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教师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迂回设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可以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
【关键词】合理建议;初中物理;合理性提问
1.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教师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又如,电学部分“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是按科学探究的程序展现的,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力图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出的问题如果只是单一地从正面去讲,让学生从电路中改变的方法(可改变电源电压、也可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入手。许多学生会养成导体的电阻对导体的电流有影响,反之,当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的电阻也会改变,这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结论,如果能同时从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想电路中改变电阻的方法。这就使学生的思维不再从单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发散式的提问会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因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这种能力并非少专家所特有。“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的学生个个是人才,人人能创新,人人可成才。树立这种观念,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3.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迂回设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例如,对密度的概念,学生知道“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铁、铜和铝的密度分别为、和,单位是千克/米3。如果采用曲问的方法提问:1.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比是多少?2.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的体积比是多少?3.1立方厘米的铁块与多少立方厘米的铝块质量相等?4.1克质量的铁块与多少质量的铝块体积相等?如果学生对于密度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是答不出来的。长此以往,就会诱使学生思考、琢磨,从而将知识消化、巩固。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问: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满堂灌”、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发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特别是新课程学习,更能体现出提问的价值。
4.可以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
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一堂课往往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小问题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小问题既形成线索,又会显出层次。例如,“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收稿日期:2012-05-14
【关键词】合理建议;初中物理;合理性提问
1.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教师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又如,电学部分“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是按科学探究的程序展现的,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力图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出的问题如果只是单一地从正面去讲,让学生从电路中改变的方法(可改变电源电压、也可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入手。许多学生会养成导体的电阻对导体的电流有影响,反之,当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的电阻也会改变,这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结论,如果能同时从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想电路中改变电阻的方法。这就使学生的思维不再从单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发散式的提问会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因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这种能力并非少专家所特有。“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的学生个个是人才,人人能创新,人人可成才。树立这种观念,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3.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迂回设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例如,对密度的概念,学生知道“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铁、铜和铝的密度分别为、和,单位是千克/米3。如果采用曲问的方法提问:1.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比是多少?2.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的体积比是多少?3.1立方厘米的铁块与多少立方厘米的铝块质量相等?4.1克质量的铁块与多少质量的铝块体积相等?如果学生对于密度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是答不出来的。长此以往,就会诱使学生思考、琢磨,从而将知识消化、巩固。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问: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满堂灌”、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发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特别是新课程学习,更能体现出提问的价值。
4.可以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
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一堂课往往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小问题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小问题既形成线索,又会显出层次。例如,“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收稿日期:201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