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正面临新一轮教育改革。现存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需要“脱胎换骨”,并重新思考现代教育的新方向。要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迎来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沟通;独立性;新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的弊病重重,视语文仅为“工具”,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与其它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忽略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忽略课堂情感活动,重视现成的结论,轻过程和方法等等,这已经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探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观念。
一、以德育人 情感沟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魅力,时刻要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为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做人的引路人, 要有高于别人的品德,才能受人尊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心胸要豁达,严于律己,以高尚的道德尺子来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姑息自己的错误,不掩饰自己哪怕小小的失误。做到眼中有学生,知人知心,时时关心,能够研究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方法,从自己的一举一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重视基础,激发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重视基础,理解为主。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对学生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增强其理解力。不论推行何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不能忽视语言这个基础,都不能忽视由局部到整体的理解。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何谈发散思维,何谈联系实际。 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冲破现有课程的束缚,使学习内容应呈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在海量信息高速化的当今社会,语文教师应摄入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开放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学会发现,提高理解和认识。其次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双手,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应用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就能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新,这样还可以锻炼他们勇敢的个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条件,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训练,注重合作,并加强反馈与校正。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从而真正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乐中施教,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就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乐于学习,主动求知,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明显提高。
三、培养独立个体 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仅仅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能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的日益独立的过程。从而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作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进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思维,展开联想,提出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生的学习同样要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指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才能使学生不被书本知识束缚,不盲目死记硬背参考书目,对新事物,新题型不慌张,不退缩,从而提高学生应试的综合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固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学中要使学生把学习的方法内化为能力,并要做到能迁移运用,独立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会学习、善于学习。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视学习为精神需求,体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沟通;独立性;新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的弊病重重,视语文仅为“工具”,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与其它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忽略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忽略课堂情感活动,重视现成的结论,轻过程和方法等等,这已经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探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观念。
一、以德育人 情感沟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魅力,时刻要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为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做人的引路人, 要有高于别人的品德,才能受人尊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心胸要豁达,严于律己,以高尚的道德尺子来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姑息自己的错误,不掩饰自己哪怕小小的失误。做到眼中有学生,知人知心,时时关心,能够研究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方法,从自己的一举一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重视基础,激发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重视基础,理解为主。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对学生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增强其理解力。不论推行何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不能忽视语言这个基础,都不能忽视由局部到整体的理解。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何谈发散思维,何谈联系实际。 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冲破现有课程的束缚,使学习内容应呈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在海量信息高速化的当今社会,语文教师应摄入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开放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学会发现,提高理解和认识。其次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双手,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应用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就能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新,这样还可以锻炼他们勇敢的个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条件,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训练,注重合作,并加强反馈与校正。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从而真正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乐中施教,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就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乐于学习,主动求知,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明显提高。
三、培养独立个体 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仅仅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能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的日益独立的过程。从而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作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进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思维,展开联想,提出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生的学习同样要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指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才能使学生不被书本知识束缚,不盲目死记硬背参考书目,对新事物,新题型不慌张,不退缩,从而提高学生应试的综合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固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学中要使学生把学习的方法内化为能力,并要做到能迁移运用,独立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会学习、善于学习。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视学习为精神需求,体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