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语文教育中的美育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它非常明确地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然而,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存在一定文化素质差异。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职高语文课本——美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现行职高语文课本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比比皆是,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形象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音乐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色彩美,《苏州园林》使人感知的图画美,《最后一片叶子》表现的情操美,《背影》表现的亲情美。再听那《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我们再一次被带进诗一般的音乐仙境。
  可见,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本得天独厚的美育教材。教师只有通过审美,以自己的眼光认识和发掘教材的美,并融进自己的情感,对教材的美产生发自内心所蕴涵的意境、情情趣,有意识地从启迪学生审美意识人手,才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符号转换成色彩绚丽的图像,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显映出来。通过体验、意会、移情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效果,使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赏析和写作能力。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
  
  二、启发、体验—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主要包括正确的审美观点、客观的审美标准、高尚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趣味。怎样使我们的教学走向美学,使其洋溢着美的天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美育呢?
  
  1,反复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感觉美
  优美动人的诗文应反复朗读,于诵读中感受熏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心灵美所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说教大得多。因此要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格言警句的反复诵读、默想回味来进行美的熏陶感染。要打消学生对审美认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明确审美的方法,而诵读则是其中简单有效的一条途径。当我们高声吟诵《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那大海翻腾、波涛汹涌、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一幕如现眼前,这时你感受的不仅是对沧海的礼赞,也是诗人咤叱风云、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它给予鉴赏者的是大海的雄浑之美,也是一个人在有限生命创造无限意义的力量之美。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所具有的时代性、共同性的道理。
  
  2,真情倾注,在心灵震颤共鸣中实现美的升华
  常言道:“山水无情人有情。”职高生感情胜于理智,他们对心灵接受美和艺术感染的渴望,远远超出接受一个理念的说教。感情在他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老师要用发自肺腑的语言传递炽热的情感,让学生胸中泛起涟漪,掀起波涛,引起感情的共鸣,寓情感陶冶于课文具体形象中,进行美的渗透。
  而精心设计、饱蘸真情的导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讲《故都的秋》时,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设计了如下导语: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清丽女子,随落叶而至,随飞雪而归。有天高地广,金风送爽的心旷神怡,也有北雁南飞,霜风凄紧的萧索悲凉。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种悲凉之美,接着引入:秋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不管什么时候读,都会别有情味。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有人伤别,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有人独上西楼,萧索寒秋,只见残月如钩,梧桐深院,秋夜里,李后主读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那么郁达夫笔下的故都之秋又是怎样一番情致呢?让我们进入作品尽情品味吧。以此导入,唤起,了学生的回忆,带着一份悲凉,一份崇敬,走进作品,深入体会。
  所以,我们应正确运用语言的真切、语文的抑扬、适当的态势来加强感情的渲染,充分利用教材固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用炽热的感情伴随着知识自然而然地与学生的感情融在一起。在美育中对学生进行理想的陶冶,使美得到进一步升华。
  
  3,走出教材,在广阔的社会活动中实施美育 
  要树立鲜明的“大语文”观。社会之在,无处不有语文。语文美育无处不在。对我们而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懂得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倾注感情,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并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养识别形式美的眼睛和辩别音乐美的耳朵,把课堂内外的学习当成审美训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让我们把天然的“爱美之心”、“天赋的美感”提高到由学习、修养而形成的审美意识的水平上来。
  笔者认为,美育不仅是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职高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失去美育,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神韵,失去了灵魂。每一名职高语文教师,必须强化美育意识,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渗透美育,在各教学环节上有意识地发挥美育功能。
其他文献
文言文翻译在高考中一直是众多学生最为头疼的一道题,它在试卷中占有12分,同时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根据经验,笔者把文言文翻译句子题的解答分
在当前民营企业贷款困难这一经济现象的基础上,本文在回顾控制权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从会计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会计信息在国
在祖国最南端的海疆,有一大片神秘、美丽、富饶的海域。从东向西南方向延伸,由众多的岛屿、环礁、暗礁组成的它,仿若一串串美丽的明珠,镶嵌在海南岛东南的海面上,这就是西沙
对酒西盆地主要含油构造的变形特征和成因机制分析后指出,喜马拉雅运动的非均质幕式活动形成了北祁连山逆冲断层、老君庙逆冲断层和新民堡逆冲断层,三排逆冲断层向北逆中且平