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要是作为认知主体而存在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它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
【关键词】学习;主体性;自主性
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要是作为认知主体而存在的。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
新《数学课标》中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它不仅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它是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和获得探究成功的切身体验。下面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方法的作一浅述:
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是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掌握认知目标、达成技能目标、发展心理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教师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应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解题策略,同伴间的协作讨论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力。
新制订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确定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并且强调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学习”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學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就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也依然要十分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会学、善学。
3 充分了解学生的独特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注重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理性,感性和灵性的“全人”,而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仓库或者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人。二是确认“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三是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四是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与措施,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由先前成功的经验助长学生以后不断获得成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题,加强课堂练习,以达到掌握目标的目的。练习应分为三类:一类是典型练习题,是教师在课堂上做给学生看,既能挈题传授知识,又能起到解题示范作用。二类是巩固性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边做边巩固所学,边加深对知识理解认识,教师提示和指点,以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三类是变式开放题,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二次根式a2的化简”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置巩固练习题:第一类:(1)a2中被开方数a可以取什么值?(2)化简2a2b+9a2b3;第二类:化简(1)(a-3)2(a<3).(2)(2x+3)2(x<-2);第三类:化简|x-a|+(x+a)2(x 4 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总之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作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钳制“学生;以“鼓励”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从而培养学生想学、乐学的学习主体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导).
[2]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方元山)
[3]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学习;主体性;自主性
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要是作为认知主体而存在的。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
新《数学课标》中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它不仅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它是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和获得探究成功的切身体验。下面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方法的作一浅述:
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是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掌握认知目标、达成技能目标、发展心理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教师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应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解题策略,同伴间的协作讨论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力。
新制订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确定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并且强调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学习”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學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就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也依然要十分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会学、善学。
3 充分了解学生的独特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注重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理性,感性和灵性的“全人”,而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仓库或者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人。二是确认“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三是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四是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与措施,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由先前成功的经验助长学生以后不断获得成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题,加强课堂练习,以达到掌握目标的目的。练习应分为三类:一类是典型练习题,是教师在课堂上做给学生看,既能挈题传授知识,又能起到解题示范作用。二类是巩固性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边做边巩固所学,边加深对知识理解认识,教师提示和指点,以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三类是变式开放题,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二次根式a2的化简”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置巩固练习题:第一类:(1)a2中被开方数a可以取什么值?(2)化简2a2b+9a2b3;第二类:化简(1)(a-3)2(a<3).(2)(2x+3)2(x<-2);第三类:化简|x-a|+(x+a)2(x 4 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总之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作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钳制“学生;以“鼓励”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从而培养学生想学、乐学的学习主体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导).
[2]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方元山)
[3]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