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演员的基础素养影响舞蹈作品品质,诸如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等。基于此,下文先分析了舞蹈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然后在该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基本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舞蹈演员;基本素养;培养措施
高素养舞蹈演员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高品质舞蹈作品,其表演还能够愉悦人心,并帮助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舞蹈演员的基本素养一直备受关注及重视。舞蹈演员不仅要具备舞蹈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等,以保证舞蹈作品的品质,从而促进舞蹈文化发展。
一、舞蹈演员的几种基本素养
(一)舞蹈专业素养
主要包括极好的乐感、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基本功等,具体如下:
1.极强的乐感
首先,优质的舞蹈节目都需要有很好的音乐背景来衬托,选对音乐不仅能够赋予舞蹈灵魂,还能够增加舞蹈的乐感,使得舞蹈表演更加有旋律和情感,增加了舞蹈渲染力及影响力;其次,每一个舞蹈动作在音乐的衬托下都显得非常生动形象,更流露出表演者及舞蹈本身的情感及魅力,使得观众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从而喜欢上舞蹈;最后,只有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才能展现出舞蹈的美感,让观众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从而拉近舞蹈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并使他们产生情感上共鸣,让观众真正了解到舞蹈背后的情感及艺术文化[1]。
2.良好的心理素质
舞蹈表演过程中不仅需要舞蹈演员具备使用不同现场环境的能力,还需要舞蹈演员具备应变能力,以便于及时针对观众反应调整自己的舞蹈动作等,以保证舞蹈表演高效性。此外,舞蹈表演过程中避免不了各种无法情况发生,需要舞蹈演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舞蹈表演能够正常进行,例如舞蹈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突然停放,此时就需要舞蹈演员临危不乱,继续进行舞蹈表演,让观众了解舞蹈即使没有音乐也能够进行表演,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3.扎实的基本功
一套好的舞蹈动作,需要舞蹈演员经过长时间训练后才能上台表演出来。在训练舞蹈动作前还需要进行各项基本功训练,如一字马、跳跃、翻转等基本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后面在学习新的、难度高的舞蹈动作时才能快速进行训练状态,从而提高舞蹈表演专业能力,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舞蹈表演。另外,扎实的基本功是舞蹈动作表演的前提个基础,更是舞蹈表演中展现情感和思想的关键,所以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了舞蹈专业素养。
(二)文化素养
任何艺术主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舞蹈也不例外,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以便于自己鉴赏各种舞蹈艺术,并强化自己的舞蹈专业能力。此外,文化素养还是对提升舞蹈艺术鉴赏能力、舞蹈专业能力等的前提和基础,更是让舞蹈演员快速感知艺术特点及文化背景的关键,使得编排出来的舞蹈节目能够弘扬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1-2]。
(三)道德素养
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肯定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才能得到观众的肯定。道德素养包括遵法守法、社会功德、职业道德等内容,其中遵法守法需要舞蹈演员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社会公德则需要舞蹈演员具备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职业道德则需要舞蹈演员勤奋敬业和勇于创新。
二、舞蹈演员基本素养培养问题及措施
(一)培养问题
首先,重视度不高,部分舞蹈演员不仅不重视舞蹈专业知识教育和基础动作训练,还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及道德素养,例如企图通过模仿前人优秀舞蹈动作来编排舞蹈节目等。其次,培育水平低且培养方法单一,很多舞蹈演员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并不高,多数都是毕业于艺术学校,而多数艺术学校注重的是舞蹈专业技能培训,并不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导致多数舞蹈演员的文化素养不高。最后,道德素养教育力度不够,尽管很多舞蹈演员都接受了很专业的舞蹈培训,但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及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导致很多舞蹈演员缺乏道德素养,例如在表演过程中不考虑观众感受,也不认真做好舞蹈动作,这些都是道德素养尤其是职业道德上的缺失[2]。
(二)培养措施
首先,要继续加强舞蹈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培养,以全方位提高舞蹈演员的专业素养,例如加强音乐教育、心理素养培养及基本功训练等。其次,提高对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视度,并完善各种舞蹈知识文化课程体系,如舞蹈基础理论、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常用术语等知识课程,以夯实舞蹈演员文化素养,最终达到同时提高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的目标。最后,加强道德素养培育,引导舞蹈演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
结语
总之,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是舞蹈演员基本素养,其中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舞蹈演员的表演专业能力;文化素养直接關系到舞蹈演员的情感表达及艺术魅力体现;而道德素养则直接关系到舞蹈演员的长期发展。所以加强专业、文化及道德素养培养,对舞蹈演员专业能力、艺术魅力提升等,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上文先分析了常见的几种舞蹈演员基本素养及培养有效措施,希望对舞蹈演员的专业水平及表演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亚东.舞蹈编导的基本素养与能力浅析[J].戏剧之家,2019(28):96.
[2]杨蕗宁,刘娇.培养当代舞蹈演员专业素养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8(02):143-144.
关键词:舞蹈演员;基本素养;培养措施
高素养舞蹈演员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高品质舞蹈作品,其表演还能够愉悦人心,并帮助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舞蹈演员的基本素养一直备受关注及重视。舞蹈演员不仅要具备舞蹈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等,以保证舞蹈作品的品质,从而促进舞蹈文化发展。
一、舞蹈演员的几种基本素养
(一)舞蹈专业素养
主要包括极好的乐感、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基本功等,具体如下:
1.极强的乐感
首先,优质的舞蹈节目都需要有很好的音乐背景来衬托,选对音乐不仅能够赋予舞蹈灵魂,还能够增加舞蹈的乐感,使得舞蹈表演更加有旋律和情感,增加了舞蹈渲染力及影响力;其次,每一个舞蹈动作在音乐的衬托下都显得非常生动形象,更流露出表演者及舞蹈本身的情感及魅力,使得观众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从而喜欢上舞蹈;最后,只有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才能展现出舞蹈的美感,让观众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从而拉近舞蹈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并使他们产生情感上共鸣,让观众真正了解到舞蹈背后的情感及艺术文化[1]。
2.良好的心理素质
舞蹈表演过程中不仅需要舞蹈演员具备使用不同现场环境的能力,还需要舞蹈演员具备应变能力,以便于及时针对观众反应调整自己的舞蹈动作等,以保证舞蹈表演高效性。此外,舞蹈表演过程中避免不了各种无法情况发生,需要舞蹈演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舞蹈表演能够正常进行,例如舞蹈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突然停放,此时就需要舞蹈演员临危不乱,继续进行舞蹈表演,让观众了解舞蹈即使没有音乐也能够进行表演,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3.扎实的基本功
一套好的舞蹈动作,需要舞蹈演员经过长时间训练后才能上台表演出来。在训练舞蹈动作前还需要进行各项基本功训练,如一字马、跳跃、翻转等基本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后面在学习新的、难度高的舞蹈动作时才能快速进行训练状态,从而提高舞蹈表演专业能力,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舞蹈表演。另外,扎实的基本功是舞蹈动作表演的前提个基础,更是舞蹈表演中展现情感和思想的关键,所以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了舞蹈专业素养。
(二)文化素养
任何艺术主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舞蹈也不例外,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以便于自己鉴赏各种舞蹈艺术,并强化自己的舞蹈专业能力。此外,文化素养还是对提升舞蹈艺术鉴赏能力、舞蹈专业能力等的前提和基础,更是让舞蹈演员快速感知艺术特点及文化背景的关键,使得编排出来的舞蹈节目能够弘扬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1-2]。
(三)道德素养
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肯定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才能得到观众的肯定。道德素养包括遵法守法、社会功德、职业道德等内容,其中遵法守法需要舞蹈演员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社会公德则需要舞蹈演员具备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职业道德则需要舞蹈演员勤奋敬业和勇于创新。
二、舞蹈演员基本素养培养问题及措施
(一)培养问题
首先,重视度不高,部分舞蹈演员不仅不重视舞蹈专业知识教育和基础动作训练,还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及道德素养,例如企图通过模仿前人优秀舞蹈动作来编排舞蹈节目等。其次,培育水平低且培养方法单一,很多舞蹈演员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并不高,多数都是毕业于艺术学校,而多数艺术学校注重的是舞蹈专业技能培训,并不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导致多数舞蹈演员的文化素养不高。最后,道德素养教育力度不够,尽管很多舞蹈演员都接受了很专业的舞蹈培训,但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及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导致很多舞蹈演员缺乏道德素养,例如在表演过程中不考虑观众感受,也不认真做好舞蹈动作,这些都是道德素养尤其是职业道德上的缺失[2]。
(二)培养措施
首先,要继续加强舞蹈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培养,以全方位提高舞蹈演员的专业素养,例如加强音乐教育、心理素养培养及基本功训练等。其次,提高对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视度,并完善各种舞蹈知识文化课程体系,如舞蹈基础理论、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常用术语等知识课程,以夯实舞蹈演员文化素养,最终达到同时提高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的目标。最后,加强道德素养培育,引导舞蹈演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
结语
总之,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是舞蹈演员基本素养,其中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舞蹈演员的表演专业能力;文化素养直接關系到舞蹈演员的情感表达及艺术魅力体现;而道德素养则直接关系到舞蹈演员的长期发展。所以加强专业、文化及道德素养培养,对舞蹈演员专业能力、艺术魅力提升等,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上文先分析了常见的几种舞蹈演员基本素养及培养有效措施,希望对舞蹈演员的专业水平及表演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亚东.舞蹈编导的基本素养与能力浅析[J].戏剧之家,2019(28):96.
[2]杨蕗宁,刘娇.培养当代舞蹈演员专业素养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8(0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