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能突显独立学院“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专业教学改革之路可以从材控专业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特色方面进行探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上,应使课程体系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课堂教学改革上,要严把课程质量、开展多方位教学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实践环节上,应指导与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动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31-03
1999年,獨立学院首次出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如今,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众多独立学院的共识,众多独立学院也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受生源素质、学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如果人才培养的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那么其培养出的学生将不具备特色优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低。独立学院要想体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提高“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培养计划、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而发挥专业特色,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一、以应用型为基础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突显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材控专业重新修订了培养计划。新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能够适应的行业部门及岗位群,强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并积极探索、引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新模式,制定了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成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突显“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点,新修培养计划实行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本科层次“3+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前三学期学生以校内教学为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采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1”是指最后一年把学生送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培养学生的行业职业技能和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新版培养计划以本专业生源素质为出发点,减少了毕业学分数,缩减了一些基础必修课的学时,减少了基础选修课的学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增加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学分中所占的比例;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开课学期,改善了旧版中四年课程开设前多后少,学生学习负担前紧后松的状况;优化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比例关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以“有用、够用、适用”为原则,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缩减了部分基础必修课程的授课学时,如:高等数学由原来的200学时缩减为162学时;大学物理由原来的120学时缩减为70学时;提高了专业必修课程的学分比例,并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两门专业课程为核心开展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此外,紧跟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注重计算机在模具设计方面的应用,以AutoCAD、Pro/E、UG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为基础设立了与模具二维和三维设计、模拟、制造等方面相关的课程,如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模具加工CAD/CAM基础等。
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我们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目的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从职位的谋求者变成岗位的创造者。开设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型企业财务管理等创新创业类课程共4学分。通识选修课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均采用尔雅课程教学,由学生自行上网学习,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明显。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分散到第一、第三、第五、第六个学期开设,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求学过程。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们以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构建和完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我们还增大了课外、课内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使这三项的学分之和占毕业学分的比例达25%以上。新修人才培养计划实施“3+1”的模式,延长了毕业实习的周数,最后一学年以学生的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主,这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使其能够利用大学最后一年的时间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找工作。
二、开展多方位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高等教育最传统、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模式之一。只有通过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培养计划目标完美融入课堂之中,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在理论知识的吸收上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退缩,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本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性格活泼、思维开阔、动手能力强、乐于吸纳新观点和新事物。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入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建立了专业教师“一师一课”制度,计划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实现列入“一师一课”工程的课程教学质量全部达到合格以上课程标准,其中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优质课程标准。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在授课内容上,要区分重点、难点和一般知识点,避免出现重点不清、满堂灌的现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除了撰写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进度表之外,我们还从学生对课程应掌握什么的角度编写了课程学习指导单,内容涵盖了每章节的学习目标、知识点、参考书籍和习题等内容。学习指导单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的知识板块,并辅助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注重学习的迁移。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引用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通过承接先前知识点创设学习情境,解决重点、难点内容,最终引出后续知识点的方式规划好学生学习的路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进而提升他们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我们注重立体化教学模式,通过PPT和Prezi课件、播放视频、Flash动画等方式演示课程内容,将书本的文字内容转化成动态的、直观的、立体的、更容易理解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堂授课上采用讲授式和引导式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交流。对于重难点内容,教师会配以工程实例讲解,避免知识过于抽象化,并通过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最后,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做好课堂外延。有限的教学空间及40分钟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针对学生接受信息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以及习惯于“即插即用”的学习方式,将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Prezi和Camtasia Studio软件将每章的重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程,并按课程教学进度上传至班级QQ群中供学生自行下载观看。此外,教师应发挥微课“短、精、趣”的特点,在10分钟内对知识点进行有趣、精辟的讲解,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学生可利用网络便捷化的特点,随时随地观看微课,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随时暂停、重复播放直至理解内容为止。教师定期通过网络在班级群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供学生探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这种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更便利,他们学习的参与性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三、重视“工程应用”,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仅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工程应用,导致理论与应用脱节、教学枯燥、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无用,用人单位觉得毕业生应用能力不强。因此,本专业重视“工程应用”,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师紧跟行业动态,将工程实例融入授课内容之中,做到理论和实际双向连接。有的课程直接在实验室中完成教学,教师讲明知识点,学生即学即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整合,这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我们还进一步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评定上不单只考虑到课率和作业成績,而是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课上回答问题表现、课外观看微课程和参与讨论的表现等情况按权重分配综合计算平时成绩。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这能使本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能够在企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生产管理等工作外,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创业,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在创业方面,本专业学生参与的创业团队有的成立了注册资金100万的科技公司,主营电子科技开发等业务,有的在学院经营着广西首家“图书咖啡馆”品牌店,并获得 “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在创业创新课题申报上,本专业学生负责的《3D帝惟模具设计工作室-3D打印与快速模具设计》项目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本专业学生还发挥所学专业优势,以《机械制造技术的夹具应用》、《冲压、注射模具模型设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在冲裁模具中的应用》为课题参加学院举办的班级特色活动,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学生在参与这类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思考的面更广了,同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其具备较强的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的能力,能将高尖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经济利益。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应用型为基础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应比原来单一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更合理、实践能力更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应更好,适应性应更强。本文从培养计划修订、课堂教学改革、课外实践情况等方面阐述了我院材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情况。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效调动了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了他们对课程的深度思考,在夯实他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70-74.
[2] 孙素芹,顾永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架构与依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2(9):77-80.
[3] 陈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4):81-84.
[4] 苗雨君.浅谈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J].职业时空,2013(4):89-91.
[5] M.戴维.梅里尔,盛群力,何珊云,等.首要教学原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6):7-13.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31-03
1999年,獨立学院首次出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如今,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众多独立学院的共识,众多独立学院也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受生源素质、学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如果人才培养的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那么其培养出的学生将不具备特色优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低。独立学院要想体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提高“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培养计划、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而发挥专业特色,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一、以应用型为基础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突显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材控专业重新修订了培养计划。新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能够适应的行业部门及岗位群,强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并积极探索、引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新模式,制定了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成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突显“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点,新修培养计划实行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本科层次“3+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前三学期学生以校内教学为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采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1”是指最后一年把学生送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培养学生的行业职业技能和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新版培养计划以本专业生源素质为出发点,减少了毕业学分数,缩减了一些基础必修课的学时,减少了基础选修课的学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增加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学分中所占的比例;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开课学期,改善了旧版中四年课程开设前多后少,学生学习负担前紧后松的状况;优化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比例关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以“有用、够用、适用”为原则,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缩减了部分基础必修课程的授课学时,如:高等数学由原来的200学时缩减为162学时;大学物理由原来的120学时缩减为70学时;提高了专业必修课程的学分比例,并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两门专业课程为核心开展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此外,紧跟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注重计算机在模具设计方面的应用,以AutoCAD、Pro/E、UG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为基础设立了与模具二维和三维设计、模拟、制造等方面相关的课程,如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模具加工CAD/CAM基础等。
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我们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目的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从职位的谋求者变成岗位的创造者。开设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型企业财务管理等创新创业类课程共4学分。通识选修课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均采用尔雅课程教学,由学生自行上网学习,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明显。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分散到第一、第三、第五、第六个学期开设,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求学过程。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们以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构建和完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我们还增大了课外、课内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使这三项的学分之和占毕业学分的比例达25%以上。新修人才培养计划实施“3+1”的模式,延长了毕业实习的周数,最后一学年以学生的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主,这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使其能够利用大学最后一年的时间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找工作。
二、开展多方位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高等教育最传统、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模式之一。只有通过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培养计划目标完美融入课堂之中,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在理论知识的吸收上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退缩,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本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性格活泼、思维开阔、动手能力强、乐于吸纳新观点和新事物。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入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建立了专业教师“一师一课”制度,计划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实现列入“一师一课”工程的课程教学质量全部达到合格以上课程标准,其中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优质课程标准。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在授课内容上,要区分重点、难点和一般知识点,避免出现重点不清、满堂灌的现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除了撰写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进度表之外,我们还从学生对课程应掌握什么的角度编写了课程学习指导单,内容涵盖了每章节的学习目标、知识点、参考书籍和习题等内容。学习指导单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的知识板块,并辅助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注重学习的迁移。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引用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通过承接先前知识点创设学习情境,解决重点、难点内容,最终引出后续知识点的方式规划好学生学习的路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进而提升他们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我们注重立体化教学模式,通过PPT和Prezi课件、播放视频、Flash动画等方式演示课程内容,将书本的文字内容转化成动态的、直观的、立体的、更容易理解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堂授课上采用讲授式和引导式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交流。对于重难点内容,教师会配以工程实例讲解,避免知识过于抽象化,并通过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最后,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做好课堂外延。有限的教学空间及40分钟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针对学生接受信息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以及习惯于“即插即用”的学习方式,将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Prezi和Camtasia Studio软件将每章的重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程,并按课程教学进度上传至班级QQ群中供学生自行下载观看。此外,教师应发挥微课“短、精、趣”的特点,在10分钟内对知识点进行有趣、精辟的讲解,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学生可利用网络便捷化的特点,随时随地观看微课,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随时暂停、重复播放直至理解内容为止。教师定期通过网络在班级群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供学生探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这种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更便利,他们学习的参与性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三、重视“工程应用”,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仅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工程应用,导致理论与应用脱节、教学枯燥、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无用,用人单位觉得毕业生应用能力不强。因此,本专业重视“工程应用”,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师紧跟行业动态,将工程实例融入授课内容之中,做到理论和实际双向连接。有的课程直接在实验室中完成教学,教师讲明知识点,学生即学即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整合,这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我们还进一步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评定上不单只考虑到课率和作业成績,而是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课上回答问题表现、课外观看微课程和参与讨论的表现等情况按权重分配综合计算平时成绩。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这能使本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能够在企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生产管理等工作外,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创业,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在创业方面,本专业学生参与的创业团队有的成立了注册资金100万的科技公司,主营电子科技开发等业务,有的在学院经营着广西首家“图书咖啡馆”品牌店,并获得 “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在创业创新课题申报上,本专业学生负责的《3D帝惟模具设计工作室-3D打印与快速模具设计》项目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本专业学生还发挥所学专业优势,以《机械制造技术的夹具应用》、《冲压、注射模具模型设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在冲裁模具中的应用》为课题参加学院举办的班级特色活动,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学生在参与这类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思考的面更广了,同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其具备较强的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的能力,能将高尖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经济利益。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应用型为基础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应比原来单一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更合理、实践能力更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应更好,适应性应更强。本文从培养计划修订、课堂教学改革、课外实践情况等方面阐述了我院材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情况。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效调动了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了他们对课程的深度思考,在夯实他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70-74.
[2] 孙素芹,顾永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架构与依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2(9):77-80.
[3] 陈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4):81-84.
[4] 苗雨君.浅谈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J].职业时空,2013(4):89-91.
[5] M.戴维.梅里尔,盛群力,何珊云,等.首要教学原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6):7-13.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