了当时的情景和条件,上演了一段精彩的综艺大比拼,可谓精彩绝伦,别出心裁,让观众在剧情和生活中跳入跳出,反反复复,感受着陌生与熟悉地碰撞,它远离生活又回归生活,远离生活真实又回归艺术真实,始终是若即若离的状态,用古装剧的外在形式演绎现代故事,可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用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打动观众。《武林外传》就是这样以夸张的做戏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把戏做到极致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西方的传统话剧由于要造成生活的幻觉,它是只说不唱的,《武林外传》则借鉴中国戏曲艺术中的唱的方法,在剧中增加唱的内容,抒发感情,唱歌跳舞,演员有时甚至还超越剧情秀起流利的英语来,这种追求非常规、非生活化,正是给观众新奇感的地方,是对夸张的极度追求,"戏曲表演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杂技和舞蹈成分,所以格外重视动作的技艺性和观赏性,演出中常常插入各式各样的舞姿、身段、把式等特技动作。这些技艺,用得恰当,能把人物的心情以夸张的形式突现在观众眼前。" 《武林外传》就是借鉴了戏曲表演的这个美学特点,演员表演到动情处时便开始唱起深情的现代流行情歌,例如二十六集:"求休书小郭盼断肠,思佳人秀才伤透心"的一开始,就是一个时尚炫酷十足的MTV作品,音乐曲调和演唱风格采用现在最受年轻人欢迎以时尚为标签的rip形式,随意自如推拉摇移的镜头,主唱由在爱情中挣扎的男女主角担当,身着古装,表情落寞颓废,歌词虽然看似很符合失恋者的心绪,而放在古装剧中却十分搞笑:"一段感情就此结束,内心深处刹那之间感到好无助。很想问你,离开以后是否像我一样会有些难过。Aha! Hold on! Let me check the beat!……"在MTV结尾处,两人打了起来,身着导演入画:"这儿不要了,打起来了!……别打了!别打了!"无论是后来的"传销现象"还是"通下水道",这些都与古代的奇峡镇的生活格格不入,如此以来,导演就成功地利用剧情与情景的错位使观众对剧情有新奇感,进而产生陌生感,达到"间离效果",从而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这种极度的夸张使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开拓性和先锋性。然而在《武林外传》中,戏曲元素为叙事服务,有机地融入了情节,带有一定的叙事性,而且有一定的戏剧性,完全融入了剧情,丝毫不觉得突兀,这也是《武林外传》对戏曲的借鉴和学习成功的原因之一。
中国戏曲中的"间离效果"并不完全等同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中国戏曲讲究的是虚实相生的诗情画意,而非布莱希特主张的是所谓理性的批判的距离。我国传统的电视剧作追随西方戏剧,以模仿再现生活为手段,要求作品表现生活,贴近生活,再现生活,是写实的艺术;而中国戏剧是写意的艺术,讲究临摹,多夸张和变形,戏曲表演在这种艺术观的指导下以一当十,在有限的舞台上就可以表现无限的大千世界。戏曲的传情达意是通过形式美来实现的:舞蹈,服饰,声乐等。《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真正领会并实践了戏曲的这种美学精神:《武林外传》的形式简直可以用"花哨"来概括,从电脑界面出字幕到用戏曲插科打诨似的小片段隔段再到人物调侃搞笑的网络语言对白,从章回体小说式的分集形式到中国山水画的应用再到现代技术手段的有机融入,在内容上,《武林外传》也一改往日武侠剧的严肃高贵姿态,以世俗凡人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还向传统的电视剧作发出了挑战,以娱乐大众为自己的路子,并一路受到观众的追捧!剧中大量使用了现代流行话语和地方方言,其中的方言有河南话,陕西话,江苏话,上海话等,各种地方语言融合交汇,妙趣横生,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和广告词:"白驼山壮骨粉,青春的粉…"DV 机的使用,莫小贝新闻出镜,这些元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剧作的喜剧色彩,这种错位和夸张使作品陌生化,在亦虚亦实之间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效果。
剧作的两种创作思路:一、设置悬念,情节环环相扣,牵着观众的心魂儿,注重情节和矛盾的设计和变化发展,观众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事情的真相和故事的结局,例如《后窗》《蝴蝶梦》。二、表现的艺术,情节和结果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创作者用怎样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传达创作意图,让观众产生美感,从而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戏曲就属于这种类型,带有很强的表演性,演员的表演水平直接决定作品的成败。《武林外传》的创作思路类似于戏曲,走的也是第二条艺术道路。另外,它运用得最多的戏剧技巧就是戏曲中的"抖包袱","撒谎--漏馅儿"等戏曲表现技巧,它们也是喜剧的生命线。其中的"吃了吐",郭芙蓉说书,段落中间的小片段都是对戏曲元素的借鉴。现代舞,综艺比赛,就如同戏曲表演中的"做"和"打",是该剧的看点,亮点,也是导演的功力和才思体现之处。
【参考文献】
[1]《导演的话》 黄佐临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79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布莱希特论》 余匡复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2004年6月第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