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前卫美术在艺术思想、表现手法、题材形式等方面颠覆着传统审美理念。传统的不一定是落后的,但却受到求新求异的现代前卫美术的冲击。前卫美术作品标新立异,勇于尝试与时代潮流相悖的东西,他们离开传统美学思想,力图用全新的理论创作新的美术。
  【关键词】现代前卫美术;传统审美理论;颠覆
  
  东西方的传统艺术,虽然其审美观有所不同,但都是一种张扬美的艺术,是一种审美的艺术。以古希腊文化为渊源的西方传统审美观念认为美就是能生动逼真地反映事物的真实,表达人物的强健、风景的美丽等,西方的雕塑、绘画等艺术样式就是以此为追寻目标。焦点、透视、比例、投影、黄金分割律等都出现在西方的艺术表现实践中。而中国的传统审美观认为,天地之间有一种化生万物的"道",它是美的根源,是天地之大美。中国传统审美要求"内敛",这也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总之传统艺术表达的都是一种和谐之美,向往美善相乐,追求审美思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20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提高,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也随之得到提高。而反映在艺术上的是人们不再满足传统美术的形式,他们希望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20世纪50年代以来,"前卫艺术"主要是指从艺术史上出现以波普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为标志的具有前卫性、先锋性的艺术流派;在中国则指改革开放后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所发生的具有前卫性的种种艺术。
  现代前卫美术的出现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压力的增加等,让人们的传统自我意识、审美意识、社会意识无所适从,现实生活的改变用一成不变的传统理论是无法解释的。于是在艺术领域,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合适的表现现实生活的方式。当美术作品进入现代性以后,产生了一批被人们统称为前卫美术的作品,这些作品背离和反叛传统,追求个性,追求差异,体现自我,表现各种哲学思想理念。有些作品发展到后来变得扭曲和怪诞,从根本上脱离了我们自身相应的文化语境。一些现代前卫画家也被看成是艺术界的"另类",不休边幅的大胆创作手法,有许多不能用常理去理解。一些现代前卫美术变成了非常刺目的不和谐形式,甚至惊世骇俗,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审美理论。在美术领域上承受着社会各界的舆论,人们对其看法可以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首先,现代前卫美术在艺术思想上与传统背离。
  毕加索说"艺术没变,变的是人们的思想"。成功的艺术作品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艺术家创作观念的创新,创作思想在发生根本的变化,艺术家视野不断扩展到视觉各领域,表现模糊的内容,引进禁止的题材,制造真幻的场景,创造新奇的形式,形成怪诞的风格等等关键都在于观念的转变。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与传统的审美理论的决裂有着必然的发展趋势,决定这种趋势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古希腊罗马崇高美学精神、中世纪神性美学精神以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精神,传统的审美规则和伦理道德,不能使人们摆脱社会生活和精神所带来的恐惧和压力。传统审美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前卫艺术中几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现代艺术五花八门,不管是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达达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等艺术派别,都有自己的艺术主张,都看到了传统的不足,都意识到一味地传承传统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在不满传统的
  情况下作出了强有力的反映,在作品上另辟蹊径、标新立异。
  透过现代艺术形式的纷繁,出现众多异于传统审美的而以审丑为主的现代艺术。一些美术作品变成了非常刺目的不和谐形式。马尔库塞认为"艺术不再是审美,艺术变成了反抗"。艺术变成了一种"反抗"的艺术,不再是歌颂过去生活的美好,而表现出比生活更加丑陋。人们面对潮流迭起、异于传统审美、反叛的、以审丑为主的现代艺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现代艺术审丑的争执至今没有停息。立体派画的人三只眼睛,画的自然环境是恐惧的、阴森森的;野兽派的绘画,变形夸张,表现出对战争的恐惧和对生活的恐惧。艺术告别审美而成为审"丑"。在中国,在这些以"丑化"为目的的画面上,中国普通人无论年龄大小、个体还是群体一概用"傻"、"暴"、"呆"的图像符号来表达;对中国已故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形象也乱加歪曲,怎么"丑"就怎么来。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英国YBA不仅是当代艺术的代表,而且引领着整个世界当代艺术的潮流。英国当代艺术家用偶像破坏式的作品,用令人震惊的方式,试图揭露的是隐藏在全球化旗帜下的垄断经济、强权政治、僵化的艺术体制和物质社会之中的更深层的暴力。其代表人物赫斯特抛弃了所有空洞枯燥的哲学观念,特别是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理论,以波普式的贴近大众趣味的叙事手法和图像语言,取代那些拒人千里之外的抽象概念。赫斯特和YBA探讨了西方黑色文化和前卫艺术中关于生命的意义、上帝的存在和死亡的极限等终极问题,他们通常以更直接的反正统的方式介入生活,刺激你的神经,吸引你的眼球,迫使你去思考你也许从没有想过也从不愿意去想的问题。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讲求一种整体的美,艺术给人的感觉首先该是美的和善的,她应透着人性的温暖和人生的憧憬。理解传统艺术作品是有章可循的,即使对同一个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也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有太大的偏差。而在在前卫美术作品中,读起来是比较难的,你几乎不能参透作者的意图或想法。比如何森的绘画作品《执镜的快意》让人觉得怪诞另类,试图通过他的绘画去表达新一代人在九十年代后期的一种自我结构的表象,一种混杂性和自我矛盾的特征,它集青春感伤、后意识形态的虚无感、享乐主义以及消费的物质主义于一身,绘画似乎成了在美学上的一种个人逃亡。
  其次,现代前卫美术的表现手法五花八门,在题材形式上颠覆传统。
  在形式上的革命,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前卫美术颠覆传统最重要的创举,也是现代主义各风格流派最具共性的一个特征。
  前卫美术作品强烈地突出艺术的个性张扬和表现内心虚无的精神世界。在艺术创作的题材上,色情、暴力、死亡、血腥和暴露隐私等成了前卫艺术家表现的重要题材,有人表现血淋淋的婴儿,有人专门画男女交配,有人专门恶搞明星,有人专门丑化伟人、英雄,希望剥落他们的政治光环等,描绘自己玩世不恭的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全颠覆传统审美观念。
  在中国的传统审美中,性是隐晦的,是不能外现的,所以对裸露的女性身体的描绘便成为了前卫艺术。长期以来,中国人对自身的身体美的展示总是含蓄的,不外露,对于女性尤其如此,所以女人的身体是不能外露的。而在前卫艺术那里,女性裸露的身躯是美的主要表达方式,画家笔下的女性,其身体上的衣服越来越少,甚至片甲不留。2006年傅小石没骨人体画展在苏州美术馆举行,其中《名著中的性幻境》系列画作,由于取材于《金瓶梅》、《肉蒲团》、《浮世绘》、《十日谈》等中外名著中的性爱情节,且表现手法完全写实,引起了画界的强烈震撼。
  在南京举行的所谓"实验空间"现代艺术展,成都美院的一位女生竟自拍下体展出,并且本人还站在作品前以表明"那就是我身上的"。展览上还悬挂着巨大的男性生殖"器物",众多美院女生搂抱着这些"器物"。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大街的一家餐厅,一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将洗手池做成女性下身的造型,顾客洗手时身体要紧贴"臀部",并且将洗手池做得造型暧昧。不久前,某艺术家赤裸裸表现性爱的雕塑作品在798艺术区展览了不到两天,就被有关部门封杀而撤下,原因是这些作品"有伤风化"。
  在目前,有没有真正的"前卫"艺术,姑且不说。不少标榜以"前卫"的美术作品,求新求异,认为"新"才是创造,只有"异"才是先锋,只有"破坏"才是最终目的。借艺术之名,行破坏之实。
  前卫美术作品最勇于尝试与时代潮流相悖的东西,他们离开传统美学思想,力图用全新的理论创作新的美术,印证这种理论的作品什么都有,于是脏、乱、丑陋、恐怖、绝望、残酷以及一切畸形的形象,无论是具象的或是抽象的,都进入了美术的领域,尽管这些作品还不一定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希望能带来一丝震惊和反省,著名评论家王愚先生说:"现代艺术终将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前卫艺术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没有前卫艺术,艺术本身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就不能更好地发展,就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艺术的追求。从艺术的生命宗旨来看,它的创新精神和敢与上千年的传统给予颠覆的勇气还是值得学习的。
  艺术家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大多数人需要时间赶上去。很多前卫美术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被理解,也许就是在这种审美的障碍里激发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范梦.《西方美术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
  [3]崔庆忠.《现代派美术史话》.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刘淳.《中国前卫艺术》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5]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潘知常.《反美学》学林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施汴彬,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艺美术师,现就读苏州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中年级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型的过渡期,作为班主任,应时刻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在此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本文就笔者在工作中搜索、积累的班主任工作笔录谈谈心得。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班主任;过渡期教学    小学阶段分低、中、高年级三个学段。其中,三年级是一个转型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新一代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教学有机整合的必要性出发,两者有机整合的方法与注意问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整合教学活动平台中的实践操作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整合平台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
期刊
【摘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科技语体是其典型语言特色。本文从诗化语言的角度出发,探究在说明文中适当地运用诗化语言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诗化语言;说明文;学习兴趣;审美思维;交流体悟    日常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对说明文的学习抱有一种排斥和抵触的心理,这是由说明文重抽象介绍、轻感性表达的文体特点决定的。我们的教师在解读说明文的时候,更多的是以干枯的科学和实用性语言去讲解,而不
期刊
【摘要】烙画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今在政府和民间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推陈出新,把烙画艺术推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在烙画的创作中,要从构图、布势、主宾、疏密、虚实、开合、空白、对比、均衡、色彩、背景、装饰性、题款及钤印等诸多方面入手去考量,让当代烙画艺术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民间艺术;对比;均衡;装饰性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古中国一种极其珍贵
期刊
【摘要】《幸运儿吉姆》是英国作家金斯利.艾米斯最有名的作品,讲述了下层阶级吉姆意想不到的得到幸运的故事。发表于《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这篇书评多角度的评价了这部小说。本文试图总结在翻译这篇书评时新历史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各种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吉姆;翻译技巧    一个合格的翻译家不仅要精通外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从事一项具体的翻译工作时还应有积极认真,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这
期刊
【摘要】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尽管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自然景物作为绘画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关键词】西方风景画;中国山水画;意境;形象;气韵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尽管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自然景物作为绘画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因中国与欧洲的文化各自发展的不同而产生,也就是说,山水画与风景画是随着各自文化的变迁而演变的,形成
期刊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永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对其解释,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积极进步的儒家思想。其思想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意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如本文所要论述的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立之不朽的思想,其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
期刊
【摘要】在布满钢筋混凝土的繁华都市中,每个人都渴望压力远离自己,而现实的生存处境告诉我们,只有恰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才是最好的办法。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形象已不再是国民劣根性的代言人。对其重新塑造,结合时代精神来诠释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阿Q;现代生存困境;现代精神    在鲁迅的诸多作品中,《阿Q正传》是唯一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古今中外对此众说纷纭的人物形象-
期刊
【摘要】作者对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并阐释了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以及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对策,提倡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逆反心理;消除;因素    一提到现在的初中生,人们不免会摇头咂舌:现在的初中生,难管呐!你叫他上东他上西,你叫他打鼓他念经。何处此言,是因为现在一些学生常滋生"逆反心理",故意违反校规校纪,和你唱反调,令老师家长大伤脑筋。
期刊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双方互动交流,双管齐下,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过,本文通过互动教学的阐释及本人浅解,以教学双方如何配合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主体作用及自我能力为主线,简单论述互动教学的实际操作模式。  【关键词】互动教学;兴趣培养;以人为本;主体作用;自我能力    "互动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