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有高职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背景因素。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轻视社会公德教育,忽略管理育人的功能,轻视思想品德课,忽视网络等新媒体对学生社会公德的影响。加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否体现时代性,只有与时俱进,掌握此关键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学生的思想脉搏,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青年强,则民族强、国家强;青年兴,则民族兴、国家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道德状况极易受到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则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学生的德育工作,已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成为关系上亿个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心公益活动,为人诚实,礼貌待人,与人友善,助人为乐,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但在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屡屡出现的破坏社会公德的思想和丑恶现象,对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学生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观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有所滋长;自由散漫、不尊敬师长、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等状况相当严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和不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小摩擦恶言恶语,甚至大打出手、混乱的婚前性行为、违法乱纪现象在学生身上也并不鲜见。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互联网上庞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和资源,冲击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大量不良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广大学生难以抵御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诱惑和误导,容易产生自我迷失。同时,随着我国对外的进一步开放,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一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给部分学生带来消极影响,造成他们民族精神缺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偏差。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因素
1.高职学生自身因素。一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思想素质、自律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二是自我认识存在偏差;三是自我约束力不足;四是目标定位不高。高职学生自感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绝大多数学生只希望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自信心不足,对人生目标追求不高,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没有兴趣。
2.学校教育因素。目前,我们的教育始终还存在重智轻德,基础教育学校德育目标存在空泛化、理想化现象。缺乏情感,流于形式,缺乏力度和针对性。德育过程中过于强调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在大是大非原则上不会犯错,但却忽视最基本社会公共道德标准,无法将日常行为与道德修养联系起来,导致社会公德教育就像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对学生公德的评价,往往落实在知道与否的标准上,而不重视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知与实践相背,造成口是心非、知行不一的后果。
3.社会背景因素。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生活方式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观念,如个人利益至上、金钱万能、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严重影响高职学生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得高职学生价值取向过于世俗化、功利化,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高职学生行为的约束力正逐渐减弱。
4.轻视思想品德课。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两课”。可“两课”在高校中是处于形式上受重视、实践中被忽视的尴尬境地。特别是高职院校 “两课”严重受到了学校不重视、学生更轻视的境况。思想品德课的课节设置也是一缩再缩,一减再减。
5.忽视网络等新媒体对学生德育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兴起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产生了影响。网络环境的宽容性成为了学生突破社会公德禁区的理想之地。究其原因有:其一是网络虚拟的交往环境可能削弱传统的伦理道德,削弱了学生自我的监督;二是网上不良价值观混淆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以往的“真诚、信用、责任”等价值标准的认同感被降低,导致不道德行为时常发生。由于网络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加之网络文化的随意性、虚拟性的特点,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很容易在这个文化环境中迷失自我。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高职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学校、社会、家庭和自我诸多因素。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职院校应结合时代特点,把握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努力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1.重视品德教育,创新教育方式。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德育教育;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组织高职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从而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特别是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帮其分析原因,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纠正行为偏差,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3.营造公德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在高职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有力地批判背离社会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努力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积极营造有利于高职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氛围。
4.强化实践环节,践行公德行为。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的主要方式,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劳动观念,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增强道德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5.重视网络作用,拓宽德育渠道。当今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信息的渠道很广。高职院校的教师、辅导员等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沟通,开展讨论会,利用网络的生动性、互动性改善课堂社会公德教育刻板和僵硬的缺陷。
总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编辑/刘文捷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青年强,则民族强、国家强;青年兴,则民族兴、国家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道德状况极易受到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则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学生的德育工作,已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成为关系上亿个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心公益活动,为人诚实,礼貌待人,与人友善,助人为乐,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但在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屡屡出现的破坏社会公德的思想和丑恶现象,对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学生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观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有所滋长;自由散漫、不尊敬师长、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等状况相当严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和不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小摩擦恶言恶语,甚至大打出手、混乱的婚前性行为、违法乱纪现象在学生身上也并不鲜见。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互联网上庞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和资源,冲击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大量不良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广大学生难以抵御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诱惑和误导,容易产生自我迷失。同时,随着我国对外的进一步开放,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一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给部分学生带来消极影响,造成他们民族精神缺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偏差。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因素
1.高职学生自身因素。一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思想素质、自律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二是自我认识存在偏差;三是自我约束力不足;四是目标定位不高。高职学生自感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绝大多数学生只希望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自信心不足,对人生目标追求不高,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没有兴趣。
2.学校教育因素。目前,我们的教育始终还存在重智轻德,基础教育学校德育目标存在空泛化、理想化现象。缺乏情感,流于形式,缺乏力度和针对性。德育过程中过于强调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在大是大非原则上不会犯错,但却忽视最基本社会公共道德标准,无法将日常行为与道德修养联系起来,导致社会公德教育就像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对学生公德的评价,往往落实在知道与否的标准上,而不重视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知与实践相背,造成口是心非、知行不一的后果。
3.社会背景因素。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生活方式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观念,如个人利益至上、金钱万能、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严重影响高职学生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得高职学生价值取向过于世俗化、功利化,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高职学生行为的约束力正逐渐减弱。
4.轻视思想品德课。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两课”。可“两课”在高校中是处于形式上受重视、实践中被忽视的尴尬境地。特别是高职院校 “两课”严重受到了学校不重视、学生更轻视的境况。思想品德课的课节设置也是一缩再缩,一减再减。
5.忽视网络等新媒体对学生德育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兴起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产生了影响。网络环境的宽容性成为了学生突破社会公德禁区的理想之地。究其原因有:其一是网络虚拟的交往环境可能削弱传统的伦理道德,削弱了学生自我的监督;二是网上不良价值观混淆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以往的“真诚、信用、责任”等价值标准的认同感被降低,导致不道德行为时常发生。由于网络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加之网络文化的随意性、虚拟性的特点,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很容易在这个文化环境中迷失自我。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高职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学校、社会、家庭和自我诸多因素。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职院校应结合时代特点,把握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努力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1.重视品德教育,创新教育方式。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德育教育;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组织高职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从而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特别是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帮其分析原因,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纠正行为偏差,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3.营造公德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在高职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有力地批判背离社会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努力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积极营造有利于高职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氛围。
4.强化实践环节,践行公德行为。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的主要方式,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劳动观念,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增强道德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5.重视网络作用,拓宽德育渠道。当今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信息的渠道很广。高职院校的教师、辅导员等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沟通,开展讨论会,利用网络的生动性、互动性改善课堂社会公德教育刻板和僵硬的缺陷。
总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