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必须转变古诗词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用更“时髦”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到古诗词中的“美”及内涵。本文从中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入,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中学生古诗词教学中通过与当代电影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古诗词鉴赏,即形成“诗与画的对话”,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学古诗词 鉴赏 当代电影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55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Teachers must change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ancient poetry,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use the more fashionable and fashionable way to let students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connotation in ancient poetry. This paper cuts throug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in middle school.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tr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contemporary and contemporary movies in th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cient poetry, that is, the formation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middle school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contemporary film; teaching effects
0 前言
在中學语文教育体系中,古诗词的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又是打开恢宏的中国古代诗词世界大门的“钥匙”。古诗词是一门艺术,是古人“美”的体现,古诗词鉴赏是“古代美”在“新时代”的重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诗词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诗词的内涵和“美”,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这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植,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古诗词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部分教师教学思路僵化,方式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还沉浸在传统的课堂知识灌输中,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对学生吸引力不足,教学效果甚微。机械式的背诵记忆,消磨的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也不利于古诗词文化乃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笔者一直在探索着用“时髦”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氛围;通过结合现在市场火爆的电影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明显增强、氛围热烈,在考试中成绩也显著提高。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各位同行提供一点有用的参考。
1 古诗词艺术与电影艺术概述
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古诗词也好,电影艺术也罢,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营造一种意境或者情景来抒发其情感,进而体现出自身艺术价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有着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语言美;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般的韵律美;展现着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般的意境美;抒发着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般的情操美。古诗词通过典雅的语言、优美的旋律、“真实”的意境来表达诗词情感,感染众人;而当代的电影也恰恰与其类似,剧本语言精细、背景音乐紧扣主题;情感表达真实,“镜头语言”直观细致,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来激起共鸣,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既然古诗词与电影相同点这么多,那为什么境遇却大相径庭呢?古诗词受到学生冷落,“门可罗雀”;而电影市场却连创新高,“门庭若市”,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现在古诗词鉴赏之所以成为部分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我想可能正与古诗词其本身特质有关。
(1)语言。古诗词文字优美、韵律感强,这与古文字的意义和用法习惯有很大关联,而这恰巧也是很多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障碍,由于古文字与现代文字用法差别大,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扰——如通假字。
(2)意境。古诗词文字语言美,其营造的意境更“美”。要想鉴赏好古诗词,学生就必须能够对“意象、意境”文字充分理解,然后在头脑中再现,而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学生无法再现“诗词情景”,也就无法准确鉴赏了。
(3)情感。“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著”。一切语言文字都是为情感的抒发而使用,古诗词的鉴赏其根本在于作者情感的鉴赏,而一般诗词情感往往寄于“物”或“景”,甚至在整首诗词的字里行间,这对于学生鉴赏要求是非常高的。
综上几点,要想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我们可以结合电影来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当代电影的语言、对白对于学生天然亲近,镜头语言直观地呈现意境场景,而演员精湛的表演功底、优秀的情感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情感的宣泄,体会其中滋味。 2 当代电影与中学生古诗词鉴赏
2.1 古诗词鉴赏中艺术场景在电影中的建构
中学生阅读古诗词时,在突破了语言关、翻译关后,进入古诗词鉴赏的第一个层面,即古诗词中展示的风景层面的开拓。此时此刻,学生能否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将古诗词中渗透、暗示的艺术场景建构起来,是其能否真正理解古诗词所展示的艺术情感的关键。因此,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必须首先从提高学生的空间画面能力入手。而电影在这方面则发挥了其得天独厚的教育作用。尤其是中国当代的老电影,由于它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导演们能够在相对脱离市场的环境中尽情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同时,中国当代老电影的中国文化情结又让老电影中的艺术情境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相交汇。
譬如电影《红河谷》展示的是西藏地区的历史史实。电影中特有的雪山、沙漠、高原、明月、大川、小河无疑对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古老情境有很好的暗示作用。说的彻底一点,中国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剥离能力对艺术构建了一个“古人”生活的指示和象征环境。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欣赏电影时如果能有意识的引导,就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红高粱》中展示的西北荒原利于学生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独特艺术意境。
《和你在一起》这部电影中展示的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意境利于学生理解古代文人在这里吟咏的诗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倒过来可以理解成“一切情语皆景语”。要想让学生以古诗词中所展现的个人情语为突破口,并作为理解彼时心态的一个窗口,就必须先让学生从画面建构上与之产生共鸣。否则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只有在特殊的电影情境中才会再现。学生如果在平时所看的电影里不断积累、沉淀,面对这样的一类古诗词时其心中储备的景语才会对话,从而帮助读者准备理解诗词的情语。
2.2 古诗词鉴赏中情感表达在当代电影中的诠释
意境的营造是为了情感的表达和抒发而服务的,没有意境的渲染,情感就像白纸般苍白无力;没有情感的意境,那么就像空无一物的花瓶,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因此,在古诗词与当代电影中,情感的鉴赏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学习非常重要。
电影《卧虎藏龙》为我们展示了诗意武打场面与令人神往的江湖意境,李慕白,吕秀莲情感在含蓄与纯美的山水情境中展开,这时我们仿佛是跟着李慕白游走于李白,白居易,柳永,纳兰性德的昔日情路,我们仿佛又跟着薛涛,李治,李清照重温过去的彷徨岁月。然而这两条线又如中国古典文化的典型特征——情未了。未了情以一种缠着难眠的状态粘着着李慕白与吕秀莲的人生路。
这时导演并不满足于让我们在诗,画,情的对话中仅仅对中国古典文化作出平行诠释。作者在这里更以玉蛟龙,罗小虎的西域之恋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空间进行了开拓。传统的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边塞诗,边塞词,是中原士子,故都诗人立足于边疆来表达自己的立业抱负和思乡情怀。边疆文化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尊重。实际上这是一个被遮盖的视角,中原诗人进入边疆实际在宋元明清时已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深层的互动。只有立足于这样的视角,纳兰和仓央的诗词与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情联才能为读者理解。然而李安借玉蛟龙与罗小虎的“龙虎恋”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大文化观,以中原的龙文化来包容辐射中国西域的文化,我们的视野才能拓向远方。
远方的西域丝情与武当山的劍缘在辽远的神州空间形成很好的互文。这样的画面空间的展示让我们真正能解读出已经在疆域充分扩展后的元明清诗词的意境。宋词中的爱恨情仇已在新时代中表现出了过分的狭隘,只有借助这种壮景的展示,我们才能读解在民族充分的冲突融合后的元明清诗词。才能真正理解纳兰词中化疆为家,化边为庭的情本位移动感,这样纳兰性德的词给了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古典诗词的契机,以前在欣赏时让我们忽略的盲点,现在重焕新妆。而这样的美学情怀正是同学们在影片《卧虎藏龙》的欣赏中于无声处逐渐培育的。
2.3 古诗词鉴赏中哲理在当代电影中的表达
同样,我们不得不提的很关键的一点是在诗与画的对话中,我们还需要解读出诗词中的哲理。古典诗词结构有情与理两个层面,理性层面的解读在电影《卧虎藏龙》已经在深层提出来,李慕白本想交出青冥剑退隐江湖,然而最终却引出一段江湖恩怨。事与愿违的事实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辨空间,诗美在哲学的照耀下才能延展出更广阔的美学空间。受到这样的启发,我们可以游刃于古诗词期间,站在佛学,玄学的思想高度却重现王维,稽康诗的美。
2.4 古诗词在当代电影歌曲中的表现
除了视觉感官上的融合之外,当代电影中的歌曲音乐与古诗词鉴赏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当前许多的影视作品中,尤其是以“古代”为背景的电影题材里,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古典诗词创作的歌曲,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精致的文字,不论是乐器演奏还是唱曲、唱词,都朗朗上口,广为传颂。诗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语言。诗源于歌,歌融于诗。从电影歌曲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古代诗词的韵味,提升古诗词鉴赏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诗词鉴赏能力,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关键。通过当代电影与古诗词鉴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将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当然,本文只是笔者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尚有不全之处,望各位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 吕楠.中国电影表演教育教学史研究[D].北京电影学院,2017.
[2] 贺小花.千年的穿越 永恒的经典[D].中国音乐学院,2017.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学古诗词 鉴赏 当代电影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55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Teachers must change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ancient poetry,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use the more fashionable and fashionable way to let students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connotation in ancient poetry. This paper cuts throug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in middle school.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tr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contemporary and contemporary movies in th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cient poetry, that is, the formation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middle school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contemporary film; teaching effects
0 前言
在中學语文教育体系中,古诗词的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又是打开恢宏的中国古代诗词世界大门的“钥匙”。古诗词是一门艺术,是古人“美”的体现,古诗词鉴赏是“古代美”在“新时代”的重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诗词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诗词的内涵和“美”,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这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植,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古诗词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部分教师教学思路僵化,方式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还沉浸在传统的课堂知识灌输中,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对学生吸引力不足,教学效果甚微。机械式的背诵记忆,消磨的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也不利于古诗词文化乃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笔者一直在探索着用“时髦”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氛围;通过结合现在市场火爆的电影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明显增强、氛围热烈,在考试中成绩也显著提高。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各位同行提供一点有用的参考。
1 古诗词艺术与电影艺术概述
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古诗词也好,电影艺术也罢,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营造一种意境或者情景来抒发其情感,进而体现出自身艺术价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有着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语言美;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般的韵律美;展现着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般的意境美;抒发着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般的情操美。古诗词通过典雅的语言、优美的旋律、“真实”的意境来表达诗词情感,感染众人;而当代的电影也恰恰与其类似,剧本语言精细、背景音乐紧扣主题;情感表达真实,“镜头语言”直观细致,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来激起共鸣,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既然古诗词与电影相同点这么多,那为什么境遇却大相径庭呢?古诗词受到学生冷落,“门可罗雀”;而电影市场却连创新高,“门庭若市”,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现在古诗词鉴赏之所以成为部分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我想可能正与古诗词其本身特质有关。
(1)语言。古诗词文字优美、韵律感强,这与古文字的意义和用法习惯有很大关联,而这恰巧也是很多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障碍,由于古文字与现代文字用法差别大,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扰——如通假字。
(2)意境。古诗词文字语言美,其营造的意境更“美”。要想鉴赏好古诗词,学生就必须能够对“意象、意境”文字充分理解,然后在头脑中再现,而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学生无法再现“诗词情景”,也就无法准确鉴赏了。
(3)情感。“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著”。一切语言文字都是为情感的抒发而使用,古诗词的鉴赏其根本在于作者情感的鉴赏,而一般诗词情感往往寄于“物”或“景”,甚至在整首诗词的字里行间,这对于学生鉴赏要求是非常高的。
综上几点,要想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我们可以结合电影来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当代电影的语言、对白对于学生天然亲近,镜头语言直观地呈现意境场景,而演员精湛的表演功底、优秀的情感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情感的宣泄,体会其中滋味。 2 当代电影与中学生古诗词鉴赏
2.1 古诗词鉴赏中艺术场景在电影中的建构
中学生阅读古诗词时,在突破了语言关、翻译关后,进入古诗词鉴赏的第一个层面,即古诗词中展示的风景层面的开拓。此时此刻,学生能否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将古诗词中渗透、暗示的艺术场景建构起来,是其能否真正理解古诗词所展示的艺术情感的关键。因此,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必须首先从提高学生的空间画面能力入手。而电影在这方面则发挥了其得天独厚的教育作用。尤其是中国当代的老电影,由于它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导演们能够在相对脱离市场的环境中尽情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同时,中国当代老电影的中国文化情结又让老电影中的艺术情境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相交汇。
譬如电影《红河谷》展示的是西藏地区的历史史实。电影中特有的雪山、沙漠、高原、明月、大川、小河无疑对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古老情境有很好的暗示作用。说的彻底一点,中国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剥离能力对艺术构建了一个“古人”生活的指示和象征环境。既然如此,教师在学生欣赏电影时如果能有意识的引导,就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红高粱》中展示的西北荒原利于学生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独特艺术意境。
《和你在一起》这部电影中展示的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意境利于学生理解古代文人在这里吟咏的诗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倒过来可以理解成“一切情语皆景语”。要想让学生以古诗词中所展现的个人情语为突破口,并作为理解彼时心态的一个窗口,就必须先让学生从画面建构上与之产生共鸣。否则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只有在特殊的电影情境中才会再现。学生如果在平时所看的电影里不断积累、沉淀,面对这样的一类古诗词时其心中储备的景语才会对话,从而帮助读者准备理解诗词的情语。
2.2 古诗词鉴赏中情感表达在当代电影中的诠释
意境的营造是为了情感的表达和抒发而服务的,没有意境的渲染,情感就像白纸般苍白无力;没有情感的意境,那么就像空无一物的花瓶,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因此,在古诗词与当代电影中,情感的鉴赏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学习非常重要。
电影《卧虎藏龙》为我们展示了诗意武打场面与令人神往的江湖意境,李慕白,吕秀莲情感在含蓄与纯美的山水情境中展开,这时我们仿佛是跟着李慕白游走于李白,白居易,柳永,纳兰性德的昔日情路,我们仿佛又跟着薛涛,李治,李清照重温过去的彷徨岁月。然而这两条线又如中国古典文化的典型特征——情未了。未了情以一种缠着难眠的状态粘着着李慕白与吕秀莲的人生路。
这时导演并不满足于让我们在诗,画,情的对话中仅仅对中国古典文化作出平行诠释。作者在这里更以玉蛟龙,罗小虎的西域之恋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空间进行了开拓。传统的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边塞诗,边塞词,是中原士子,故都诗人立足于边疆来表达自己的立业抱负和思乡情怀。边疆文化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尊重。实际上这是一个被遮盖的视角,中原诗人进入边疆实际在宋元明清时已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深层的互动。只有立足于这样的视角,纳兰和仓央的诗词与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情联才能为读者理解。然而李安借玉蛟龙与罗小虎的“龙虎恋”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大文化观,以中原的龙文化来包容辐射中国西域的文化,我们的视野才能拓向远方。
远方的西域丝情与武当山的劍缘在辽远的神州空间形成很好的互文。这样的画面空间的展示让我们真正能解读出已经在疆域充分扩展后的元明清诗词的意境。宋词中的爱恨情仇已在新时代中表现出了过分的狭隘,只有借助这种壮景的展示,我们才能读解在民族充分的冲突融合后的元明清诗词。才能真正理解纳兰词中化疆为家,化边为庭的情本位移动感,这样纳兰性德的词给了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古典诗词的契机,以前在欣赏时让我们忽略的盲点,现在重焕新妆。而这样的美学情怀正是同学们在影片《卧虎藏龙》的欣赏中于无声处逐渐培育的。
2.3 古诗词鉴赏中哲理在当代电影中的表达
同样,我们不得不提的很关键的一点是在诗与画的对话中,我们还需要解读出诗词中的哲理。古典诗词结构有情与理两个层面,理性层面的解读在电影《卧虎藏龙》已经在深层提出来,李慕白本想交出青冥剑退隐江湖,然而最终却引出一段江湖恩怨。事与愿违的事实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辨空间,诗美在哲学的照耀下才能延展出更广阔的美学空间。受到这样的启发,我们可以游刃于古诗词期间,站在佛学,玄学的思想高度却重现王维,稽康诗的美。
2.4 古诗词在当代电影歌曲中的表现
除了视觉感官上的融合之外,当代电影中的歌曲音乐与古诗词鉴赏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当前许多的影视作品中,尤其是以“古代”为背景的电影题材里,绝大多数都采用的是古典诗词创作的歌曲,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精致的文字,不论是乐器演奏还是唱曲、唱词,都朗朗上口,广为传颂。诗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语言。诗源于歌,歌融于诗。从电影歌曲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古代诗词的韵味,提升古诗词鉴赏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诗词鉴赏能力,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关键。通过当代电影与古诗词鉴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将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当然,本文只是笔者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尚有不全之处,望各位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 吕楠.中国电影表演教育教学史研究[D].北京电影学院,2017.
[2] 贺小花.千年的穿越 永恒的经典[D].中国音乐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