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利经营方显真功夫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有“营销过度症”的企业,就像催熟的水果、蔬菜,表面看似光鲜,却不好吃,没有营养。
  不久前上演的电商价格战虽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利用炒作吸引了眼球,但是却招致了理性消费者的唾弃,因为有“过度营销”的嫌疑,有忽悠消费者的成分。如果电商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愚弄消费者的话,最后一定是引火烧身。
  有人说,中国人并不讨厌特权,而是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特权;中国人并不讨厌皇上,而是恨自己为何当不了皇上;中国人并不讨厌垄断,而是恨自己为何无法垄断。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理念”驱使着一批又一批的老板们前赴后继,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成为某个行业里的皇上,希望成为某个行业里的垄断者,从而享受至高无上的特权。所以在电商价格战的背后,能够隐约看到这种潜意识在起作用,并在某些人的头脑中发酵。
  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将受到历史的惩罚,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那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思想一定会带来灾难,就像催熟的水果、蔬菜一样,表面上看很漂亮,但是却不好吃,没有营养。同样道理,催熟的人才,催熟的企业也是表面风光,尽管很快出名,很快赚钱,但是却会因为过度透支而留下隐患,甚至走上一条不归路。
  如果电商们说价格战是玩真的,不是“过度营销”,不是忽悠大家,那么目的是什么?真的是想让消费者获益吗?真的是基于“利他”的思想而造福消费者吗?当电商们把自己弄得不赚钱,把别人弄得也不赚钱的时候,最终受害的还是中国的消费者。难道电商背后的投资者愿意一直做赔本的买卖吗?十多年前我就讲过:价格战没有赢家,这种玩法会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带进死胡同。什么时候电商们能不打价格战,甚至用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赢得竞争,那样才是值得消费者和社会尊重的玩法,因为只有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价值,消费者才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所以电商们不要再重复传统企业的错误,必须从价格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
  其实,缩短发货周期就是价值导向的一种具体做法,如果沿着这个思路去做文章,给客户带来更舒服、更满意的体验,企业自然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要知道,市场经济的终极状态就是:有限选择,各有特色!或者叫垄断竞争(绝不是垄断),即每个细分市场都有3?5个品牌,而且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不同的小众化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其中之一,这样每个企业都会成为某个特定消费群体的首选,进入良性循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企业有了自己独到的价值,拥有了忠诚的目标客户群体,自然就能从“微利经营”转变为“厚利经营”。
  企业进入厚利经营的状态之后,才会有能力提高员工的薪水和福利,才会有动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才会有实力提高产品创新的水平,才能享受慢生活,成为受人尊敬的品牌。
  (高建华教授: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进一步的问题或探讨,请登录http://gaojianhua.cmmo.cn)
  (编辑:寇尚伟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面对越来越“智慧”的消费者,零售商应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借此赢得智慧型消费者的信任。  我们对中国大陆10个城市1800多名消费者进行的调查发现,尽管消费者积极地讨论消费品牌,但他们仍会忠诚并光顾少数几个零售商。零售商和产品品牌需要识别那些决定趋势的关键影响人,并与志同道合的消费者个人和群体建立信任关系,这将决定他们最终是从忠诚的拥护者中获益,还是被短期和不专一的客户遗弃。  当前
<正>为参加市里的赛课,历练出一堂县内样板课,我们采取磨课形式,几多磨砺,几多修炼,趣味良多。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