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充分掌握本辖区人群中乙肝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查检验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对每个确定的对象进行乙肝三系血清学检测,统计学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6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38.99%,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率为1.26%,,e抗原/e抗体阳性率为1.57%。结论:1992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后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显著,乙型肝炎病毒属于感染性较强的病毒当前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调查分析
为掌握本辖区不同年龄段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更好的开展乙肝免疫规划,控制乙肝感染率,特开展乙肝感染情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的抽取
在澉浦镇13个村中随机抽取1个村,人群调查数量:按照1-6岁(2003-2008年间出生儿童)、7-17岁(1992-2002年出生学生)和18-59岁(1950-1991年间出生人群)三个年龄组。
1.2调查方法
结合新农合农民体检,采集18-59岁人群全血5ml,160名,并进行乙肝病史询问。书面通知1-6岁及7-17岁儿童,采集1-6岁组60名儿童3ml全血和90名7-17岁人群3ml全血。
1.3实验室检测
用ELISA方法对血标本进行检测,检验科对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分离血清后乙肝三系定性检测,检测项目: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Ab)。
1.4数据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1-59岁人群共318人,并对318人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血检测,其中 1~6岁58人,7~17岁93人,18~59岁167人,男157人,女161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7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38.99%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率为1.26%,e抗原/e抗体阳性率为1.57%。
2.2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肝免疫情况
、 比较三个年龄段,HBsAg(χ2 =7.94,P<0.05)随年龄段增加而升高,HBsAb(χ2 =96.31,P<0.05)随年龄段增加而减低;HBcAb(χ2=0.13,P>0.05)、HBeAg/HBeAb(χ2=1.81,P>0.05)三年龄段均无明显差异。
、 比较1~17岁和18~59岁二个年龄段HBsAg(χ2 =7.27,P<0.05)、HBsAb(χ2 =89.63,P<0.05)有明显差异;HBcAb(χ2=0.01,P>0.05)、HBeAg/HBeAb(χ2=1.54,P>0.05)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3.1我国乙肝防治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全国 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浙江省海盐县属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乙肝感染率相对较全国低。我国为HBV感染的高流行区,大约有7~8亿人群感染过乙肝,其中10%约17 000万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2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明显,1992年以后年龄段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HBsAb阳性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我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的控制目标也基本实现。
3.3由于本次调查样本有限以及其他原因,所得的数据于其他文献有一定的误差,其正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总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全球性的健康威胁,为了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是主要的预防手段。必须对新生儿及新生儿以外人群同时实施乙肝疫苗的接种,尤其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是预防控制的重点。只有切实把好计划免疫关,加强干预措施(如定期监测、规范接种程序、注射方法等)才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的感染率,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园生,王晓军,梁晓峰,等.中国中西部地区乙型病毒肝炎流行现状[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4):246-249.
[2]庄辉.加强对新生儿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376.
[3]康峰.江苏省丰县赵庄镇人群乙肝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月刊》2010第5期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调查分析
为掌握本辖区不同年龄段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更好的开展乙肝免疫规划,控制乙肝感染率,特开展乙肝感染情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的抽取
在澉浦镇13个村中随机抽取1个村,人群调查数量:按照1-6岁(2003-2008年间出生儿童)、7-17岁(1992-2002年出生学生)和18-59岁(1950-1991年间出生人群)三个年龄组。
1.2调查方法
结合新农合农民体检,采集18-59岁人群全血5ml,160名,并进行乙肝病史询问。书面通知1-6岁及7-17岁儿童,采集1-6岁组60名儿童3ml全血和90名7-17岁人群3ml全血。
1.3实验室检测
用ELISA方法对血标本进行检测,检验科对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分离血清后乙肝三系定性检测,检测项目: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Ab)。
1.4数据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1-59岁人群共318人,并对318人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血检测,其中 1~6岁58人,7~17岁93人,18~59岁167人,男157人,女161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7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38.99%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率为1.26%,e抗原/e抗体阳性率为1.57%。
2.2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肝免疫情况
、 比较三个年龄段,HBsAg(χ2 =7.94,P<0.05)随年龄段增加而升高,HBsAb(χ2 =96.31,P<0.05)随年龄段增加而减低;HBcAb(χ2=0.13,P>0.05)、HBeAg/HBeAb(χ2=1.81,P>0.05)三年龄段均无明显差异。
、 比较1~17岁和18~59岁二个年龄段HBsAg(χ2 =7.27,P<0.05)、HBsAb(χ2 =89.63,P<0.05)有明显差异;HBcAb(χ2=0.01,P>0.05)、HBeAg/HBeAb(χ2=1.54,P>0.05)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3.1我国乙肝防治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全国 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浙江省海盐县属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乙肝感染率相对较全国低。我国为HBV感染的高流行区,大约有7~8亿人群感染过乙肝,其中10%约17 000万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2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明显,1992年以后年龄段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HBsAb阳性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我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的控制目标也基本实现。
3.3由于本次调查样本有限以及其他原因,所得的数据于其他文献有一定的误差,其正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总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全球性的健康威胁,为了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是主要的预防手段。必须对新生儿及新生儿以外人群同时实施乙肝疫苗的接种,尤其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是预防控制的重点。只有切实把好计划免疫关,加强干预措施(如定期监测、规范接种程序、注射方法等)才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的感染率,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园生,王晓军,梁晓峰,等.中国中西部地区乙型病毒肝炎流行现状[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4):246-249.
[2]庄辉.加强对新生儿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376.
[3]康峰.江苏省丰县赵庄镇人群乙肝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月刊》2010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