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清银行”之始末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清银行是中国金融史上第一个由国人全资控制的金融机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根源的必然性。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无视中国法令,大量发行钞票,有的当时还可兑现,有的在本地区不兑现,但可汇到外地或他国兑现,有的只是资金周转根本不兑现的票据。他们的目的就是控制中国经济,掠夺中国财富,使中国永远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在国内,各省为了增强自身财力,都办起了官银钱局发行官钱票,民间也开办钱庄、票号。有的准备金很少,而发出的银票很多,形成钱少票多的“虚票”。各种纸钞、银票混合流通或各占一地,金融秩序十分混乱。
  清廷有识之士见此状况,认为这不仅影响政府财政,而且会动摇政权。为了挽救经济危局,必须整顿金融币制,于是建议清廷开办国家银行统一发行纸币。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派了爱新觉罗·载振、那桐、张允言三人到日本考察财政币制金融情况,研究筹设银行发行纸币。
  光绪三十年正月廿八日(1904年3月14日)户部(财政部)向皇上奏报试办银行,奏曰:“……现当整齐币制之际,亟赖设有银行为推行枢纽。臣等再三筹商,现拟先由户部设立,筹集股本,采取各国银行章程,斟酌损益,迅即试办银行,以为财币流转总汇之所。其详细章程,另由户部妥拟奏明办理。”不久,户部拟订了试办章程,“恭呈御览,清廷见奏”,清政府当即批准了这个章程。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廿九日(1905年9月27日)大清户部银行总行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中央银行。
  图1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壹圆,北京改福州地名,另盖“此票改福州通用”红字及“每元照台新议砝番银柒钱兑”蓝字。2011年12月,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中国纸钞二·2011秋季拍卖会”,成交价34.5万元。
  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户部改称度支部,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月度支部奏请将大清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同年7月1日起,大清户部银行总、分行一律改名为大清银行。大清银行资本由原大清户部银行的400万两增至为1000万两,分为10万股,官、商各半,不准招他国人入股,性质为股份有限制。大清银行分支机构遍设各省府厅州县及沿江、沿海的贸易繁盛之处。至宣统三年(1911),共设分行21处,分号30余处。大清银行除经营短期折息,各种期票之贴现或卖出,金银买卖,汇兑划拨公私款项及货物押汇,代为收取支付;银行、商家所持票据,收存各种款项及保管紧要贵重物件,放出款项及发行各种票据等外,还代理国库、国债及国家一切款项,代表国家发行纸币等全部金融性业务。
  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颁布“币制则例”,规定纸币由大清银行发行,名曰 “大清银行兑换券”。宣统三年(1911)设计了俗称“大清龙钞”试色样票,但未发行即因王朝覆灭而胎死腹中,这也是我国货币史上首次采用雕刻钢凹版技术印制的钞票(图2)。
  1911年11月18日,大清银行为了抵制革命,成立了大清银行股东联合会,以保护行产为名,大搞阴谋活动,隐匿清廷官方存款278万两。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银行商股股东们又极力要求将大清银行商股转为中国银行股份,以继续履行中央银行权利。
  1912年5月18日,民国北洋政府财政部决定,大清银行商股股金一律发还,另外筹款项再行设立新行,原大清银行商股集团要求进入中国銀行的企图遭到失败。同年7月1日,大清银行停止一切业务,同时成立大清银行清理处,对大清银行自成立以来,所有的固定资产和商股股东股金,借贷、抵押的应收应付,期票发出尚未兑付等有关方面的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的盘查、审核和对外发出限期的清算公告及承兑到期的期票等。
  1912年9月23日,由中国银行根据国家预算,向大清银行所有商股股东发给足额股金的支取凭证,大清银行经营中的亏损,未在商股中分摊,全由北洋政府承担,至此大清银行及大清银行股东联合会随之消失。
其他文献
青花和釉里红都属于釉下彩瓷器,在高温下一次性烧成,将这两种颜色的釉彩绘制在同一件器物上是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们的独特创造,被称作青花釉里红。  元代瓷器工匠创造性地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配方”作为瓷胎原料,并提高烧制瓷的窑内温度,器物变形率降低,大型瓷器得以出窑,其中以装饰繁密、纹样显著的青花瓷为代表。青花以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在未经烧制的坯体上进行绘画,再施透明釉,入窑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一次烧
期刊
曾国藩曾有云:“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渠意皆有所传于后,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当时的诸多名人都对何绍基的书法做出了颇高的评价。他早年学习书法由颜体入手,对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用功极深,因此早年的书风与此接近,后来在阮元等人影响下崇尚北碑,遍寻各处的碑版古迹,临写《张迁碑》《礼器碑》等碑几百遍。尤其是在济南购得《张黑女墓志》之后,潜心研
期刊
最近受邀去参加由某数控设备集团公司与某市钱币收藏协会联合举办的“清代古钱文化研讨会”。主办方要我讲二节以“辨别清代古钱真伪”为主题的互动性普及课,还告诉我参加研讨会的80多位泉友中,多数人是公司的职员,其中有2位还是市钱币收藏协会的创始人。另外这些泉友中有多位是“清代钱币研究沙龙”成员,他们收藏研究清帝古泉的经历都在20年以上,可以说这里面“藏龙卧虎”,并嘱咐小心一点,在互动中别“呛水”了。  面
期刊
潍坊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厚,书画藏品突出,清代民国时期的书画家作品占半数以上,其中不乏艺术大家的作品。经过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理清何绍基何维朴祖孙书画作品13套,现撷取9套对其艺术风格作以简析。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又作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何凌汉(1772—1840),系嘉道间名臣,官至经筵讲
期刊
在抗日战争初期,以江苏武进县(现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中心的常州地区曾由民间商铺自行铸造发行一种单面图文(背面无图文,光面)的代价铜元,以充当辅币。这种铜元被称作常州临时流通铜元,简称“常临铜元”(下同)。常临铜元因其币面物像的多种选题、精巧灵动的构思和极接地气的纹饰刻画,深受泉友追捧。  集藏爱好者对常临铜元趋之若鹜原因有三:一是常临币存世量少。因流通范围狭小,除江苏武进地区外仅波及周边的无锡
期刊
世界各国的钞票文化都丰富多彩,共有两百多種纸币,作为各国货币主币的纸币,精美、多侧面地反映了该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沟通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交往,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带一路”沿线,有的国家的钞票上印刷着中国水电企业承建的大型水电站。这是“一带一路”合作成果的生动展示,也是水电建设者及中华民族的荣耀。  今借贵刊展示几种这样的纸币,以飨读者。  几内亚5000几内亚法郎纸币:
期刊
何绍基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走科举正途而官运不畅,故而游艺于金石文字之间,工诗文精考订,尤以善书法为世人所知。且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早有先贤论列,书迹传世尤多。而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两岸故宫博物院,自然少不了何绍基书法作品的珍藏。  ● 两岸故宫藏何绍基楷书  何绍基的楷书神和气厚,功力深厚。同治十一年(1872),清代著名学者杨翰(1812—1879)曾经评价其楷书道:“
期刊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进行的,它在记载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孕育和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璀璨夺目、意义深遠的东方货币文化。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不仅是在社会经济交往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也是在造纸术和印刷术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古代的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形制、大小、
期刊
● 清朝在什么时候有官方银票  清朝末年,经济困难、国库空虚。为筹措军需费用,朝廷不得不改变长达两百年不印发纸币的惯例,于咸丰三年(1853)印制了清朝建立以来的首种纸币户部官票。此次发行的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如票面正中上方用满、汉两种文字额书“户部官票”四字,中书“准二两平足色银壹两”,票面下方有注文楷书“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
期刊
● 长安诸寺之冠,中国唐密祖庭  作为隋唐长安城内占地面积最为宏阔的大兴善寺,曾与大庄严寺、大总持寺各雄踞城内一坊之地(约合30万平方米),蔚为壮观。即便蜚声海内的大雁塔所在地——大慈恩寺,当时也不过踞地半坊而已。可以想见,踞整坊之地的大兴善寺,当年是何等宏伟庄严。一千余年过往,如今大庄严寺与大总持寺早已片瓦无存,只能在史籍中追想面目而已,而大兴善寺尚存,世人尚可入此千年梵境,亲身感受其巍巍雄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