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操作”惹来麻烦变“想象”收获精彩--《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思考】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探索与发现”课,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发现并明白“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既然是探索课,教师就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情境,教材提供了四组不同类型的小棒摆三角形,这四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①3cm、4cm、5cm;②3cm、3cm、5cm;③2cm、3cm、5cm;④1cm、3cm、5cm。显然,这个意图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三角形,然后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得出这个结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中发现规律,积累探究经验,不失为好方法。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数应是多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前奏。一些好的课,往往能在短短几分钟就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渗透数学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的体积(容积)的含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容积)意义的理解。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作为二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内容相对简单,如果教师不教,学生可能也会比较。但学生对数的大小的直觉还是点状的、零散的感性认识,比较的方法并未形成严密
建立数学模型需要学生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对其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构进行抽象、提炼,因此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建模的过程。一、关注概念的生成过程,建构方法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你能用3、5、6这三张数字卡片摆成一个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16~21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出问题1.设置情境,出示概念。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一起到游乐园看一看,
【案例】圆柱体侧面积教学师:请拿出侧面围满商标纸的圆柱体,指出它的侧面。(学生拿出自带的侧面围满商标纸的圆柱体,摸一摸侧面)师:猜想: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4~6年级)目标中提出: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由此可见,猜想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方式,而要发展“合情推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5~51页例1、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