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母亲为智障儿子撑起一片天空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fi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琼今年41岁,来自广东清远,在广州一家五金厂做清洁工。她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了增加收入,还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四处去捡垃圾,有时一捡就是一夜……到目前为止,刘琼已经日复一日过了两年多这样的日子。很多人都不理解她,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儿子,为了她儿子的未来……
  
  儿子是智障,离婚没商量
  
  1999年11月3日,对家住广东清远一个小镇上的刘琼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在丈夫一家人的强烈要求下,34岁的刘琼和丈夫张有明离婚了。
  不可思议的是,刘琼和张有明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年仅8岁的儿子张力引起的。张力出生于1991年4月,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张力的出生曾给父亲张有明带来前所未有的欣慰和使命感。但这两种感觉仅仅维持了三四年,张有明便怎么也无法高兴起来了。
  张力两岁那年,别人家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学会叫爸爸妈妈,能够在地上蹒跚学步了,可任凭刘琼费尽心思教儿子怎么发音吐字,怎么下地走路,张力还是一个字也不会说,连步子都不能往前迈一步。一天24个小时,除了睡觉,除了鼓着两只大大的眼睛望着前方发呆,除了哭,张力便再不能给刘琼和张有明带来任何为人父母应有的喜悦。
  1996年夏天,镇医院的一纸证明让张有明的生活彻底变为灰色。这年张力5岁,仍然不会讲话。尽管在刘琼费力的指导下,张力已经学会了勉强往前迈步,一个星期天,张有明还是不顾刘琼的阻拦,抱着张力来到了镇人民医院。经过仔细观察与检查,医生确定张力存在严重的先天性智力障碍,可以治愈的希望很小很小。
  从医院出来,张有明整个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刘琼如何苦口婆心劝说,以前勤奋顾家的他,还是变得逐渐懒散拖沓,游手好闲,很少归家。不到一年时间,张有明便相继染上抽烟喝酒,打牌赌博等不良嗜好。面对丈夫的变化,刘琼一句怨言也没有。她跟张有明商量,因为张力的情况特殊,要不要再去镇计生办再申请一张准生证。张有明想都没想一口回绝了,他反问刘琼:“要是你那不争气的肚子,再生出来一个张力怎么办?”那一夜,刘琼欲哭无泪。
  然而,不管丈夫发生了多大变化,也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的孩子,跟天下大多数母亲一样,在刘琼眼里,张力却始终是个正常的孩子,他的接受能力不过是比其他孩子稍微迟钝一点而已。抱着这样的信念,除了每天早出晚归地上班下班,操持家务,哪怕再忙再苦,刘琼也不忘将一颗心全部倾注在张力身上。只要有时间,刘琼就会耐心坐到张力面前,绞尽脑汁地启发他,诱导他接受一岁孩子都能轻松接受的东西。甚至每年张力的生日,刘琼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张力过得跟其他平常的孩子一样。1998年4月,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当时患病在身的刘琼,硬是拖着病体去附近建筑工地,做了两天小工,换回来30块钱,在张力生日那天,抱着他去公园和照相馆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就这样,三年时间艰难地过去了。在刘琼始终如一的诱导下,张力学会了自立行走,学会了给自己穿衣服,还学会了一个人去上厕所。这年10月,刘琼盼望已久的奇迹终于出现了。跟着刘琼的发音,8岁的张力吐出了两个清晰的字:妈妈。当时,刘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高兴得眼泪夺眶而出。急于跟丈夫分享这个奇迹的她,冲出家门,开始在镇上四处寻找张有明。在一个赌友家里,刘琼最后找到了牌桌上的张有明。没想到,得知儿子会说话的喜讯,张有明连头也不抬就丢给刘琼一句话:“会叫妈妈有什么用,人家的孩子都背着书包去学校念书了!”
  让刘琼更无法接受的是,那天晚上,凌晨一点多才离开牌桌回家的张有明,向她提出了离婚。张有明的离婚条件是,张力归刘琼抚养,家里所有财产归刘琼,从此他和她们母子便没有任何关系了。并且,得知张有明提出离婚,张有明的家人开始变着法子跟刘琼做思想工作。他们一致认为,只要刘琼答应带着张力离婚,张有明就一定会振作起来,恢复以前的良好状态。面对丈夫和丈夫家人毫无责任可言的要求,刘琼的心寒到了极点。半个月后,她毅然与张有明走进了镇离婚登记处……
  
  孩子,妈妈送你去上学
  
  谁都能想像得出,离婚后,在镇上一家工厂做女工,每月仅拿着四五百块钱工资的刘琼,带着张力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虽然离婚时所有家产都判给了刘琼,但实际上,经过张有明这几年不务正业的折腾,家里的存款已经所剩无几。真正算得上财产的,也就是那套不到30个平方的房子。
  尽管如此,刘琼还是觉得日子过得充满希望。在她的启发下,张力说话与做事的能力逐步有了很大提高。不到两年时间,他便学会了跟人打招呼,与人进行简单对话,还会帮着刘琼叠被子,扫地等,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2001年冬天,是一个黑色的冬天。因为工厂效益不好,刘琼下岗了。整整7年多的工作一下子没有了,那段时间,刘琼失魂落魄,不知该怎么调整自己才好。但是,不管自己的精神状态多不好,在张力面前,刘琼还是跟平常一样,尽量微笑着启发他说话,帮助他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2002年4月,眼看下岗的刘琼带着个智障儿子,日子过得实在艰难,几个热心的街坊为她张罗了一个对象。对方是个不错的中年男人,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秀。说实话,刘琼心动了,毕竟自己还只有37岁,再说这个家也确实需要一个男人照顾。
  刘琼跟对方相处了一段时间,两个人都感觉不错,都有更进一层相处的意思。一个星期天,刘琼带着张力去对方家吃饭。张力不小心摔坏了一对价值不菲的花瓶,望着地上的碎片,对方想也没想就大为光火地开始训斥张力。尽管后来对方回过神来,向刘琼表示了歉意,那天晚上,刘琼还是翻来覆去地失眠了。第二天,为了张力着想,也为了不重蹈跟张有明在一起的覆辙,刘琼结束了跟对方的来往。
  这年8月底,又到了学生入学报名读书的时候。经朋友介绍,刘琼在镇上一家餐馆里当服务员,工资不高,每月才300多块钱。一天晚上,当刘琼结束工作,从隔壁领回托邻居照顾的张力时,张力突然问了刘琼一句话。他的话讲得含糊不清,意思表达得也不是很完整,但跟儿子交流惯了的刘琼还是听得很清楚,邻居家跟张力一样大的孩子今天去学校报名了,张力问刘琼,他能不能也跟着去报名?
  那一刻,刘琼愣住了。说实话,因为镇上的学校不可能招收像张力这样的智障学生,她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张力的就学问题,没想到,现在他竟然自己提出来了。望着面前11岁的儿子,当时刘琼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她的张力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了,懂得要求报名读书了!一想到这,她不由再次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不过,刘琼一边高兴,一边清楚地明白,能够招收张力读书的学校,对她来说,每年收取的费用一定不菲。
  一个星期后,通过多方打听与比较,刘琼终于拨通了广州一家专为智障儿童开办的学校的咨询电话。果然不出所料,那所学校的收费比刘琼想像的要超过几倍。如果再加上其他如住宿生活方面的费用,就是一笔刘琼很难长期负担下去的数字。得知刘琼有送张力进智障学校的念头,很多街坊都劝她不要胡思乱想,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她为张力付出得够多了。
  然而,望着这几年在自己悉心照料下,行动和语言能力已经有着很大提高的张力,刘琼愈来愈理智地意识到,要想张力将来能自食其力,脱离一辈子被人岐视的命运,她就得给他创造一个更加专业和权威的教育环境。一想到更好的教育能给予张力美好的未来,刘琼便在心里暗暗决定:哪怕再苦再累,她也要将张力送进那所学校接受教育!
  
  美好未来,打工母亲陪你一起闯
  
  半个月后,刘琼带着张力和所有的积蓄,走进了广州那家特色教育学校。为了保证自己能长期负担张力的学费,刘琼辞掉了家乡的工作,决定陪张力留在广州打工;为了省钱,刘琼没有为张力选择留校住读,她在那所学校附近租了间便宜的房子,决定让张力跟她住在一起。对于张力每天上下学需接送的问题,刘琼向学校承诺,她一定会想办法自己解决。
  就这样,幸运的张力开始正式接受那所学校的教育。而刘琼除了每天定时接送张力外,还早出晚归到处找工作。因为没有文凭,又不具备什么技术,直到二十来天后,刘琼才在一家工厂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值得高兴的是,这家工厂的工资不错,每个月刘琼能拿到700块钱。得知刘琼因特殊情况,不能享受工厂免费提供给工人的食宿待遇后,工厂还每月补助她100块钱。
  找到工作的当晚,刘琼仔细算了笔账,除掉房租和生活费,这800块钱每月还能余出大约300块。张力每年需要两笔数目不小的报名费,要是她每月只能余300块钱,张力读书的费用早晚会有一天无力承担。可是,在广州二十来天的找工经历,刘琼早已明白,自身的条件太差,而且年龄又大,能找到这份清洁工作,已经很幸运了。那段时间,在做好工作和照料好张力之余,刘琼陷入了深深的无助之中,为了拥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哪怕让她再苦再累也无所谓,但她却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收入多起来。
  直到三个月过去了,刘琼才想到了一个可以增加收入的好办法。刘琼所在的工厂,是一家五金小型加工厂,每天下班之前,刘琼都要把自己打扫好的垃圾用手推车送到附近的垃圾集中站。这些垃圾当中,有工厂废弃的原料,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纸张和纸箱。有天下班,当刘琼跟平时一样,将垃圾刚倒到垃圾集中站,附近聚集的几个捡垃圾的便一哄而上,将刘琼倒掉的垃圾很快瓜分了。望着那些动作迅速的捡垃圾的人,刘琼不由也迅速想到了一个主意,为什么自己不将这些垃圾直接卖给垃圾回收站呢?
  说干就干,第二天中午,刘琼利用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开始四处寻找垃圾回收站。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琼最后找到了一家私营垃圾回收站。经过一番询问,刘琼不仅了解到不同垃圾的不同回收价格,垃圾站老板还答应,只要能每天固定收购到刘琼工厂的垃圾,他还可以给刘琼稍高一些的价格。当天傍晚,刘琼将垃圾从工厂带到了回收站,回收站老板没有食言,在他那里,刘琼这天额外获得了7元8角钱的收入。
  依靠工厂每天清理出来的不定量垃圾,刘琼每月的收入增加了大约200块钱。并且,随着往返垃圾回收站的次数越来越多,刘琼又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增加收入的办法,那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去捡垃圾。虽然被人遗弃的垃圾并不值钱,但将它们收集起来进行分类后卖掉,连一分钱成本都不需要。
  心动不如行动,想到这个主意的当天晚上,刘琼就提着个蛇皮袋,走上街头,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里捡起了垃圾。不过,为了不影响张力的学习,每天下班,刘琼仍然跟平时一样从学校接张力回来,做好晚餐,直到在她的帮助下,张力费劲地将当天的作业完成,上床睡着了,她才会蹑手蹑脚起来,打着手电筒出去捡垃圾。为了尽量多赚点钱,刘琼常常一捡就是一夜,几乎在不知不觉间,东方就露出了鱼肚白。将垃圾带回租来的家里,刘琼也常常只能小睡一会,便又要打起精神投入到新的一天。有好多次,因为太过辛劳,因为睡眠严重不足,刘琼的体质差到极点,连她自己也感觉撑不下去了,但只要看到通过专业教育越来越接近正常儿童智力的张力,刘琼便会浑身充满力量,继续毫不放松地开始工作和捡垃圾……
  一连好几个月,刘琼每月捡垃圾的收入都在400到500块钱之间。这样一来,她手上每个月能余下来的钱,便差不多在1000块钱左右了。为了保险起见,每个月底发工资,刘琼都会风雨无阻地赶去银行存钱。尽管存的钱不多,但刘琼知道,她存下来的不单单是钱,还是张力的未来,是她对张力力所能及的一片爱……
  在刘琼忙碌而充实、辛苦而毫无怨言的生活里,一转眼,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现在的刘琼,仍旧在广州那家工厂做清洁工,仍旧利用业余时间捡垃圾。值得欣慰的是,得知她的情况,厂方不仅将刘琼的工资涨到了1000块,还特意为刘琼分配了一间单房。并且,在解决了刘琼母子住宿问题的同时,厂方也同意让张力跟刘琼一起在食堂就餐,一分钱伙食费都不收。也就是说,在这家五金厂老板的照顾下,刘琼现在每月的收入都能够分文不动存进银行。每月稳定的收入,让刘琼一颗吊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她相信,只要自己辛勤工作,张力那不再遭人岐视的未来,也会一步步变得实际起来。
  更让刘琼高兴的是,2005年9月,因为张力的表现优秀,成绩良好,在那所智障学校好几位热心老师的努力下,张力成功转进了一家为正常孩子开办的小学。当13岁的张力第一天迈着轻快的步子,跟许多孩子一起走进那所小学上学时,刘琼由衷地笑了。她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回顾这么多年为张力所做的一切,刘琼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在尽一个母亲的责任,这都是她应该做的。刘琼说,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依然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一路陪伴张力,支持他鼓励他,直到他走上属于自己的那条精彩路为止。刘琼还说,如果真让她发自内心地讲点什么:第一,她要好好感谢所有帮助过他们母子的好心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张力就不会拥有今天的成绩;第二,她还想对在家乡清远的前夫张有明说一声,虽然张力是一个智障孩子,但他永远是他们的孩子,是他们的亲生骨肉,直到如今,她依然对自己从前的想法深信不疑——只要给予张力足够的爱和温暖,迟早有一天,张力会变得比许多正常的孩子还聪明,还能干!
  
  责 编:谢荔翔
  题 图:苏于航
其他文献
母親是湖南杨林冲一个草药郎中的女儿,在七姐妹中排行第三,与父亲结婚后,在爷爷的祖屋里生下了我的大哥和两个姐姐,移民楠木山又生下了二哥和我。我5岁那年,祸不单行,爷爷和父亲相继去世,母亲一手抚养着我们兄姐五人,相依为命。那些年,每逢生产队割草积肥,天蒙蒙亮,母亲只身赶往十里外的雪峰山,每天割草140多斤,一天多挣四个工分,她盼着秋后多分一些谷子……不管母亲多么勤俭持家,在生产队里兼干几份活,也改变不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正上小學。那时农村的生活清苦艰辛。别说吃穿紧张,就是烧饭用的柴草也非常短缺。每天放学后去村东荒地搂柴草就成了我的必修课。搂草时我经常随身带着火柴,如能逮住几只蚂蚱或是捡到几块风干的红薯,烧烤一下也能享一次口福。  那年春天,来村东荒地搂柴草的人特别多,一块不大的荒地很快被扒成了“光秃”。为了搂到更多的柴草,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单独去了离村有三四里远的乱草岗。这里的柴草果然多些。
期刊
2002年7月,我告别家里的爸爸妈妈跟堂叔堂婶来广东打工。  堂叔堂婶是受在广东打工的四姐之托才带我出来的。知道要远离父母到外面去打工,我一夜无眠,心里是半忧半喜。忧的是家里的十几亩田地爸爸一双手怎么操劳得过来?而且他还要随时分身忙公务(爸爸在为我们乡的农村信用社做信贷员)。妈妈身体一直多病,上个月才从醫院动手术回来,现在都是用针药养着,干不了重活,累活。想到这些我不禁又叹气又流泪。但是,从200
期刊
2002年的冬天很冷,我一个人坐了两天火车,到了东莞这个小镇,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  这个城镇虽小,但名声却很响亮,有“五金之都”之称。在朋友雪晨的引荐下,我进了一家台资五金厂。业余时,我最喜欢看的杂志是《江门文艺》,看得多了,偶尔也会投些豆腐块。  记得那是个难得休息的星期日傍晚,我直奔“超绝网吧”,为的是有一篇短稿要在短时间内打出来,发到《江门文艺》编辑老师的邮箱里去。  “哎哟!”我的身子感
期刊
小剛在做习题时被一道难题卡住了,百思不得其解时,见习题上由于印刷质量不好,“习题”的“习”字缺了一点。他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么难做,原来做的都是‘刁’题!”    只错一个字    一学生对同桌说:“我爸爸看了我的作文后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只因为我写错了一个字。”“错了哪个字?”“就是把‘列祖列宗’写成了‘劣祖劣宗’。”    多了一句    学校食堂门口贴出一张寻物启事:“春眠不觉晓,风吹衣裳跑
期刊
2001年夏天,在外漂泊了四年却依然一事无成的我带着一身疲惫和满脸沧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就在回家的第二天,我遇见了一位四年前还只是十三四岁的小丫头片子,如今却出落得像花朵般漂亮的姑娘。她叫柳,人如其名,高挑匀称的身材就像随风舞动的柳枝。从看到她的那一刻起,我的脑海里就萦绕着她那摇曳多姿的身影。一整天下来,凭着我在外多年练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一些从书本、电影、电视里学来的足以打动女孩芳心的
期刊
刚进入秋季,六盘山已俨然是冬天了。除了苍松翠柏越发精神外,野草和沙棘早已变得枯黄。雪也来临得早,山下的天气还是阴沉沉的,山上已经是漫天雪花。有雪便一定有风。风呼啸着,从山上冲到山下,在沟沟洼洼里打一个滚儿,又一下子冲上山去。风裹着雪粒,沙子一样,打在哪里哪里就发出“刷刷”的声响。风也把雪花搓成一团一团的雪球,极力卷起来,从这里甩打到那里,又从那里甩打到这里。如果是步行,雪团不仅会迷住眼睛,还会打伤
期刊
流浪在异乡的日子  鲁绪刚    我已被钢筋水泥折磨得遍体鳞伤  秋凉的晚风中没有一句方言可以指出  家的方向我像一顶草帽被挂在  异乡的钉子上很久没有过雪白地飘动  而麦香却一次次挤进我的梦并且  成了梦里的全部内容那些碎片或花粉  飞扬起来去触摸陌生的城市面孔  绵延在空气中的牛羊粪味道是我  在外面的这些日子最亲切的问候  我一步一步地挪动想把沉重的心事  搬到城市的出口尽可能地背转身  那
期刊
去年9月,我跟老乡南下广州,在一个花园小区的附近“安营扎寨”,很自然地跟随老乡加入了收废品的行业。每天,我踩着小三轮车在小区周边穿梭。因为保安人员的阻挠,更多的时候,我将车子停在小区后门的围墙边,和很多老乡一样,等着顾主来叫。  阳光懒洋洋地照在灰尘飞扬的小道上,我们的三轮车也歪斜着在墙角列成一行,车主们或斜躺或坐在车座上,有的聊天,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看旧报纸和杂志,有时候我们还聚在一起玩扑克,但
期刊
清贫的少年时光导致他对生活有了深刻的认知    1971年12月,许俊雄出生在福建东部莆田县一个清贫的农家。许俊雄共有兄弟姐妹六人,幼年时全靠父母土里刨食,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了既能有几个油盐钱,又能让孩子们每餐填饱肚子,父母便将地瓜去掉淀粉,再把过滤后的地瓜渣给孩子们吃。记得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每每中午放学回到家,肚子饿得咕咕叫的许俊雄第一件事,便是揭开锅盖看吃什么,一看全是地瓜渣,就流着泪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