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轮复习质量和效度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师在第二轮复习时应采用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对知识与题目进行整合和提炼,使之具有与高考相适宜的高度和深度,以适应高考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知识与题目 提炼升华 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43-01
如果说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侧重于知识和题目的条分缕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夯实基础,那么教师在第二轮复习时要侧重于知识和题目的整合和提炼,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进行两个方面的整合与提炼,使复习课得以升华。
知识的整合与提炼。教师对知识的整合与提炼可按两步进行。第一步:知识整合。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风格和思维能力基础上按照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式,以单元核心知识为主题适当进行跨单元主干知识的归纳整合,或者围绕学科热点问题打破章节边界将相关知识整合起来。虽然复习资料为教师做了这方面的准备,但是教师不宜直接搬用。教师要成为思考者,更要成为思想者,不能将自己沦为知识的“搬运工”,对着资料照本宣科讲解,在知识归纳整合方面要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东西。再好的资料代替不了教材,再好的教材代替不了教师的思考。如果教师失去了思考力、判断力和归纳力,那么他们只得将资料中现成的东西兜售给学生。这种毫无新意的复习课,对学生来讲是没有吸引力的,是不会受学生欢迎的。为此,教师在借鉴资料归纳基础上要融入自己的思考,添加新的元素,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更大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第二步:知识提炼。归纳整合固然是提高,但仅仅停留于此,第二轮复习的高度和深度还是不够的。如果教师不能高屋建瓴地加以提炼,缺乏应有的高度和适当的深度,那么又如何引导学生超越自己,向前迈出一大步呢?为此,教师还要再深入一步,通过提炼加以浓缩,为学生提供知识之精华,以帮助他们形成掌握知识的技巧、方法和一般规律,为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优质的知识储备。这样的生成性知识复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完整掌握学科主干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而且有助于他们在知识掌握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形成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
题目的整合与提炼。教师对题目的整合与提炼同样可以按两步进行。第一步:题目整合。学科成品综合卷虽然为教师做了一定的准备,但这样的准备未必符合自己所带学生的实际,未必与高考思路完全一致。为此,教师要根据自己对高考命题的判断和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训练的需要,对诸多试卷题目按照不同的標准重新筛选整合,融入教师的理解和智慧。重新组卷是最佳的选择。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大幅度减轻学生训练负担,提高训练的效度,而且能够促使教师进一步研究教材、研究高考、研究信息卷,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提高复习指导的水平。第二步:题目提炼。没有分析,就没有归纳,但仅有分析,没有归纳,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难以大幅度提高。为此,教师在分析试卷时要对重要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再对题型特点、分析思路、解题要求、答题规范和注意事项等加以提炼,形成解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法则和一般规律。教师再运用不同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深入浅出地精讲少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理解和掌握同一类型的其它题目,以到达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的效果。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试卷分析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教师应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学生、教材、《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和各种信息卷等,并将思考与研究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以大幅度提高第二轮复习效率,提高学生学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学科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知识与题目 提炼升华 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43-01
如果说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侧重于知识和题目的条分缕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夯实基础,那么教师在第二轮复习时要侧重于知识和题目的整合和提炼,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进行两个方面的整合与提炼,使复习课得以升华。
知识的整合与提炼。教师对知识的整合与提炼可按两步进行。第一步:知识整合。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风格和思维能力基础上按照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式,以单元核心知识为主题适当进行跨单元主干知识的归纳整合,或者围绕学科热点问题打破章节边界将相关知识整合起来。虽然复习资料为教师做了这方面的准备,但是教师不宜直接搬用。教师要成为思考者,更要成为思想者,不能将自己沦为知识的“搬运工”,对着资料照本宣科讲解,在知识归纳整合方面要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东西。再好的资料代替不了教材,再好的教材代替不了教师的思考。如果教师失去了思考力、判断力和归纳力,那么他们只得将资料中现成的东西兜售给学生。这种毫无新意的复习课,对学生来讲是没有吸引力的,是不会受学生欢迎的。为此,教师在借鉴资料归纳基础上要融入自己的思考,添加新的元素,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更大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第二步:知识提炼。归纳整合固然是提高,但仅仅停留于此,第二轮复习的高度和深度还是不够的。如果教师不能高屋建瓴地加以提炼,缺乏应有的高度和适当的深度,那么又如何引导学生超越自己,向前迈出一大步呢?为此,教师还要再深入一步,通过提炼加以浓缩,为学生提供知识之精华,以帮助他们形成掌握知识的技巧、方法和一般规律,为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优质的知识储备。这样的生成性知识复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完整掌握学科主干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而且有助于他们在知识掌握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形成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
题目的整合与提炼。教师对题目的整合与提炼同样可以按两步进行。第一步:题目整合。学科成品综合卷虽然为教师做了一定的准备,但这样的准备未必符合自己所带学生的实际,未必与高考思路完全一致。为此,教师要根据自己对高考命题的判断和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训练的需要,对诸多试卷题目按照不同的標准重新筛选整合,融入教师的理解和智慧。重新组卷是最佳的选择。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大幅度减轻学生训练负担,提高训练的效度,而且能够促使教师进一步研究教材、研究高考、研究信息卷,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提高复习指导的水平。第二步:题目提炼。没有分析,就没有归纳,但仅有分析,没有归纳,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难以大幅度提高。为此,教师在分析试卷时要对重要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再对题型特点、分析思路、解题要求、答题规范和注意事项等加以提炼,形成解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法则和一般规律。教师再运用不同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深入浅出地精讲少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理解和掌握同一类型的其它题目,以到达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的效果。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试卷分析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教师应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学生、教材、《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和各种信息卷等,并将思考与研究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以大幅度提高第二轮复习效率,提高学生学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学科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