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应抓好“五个一”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已由倡议阶段迅速转入实践环节,并陆续收获各种合作成果。随着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将掀起新高潮,加快朝纵深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越往前走,就越需要强有力的民意支撑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在这方面,公共外交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要围绕战略重点,集中抓好“五个一”,全面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之举,也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更是携手世界各国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也会对国际社会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然,作为一项重大国际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既离不开中国的引领和推动,又离不开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需要汇集起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方面,公共外交工作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共外交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应重点抓好“五个一”,即突出一个主题、贯穿一条主线、善用一座平台、讲好一个故事和夯实一项基础。
  突出人民友好这一主题
  一般来讲,国与国关系发展离不开“互信”二字。所谓“互信”,既包括政治互信(或曰战略互信),又离不开社会互信(或称民间互信)。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政治互信,以高层互访为引领,全方位推进各层级、各领域的沟通交流,建立起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对话合作机制,奠定了较高水平的战略互信,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据王毅外长介绍,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已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全覆盖。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一道亮丽风景。(王毅:《共建伙伴关系,共谋和平发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的午餐演讲》,2017年3月20日,外交部网站)
  同较高水平的政治互信相比,社会互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换言之,不少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与认知程度较低,其“中国印象”仍较模糊甚至是错误的。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人民友好是国与国和谐共处的根基,也是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把增进社会互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大力拓展公共外交工作,让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人民全方位了解客观、立体、真实、可亲的现代中国,真正了解“一带一路”所蕴藏的巨大红利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预期的丰厚收益,从而汇集起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强大民意,实现政治互信与社会互信在高水平上协调并进。
  贯穿合作共赢这条主线
  全球化时代呼唤合作共赢的新思维。建设“一带一路”之所以被认为是新型的国际合作倡议,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因此,公共外交在宣介“一带一路”时,应始终贯穿合作共赢这条主线,讲清楚“合作”与“共赢”这两个关键词。
  一方面,要讲清合作的重要性。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合作倡议,中国也的确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它决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沿线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合唱”。應该说,“一带一路”建设的红利有多大,根本上取决于各国参与的热情、广度和深度。公共外交要以自己的方式向沿线各国的政治精英和社会民众讲清楚,参与越早收获越早、参与越广收获越多、参与越深收获越大,引导沿线各国和社会各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推动各国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的深度对接。
  另一方面,要讲清共赢的根本性。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固然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但更多的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让沿线各国更好地搭乘中国崛起的“快车”与“便车”。也就是说,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受益是其自己,且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在这方面,公共外交理应大书特书,充分展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共赢特性,要充分展示中国在引领“一带一路”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负责任大国的时代担当。
  善用主流媒体这座平台
  各国民众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最重要渠道是媒体。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谁掌握了媒体,谁的传播手段先进,谁的传播能力强,谁的价值观念和政策理念就能广为传播,谁就有可能牢牢掌握国际话语权。因此,各主要大国均越来越重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更好更快地传递自己的价值理念、塑造国家形象、扩大文化影响。当前,在舆论领域,基本态势仍是“西强我弱”,这是导致中国形象被误解甚至被抹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一项重大的国际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和参与,在推进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作用。从公共外交工作的角度来讲,首先应该加强沟通联谊,进一步增进各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了解;其次是要能够主动“喂料”,针对各国主流媒体的特点与需求,精心设计并及时提供可供宣传报道的素材;再者要学会“借船出海”,通过直接供稿等方式,在各国的主流媒体上更多地发出我们的声音;此外,还可以积极为中外媒体开展合作牵线搭桥,推动中国主流媒体以参股、并购等形式在海外“落地生根”。总之,要善用媒体特别是各国主流媒体的平台,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宣传员,不断营造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讲好和平发展这个故事
  近年来,中国外交顺势而为,态势上更加积极进取,各方面也表现得更具自信,特别是开始更多地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其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便是标志性事件之一。中国外交上的这种变化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履行作为负责任大国职责的重要体现。不过,这绝不意味着中国長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发生任何变化,也绝不意味着中国这只睡醒的雄狮从此有了“攻击性”;相反,中国正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多地同沿线各国分享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和平崛起的宝贵经验与精彩实践。   因此,公共外交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时,要进一步讲好和平发展的生动故事,让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坚定性,进而真正了解我们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和平、友好的发展工程,是合作、共赢的互利工程,是促发展、广受益的民生工程,是惠当今、利長远的世纪工程。
  夯实汉语推广这项基础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也是深入理解一种文化必不可少的工具。外國民众要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学习汉语、掌握汉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们要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大力推广汉语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手段。试想,如果不懂汉语,单纯依靠翻译或者演绎的话,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很有可能就是“雾里看花”,“不识庐山真面目”。
  语言和文化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热”“中华文化热”在海外不断升温,各国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情持续高涨。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便是很好的例证。据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网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外合作创办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已遍布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孔子学院512所,分布在130个国家和地区;孔子课堂1073个,分布在70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年高达130多所(个),几乎每周都有2~3所(个)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海外落地,其速度不可谓不快。
  不过,在看到“汉语热”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即目前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仍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相称,也与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不相称,更与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要求与新实践不相称。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夯实“民心相通”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汉语推广力度,让语言先行,用文化铺路。具体来讲,可以重点做大做强以下四个渠道或平台:一是继续办好并不断拓展中外合办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二是大力支持由华侨华人创办的各类华文学校(中文学校)发展;三是积极推动各国主流学校开设更多的汉语课程,开展汉学研究;四是鼓励社会机构积极开展汉语培训,通过商业化运作,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三年多来,在中国的积极引领和全力推动下,“一带一路”已由倡议阶段进入实践环节,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并陆续收获各种合作成果。今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朝纵深方向发展,更需要强有力的民意支撑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公共外交应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重点围绕上述“五个一”进行谋篇布局,更加积极进取,更加主动作为,全面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其他文献
对外教育援助是重要的人文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受援国的教育条件,也是援助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培育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民心相通被我国提上了战略的高度,而对外教育援助是打通心与心的隔阂,消弭人与人的距离的重要方式。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实效性,使国际教育援助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
期刊
《中国品牌全球化》内容概要  在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全球化》一书的许多内容值得关注。改革开放之初,日本品牌就谋求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服务于其自身的全球化战略,另一方面以“东芝事件”“松下橱窗事件”为代表,日本品牌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精彩的跨国营销案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上有着深远的文化交流,两国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性,这对中国品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日本品牌在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有
期刊
“世界城市日”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办好“世界城市日”,具有国际、国家、地区三重意义。本文回顾了“世界城市日”设立以来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从明确性质、完善体制、深化研究、积极策划活动、重视传播、资源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办好世界城市日的对策建议。  “世界城市日”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之际,联合国、国际展览局、上海世博会
期刊
在新时代,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民心相通桥梁的角色。基于对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实地调查,对孔子学院推进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何以促进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取得了哪些成绩和面临什么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从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努力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汉语国际化教育路径和模式提出了建议。  角色:作为民心相通桥梁的国际汉语教育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全方位对外
期刊
日本和吉尔吉斯斯坦建交后,公共外交成为日本对吉外交的主要方式。日本主要通过大使馆、官方发展援助、日本国际合作署、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机构协调配合实施对吉公共外交。日本按照公共外交国家品牌模式主要通过出口、文化、人员等三个方面努力提升日本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形象,并力求籍此强化自己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影响力。  2015年10月23-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亚五国展开访问。关于安倍晋
期刊
“一带一路”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博大心胸和良好国际形象。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路径,也为少儿文化公共外交在一带一路发挥作用定下了基调。本文作者就此问题分享了自己长期在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从事少儿文化国际交流的心得和体会。  国之
期刊
公共外交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坚持的重要方面。高校开展公共外交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层次的工作影响受众,提升文化软实力。高校通过开展留学生教育,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工作,运用孔子学院、高校师生长期出访等“走出去”项目开展公共外交,推进软实力的发展。开展公共外交,高校也应加强自信,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不同。在技术层面上,中国的公共外交还应更加精细,注重细节。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
期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对外传播,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其中包括我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其突出特点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外交近
期刊
英国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的著作《丝绸之路》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并引起关注实属罕见。该书促使我们去关注国际社会的诸多热点问题,在世界秩序转型的背景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宏大的研究内容和巧妙的行文结构揭开了人类文明演进和帝国兴衰的秘密。书中有趣的历史事实和崭新的研究观点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其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书中有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可资借鉴。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的著作《丝绸之路
期刊
当前,国际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演变,各国既面临大国对抗风险下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引导世界各国将国内、国际治理与合作的目标转向和平与发展的同一个平面上来,以推进和平、开放、包容发展价值观的实现。  中国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