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们一直在努力改进社会环境,如工业环境、文化环境等。但是自然环境问题却长期被人们忽视,人们为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不断改造自然,不断否定自然界的存在状态,由此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由此,人类如何全面发展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的得到保护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自然环境 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自由个性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一种永恒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辩证统一、互动和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如生存、生活、生产、发展等产生影响与反作用力。
二、人的全面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
1.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的论述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和志趣以及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的发展,既能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又能从事各种脑力劳动并能自觉按照社会需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其次是指人的一切才能和各种个性品质的充分的发展,能够在众多领域成为行家里手,并进行独立创造再次是指人的才能和个性的自由的发展,能够驾驭各种影响个人发展的力量,自主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各种社动,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2. 人类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认为,人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因此他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去透视人类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
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形态作了经典的阐述,他指出:“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的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这是第三阶段。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和发展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实现的。恩格斯认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从这时候起,才可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
3. 人的全面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
现实中,不少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人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人的物质财富创造量来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当大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报复接踵而来时,人们才开始觉醒,才发现人类本身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在于智慧、创造力等方面,是精神层面的,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层面,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劳动。只有获得了真正的全面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才会发生改变,人们才会懂得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等美丽风景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是任何物质享受也无法代替的,爱护自然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从而人类也会懂得保护自然环境。
三、人类如何发展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1. 树立全局观念,建立生态世界
人、自然、社会共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中,因此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生态意识,人类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在这一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不只是运用、改造自然的主体,也是保护修复自然的主体,这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的主体地位,在行动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
毋庸置疑,环境资源问题的出现与人们未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相关。正是由于人们只从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全然不顾及自然生存发展的需要和承载能力,对之进行随心所欲的“征服”和“改造”,才造成了环境和资源的危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只有改造与保护相结合,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才可能有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 形成生态文明意识
人的观念更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灵魂,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实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和的完善,同时指导着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的变革,体现了其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的巨大的精神文明价值。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发展战略,从思想观念到行动方式所做的重大调整,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和转变。但是,要真正做到人们普遍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在新的时期,全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尊重自然,遵循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规律,承认自然的价值,全社会共同努力,建成生态文明。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四卷383-3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2]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发展,汪瀛编著,2008年6月版
[3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4]李金宝:吉林工商学院学报.生态文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5]李俊生 刘 佳:生态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前沿.09年第1期
[关键词]自然环境 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自由个性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一种永恒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辩证统一、互动和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如生存、生活、生产、发展等产生影响与反作用力。
二、人的全面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
1.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的论述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和志趣以及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的发展,既能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又能从事各种脑力劳动并能自觉按照社会需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其次是指人的一切才能和各种个性品质的充分的发展,能够在众多领域成为行家里手,并进行独立创造再次是指人的才能和个性的自由的发展,能够驾驭各种影响个人发展的力量,自主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各种社动,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2. 人类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认为,人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历史的产物和结果,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因此他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去透视人类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
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形态作了经典的阐述,他指出:“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的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这是第三阶段。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和发展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实现的。恩格斯认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从这时候起,才可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
3. 人的全面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
现实中,不少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人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人的物质财富创造量来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当大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报复接踵而来时,人们才开始觉醒,才发现人类本身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在于智慧、创造力等方面,是精神层面的,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层面,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劳动。只有获得了真正的全面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才会发生改变,人们才会懂得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等美丽风景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是任何物质享受也无法代替的,爱护自然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从而人类也会懂得保护自然环境。
三、人类如何发展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1. 树立全局观念,建立生态世界
人、自然、社会共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中,因此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生态意识,人类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在这一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不只是运用、改造自然的主体,也是保护修复自然的主体,这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的主体地位,在行动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
毋庸置疑,环境资源问题的出现与人们未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相关。正是由于人们只从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全然不顾及自然生存发展的需要和承载能力,对之进行随心所欲的“征服”和“改造”,才造成了环境和资源的危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只有改造与保护相结合,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才可能有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 形成生态文明意识
人的观念更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灵魂,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实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和的完善,同时指导着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的变革,体现了其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的巨大的精神文明价值。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发展战略,从思想观念到行动方式所做的重大调整,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和转变。但是,要真正做到人们普遍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在新的时期,全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尊重自然,遵循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规律,承认自然的价值,全社会共同努力,建成生态文明。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四卷383-3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2]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发展,汪瀛编著,2008年6月版
[3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4]李金宝:吉林工商学院学报.生态文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5]李俊生 刘 佳:生态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前沿.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