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版画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产生,在这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诸多具有版画意味的雕刻工艺和拓印技法,为版画艺术的演进垫定了基础。中国早期的木刻版画起源于唐代,它作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方式之一,唐、五代时期是木版画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的木版画作品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绘画风格已经基本脱离了魏晋时期佛教艺术的粗放型风格,转变为精细的,具有本土元素,时代特点的代表中原文化的艺术风格。中国古典版画在后期基本一直延续着早期的形态,形成了具有东方审美特色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中国早期版画;雕版印刷术;唐代版画;五代版画
版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丰富多彩的种类形式和高超的制作技艺,甚至与当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在继承传统古典技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蓬勃发展,与时俱进的艺术,版画却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中国博大精深的璀璨文明孕育了版画的诞生,它最早起源于唐代,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巅峰时期,这时期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文化传播需求的扩大,为版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对版画的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唐代历来统治者都注重宣扬佛教,特别是唐太宗,武则天时期一直到代宗时期,统治阶层对佛教思想大力推崇,利用佛教思想增强统治地位,促进了佛教艺术的兴盛,这时期的佛教艺术形成了具有盛世风度和本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在历史主流意识和艺术文化潮流的作用下,伴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版画艺术作为佛教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而产生。中国早期的版画主要是指唐、五代时期的木刻版画,这时期的木刻版画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进一步追寻版画发展的源头,可以发现其实早在唐代以前就有类似版画制作的技艺出现,比如用于丝织物花纹上的捺印技术以及用于印在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印章工艺等,版画的形成并非偶然,也并非在一朝一夕间,它经历了长久的技术经验的沉淀与积累,综合了各种相关工艺的发展演化,承接着历史文化的传播与艺术形式的开创的重要任务,顺应着历史的潮流而最终形成为一种独特而卓越的艺术。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孕育出多种优秀的艺术种类,为版画艺术提供了丰厚的技术经验,比如史前时期的岩画,在岩壁上用刀斧工具凿刻以表现出大型的场景,是最早利用坚硬的工具在平面媒介上进行刻制活动,同时期还有各种在其他材料例如在兽骨上雕刻,在陶器上印出肌理效果等艺术活动,这些艺术处理的手段与版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先秦时期的甲骨文艺术,青铜铭文艺术以及汉代画像石砖艺术分别是在以龟甲兽骨,青铜器具,石砖版面作为媒介通过雕刻进行文字图像记录的艺术活动,在雕刻技术的层面对版画制作技术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发展已久的印章技术在拓印这个技术层面为版画奠定了基础,解决了反刻反印的问题,从而促进了版画的整个工艺流程得以完善,使得版画艺术的初步形成具备了条件。这些艺术种类不仅为版画的形成奠定了技术积累,并且在艺术形式上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到了唐代,造纸技术和制墨技术的高度成熟为版画的产生垫定了物质基础,雕刻技术与拓印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加之唐代文化传播的速度日益增长,佛教思想空前兴盛,使雕版印刷技术得以产生,伴随雕版印刷术而来的佛经木刻版画也就应运而生了。唐代时期的木刻版画基本上是以经卷插图的形式出现,不管是从人物造型的描绘,场景构图的表现,线条技法的运用,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准,在现存版画遗珍中,刊印年代最早的作品是举世闻名的唐咸通九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扉页插图《祗树给孤独园》,这幅作品从绘画技巧的角度来看,刀法精湛自然,线条劲健有力却不失流畅灵动,用墨均匀适宜,人物塑造表现力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构图丰满,疏密有致,人物形象生动,造型优美,神态传神,并且从中可以看到显著的蕴含中原本土元素的表现形式和汉文化审美特征的艺术风格。
五代时期的木刻版画仍以佛教题材为主,基本上继承了唐代佛经版画的风格特点,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幅五代刻本的独幅雕版佛画,精美绝伦,构图复杂却不失章法,图中因为年代久远有一大片内容已经缺失,无法辨认,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部分领略其画面设计的别致,从线条的流畅精致到构图布局具有的装饰效果,整幅画营造出一种端庄空灵的祥瑞气氛,底面用黑色背景衬托出主体的菩萨像和光芒万丈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光明通透的琉璃世界之感,仿佛能听到宏伟的佛音,从中可见到其艺术造诣的精湛。
《释迦牟尼佛说法图》这幅独幅版佛画作品同样刊刻于五代时期,画面描绘了释迦摩尼佛祖为普度众生,说经讲法的情形,图中的人物造型饱满,构图完善,线条硬朗,木刻的痕迹较为明显,不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那么圆润精细,带有一种大气明快,雄伟俊健的风格,图中出场人物众多,但是却安排的井井有条,有虚有实,拉开了远近关系,营造出空间感,给人一种丰富,充实的构图效果。五代的佛教版画与唐代相比,有许多作品风格更多的表现为简洁明快,劲健大气,带有北方佛教版画的特色,在刀刻技法的运用上也表现的更为厚重,说明了五代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佛教版画的风格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唐、五代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鼎盛的时期,也是艺术的高峰时期,这时期的艺术形态多种多样,百花齐放,佛教艺术在这段时期空前兴盛,建筑,造像,壁画等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这段时期的佛教艺术绘画风格已经基本脱离了早期佛教艺术中原有的西域风格以及魏晋时期粗犷奔放的少数民族特色,在逐渐融入汉文化精髓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并且拥有盛世风度的中国特有的佛教艺术,成为民族艺术自身的血脉,这种主流的审美趋势也深刻影响着这时期的版画艺术。
唐、五代时期虽然是中国版画史发展的初期,但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典木版画的形式已经基本确定,制作工艺已经达到纯熟,决定了后期中国古典版画的发展走向,并且对早期的欧洲版画的形式与制作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几百年后印刷术的西传,木版画在欧洲萌芽,欧洲早期版画也是与中国唐、五代时期版画一样运用于宗教传播,大多以圣经插画,圣象画的形式出现,工艺流程与材料基本与中国早期木版画如出一辙,但是1450年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使得欧洲版画迅速脱离了以手工木刻按压为主的制作模式,转型为以金属板为主,利用先进印刷机器印制的新型版画,所表现的绘画风格也转变为注重强调明暗空间质感的写实型版画,这种精致的、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系。而中国古典版画却一直将早期形态的手工木刻版画这种形式沿用下去,经过长久的发展,虽然技艺发展的更为精湛,但其工艺形式在本质上却并无改变,艺术手法也一直保持以线描写意为主,注重追求意境与神韵,代表著具有东方审美特色的艺术风格。虽然中国传统木版画一直延续着早期木版画的单一性与传统手工工艺,但是中国古典版画的精湛技艺以及其宝贵的艺术价值是难以磨灭的,形成了代表东方审美意象的艺术风格,为全世界的版画艺术开辟了先河。
参考文献:
[1]曹之著.中国出版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8.
[2]肖占鹏 李广欣著.唐代出版编辑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陈琦著.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4]周心慧著.中国古版画通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5]郑振铎著.中国版画史图录[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6]杨絮飞.汉画像石的色彩造型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邓 曼(1987-),女,汉族,湖北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关键词:中国早期版画;雕版印刷术;唐代版画;五代版画
版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丰富多彩的种类形式和高超的制作技艺,甚至与当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在继承传统古典技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蓬勃发展,与时俱进的艺术,版画却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中国博大精深的璀璨文明孕育了版画的诞生,它最早起源于唐代,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巅峰时期,这时期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文化传播需求的扩大,为版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对版画的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唐代历来统治者都注重宣扬佛教,特别是唐太宗,武则天时期一直到代宗时期,统治阶层对佛教思想大力推崇,利用佛教思想增强统治地位,促进了佛教艺术的兴盛,这时期的佛教艺术形成了具有盛世风度和本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在历史主流意识和艺术文化潮流的作用下,伴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版画艺术作为佛教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而产生。中国早期的版画主要是指唐、五代时期的木刻版画,这时期的木刻版画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进一步追寻版画发展的源头,可以发现其实早在唐代以前就有类似版画制作的技艺出现,比如用于丝织物花纹上的捺印技术以及用于印在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印章工艺等,版画的形成并非偶然,也并非在一朝一夕间,它经历了长久的技术经验的沉淀与积累,综合了各种相关工艺的发展演化,承接着历史文化的传播与艺术形式的开创的重要任务,顺应着历史的潮流而最终形成为一种独特而卓越的艺术。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孕育出多种优秀的艺术种类,为版画艺术提供了丰厚的技术经验,比如史前时期的岩画,在岩壁上用刀斧工具凿刻以表现出大型的场景,是最早利用坚硬的工具在平面媒介上进行刻制活动,同时期还有各种在其他材料例如在兽骨上雕刻,在陶器上印出肌理效果等艺术活动,这些艺术处理的手段与版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先秦时期的甲骨文艺术,青铜铭文艺术以及汉代画像石砖艺术分别是在以龟甲兽骨,青铜器具,石砖版面作为媒介通过雕刻进行文字图像记录的艺术活动,在雕刻技术的层面对版画制作技术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发展已久的印章技术在拓印这个技术层面为版画奠定了基础,解决了反刻反印的问题,从而促进了版画的整个工艺流程得以完善,使得版画艺术的初步形成具备了条件。这些艺术种类不仅为版画的形成奠定了技术积累,并且在艺术形式上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到了唐代,造纸技术和制墨技术的高度成熟为版画的产生垫定了物质基础,雕刻技术与拓印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加之唐代文化传播的速度日益增长,佛教思想空前兴盛,使雕版印刷技术得以产生,伴随雕版印刷术而来的佛经木刻版画也就应运而生了。唐代时期的木刻版画基本上是以经卷插图的形式出现,不管是从人物造型的描绘,场景构图的表现,线条技法的运用,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准,在现存版画遗珍中,刊印年代最早的作品是举世闻名的唐咸通九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扉页插图《祗树给孤独园》,这幅作品从绘画技巧的角度来看,刀法精湛自然,线条劲健有力却不失流畅灵动,用墨均匀适宜,人物塑造表现力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构图丰满,疏密有致,人物形象生动,造型优美,神态传神,并且从中可以看到显著的蕴含中原本土元素的表现形式和汉文化审美特征的艺术风格。
五代时期的木刻版画仍以佛教题材为主,基本上继承了唐代佛经版画的风格特点,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幅五代刻本的独幅雕版佛画,精美绝伦,构图复杂却不失章法,图中因为年代久远有一大片内容已经缺失,无法辨认,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部分领略其画面设计的别致,从线条的流畅精致到构图布局具有的装饰效果,整幅画营造出一种端庄空灵的祥瑞气氛,底面用黑色背景衬托出主体的菩萨像和光芒万丈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光明通透的琉璃世界之感,仿佛能听到宏伟的佛音,从中可见到其艺术造诣的精湛。
《释迦牟尼佛说法图》这幅独幅版佛画作品同样刊刻于五代时期,画面描绘了释迦摩尼佛祖为普度众生,说经讲法的情形,图中的人物造型饱满,构图完善,线条硬朗,木刻的痕迹较为明显,不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那么圆润精细,带有一种大气明快,雄伟俊健的风格,图中出场人物众多,但是却安排的井井有条,有虚有实,拉开了远近关系,营造出空间感,给人一种丰富,充实的构图效果。五代的佛教版画与唐代相比,有许多作品风格更多的表现为简洁明快,劲健大气,带有北方佛教版画的特色,在刀刻技法的运用上也表现的更为厚重,说明了五代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佛教版画的风格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唐、五代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鼎盛的时期,也是艺术的高峰时期,这时期的艺术形态多种多样,百花齐放,佛教艺术在这段时期空前兴盛,建筑,造像,壁画等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这段时期的佛教艺术绘画风格已经基本脱离了早期佛教艺术中原有的西域风格以及魏晋时期粗犷奔放的少数民族特色,在逐渐融入汉文化精髓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并且拥有盛世风度的中国特有的佛教艺术,成为民族艺术自身的血脉,这种主流的审美趋势也深刻影响着这时期的版画艺术。
唐、五代时期虽然是中国版画史发展的初期,但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典木版画的形式已经基本确定,制作工艺已经达到纯熟,决定了后期中国古典版画的发展走向,并且对早期的欧洲版画的形式与制作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几百年后印刷术的西传,木版画在欧洲萌芽,欧洲早期版画也是与中国唐、五代时期版画一样运用于宗教传播,大多以圣经插画,圣象画的形式出现,工艺流程与材料基本与中国早期木版画如出一辙,但是1450年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使得欧洲版画迅速脱离了以手工木刻按压为主的制作模式,转型为以金属板为主,利用先进印刷机器印制的新型版画,所表现的绘画风格也转变为注重强调明暗空间质感的写实型版画,这种精致的、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系。而中国古典版画却一直将早期形态的手工木刻版画这种形式沿用下去,经过长久的发展,虽然技艺发展的更为精湛,但其工艺形式在本质上却并无改变,艺术手法也一直保持以线描写意为主,注重追求意境与神韵,代表著具有东方审美特色的艺术风格。虽然中国传统木版画一直延续着早期木版画的单一性与传统手工工艺,但是中国古典版画的精湛技艺以及其宝贵的艺术价值是难以磨灭的,形成了代表东方审美意象的艺术风格,为全世界的版画艺术开辟了先河。
参考文献:
[1]曹之著.中国出版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8.
[2]肖占鹏 李广欣著.唐代出版编辑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陈琦著.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4]周心慧著.中国古版画通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5]郑振铎著.中国版画史图录[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6]杨絮飞.汉画像石的色彩造型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邓 曼(1987-),女,汉族,湖北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